浅谈龚贤与修拉绘画之比较

来源 :西江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ki01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将龚贤与修拉两位相隔两百多年的中西方画家放在一起比较,从积墨与点彩,到对光与黑白关系的研究,尝试在其中寻找共通之处。
  【关键词】:龚贤;修拉;积墨法;点彩派
  龚贤,金陵八大家之首,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山水画家。他师法五代的董源、巨然等人以及宋初北方画派的绘画方法,又学习二米、吴镇和沈周等人的笔墨情趣,形成了自成一派的艺术风格。其风格经历了“白龚”“灰龚”到“黑龚”时期的过渡,其中晚年的“黑龚”以层层积墨表现浓密苍茫、鲜润沉厚的江南山水,最为世人称道。他的绘画影响了黄宾虹、李可染与贾又福等许多现当代画家,也把积墨法的运用推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修拉,十九世纪法国画家,受过完整的美术学院教育,作为新印象派的创始人他保留了印象主义的某些原则,但又有自己的发展。修拉一生致力于光学和色彩理论的研究,《大碗岛星期天的下午》是其代表作,他注重画作中数学和物理的规律,使自己的的构图达到一种精确的平衡,无数圆点组成的画面中充满了几何式的凝固的美感。1891年修拉的逝世标志了新印象主义的结束,但他对后世艺术家的启发和影响是不可忽视的。
  笔者在对龚贤的画作进行临摹的过程中发现,虽然龚贤与修拉时间上相隔两百多年,且一中一西,但却在绘画的某些方面有异曲同工之妙,故将二者放在一起试比较,略作探讨。
  一、“积墨”与“点彩”
  积墨法自古以来就是中国山水画家的主要表现手段,龚贤师法的董源、范宽等人皆是利用积墨法留下了令世人惊叹的作品,而龚贤则利用点的层层累积表现出了墨的丰富层次和深厚的感觉,把积墨法发展到了新的高度。看龚贤的画,可以很直觀并且强烈地感受到他对用点的符号来进行积墨法运用的自如,这在他的课徒稿中也有提到,如: “扁点宜平,起止皆宜藏锋”“直点、扁点、皆俱圆厚”“一点要圆,则千万点俱要圆”。由此我们可以看出龚贤之点的形状大多圆而扁平,强调中锋用笔。而他又指出:“小攒三四五点,大攒十数点,三四十点亦可。点愈少而愈大,大而少始疏。”“起手不宜重叠,重叠俟二遍三遍”“有单点,有重点,有三五七遍点”。因此,龚贤不仅对点的形状做出了规范,也对点的疏密分布,聚散关系作了要求。
  我们再看修拉,作为点彩派的代表,“点”无疑是修拉的画里最常用到的元素。修拉在作画中采用了不在调色板上调色,而用纯色的小圆点进行点彩的方法,对点的大小、比例和聚散也有着精确的控制。从远处看去,无数的小圆点便在观者的视网膜上混合成修拉所需要的调色效果,这与龚贤的“……点浓树最难,近视之却一点是一点,远望之却亦混沦”不谋而合,二者都利用有规律的点在视觉上的混合来形成统一而整体的画面。(可参考龚贤的《仙山楼阁图》与修拉的《从杰克岛看塞纳河》)
  二、光的感受
  龚贤的画和修拉的油画放在一起,如果我们因颜色的干扰而觉得相似得不那么明显的话,我们不妨来看修拉的素描。1881/1882年的素描《女裸体》中修拉把人物安排在浓重的阴影中,整幅作品对细节作了大胆的忽略,手和腿已经融入背景深沉的黑色中,轮廓已经模糊,但却用丰富的灰度使人体和环境形成一种由光笼罩的氛围。还有修拉的风景素描(如《有房子的风景》《广场上的房子》《吊桥》《翁弗勒尔的灯塔》),和龚贤的许多山水画一样,修拉有意识地把近处物体处理成重色,远处则是更加明亮的天空,朦胧的光影和精心布置的黑白分割显示出修拉对黑白虚实的研究与了解。虽然修拉只承认科学的绘画方法,否认自己的画作中存在诗意,但这种宁静而深邃的诗意却不容置疑地存在着,在颤动着光的黑夜中闪烁。
  “黑龚”之中,反复皴染七八遍的积墨法使画面达到一种前所未有的乌黑滋润,龚贤在课徒稿中说:“非黑,无以显其白;非白,无以利其黑。”在这种“计白当黑”“知白守黑”的思维下,润泽的云雾与洁白的屋墙似乎透出光亮,使龚贤的画在黑与白节奏地跳跃中有着神秘的光感和气感。同时,龚贤还提到“皴下不皴上,下苔草所积阴也,上日月所照阳也”“皴处色黑为阴,不皴处色阳为白”“画石块上白下黑。石面多平,故白。上承日月照临,故白”。由此可见,光是产生黑白的根本原因。而龚贤致力积染阴黑之处,使浓黑浑厚的墨色出现各种微妙多样的变化,在阳处留出明显的空白,与修拉素描中浑然一体的黑色背景,细腻丰富的灰色调子,亮处故意留白出大片高光的画法异曲同工。
  修拉所处的时代正是法国的工业革命时期,空气中充满湿漉漉的水汽与烟雾,印象主义对光的研究也正与这些彩色的烟雾有不可分割的联系。修拉选择了一种表面粗糙的纸和孔特蜡笔,这使他的画作呈现出一种毛玻璃般模糊的潮湿效果,就如同当时潮湿的街道。龚贤在自己的画中同样追求一种鲜润淋漓、浑融一体的墨气,他在课徒稿中多次提到如何使墨气沉厚华滋,足以见他的重视。龚贤喜欢运用丛林山石之间的重叠关系来构建空间,用浓淡对比来加强或者减弱空间,这种处理方法使龚贤的画具有一种二维兼三维的空间深度,同《大碗岛星期天的下午》比较,修拉同样弱化了人物的体积,几何形的图像分割暗示着平面的形式,这种平面化处理又带着几分幻想的感觉使画面有一种宁静而优雅的美。
  通过对两位画家的比较,我们发现两位画家虽然风格迥异,但在绘画的某些方面也有着相似之处,两位画家都承前启后,给后世画家许多启发,在美术史上留下了灿烂的一笔。
  参考文献:
  [1]龚贤:《龚贤山水画谱》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15年版
  [2]周梅:《修拉素描解析》重庆出版社,2010年版
  [3]王少伦:《龚贤山水画与塞尚风景画之比较》《艺术空间》2013年12期
  [4]狄青:《从白龚到黑龚》《视觉艺术作品解析》2009年5期
  [5]刘墨:《中国名画家全集龚贤》河北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作者简介:钟祖芳(1995-),女,汉族,籍贯:江西,现在读于天津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美术学。
其他文献
【摘要】:《文心雕龙·物色》是一篇文辞非常优美又饱含理趣的文章,它提出了创作上的目标与要求,本身又是一篇完美的实践之作。本文主要从人与自然的关系上,解读其中“感物”的双向性;“物、情、辞”在创作层面的关系;以及其中所暗含的物我关系。  【关键词】:文心雕龙;物色;感物  一、感物的双向性  《文心雕龙》中关于“物”的概念,王元化先生在《文心雕龙讲疏》中指出应该理解为“外境”和“万物”。不过在各篇目
期刊
【摘要】:本文从波提切利的一个系列作品《老实人纳斯塔基奥的故事》作为切入点,用不同解读角度入手,阐述了文艺复兴时期的女性观和明朝的女性观,用哲学的观点分析不同的历史时代和社会地位,对女性所带来的不同的处境。那么不同的社会观念对女性的认识是有何不同?对女性是出于什么态度的?文章从思想观念角度来进行分析和阐述,指出在不同时期女性观从根本上没有脱离被压迫和束缚的范畴。  【关键词】:文艺复兴;明朝;女性
期刊
说《锦衣玉食的生活》[1]是一篇宿命的,宗教意味的小说亦不为过。一说到宗教,人们就习惯性的想到佛教,道教,基督教,天主教,实际上宗教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人类思维能力发展到一定水平以后产生的社会现象。宗教是一个包容一切的框架。宗教做为意识形态,首先表现为一种特定形式的思想信仰。宗教的主要特点为,相信现实世界之外存在着超自然的神秘力量或实体,该神秘统摄万物而拥有绝对权威、主宰自然进化、决定人
期刊
【摘要】:在人类文明进程中,无论是采集狩猎民族,还是农耕民族,他们采取的生产事业形态,都会成为该民族的一切文化形式的根源;它会给予其他文化因子以最深刻最不可抵抗的影响,而它本身又很少会受到其他文化因子的影响,除了地理与气候这两种天然条件以外。本文深入研究了台湾原住居民的服饰形态并以原住民服饰文化特点为例详细阐述了生产形态影响少数民族服饰形态特征的方方面面。通过这样的分析研究给未来保护传承少数民族的
期刊
【摘要】:沈从文是京派代表作家,他出生于偏僻却又风景如画、富有神秘色彩的湘西凤凰县。他在创作中执着地追求人性美,在他的作品中寄托着他的美好思想。就如他所说:“它建造的神庙中供奉的是人性。” [1]他的代表作《边城》在字里行间都透露了他对人性的思考,通过爷爷于翠翠之间淳朴的亲情、翠翠与船总两个儿子间纯洁的爱情和同乡人之间淳朴的感情,为我们描绘了一个发生在湘西边城的悲剧故事。  【关键词】:《边城》;
期刊
【摘要】:莎士比亚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的著名诗人,他一生著作无数,其十四行诗在世界文学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是欧洲文艺复兴运动在英国诗坛上的一朵奇葩。十四行诗诗句不但包含着诗人强烈的感情,也蕴含着深邃的主题思想。本文以文体学理论为基础,通过韵律、修辞、意象和等层面来分析十四行诗中的第九首和第十九首,并以此达到对诗人及其作品的深入理解,挖掘其魅力。  【关键词】:文体学;莎士比亚十四行诗;  1、引言:
期刊
【摘要】:木雕山水作品意境深远,不论是“平远”、“深远”,还是“高远”,都具有很好的观赏性,深受艺术爱好者的喜爱。本文从木雕山水作品的意境构思、构图创作、疏密关系、雕琢制作等方面探析其作品的创作。  【关键词】:木雕山水作品;意境构思;构图创作;疏密关系;雕琢制作  一、序言  木雕山水作品意境深远,它是大自然的深化。它以描写山川水秀自然景观为主要题材内容的木雕作品,作者通过对山川水秀的大自然观察
期刊
【摘要】:代位權源于日耳曼法,代位权制度被很多国家确立在民法规范当中。合同债权人代位权的设立是出于保护债权人利益,加强对市场经济秩序的稳定调和。同为代位权存在的《保险法》中的保险人代位权制度的建立与保险基金的稳定性,被保险人利益保障的关联是紧密的,此外还涉及第三人的责任承担问题。故保险代位权在学理上一度被喻为“潘多拉的盒子”(Pandora’s box)。[1]本文旨在对保险人的代位权制度进行进一
期刊
【摘要】:普列姆昌德作为批判现实主义小说之王,他对印度社会的妇女问题是十分重视。《两姊妹》是他创作的短篇小说之一,描写了在金钱诱惑中迷失的妹妹拉姆杜拉利与在迷失中找回善良本真的姐姐鲁布古玛利两姐妹之间发生的故事。这不仅是部文学作品,更是广大印度人民生活的真实写照。  【关键词】:《两姊妹》;鲁布古玛利;拉姆杜拉利  一、时代背景及作者简介  进入19世纪以后,由于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西方思想的影响,印
期刊
【摘要】:文章从使用的角度及雕塑式建筑的需求,建筑的地域性特色逐渐突显出来,使人们更加注重环境艺术及人性需求对建筑设计地域性的影响,从两者互相协调、促进的关系及环境艺术对建筑设计地域性的影响因素出发,对建筑设计地域性的实践进行了思考和实践分析。提出了利用人的行为或社会活动来启发并深入研究在雕塑上进行建筑式构造的功能性布局对于人性化设计的基本运用。  【关键词】:五象广场;格局表达;地域性  一、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