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的困境和美学的使命——庄、禅语言观的现代观照

来源 :渝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qno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庄、禅对语言文字的态度是令人瞩目的。说到庄子,人们多会论及他对语言文字的尖锐否定;谈到禅宗,人们也会想到它“不立文字”的论断。但令人困惑的是,他们的否定与谴责又恰恰藉语言才得以发出。《庄子》三十三篇的存在本身就成了作者的一个自我否定,正如白居易的《谈〈老子〉》云:“言者不知智者默,此语吾闻于老君。若道老君是智者,缘何自著五千文。”而禅宗,由“不立文字”到“不离文字”的嬗变,也一直给了语言文字以生存的地位。这其中的秘密到底是什么?探讨这一熟知的历史事实,可以为我们正确评价庄、禅的语言观开辟一个新的视角,也有助于我们更深刻地认识现代西方语言学的转向缘由及价值意义
其他文献
在论述太极拳的特点及其内涵的基础上,试对太极拳的健身尤其是靠衰老功效的分析。认为太极拳能够改善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系统的功能;太极拳可以提高人体骨密度和对本身修心养性有
<正> 变通执行是近年来各地法院针对我国经济发展的特点,为了解决执行工作中存在的“执行难”,在执行和解的基础上,不但摸索出来的一种特殊的执行方式。这种变通方式,虽然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