枸橼酸咖啡因联合机械通气治疗极早产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疗效观察

来源 :海南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ogl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枸橼酸咖啡因联合机械通气治疗极早产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0年7月在东莞市人民医院儿科治疗的60例确诊为NRDS的极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患儿给予机械通气加猪肺磷脂注射液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枸橼酸咖啡因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血气分析指标、上机时间、用氧时间、呼吸暂停≥3次/d的发作天数、呼吸暂停消失时的纠正胎龄、NRDS严重并发症肺气漏和肺出血发生率。结果治疗72 h后,两组患儿的氧分压和
其他文献
目的探究高危型HPV感染、宫颈细胞学(TCT)检测与中山市妇女宫颈病变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医院接受治疗的HPV阳性患者2756例,均行薄层液基细胞学(TCT)检测、高危型HPV检查和宫颈活检组织病理学诊断。以组织病理学诊断为金标准,研究三者之间的关系。结果 2756例HPV感染阳性患者中,TCT检查宫颈疾病阳性者383例,占13.90%,其中有112例患者为高危型16/18HPV,阳性率为29.24%。各组的高危型HPV16/18感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SIL组的高危型HP
中医外治法源远流长,具有简、便、廉、验等特点,在恶性肿瘤并发症的治疗中亦发挥着重要作用。“以通为补”学术思想自古有之,至今对于指导临床治疗仍有重要意义。贾立群教授基于“以通为补”理论,以通络散外治化疗致周围神经病变,温通穴位贴外治癌性疼痛、化疗后消化道反应,均取得较好临床疗效。并附验案一则加以佐证。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羟考酮复合丙泊酚对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患者血氧饱和度及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2月至2020年9月在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北院行择期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的9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ABC三组,每组32例。A组静脉缓慢推注盐酸羟考酮注射液0.04 mg/kg+丙泊酚注射液1.5 mg/kg诱导麻醉,B组以静脉推注羟考酮注射液0.08 mg/kg+丙泊酚注射液1.5 mg/kg诱导麻醉;C组以静脉推注羟考酮注射液0.12 mg/kg+丙泊酚注射液1.5 mg/kg诱导麻醉
目的:观察脊神经后根切断兔膝关节软骨的变化特点,以及本体感受器和本体感觉通路的影响,探讨本体感觉障碍与膝骨关节炎间的联系。方法:按照随机分配原则将20只新西兰大白兔进行分组,对照组9只,模型组11只。模型组采用脊神经后根切断法离断L5-L6脊神经后根,对照组只切开皮肤及椎旁肌。术后8周应用改良Tarlov评分标准评估两组兔行为学差异,应用电生理-体感诱发电位(SEPs)和表面肌电图(EMG)评估本体感觉功能及肌群收缩情况,检测完成后统一处死行HE染色,应用Mankin′s评分评估两组膝关节软骨的病理情况,
目的:采用网络药理学方法探讨柴胡注射液对发热的作用机制,为进一步实验研究提供思路。方法:通过检索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TCMSP)提取小柴胡汤及柴胡的有效成分及其作用靶点,并将柴胡的有效成分及靶点映射到小柴胡汤的有效成分及靶点中;通过检索GeneCards数据库、disGeNET数据库、OMIM数据库以及symmap数据库提取发热的疾病靶点;采用HINT数据库中的蛋白互作关系为背景网络构建“蛋白互作网络”,并采用R软件和DAVID数据库对靶点进行GO富集分析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从TCMSP数据库
目的研究茵栀黄颗粒、布拉氏酵母菌散联合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疗效及对患儿血清转铁蛋白(TRF)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汕头市龙湖区第二人民医院儿科2017年3月至2019年3月期间接诊的90例患有黄疸的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患儿采用布拉氏酵母菌散联合蓝光照射治疗,而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应用茵栀黄颗粒治疗,两组患儿均治疗4 d。治疗期间记录并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及黄疸消退时间、光疗时间、住院时间,以及血清TRF、CRP、总胆红素(TBI
目的了解广州市番禺区食品中大肠菌群污染情况,为食品卫生监管提供相关依据,以降低食源性疾病的发生率。方法采集2018—2019年广州市番禺区食品中208份样品进行菌落总数、大肠菌群计数的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56.25%(117/208)的样品菌落总数≥10 CFU/g[mL],25.00%(52/208)的样品大肠菌群计数≥10 CFU/g[mL];样品产地为本市的样品中菌落总数≥10 CFU/g[mL]的占比为78.57%(88/112),大肠菌群计数≥10CFU/g[mL]的占比为37.
目的:初探双能CT(DECT)虚拟去钙(VNCa)诊断骶髂关节骨髓水肿(BME)的临床价值。方法:搜集2019年1月~2020年8月于本院进行MRI与DECT(Siemens Somatom definition force)检查骶髂关节的45例患者(男性21例,女性24例,平均年龄34岁)。DECT扫描后,经VNCa处理后得到骨髓伪彩图,骨髓伪彩图由两名医师共同评估,以MRI检测结果为金标准,分析DECT VNCa技术在骶髂关节骨髓水肿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结果:DECT VNCa技术定性诊断髂骨、骶骨骨髓
基质细胞蛋白是调节细胞外基质和细胞间相互作用的一种细胞外基质蛋白质的亚类,是细胞与基质之间的连接桥梁,在对外部刺激做出响应并维持微环境的稳态中发挥重要作用。不同于结构性的基质蛋白,基质细胞蛋白并不直接参与调控细胞形态和组织结构,而是在组织细胞受到损伤后发挥细胞-细胞、细胞-基质间的调节作用[1]。为了突出这种细胞外蛋白在调节细胞功能中的作用,Bornstein[2]引入了“基质细胞蛋白”这一概念,强调细胞外基质网络组成成分的改变将会直接影响细胞的表型。
目的检测结直肠癌患者中热休克因子1(HSF1)、氨基末端激酶(c-Jun)、p-c-Jun及二氢嘧啶脱氢酶(DPD)的表达水平,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114例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检测结直肠癌组织及癌旁组织的HSF1、c-Jun、p-c-Jun及DPD表达情况,并对比HSF1、c-Jun、p-c-Jun及DPD阳性表达率,采用Log-rank检验分析不同HSF1、c-Jun、p-c-Jun及DPD阳性表达的结直肠癌患者预后情况,采用Spe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