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电力企业的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

来源 :决策与信息·下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ym_Jav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为了适应电力体制的改革,促进“一强三优”战略目标的实现,电力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必须向高效、开放和精细转变,这种转变对电力企业的财务管理提出了必然的要求,那就是实现信息化。
  关键词电力企业 财务管理 信息化 建设
  中图分类号:F275文献标识码:A
  
  目前,信息技术日益广泛的应用使得“信息化”已成为各行各业的流行词,但在会计领域却大多还在提电算化。会计电算化仅仅是把计算机当作高速运算的工具,模拟手工会计模式去完成原有的数据处理任务,不仅忽视了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去改造传统会计以满足企业管理的需求,也忽视了财务人员参与管理和分析的一面。而电力企业的改革要求财务工作要为电力系统的经营战略、经济活动决策提供高效的服务,因此,财务部门的工作势必从会计核算向财务管理转变。笔者从所在单位财务信息化建设现状入手,谈谈对电力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一些认识和看法。
  
  一、泉州电业局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现状
  
  泉州电业局从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开始使用核算软件进行会计核算,2006年8月起开始探索从会计电算化向财务信息化的转型,先后历经了基本需求讨论、原型设置、二次开发任务确定、系统开发、数据整理、系统功能测试等工作。目前已逐步向财务管理信息化迈进,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带来的优势也日渐凸显。
  (一)结束了以核算为基础的会计电算化阶段,基本实现预算、资金、核算三位一体的架构。
  预算系统实现了从业务部门编制业务计划汇总至业务预算、再从业务预算汇总至财务预算的层层汇总编制过程;预算管理从事后提到事前、事中管控;实现了预算执行数的实时查询功能以及超预算的刚性控制。
  资金系统实现了月度现金流量预算的申报与审批;各项业务支出现金流量得以控制;实现了与银行联网动态监控银行存款,可动态查询银行账号的交易记录、余额状态;与中电财实现了单位款项集中支付,通过网银实现电子支付。
  核算系统实现了会计凭证的自动产生,财务报表和管理报表的自动汇总生成;实现了业务凭证的追根溯源,实现了财务专业查询、业务归口查询等,可以产生一定的财务分析功能,为领导决策提供支持。
  (二)实现对业务处理的全程信息化管理。
  用户直接登录系统进行网上电子审批,签署审批意见,系统能将各节点的审批意见、修改删除痕迹进行如实记录,使各项业务处理过程有迹可循。业务流程全部实现网络审批,也大大提高了会计事务处理速度。
  (三)实现手机移动办公。
  尝试使用手机移动办公,选择将部分重要业务的待办事项通过移动办公平台用短信通知的方式发送至手机,手机通过GPRS上网链接财务管理信息系统,通过手机界面可以直接处理系统中的待办事项,并将处理结果直接发回财务管理信息系统。此项功能的实现使得对业务事项的审批与关注不再局限在办公桌上,使用者可随时随地参与信息管理,大大提高了业务事项的办理效率。
  (四)实现对工程项目和成本对象的精细化管理与控制。
  通过对工程、合同、往来单位、电话费和车辆等对象的精细化核算,保证了工程概预算执行的精确度,实现了对成本费用各业务事项的数量、标准、金额的预算控制和二级台账管理。
  (五)实现了对往来单位的分层管理。
  利用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对核算库中的往来事项进行分层管理。第一层是往来单位,第二层是业务事项。大部分往来单位与业务事项建立一对一或一对多的对应关系,往来单位以“税务登记号”作为标识,确保其唯一性。往来事项的分层管理既规范了往来业务的账务处理,也方便日后往来账款的清理。
  
  二、电力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进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参与人员的认识问题。
  部分参与人员对于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所处的核心地位认识不充分,未能认识到财务管理信息化是实现管理现代化的保障。一方面对财务管理信息化的认识还停留在会计电算化阶段,对财务人员的理解还停留在“账房先生”的思维。另一方面由于人的习惯思维和惰性,倾向于对原有系统的偏好,有些参与人员不太愿意主动接受新生事物,而是被动地接受。再者,在推进财务信息化建设进程中,调整了一些业务流程、对部门权限进行一定的整合,也涉及到大量的初始工作量,使得参与人员对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带来的直接好处体会不深,短时期看到的甚至是更多的麻烦。
  (二)制度建设问题。
  由于财务管理信息系统相对于原有的核算系统在流程审批、权限设置、原始凭证的要求上更精细、更刚性,原有的规章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已成为财务信息化建设进程中的障碍。
  (三)人才缺乏问题。
  财务管理信息化是涉及整个企业经营管理模式的变革,它把信息技术与财务管理相结合,利用先进技术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实现财务与业务一体化,无疑对所有参与人员的素质和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电力行业是技术密集型行业,虽不乏有各类技术人员和专家,但缺乏既懂电力生产和管理、又懂信息技术的高端人才,既懂财务又懂业务的综合型人才也不多见。人才缺乏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业务与财务管理信息化一体化建设进程。
  (四)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在实际应用中的一些问题。
  查询功能虽庞大,但不易操作;预算模块虽已建立,但仍只由财务人员搜集资料进入系统进行申报、下达;资金模块的应用不是很好,还未实现银行自动对账功能;与企业办公自动化系统的链接仍有待开发。
  
  三、推进电力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几点看法
  
  (一)提升高度、树立全局意识;转变观念,树立以财务信息化管理为核心的管理思想和理念。
  将财务信息化工作从部门管理需要提升到整个企业管理需要的层次上来,打破传统流程,将财务管理范围从管理部门延伸到原始业务发生起点,基层经办人员要树立全局意识、对业务事项全程负责,提高财务信息的时效性。要明确树立实现企业管理信息化要以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为核心和切入点的管理思想和理念,实现财务系统与营销、物资、生产等系统的数据共享、管理统一,做到“信息集成、过程集成、功能集成” 和数据共享, 真正为决策服务。
  (二)修订适应信息化环境下的财务制度。
  现行的《会计基础工作规范》是财政部于1996年6月7日发布的,是针对手工会计或简单的会计电算化条件制定的,并不适应信息化环境下的会计工作。为加强信息化条件下的会计基础工作,提高信息化条件下会计信息的真实、完整、可靠性,财政部门有必要对《会计基础工作规范》进行修订。
  原有核算体系下的规章制度大多已不适应财务信息化的发展,因此,修订或制定企业内控制度也势在必行,如岗位责任制、日常操作管理制度、业务流程规范制度、系统安全维护管理等等。
  (三)加强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所需人才的培养。
  随着企业信息化的建设和完善,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将逐步由原来封闭独立的系统发展到与企业整体经营完全融合的一体化系统。这不仅要求财务人员不仅要懂财务,而且要懂业务;也要求非财务人员必须掌握一定的财务管理知识,甚至要改变日常工作管理方式。为此,必须重视对高素质的综合型人才的培养和开发,在加强对现有财务人员的信息技术和商务知识培训的同时,也要加强对非财务人员进行财务知识的系统培训。
  (四)继续开发、完善和优化财务管理信息系统的功能。
  通过继续开发和完善查询系统的功能,实现多角度、多层面为用户需要的各种管理信息提供全面、方便、快捷的查询,特别是为领导层决策、管理层分析提供业务数据支持;实现根据用户的角色为其量身订制不同的查询方案以供使用。做好预算模块的推广应用及预算的动态查询、分析、决策功能;与软件公司共同制订人才培训计划,培养系统分析师为高级信息决策者服务。完善资金模块,实现所有银行账户的动态监控、资金调度、电子支付和自动对账功能。做好与办公自动化的接口,使所有用户在办公自动化窗口就可以接到财务管理信息系统的业务待办信息,有助于提高业务的处理速度。
  (五)财务管理信息化应采用高度集中的管理模式,以实现财务信息的充分共享。
  如今,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已着手建设企业资源规划系统(ERP)。建议财务信息管理系统与ERP采用接口方案实现集成,利用系统预算、资金、核算三位一体模块,在ERP中内嵌小财务模块,将项目、物资、设备、人资等模块中的业务信息实时传递到系统中进行处理,各业务模块集成起来,实现财务与业务高度集成、业务流程化控制、信息共享、运行高效、为企业各层面的管理提供决策支持的管理信息系统搭建一个平台,从而逐步形成企业资源规划系统(ERP),做到“数出一门,信息集中”,迅速地对各种财务、管理方案做出科学的、价值最大化的决策。
  总之,继续推进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建立起一个规范、高效、先进的财务管理信息网络系统,是提高企业管理水平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必将促进“一强三优”现代电网企业的早日实现。这一项任务艰巨而浩大的工程,必须得到企业负责人的高度重视,企业员工要上下齐心协力,企业的经营管理者尤其是财务人员更要在观念上先行一步,支持财务信息化的建设。
  (作者单位:福建省泉州电业局)
  
  参考文献:
  [1]刘海涛.电力企业财务管理的信息化.2009-03-11.
  [2]彭延周.电力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的现状和问题探讨.2008-04-16.
  [3]李平文.关于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问题的探讨.企业管理.2006(1).
  [4]杜佳佳、宋照臣.我国电力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研究.科技创刊.2008(1).
其他文献
摘 要:犯罪的本质特征必须能够被人们直观所把握,社会危害性是犯罪的本质而不是本质特征,刑法只能为了保护代表全体公民基本人权的国家法律制度而被迫牺牲犯罪人的基本人权才有存在的必要,行为应不应该受刑罚这一刑法特有的制裁手段调整是决定该行为是否构成犯罪的唯一反映了犯罪本质的直观特征,由此出发,只能得出应受刑罚惩罚性才是犯罪的本质特征这一命题。  关键词:本质特征 调整对象 不得已原则 应受刑罚惩罚性  
期刊
摘 要:本文从三江源区特殊的生态环境出发,剖析三江源区生态环境恶化的本质根源,探究其生态环境保护所面临的实际困难,通过法律的视角浅析三江源区生态环境保护的法治化。  关键词:三江源地区 环境 恶化成因 法治理念  中图分类号:D920.0文献标识码:A    作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长江、黄河以及流经亚洲六国的澜沧江的发源地——“三江源”,年输出总水量630多亿立方米,由此被誉为“中华水塔”、“江河源
期刊
摘 要:回首我国法制建设历程,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凸显出一些不足。其中,我国“重实体,轻程序”的传统思想观念就在新的发展阶段受到冲击,使我们不得不再次重新审视程序,尤其是正当程序在我国的构建和发展,审视程序的正义与价值在法治社会发展的今天的现实意义。而在这样一个发展的时代背景下,《程序与法治》一书可谓是我国法制建设历程中的又一力作,本书结合中国法制建设与发展的历史背景,在中国语境下解读了程序在构
期刊
摘 要:生态社会主义产生于上世纪的六七十年代,是当代世界社会主义中一个引人注目的思潮和运动。本文从生态社会主义产生与发展历程、基本理论主张和影响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关键词:生态社会主义影响  中图分类号:D614文献标识码:A    生态社会主义是当代世界社会主义中一种新的政治思潮。它产生于上世纪的六七十年代,是在西方国家的生态运动中产生的。它力图建立一种能在消除全球危机和消灭资本主义制度的同时
期刊
摘 要:本文首先从现实、评价体系与培养结果等方面入手,分析传统立法学教学中学生参与不足的弊端,推导出学生参与立法在立法学教学中的必要性,并进一步探索“诊所式法律教育”在立法学教学中的可行性,借鉴中医理论中的“望、闻、问、切”来设计学生参与立法实践的理论,通过真实立法课题的运用来验证理论的成熟性。  关键词:立法学 诊所式法律教育 必要性 可行性  中图分类号:D901文献标识码:A    一、我国
期刊
摘 要:依据我国加入WTO的承诺,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应通过立法与相关配套法律制度的建立,来使我们的知识产权制度与世贸组织的知识产权协议(即TRIPS 协议) 得以衔接,同时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的力度。  关键词:关键词:知识产权 TRIPS 协议 专利法   中图分类号: D922.295 文献标识码:A    2001年12月1日,我国正式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新成员。这也标志着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真
期刊
摘 要:美国投资银行(以下简称“投行”)在此次次贷危机中损失惨重,究其深层次的原因,应与其制度有关。美国投行自从合伙制转变为公司制之后,摆脱了合伙制度的无限连带责任的约束。这使得美国投行可以筹集到大量的资金,保证流动性,但也使其逐渐偏好作出风险较大的决策以获取高额利润。在次贷危机爆发之前,较多优秀的投行总财务杠杆率(总资产/股东权益,一个公司资产负债表上风险与资产之比)都保持在25以上。这与投行所
期刊
摘 要:近年来外商在华投资呈现独资化趋势。本文探讨了外商在华投资化趋势表现、成因,并提出了应对的建议。  关键词:跨国公司 独资化倾向 原因 建议  中图分类号: F832.6文献标识码:A    我国外商直接投资方式主要有设立外商独资企业、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和合作开发等。近年来,外商对我国直接投资的方式出现独资化趋势。    一、外商对华投资独资化趋势表现    (一)新设立外商
期刊
摘 要:电影产业是垂直整合的典型案例。该产业主要由三部分构成:制作、发行、放映。三个部分可以潜在的通过不同途径整合到一个公司中,从而形成寡头垄断的局面。历史上,美国电影曾因为五大电影业巨头垄断市场而导致影片质量普遍下降,而且独立制片人无法生存。针对垂直整合,美国司法部干涉电影产业,促成了历史上著名的派拉蒙诉讼案。时至今日,美国电影业寡头垄断的势力已经大大降低,整个产业呈现蓬勃的发展趋势,政府在其中
期刊
摘 要:2005年《公司法》修订中明文规定了形式上的一人公司 制度并制定了比较严厉规制措施,本文从自然人投资者的角度,通过对《公司法》这两个方面的规定进行分析,认为其抽空了一人公司制度的价值,又为规避一人有限公司规制提供了法律上的空白,因此仍有继续检讨和修正的必要,并且这种修正不应该仅仅是制度上的应该是观念上的。  关键词一人公司检讨  中图分类号:DF411文献标识码:A    一、前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