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巴嫩马龙派国家观念探析

来源 :中东问题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11181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19世纪下半叶以来,马龙派就构想了心目中的现代黎巴嫩国家形态,历经小黎巴嫩国家观念和大黎巴嫩国家观念的碰撞,大黎巴嫩国家成为现代黎巴嫩国家的雏形。马龙派的国家观念具有强烈的教派主义国家观和亲西方的对外倾向两大特点,集中体现了多元主义国家理论的内涵,即黎巴嫩是一个基督徒和穆斯林共存的多元文化和多教派的国家。马龙派国家观念的形成与发展,与马龙派的政治地位密切相关,亦是马龙派为维护自身利益的真实写照。
其他文献
1月17日,国家统计局公布,全国2011年GDP总量达471564亿元,增长速度为9.2%,增速虽与2010年相比有所下滑,但在欧债危机、新兴经济体增速回落和物价上涨的背景下,中圈的增速依旧笑傲全球
欧洲主权债务危机起源于2009年12月,全球三大评级公司下调希腊主权评级。之后,葡萄牙、西班牙、爱尔兰、希腊、意大利等国相继陷入危机。其中,2011年发生的希腊债务危机影响最剧
“大道理是相通的!”只有小学学历的王永庆常常引用《大学》中的宏论解释“大道至简”的管理真义。  60年前,台塑集团凭借10公顷的高雄老厂起家,发展成为产值逾两兆新台币的企业集团,创办人王永庆缔造了一个经营神话。2014年,经历一甲子风风雨雨的高雄老厂租期届满,土地将交还当地政府主管部门,届时厂区内可能只保留王永庆、王永在兄弟当年的办公室、宿舍及第一具PVC机台,设立王永庆纪念园区。  止于至善方可
行政调解尚存争议,赔偿第一案未见转折。中间人,当事人,政府究竟应该扮演什么角色?针对部分受害者的10亿元赔偿到底够不够?
凯恩斯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中,写了一则政府“挖坑”的寓言故事。这个故事的大意是说,乌托邦国处于一片混乱中,整个社会的经济处于完全瘫痪状态,工厂倒闭,工人失业,人们束手无策。这个时候,政府决定发行债券兴建公共工程,雇用200人挖坑。雇200人挖坑时,需要200把铁锹。这就产生了对铁锹的需求,正是由于这一需求的出现,生产铁锹的工厂开工了,生产钢铁的企业开工了,生产铁锹把的木材加工厂也同样开工了。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