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岩地形对地震动影响研究

来源 :国际地震动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ngqing200907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已有研究成果表明,地震动反应分析中,除输入地震动特征对其有直接影响以外,地表下基岩地形的影响也不容忽视。因为松散覆盖土层与基岩介质的动力特性相差悬殊,基岩地形的变化很容易导致局部场地条件的差异,从而致使同一地震动作用下建(构)筑物震害程度的显著不同。现阶段研究基岩地形对地震动影响的方法主要有数值法和物理模拟法。
其他文献
期刊
2008年5月12日,中国四川发生了出人意料的大地震。目前,美国地质学家经过分析研究表明,该地区的高山地形特点决定了地质活动极其活跃,导致了重大的地震灾害。他们认为,利用地形学
为了适应城市建筑和节土、节能、维持自然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目前正在开展墙体材料改革。我国近年来从国外引进一种集承重、保温、隔热、阻燃和环保于一体的新型墙体--水泥
我国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宣传教育工作日益受到重视,但目前仍处于相对落后的水平,比如地震。主要表现为:应急管理的宣传教育流于宣传,教育基本空白;应急管理的宣传教育体系尚不完善、制度尚不健全;高质量的应急宣传教育门户网站尚未建立等。针对存在的这些问题,以浙江省为例,提出今后改进地震应急管理宣传教育工作的一些建议和对策。
随着对外经济交往、技术合作的广泛开展,吸引外资的形式也日趋多样化,对外担保作为获取外资的一种手段已越来越多地被人们所采用。不容置疑,对外外汇担保对黑龙江省积极吸引
本文提供了1984年5月21日前后,南黄海M6.2及M6.1双主震及其前震、余震、邻震系列的"震源超极低频(0.3-3Hz)电磁辐射前兆"系列记录图(共11次地震的前兆),并着重指出前兆记录中与地震三要素的预报直接相关的各种信息参数及其规律。
一个由日本、欧洲和美国科学家新组成的国际地震研究小组验证了地球物理学家的一个想法,那就是一次大地震能量释放过程中,在断裂带邻近的周边区域不是应力减轻而可能是应力增加
由于地貌和交通条件的限制,在跨龙门山断裂带区域只有短水准监测场地。多年持续监测的七盘沟和耿达场地跨龙门山后山断裂,灌县和双河场地跨龙门山前山断裂等4个短水准场地,而在
2008年5月12日14点28分,汶川发生了震惊全球的MS8.0特大地震。汶川地震震前各种可识别的异常仅20多项,而1975年2月4日海城MS7.3地震前可识别异常达1 500多项。如此大的差异是什么原因造成的?这么大的地震震前为什么没有发现非常明显的背景异常?为什么这一地区地壳年应变积累率并不很高却能发生如此大的地震?是认识的问题还是监测手段的问题?还是地震根本就无法预报呢?汶川地震给地震工作者
中国地震学会第8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将于2010年10月16日在浙江省宁波市召开。根据《中国地震学会章程》第四章、第十五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原则上须有2/3以上会员代表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