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回文诗的起源

来源 :北方文学·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ri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回文即是廻文,指的是一种“回复读之,皆歌而成文也。”的文体[1]。这种诗的形式变化无穷,非常活泼。能上下颠倒读,能顺读倒读,能斜读,能交互读。只要循着规律读,都能读成优美的诗篇。由于历代诸家对于回文诗的定义不尽相同,回文诗的起源也一直未能定夺。
  关键词:回文;盘中诗;璇玑图
  回文即是廻文,指的是一种“回复读之,皆歌而成文也。”的文体。这种诗的形式变化无穷,非常活泼。能上下颠倒读,能顺读倒读,能斜读,能交互读。只要循着规律读,都能读成优美的诗篇。现在传世的回文作品分为盘中诗,璇玑图,玉连环,脱卸、转尾、减字、藏头拆字连环,叠字连环,回文图,锦缠枝,璇玑碎锦图,回文诗,回文词,回文赋几种(此处暂且按此分类,其中的盘中诗和锦缠枝笔者认为尚有异议)。[2]
  一、回文起源的六种说法
  (一)曹植的《镜铭》
  曹植为三国时人,其作品《镜铭》首见于唐代欧阳询的著作《艺文类聚》[3]卷七十三杂器物部。《曹子建集》[4]中有如下文字:“《镜铭》八字,反复颠例,皆叶韵成文,实为回文之祖。见《艺文类聚》。”然而此段文字内容已经失传,不能得知到底《镜铭》写了哪八字。
  (二)苏伯玉妻的《盘中诗》
  一说是汉人苏伯玉妻所著,另一说认为应当是晋人傅玄所著。
  《盘中诗》首见于南朝徐陵在梁中叶时所编选的《玉台新咏》[5]卷九中。南宋严羽的《沧浪诗话》中载:“盘中,《玉台集》有此诗,苏伯玉妻作,写之盘中,屈曲成文。”
  全诗共一百六十八字,四十九句,二十七韵,篇中多伤离怨别之辞。读此诗时从中央向四角(一说为圆形,中央向外绕)。
  (三)苏蕙的《璇玑图》
  苏蕙为前秦苻坚时人,她的《璇玑图》首见于宋代《回文类聚》卷一开篇。但是唐代所编撰的《晋书·列女传》[6]中就已经出现了相关记录:“窦滔妻苏氏,始平人也,名蕙,字若兰。善属文。滔,苻坚时为秦州刺史,被徙流沙,苏氏思之,织锦为回文旋图诗以赠滔。宛转循环以读之,词甚凄婉,凡八百四十一字,文不多录。”
  此诗由红、黄、蓝、紫、黑五色彩线,将八百四十一个字织在8寸见方丝绢上,组成可以纵、横、回环、交叉、跳间阅读的方阵形诗组,内含三言、五言、四言、六言、七言、绝句、律诗近8000首。
  另外《回文类聚》中也载有一篇武则天所写的《苏氏织锦回文记》为序,最早见于《文苑英华》,此书成书于宋初,然而新旧唐书都未收此文。《晋书》修撰于贞观二十年至贞观二十二年(648),而《苏氏织锦回文记》文末标明“如意元年”(692),二者相差半个世纪。经过诸方考证,现在大多数学者都认为这篇序文是伪造的。[7]
  (四)温峤和傅咸的回文诗
  晋人傅咸有反复回文诗:“悠悠远迈独茕茕。”
  晋人温峤有虚言回文诗:“凝神静泊,损有崇亡。”
  首见于唐代皮日休的《松陵集》卷十[8]。
  (五)贺道庆的回文诗
  齐梁间的刘勰在《文心雕龙·明诗》[9]中指出:“回文所兴,则道原为始。”经过明人梅庆生考证,在《文心雕龙音注》中他认为“道原无可考”,“‘原’字恐‘庆’字之误”,也就是说道原指的是有四言回文诗作的刘宋诗人贺道庆。李详《文心雕龙补注》、黄侃《文心雕龙札记》等也这样认为。四言回文诗如下:
  阳春艳曲,丽景夸文。伤情织怨,长路怀君。
  惜别同心,膺填思情。碧凤香残,露晓金屏。
  (六)老孟的回文句
  郑子瑜认为:“《孟子》的‘尔为尔’,‘我为我’才是最早的回文。”
  胡耀震认为:联系上下文的“至于三六杂言,则出自篇什;离合之发,则明于图谶”来看,“回文所兴,则道原为始”中的道原指的应当是书名而非人名。“原”为探求本源之义。《文心雕龙·原道》中的“原”字就是用的这个意思。所以此处的“道原”指的是对道的探本求源之作是它的开始,也就是《道德经》。即如《道德经》第六十三章“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和第八十一章“信言不美,美言不信”等句式。[10]
  二、六种说法的辨析
  从刘勰的文论来看,不管到底回文诗初创于谁手,我们都可以肯定的说,回文诗在南朝齐梁之际就已经成为了一种固定的文学形式。
  首先让我们来看一看曹植的问题。第一,虽然有著作写明《艺文类聚》中记有这样一句话,但是原文始终未见,我们没办法确定《艺文类聚》中是否存在这篇镜铭;第二,即便《艺文类聚》中所载属实,的确是有这样一篇镜铭,我们也不能判断它到底是不是曹植所写的。所以,在更多的史料出现之前,我认为,将曹植定为回文诗的初创者是不可信的。
  接下来是《盘中诗》一说。第一,《盘中诗》究竟属于回文诗么?虽然形式看起来很像回文诗,但是《盘中诗》并不具备回环往复的效果,研读此诗的时候仍旧是只能正读,充其量只不过是它的书写方式比较特殊而已。这种书写方式被后来的锦缠枝所继承。然而古人对于回文诗的要求不高,这种形式上的“回文”也被列入其中并且以初创称之。比如说朱存孝就在《回文类聚序》中说到:“自苏伯玉妻《盘中诗》为肇端,窦滔妻作《璇玑图》而大备。”第二,如果《盘中诗》属于回文诗,那么,《盘中诗》的作者到底谁呢?清代冯舒的《诗纪匡谬》认为:“《乐府解题》云《盘中诗》傅玄作。《玉台新咏》第九卷有此诗,亦曰傅玄。其为休奕诗无疑也。惟《北堂书钞》曰古诗亦无名氏。其曰苏伯玉妻者,严羽吟卷忙说耳。世人敢于信吟卷而不信《解题》、《玉台》等书,冤哉。”[11]但是丁福保认为:“《四库提要》曰,苏伯玉妻《盘中诗》,《诗纪》作汉人,故谬。宋本《玉台新咏》列于傅休奕诗后,不别提苏伯玉妻,乃嘉定间陈玉父刻本偶佚其名。”[12]两派各有争端,笔者认为要想定夺还有待更多的线索。目前唯一能确定的是《盘中诗》的创作年代为晋,依据是在《玉台新咏》里面《盘中诗》位列傅玄诗(晋初)的后面、张载诗(晋)的前面。但是,值得一提的是明代冯惟呐辑《古诗记》的时候将《盘中诗》收录在了卷十四的汉代诗里。由于依不明据,此书创作年代又较晚,比起初见《盘中诗》的《玉台新咏》来讲,应当是误本。最后,《盘中诗》的附图出现的时间非常晚。《玉台新咏》收录的时候只收了诗,没有收图。严羽的《沧浪诗话》中也只是写到道:“《玉台集》有此体,苏伯玉妻作,写之盘中,屈曲成文也。”直到宋代桑世昌编撰的《回文类聚》中才收入了图,但这幅图是圆形的,不符合“当从中央周四角”的说法,所以这幅图未必就是当年苏伯玉妻所写的样子。   然后是苏蕙的《璇玑图》。桑世昌在《回文类聚原序》中这样说:“诗苑云:回文始于窦滔妻,反复皆可成章。”并且在《回文类聚》的开篇就录入《璇玑图》,表示它是回文诗的始祖。但是,由于《璇玑图》的结构过于复杂,使人很难相信这就是第一首回文诗,可信度反而不如曹植的《镜铭》。另外,由于列入正史,我们基本可以确定苏蕙就是先秦苻坚时人,那么《璇玑图》产生的年代就要比上文《盘中诗》和下文所要提到的温峤和傅咸的回文诗年代要晚,所以我们可以肯定的说《璇玑图》是回文诗源头的可能性也应该排除。
  至于温峤和傅咸,这两个人得以肯定是晋代人。不过二者都仅存于皮日休的《松陵集》。逯钦辑的《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13]中虽然也有关于温峤回文虚言诗的记载,但是也标明辑自《松陵集》。虽然不知其真假,但是大多数的学者都表示认为这两首残句应当是回文诗的始祖。另外,明代的陈懋仁在《续文章缘起》中说到:“回文诗,晋骠骑将军温峤作。回文者,回环谐协而成文也。”从这个角度看,也能够印证温峤曾经是写过回文诗的。
  关于贺道庆和他的回文诗,明人梅庆生《文心雕龙音注》认为“道原无可考”,“‘原’字恐‘庆’字之误”,道原是指有四言回文诗作的刘宋诗人贺道庆。很多人对这种说法表示质疑。比如说找一的《陔余丛考》卷二十三和黄侃的《文心雕龙札记》中就认为梅庆生的说法是有所欠缺的。贺道庆是刘宋时候人,他的创作年代尚且在《璇玑图》之后,更不必说曹植、苏伯玉妻、温峤和傅咸等人了。然而安笈在《中国回文诗图大全》中则表示:大概是由于当时南北分裂,苏蕙的《璇玑图》尚未传到江南,而道庆是在南朝实创此体,所以刘勰认为道庆为回文首创者。我认为安笈的这种说法是可信的,很有可能就是由于地理环境的差异导致刘勰的错误认识。然而,即便刘勰在《说文解字》中所指的回文之祖就是贺道庆,他也不可能真正得到认可。毕竟贺道庆的创作年代是晚于之前几家的。
  最后是关于老孟的说法。我认为《道德经》和《孟子》中出现的所谓回文句“尔为尔”、“为无为”实属老孟的无心之作。只是为了追求语境才会写出这种“ABA”的句式。也就不应当被归入刻意为了追求顺读逆读而作的回文诗一类。所以,关于老孟的说法,我个人也是不赞同的。
  这样一分析,结果也就很明显的摆在了眼前。排除了没有原文传世的《镜铭》、不应当列入回文诗的老孟以及时间颇晚的《璇玑图》和贺道庆,对比之下,温峤和傅咸的回文诗句或者《盘中诗》才应当是现在所能见到最早的回文诗,也就是有依据的回文诗的起源。
  刚才在上文中已经指出过《盘中诗》并不能算是严格意义上的回文诗,然而这恰巧意味着它很可能正是回文诗的源头。具备了回文诗的形式却不具备回文诗的内涵,仅仅是文字仅仅能够回环往复却不能逆读,这种初级的甚至是不能称其为回文诗的诗作可能正是以后回文诗的雏形。直到温峤和傅咸的时候才进一步扩展了这种体系的内在含义,将它进一步发展为可以逆读的诗句。再到了《璇玑图》,将回文诗的回环和逆读结合,造就了回文诗的高峰。这也正是“自苏伯玉妻《盘中诗》为肇端,窦滔妻作《璇玑图》而大备”的原因。至于贺道庆,他承袭了温峤和傅咸一脉,在逆读上更有研究,写出了成篇的诗作而非单一的诗句。可能在刘勰看来,《盘中诗》那种文字回环的诗作本质是没有变化的,不值得列为新的文体;而温峤和傅咸的诗句又太过单薄,只是单单的一两句话,充其量称之为“回文句”。到了贺道庆时候所写出的才是正式的“回文诗”。于是将贺道庆列为回文诗之祖。诚如上文,当时南北朝分裂,信息的传播不是那么迅速,又加上苏蕙一介女子,其作品很难传入刘勰的手中,才会造成漏录的现象。
  正是由于这几种对“什么才是回文诗”的不同看法,造成了历代诸家对于回文诗起源的不同观点。此处若要真正的追溯源流,我认为还是应当把最早的《盘中诗》看做回文诗的起源。
  参考文献:
  [1]唐·吴兢.乐府古题要解.
  [2]王其峰.详细分类见《中国回文诗图大观》[M].陕西人民出版社,2006.
  [3]欧阳询.艺文类聚,汪绍楹 校[M].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
  [4]摘自《四库总目提要》十卷, 两江总督采进本[M].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
  [5]徐陵编.玉台新咏笺注,吴兆宜注[M].中华书局,1985.
  [6]晋书·列女传[M].中华书局,1974.
  [7]明代康万民.璇玑图诗读法.认为:“诗真而序伪”.
  [8]皮日休.松陵集[M].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
  [9]刘勰.文心雕龙注释.周振甫注[M].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
  [10]胡耀震.回文诗的起源和刘勰有关说法释疑[J].中国典籍与文化,1999(1):17.
  [11]冯舒.诗纪匡谬[M].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
  [12]丁福保.全汉三国晋南北朝诗[M].中华书局,1959.
  [13]逯钦立辑校.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M].中华书局,1983.
其他文献
摘 要:小说从来都不只是小说两个字那么简单,其文本有着博大的包容性和含纳性,是一个复杂的多面体和多重的折叠体。这里借助互文性理论对音乐元素在中国古代小说文本中的渗透进行论述。  关键词:古代小说;互文性;音乐  一、互文性理论简介  互文性文学理论关注的是文本间的交叉关系,是后结构主义的一种文本策略,是二十世纪后期的西方文学理论从结构主义向后结构主义转换时出现的一个重要理论概念,并且是对结构主义文
土城rn太阳一些华丽的羽毛在这里燃烧着一种质朴、厚重的气息.最初的城里,那些最初的人群走向了何方?沿着残余的土墙而生长的高高的杨树中间,是当时的道路么?爱情与仇恨,手拉
对大学英语专业的学生而言,除英语精读外,其阅读能力的培养主要通过泛读来实现.教学过程中,有关方面应当采取积极有效的方法,通过“四个优”,即优化荚语泛读教材的选定、优化
摘 要:爱情作为一个永恒且常见的主题,千百年来一直为以不同的形式所歌颂,文学、音乐、舞蹈、饰物等,而文学则是其常见的描述方式。爱情诗在不同的时代表现为不同的内容,其中包括多方面的演变,既有内容上题材的演变,如同为表现爱情甜蜜,在先秦的爱情诗与在汉代内容表现是完全不同的。同时,对于爱情诗,用何种语言把其描述出来,塑造了什么样的形象也各有差异。  关键词:爱情诗;主题;风格;表现手法  “愿得一心人,
为了解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现状,本研究采取问卷调查法对信阳师范学院370名在校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及当前大学英语课程设置对跨文化能力培养的贡献度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大学
目的:探讨四君子汤在中医内科疾病脾胃气虚证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符合中医学中脾胃气虚证诊断标准患者80例.实施常规治疗者40例,将其设为对照组;实施四君子汤治疗者40例,
肠道病毒(EV71)感染多发生于学龄前儿童,尤以3岁以下年龄组发病率最高.可引起手、足、口腔等部位的斑丘疹、疱疹,个别患者可引起脑炎、脑脊髓炎、脑膜炎、肺水肿、循环衰竭等。
目的:将用药指导作用在糖尿病老年患者的用药安全上的效果进行分析.方法:以“随机数字表法”的方式从我院药剂科收治的糖尿病老年患者中选择200例(2015年1月一到2017年12月)
清晨,走出家门.映入我眼帘的是天地间茫茫一片的洁白,远眺,若有所思.偶尔,恍如海市蜃楼般显现,那是一个晶莹剔透的雪白的世界,使人的心底清澈无比,空气中弥漫着雪的清香,呼吸
摘 要:白蛇故事自古以来便传播广远.然而今天我们看到的白蛇故事并非其本来面目,它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演变过程。相应的白蛇形象也经历了三个阶段的转变,从纯恶,亦善亦恶,一步步发展至纯善,每一次演化都使白蛇形象更加丰满,并或多或少地显露出人性的解放,女性意识的崛起,以及受众的心理选择。因此,每个阶段都折射出更为深层的文化意蕴。  关键词:白蛇传;白蛇形象;演变;文化意蕴  作为中国四大民间传说之一的白蛇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