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吕良远谈影像的收藏与保存

来源 :摄影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lfv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吕良远拍摄的黑白像片使用Museo相纸与Epson K3墨水,这些配备能充分展现他对影像质量的要求。他早年拍摄的台湾野柳地质公园黑白作品被命名为《眼见、观思、盘古》,给人气势磅礡但又细腻的感觉。吕良远在1985到1987年间,不断重访野柳,野柳春、夏、秋、冬四季都有他的行踪。当时的野柳仍属海防要地,他却手持相机一再出现,终于和最初禁止他摄影的守兵成了好朋友。虽然现在野柳的许多景象已被人为的破坏和自然的侵蚀所磨损,一去不复返,但吕良远当时与岩石、浪涛、风蚀、日晒对话,与日新月异的冲洗科技对话,都是千锤百炼的结晶。
  作为良远艺术有限公司负责人,台北摄影节发起人之一,吕良远身兼多责,不仅自己拍照,还对影像的制作和收藏颇有研究。吕良远在日本大学艺术学院学习摄影时,曾师从以摄影、冲洗、裱褙、装框闻名于世界的日本大师原直久先生,学成归来后,在台湾摄影教育界任教多年,并持续关注摄影收藏。他收藏有阿尔弗雷德·施蒂格利兹、爱德华·斯泰肯和保罗·斯特兰德三位大师的作品。另外,他还收藏古董照片,从珍贵的银板法照片到一百多年前的手工上色照片都有,他手中收藏的摄影古董可以拼凑出一部摄影术小史。和吕良远做访谈有个很深刻的感受,他真心爱着摄影,爱着影像艺术。
  
  收藏影像应该先了解历史
  收藏影像应该首先了解的,当然是摄影的历史。我们所知道的摄影术仅存在了短短的172年(发明日1839年8月19日)。本世纪因科技的进步与摄影的普遍化,使现代摄影变得类似于一种绝对的现实主义,而早期的摄影作品往往缺乏这一点。在快速发展的科技以外,我们发现只有少数的摄影家成功地发挥了摄影的艺术潜能,在所有艺术中,它是最包罗万象且无所不至的。对于现代大众来说,摄影是最有影响力的一种媒介,而对于收藏家来说,市面上还存在许多这门艺术的精品。其实一些19与20世纪最杰出的摄影艺术作品,直到今天都还存在于坊间,而且价格合理。当今私人、公立机构与公司收藏家们正开始欣赏与关注摄影艺术作品的收藏,这一趋势的主因来自良好的投资与美学考虑。这些私人的、公立的与公司的收藏者们正在扩充他们的藏品,并使市场价格上涨。所以如果想要购买摄影艺术作品的话必须得小心,因为虽然有人获利很多,但陷阱也不少,真正的专家很少并且难以碰到。一个真正聪明的收藏者必须投资于此市场的研究而不仅是金钱。
  
  投资摄影影艺术品需要熟悉的术语
  冲印方法:收藏家们往往对于冲印过程更加有兴趣,因为最终印成的照片才是摄影的收藏对象。最普遍的冲印方法有以下几种:盐版,1840至1850年代,多从纸制负片制成;蛋白版,1850至1900年代早期,以湿版负片制作;Photogravures,1880至1920年代,以凹版照片直接印刷制成;银版,1880年末期至现在。另一种重要的印版方式是白金/钯版,它主要使用于1885至1936年。今天,艺术家们重新使用这种富有感性及表现力的方法。
  陈年与近期照片:陈年照片一般指摄影者在负片制成之后几年内所冲印的照片。对于收藏者来说,一张陈年照片较非陈年或近期照片(距今更近的照片,甚至可能由摄影者之外的其他人冲印)有价值得多。不过收藏者也需要记住,许多非陈年的照片同样有价值,而不应只因冲印日期而忽略它们。摄影者本人对于照片的评价固然重要,可是专业评论家的意见同样重要,应当两者同时参考,以寻求影像的最佳实现。
  限量版与非限量版(Limited and Unlimited Editions):许多对收藏摄影有兴趣的人,常常觉得非限量版的照片使他们的投资贬值。虽然大多数摄影者很少专门冲印我们所谓的限量版照片,他们(特别是早期摄影者)往往只是为了应付特殊的要求而冲印得很少。许多19与20世纪早期的作品本身就很稀有,它们的数量为需求所限制,有些值得收藏的作品甚至是独一无二的,大多数作品大概在10张到20张之内,即使是那些当时冲印了近百张的作品,经过时间的摧残,如今也或破损或遗失了不少。其实史家们往往惊讶于前人作品遗留数目相当之少,以致于限量版的问题变得不重要。一些当代的摄影者注意到这一问题并因之严格限制作品的尺寸和版数,他们设定或公开发表停止冲印日期或不再冲印早期负片,但他们之中只有极少数人可以算作真正的摄影家,而被历史学家或艺术评论家们尊为大师者则更寥寥无几。
  作品集册(Portfolios):在过去20年中,摄影者开始制作他们的作品集,这些往往是他们认为代表某一主题或某一时期的作品。对于收藏家或初次收藏者来说,这些作品集或许有两种好处:一是收藏者可借之获得摄影者完整的一套作品;二是作品集的价格往往较之购买单一作品更为经济。
  
  投资摄影艺术作品常见的问题与见解
  应该买什么?
  买自己喜欢的东西。摄影与其他艺术一样,审美趣味高于一切。作为收藏者,个人对于作品的力量及感觉的体认是最重要的,收集的作品不单是一种资产,也是个人理念与品味的表现。
  摄影的投资潜力如何?
  艺术投资在过去一段时间以来表现很好。拿台湾本地来说,过去五年来,投资摄影市场较之其他艺术种类表现优异,而且价格正在不断上扬。摄影市场虽然较小,可是它正以每年35%~60%的速度成长。但要提醒投资者的是每次购买前必须经过深思熟虑,除了考虑摄影投资潜力,您所信任的专家们的意见极为重要。一位经验丰富、信誉良好的经纪商是投资成功的最好帮手,并且可能是这一市场上的决胜关键。
  签名重要吗?
  在摄影艺术中,艺术家的签名往往附于作品上。在过去,摄影者往往不在作品上签名,今天大多数人都会签署他们的名字,但是作者的地位及作品的质量才真正决定作品的价值,签名并不能保证作品的真实或质量。
  如何评估一张摄影作品的价值?
  在摄影收藏中,作品的质量与保存状况决定它的价值。对于19及20世纪初的作品来说,保存状况尤其重要。搞清楚如何评估作品的质量与保存状况非常关键。作品的质量往往是一个主观的问题,但作为一个收藏者,目的是要找到自己所喜欢的影像的最佳表现。此外,必须了解这些作品的历史及美学意义。价值往往是由市场决定的,但就长远来说,一些难以言喻的东西,如个人品味或洞察力同样重要。
  参考哪些关于摄影收藏的书籍?
  迄今为止,还没有一本权威的摄影收藏参考书,但是苏富比、佳士得、仕皇等拍卖行每年拍卖的摄影作品目录是值得参考的。
  应该去哪里买摄影作品?
  对于一位收藏者来说,最重要的是找到一位可以信任并且与之愉快合作的经纪商,或者找一家买卖优秀作品且信誉良好的经纪商或摄影艺廊。
  影像艺术品的保存条件
  一是作品本身材质必须有耐久性(如颜料、添加物、粉墨等)。
  二是有包装或保护材料的辅助(如无酸性卡纸、胶带及保存盒等)。
  三是好的保存环境(如光线、湿度、温度等)。
  就摄影作品(照片)为例,是由感光乳剂所形成的银盐影像,属于光学以及化学等作用的结晶,所以比画作更不容易保存,于是借用包装材料的辅助,耐久的表面处理就更加重要。因为无酸性材料(pH值约在7.0~8.5之间)在化学反应方面相当稳定,不会分解有害生成物及灰尘、或因含酸值过高产生氧化作用,使影像或画作产生黄斑、变褪色现象(像一般卡纸、三夹板、胶带、喷胶等直接与影像、画作接触或贴合最为严重)。
  另外收藏环境或展示空间的条件也不容忽视,因为光、热及湿气都是照片或艺术品的杀手,不经良好的防护措施,典藏品的价值也会大打折扣。温度15℃~21℃,相对湿度RH值在30%~50%之间是最为理想的保存条件。因为相对湿度过高时,会助长霉菌的繁殖;相反,相对湿度过低时,会产生表面龟裂,亦不适合,可以用冷气兼除湿的两用冷气机。在此条件下,应可满足基本的保存条件。切记不要把画作或艺术品存放在不通风的仓库里,最好能以隔层整理棚架(或角钢架)来整理,美观又可充分利用存放空间。
  
  《眼见、观思、盘古》作品自述
  如果我们以想知道它有什么意义的态度来看一个对象,就只会思考那个问题而看不到它本身。因为每个人的心智有两种不同的感官来看物件,一是用眼睛看,一是用问题来看。用眼睛看得到的,手可触摸得着的,人们会因为太真实,因而缺乏兴趣,无法吸引住目光而漏掉很多东西。真实世界的社会现象如此,所谓艺术对象更是如此。一件物品以某一种形式呈现在眼前,可能以另一种形式潜藏在它的外表之下。距离产生了美,象征性增加了想象的空间。意味着某种情境,可以是启发,可以是探索。例如:符号、暗示、意味、酷似、诗意、臆测、衍生、转化、移嫁、虚拟、辩解、再造、阐释、观、思、念、意……因此对象的一体两面,潜在的比真实的想象空间来得更宽、更广、更深,我想这是高的艺术对象必须存在的理由之一。而在众多的表现媒介里—影视、舞蹈、水彩、水墨、写作、绘画、雕塑、音乐、建筑中,除了影视,大都是加法的表现方式。对不善于加法表现方式的我,选择了减法的表现方法——摄影。摄影作为我挥洒的工具,制成的影像作为我与他人之间的沟通媒介,相互激赏、共评、共鸣,苦在其中,乐在其中,活在其中,以盘古寄情,借盘古写境。
  拍摄盘古系列时,我常与石、岩、海水,浪涛、风、雨、太阳对话、共鸣。在这三年拍摄之中,我的朋友,以亘古以来自然地相互共生、共存、殒没的种种面貌呈现在我的镜头前。春、夏、秋、冬,潮来潮去,互相感动中不知不觉地快门起起落落,烙印在我的记忆里,也实实在在地印在我的底片上。
其他文献
现在如果你在大街上看到一个穿中山装的人,如果还是个年轻一点儿的,定会觉得奇怪,但还可以“容忍”;但要看见一大队人穿着颜色一致的中山装,无论在哪儿,那就一定是在拍电影了。中山装绝对是世界上来得最凶猛、走得最凄凉的一种服装样式。它曾经流行最广,穿它的人往少里说也有三亿吧?还有一亿人求之不得;然而现在,绝少在大街上或正式场合见到它的踪影。中山装确切讲是四明兜(暗兜的已不够正统)束领男装,由中国的孙中山和
期刊
新年春节前夕,是包括尼康在内的各大相机厂家销售最关键的一个月,也是他们希冀来年取得好业绩、布局市场的时机。在尼康1系列微单相机V1和J1刚刚上市和发力促销之际,尼康映像仪器销售(中国)有限公司董事副总经理北端秀行12月9日在上海的尼康中国总部就尼康映像产品在中国的销售情况等接受了本刊记者的独家专访。  专访之前,《摄影世界》的老朋友、尼康映像仪器销售(中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金子博明,专门会见
期刊
小型数码相机(简称DC)经过十几年的发展,特别是近几年的突飞猛进,无论是技术水平,还是设计工艺,抑或应用范围等,都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尽管受到微单相机的冲击,但是DC所具有的小巧轻便、时尚通用,以及锐意创新等特点,是其他类型数码相机所不能比拟的。在年初岁末之际,本刊主编策划了“2011年最具特色DC推荐”的报道,经过认真筛选和考量,以下DC入选《摄影世界》2011年推荐榜。    第一类:创意型DC
期刊
编辑之选——倾心于有情绪感染力的影像  在该期读者上传的个人作品中,一张海岸和冲浪者的照片(图1)得到了杂志编辑的偏爱:“好吧,也许你会说这张模糊的照片看起来是用小孩玩的塑料相机拍摄的,但我敢说这是作者有意为之。实际上,这也是我喜欢这张照片的原因之一。在我看来,它表现的是一种情绪、氛围和孤独感。同样作为一个从事冲浪运动的人,我对画面中站立在礁石上的人感同身受。我可以猜到他在想什么,大概是猜海水会有
期刊
与庄灵的访问约在他位于台北故宫博物院附近处于半山腰的家中。刚下过雨的台北很清爽,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雾气,庄灵和他的太太陈夏生热情地接待了我。庄老的家很宽敞,视野特别好,收拾得干净利落,从大大的落地窗向下看,风景这边独好。庄老虽已过古稀之龄,从台湾电视公司退休多年,但仍特别忙碌,除了筹备摄影博物馆,还从事多项艺术文化活动,担当不少赛事的评委工作。和庄老聊天很轻松,丝毫不会感到拘谨,坐在一起喝喝茶,翻
期刊
初次与张苍松见面,他赠予我《时代之眼》一书。这本由台湾市立美术馆著作发行,记录展览“时代之眼:台湾百年身影”的书籍刚刚出版。展览意在用照片写下台湾百年影像诗史,客观记录、主观呈现了台湾不同时代及地域的种种画面、生活记忆与生命感受。  张苍松1954年生于台湾台中县后里乡,由于痴迷影像,又有不错的书法、素描功底,张苍松报考了东京写真专门学校摄影及报道摄影科(艺术组)。毕业后,张苍松回到台湾,历任《我
期刊
台北信义诚品书店的书架上,整齐的摆放着沈昭良最新摄影作品集《STAGE》(舞台),前来买书的人络绎不绝,不时有人驻足翻阅。《STAGE》系列作品,除了于纽约、多伦多、东京及台北等地办巡回个展外,同时亦受邀于2011年法国PHOTOQUAI摄影双年展、2011年香港艺术博览会等邀请进行了多次巡展。凡是看过《STAGE》系列的台湾人,内心的记忆或多或少都会被唤醒,那是属于台湾人的特有的记忆。他们可能会
期刊
于不知不觉中,《摄影世界》杂志成为正式出版物后,已走过30年的发展历程。一本杂志30年的发展过程,说它蹉跎岁月也好,风雨征程也罢,反正不容易;到了今天,眼睛里看的,手里拿的才是最具说服力的事实。我想在说《摄影世界》这本杂志之前,先从我捡到的三个“垃圾”说起。  这三件东西都是我从废纸箱里拣出来的,如果要把它们送到废品站里,按重量恐怕连一毛钱都卖不出来,但是到了我手里,竟成了一篇文章最好玩的开头。第
期刊
编者提示:本期月赛主题为时尚风采。2011年度“尼康奖”月赛,继续以主题形式开展,后续的主题分别如下:十一月,人物肖像;十二月,街拍纪实。欢迎投搞参赛。    点睛之笔 *  (贵州)沈金国  人体彩绘作为时尚、前卫的艺术形式,近年来已成为风行文化的热门。追风者雕琢美丽,给人幻觉之美之享受。社会时尚、风行文化是摄影师关注的焦点和题材之一。    感受乡村 *  (浙江)徐昌平  时装模特儿到乡下走
期刊
图1. 这张照片拍摄于加利福尼亚午后耀眼的阳光下,照片很清楚地表现出相机的影像感应器在记录大动态范围光线时的困难程度。与背景相比前景过于昏暗,相机只能对整个画面进行权衡。拍摄的结果就是一张前景欠曝的平淡照片。EOS 5D Mark II,1/125s,f/7.1,ISO100,22mm   图2. 通过使用离机闪光(使用580EX无线引闪420EX),使前景得到充分的照明以降低与背景之间的光比,得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