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特性差异的“问题学生”个性化施教策略

来源 :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GSXX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校“问题学生”大多特长和缺陷等个性特征比较明显。育人过程中,要全面辩证看待“问题学生”,从促进学生发展的角度正确认识和评价“问题学生”。针对“问题学生”,要通过建立基本信息和发展进程档案,健全个性化教学体系,完善多元化评价体系,实施跟进性教育等路径来有效转化“问题学生”,使其发挥潜能,促进个性发展。
  关键词:“问题学生”;个性化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18(2013)01-0036-02
  一、“问题学生”总体现状
  大学阶段是大学生人生定位、个性和行为习惯的养成以及行事处世模式塑造的关键时期,也是大学生从懵懂到清晰认识自我,步入社会的必要过渡时期。随着高校扩招以及高校管理体制改革,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由此出现了一些“问题学生”。概括地说,“问题学生”是指部分大学生在品德素质、行为习惯等方面存在一定障碍,一般是在思想道德和心理素质等方面存在一定问题,不能合理妥善处理好大学期间思想、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以致对学校正常教学秩序和他人学习生活带来消极影响。
  众所周知,差异性是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基本特征之一,在现代教育的转型时期,青年学生所具有的这种独特的差异性往往正是社会教育的价值取向或个体成长的社会期待,”问题学生”是指在一定班级年级群体中的部分学生相对于其他学生的差异性而言的,相比较他们更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往往表现为缺陷与特长并存,使其在身心表现上具有明显的不平衡性,心理上过于消极或好胜,行动上我行我素,不能按部就班地完成外在目标要求的特殊群体。他们一般没有成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或者在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上表现为偏激扭曲或错位,没有成型的人生目标和信念,在行为上时常表现怪异,影响自己和他人的学习和生活,在当今社会发展信息化价值取向多元化的年代里,”问题学生”的出现是一种必然且正常的现象,具有一定的历史客观现实性,即使有一些问题的出现,也并不在于”问题学生”本身,而是受社会经济文化和教育等多种因素综合影响的,所以关键要看我们的教育者怎样看待,因为无论是学习问题、行为问题,还是心理问题,呈现出来的只是一种差异,他们同样具有平等的人格,而不能将其看作是人格上的耻辱,更不能使”问题学生”处于被孤立被歧视边缘化的地位,”问题学生”在高校当中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也有各自的个性和特点。所以对这部分学生的教育管理必须掌握其特殊性,因人而异,要注重个性化培养,以促进其全面和谐地发展。
  二、个性化培养的内涵特征
  对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来讲,大学生的个性是指每一个大学生身上经常地、稳定地表现出来的心理特点,个性化教育就是要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前提下,更多地培养学生不同的个性心理,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自由和存在的个体差异性的一种创新教育模式,这是个性化教育的真谛。
  三、“问题学生”个性化施教策略
  高校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必须以人为本,真正贯彻“因材施教、有教无类”的方针,尊重和重视学生个性发展,以促进各类学生最大化发展的个性化施教策略。
  “问题学生”是教育实践中普遍存的,也是令教育工作者和家长倍感烦恼的。教育就是要让每个进入校园的学生都能够成为教育的受益者,使他们获得正确的人生取向和价值观,充足的知识储备,以适应当今社会的需求。如何正确有效的引导这些“问题学生”是高校教育工作者必须面对的问题。因此,加强对“问题学生”的关注,探索其管理策略和引导转化的方法,使他们成为个性突出,特长明显,人格健全的创造者,对当今高校教育而言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坚持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
  心怀学生利益开展工作,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与触动,才能真正实现“问题学生”的转化,促进其个性化发展。“管理”只是一种手段,只有走入“问题学生”内心,了解他们的痛苦及心理矛盾,找到症结所在才能取得学生信任,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并最终解决问题,才能促进“问题学生”的个性发展,让其转变形象,提高自我素质,以健康的心理和良好的行为品质步入社会。
  (二)坚持发展个性的基本原则
  运用聚类分析方法对高校学生的特性差异进行系统分析,将学生依照具体特性指标进行科学分类。针对聚类分析结果,提出针对学生特性差异的个性化施教策略,服务于学生个性化、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承认学生个体的差异性,尊重和重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已成为当今高等教育研究的热点问题,基于聚类方法对“问题学生”特性指标进行分析,探索个性化施教策略。
  (三)坚持因材施教的教育方法
  过去我们的高等教育中普遍存在着过分强调学生发展的整齐划一、注重整体的知识教学质量,忽视了个体的个性发展,特别是“问题学生”的个性发展教育。在实施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今天,我们强调要进行个性化教育,在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中,既要注重全体学生知识的获得,又要注重培养有发展特长的学生,特别是有问题的学生。要面向每一个有差异的个性,开发差异资源,实施因材施教;要让学生学会选择发展自己的优势,学会用自己的头脑判断、分析事物,形成辩证的思维方式。
  (四)建立个性成长培养档案
  要不断搜集“问题学生”各方面信息,建立“问题学生”的个性成长档案。实践证明,这不仅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而且对于高校辅导员来说,这些所建立的“问题学生”的个
  性成长档案具有极高研究价值,因为对这些难得的材料进行整理,分析怎样干预,这本身就是一种教育行动研究中的个案研究,为科学转化“问题学生”提供了行动研究的可参照性依据,也大大提高了高校辅导员对思政教育工作的科研水平,并促使其养成在实际工作中自觉地进行深层次思考的良好习惯,不断提高自身的工作能力和工作效率,并科学地对“问题学生”进行干预。
  (五)倡导教学的风格化和个性化   个性化教育,不但是指教育要尊重受教育者的个性、挖掘教材的“个性”、对学生因材施教、培养学生独立的人格,而且还指教师教学艺术的个性化,即鼓励教师积极追求不同的教学风格,形成不同的教学艺术流派。我们要积极倡导学科教学的风格化、个性化,因为它直接影响到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学习风格的形式。同时,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及独特价值,针对每个学生个性特点因材施教,挖掘学生的潜能,开发、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使学生成为拥有自己独特兴趣、善于进行独立思考、勇于提出新观点、新见解,在创新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的社会需求型人才。
  (六)构建个性化教学体系
  所谓个性化教学指教师根据学生自身特点有针对性地实施教学。教育必须关注人的发展,实际上就是要关注人性的发展,关注人的个性的发展。个性化教学着眼于充分发挥人的个性,针对个性差异实现人的发展、体现人的主体性、激发人的创新性。个性化教学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注重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选择上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特点、爱好和需求,从教学观念、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手段等方面对“问题学生”进行个性化培养,对满足社会对人才的多样化需求具有重要意义。
  (七)构建多元化评价体系
  教育评价是教育过程重要的一环,直接影响着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传统的评价观建立在一元价值观的基础上,以目标评价为基本形式,只注重学习结果,强调统一性,忽视个别差异,这种评价观显然不能适应个性化教育的要求。要变一元评价为多元评价,强调评价多元化。个性化教育是对于个人潜能的激发,并不强求所有的人都掌握同样的知识,所以教师教学评价目标应是差异化的,要紧紧抓住其个性的闪光点及时评价,促其发展。其次,评价方式要多样化综合。过去,对于学生的评价仅仅以考试的成绩(总结性评价)为唯一标准,给学生造成了很大的精神压力,学生个人的特长和兴趣得不到发展,不利于发展学生的个性。个性化教育的评价,要遵循多样综合的原则,既要有总结性评价,又要有过程评价;既有主体评价,又要有客体评价;既要有定量评价,还要有定性评价。教师要善于从多个角度来评价学生,让学生发现自我优势,充分调动潜能,实现个性的发展。
  对“问题学生”的个性化培养,要充分发挥其潜能,既需要教育者针对不同个体的特点进行教育引导,也离不开集体的教育影响与同辈的关心帮助;既要集中进行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也要在各门学科教学中渗透品德教育,提高教学的教育性,还要有针对性地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而不能要求教育群体齐步走或对其一刀切,要将学生的个性特征转化为发展优势,使其自由充分而全面地发展。
  参考文献:
  [1]杨怀甫.对当代问题大学生个性缺陷的若干思考[J].广西政法干部管理学院学报,2004,(3):125.
  [2]薛浩.高校“问题学生”及其思想政治工作[J].江苏高教,2005,(3):92.
  [3]朱以财.高校“问题学生”引导教育策略探析[J].鸡西大学学报,2008,(3):11-12.
  [4]李红林.试析高等职业学校“问题学生”的教育与转化[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6):73-75.
  [5]杨洪青.实施个性化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J].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04).
  [6]卢英宏.个性化教与个性化学[J].湖南民族职业学院学报,2007,(04).
其他文献
摘要:学生干部作为学生中的骨干和优秀分子,肩负着协助学校管理、服务广大同学的重要责任,是学生组织的核心力量。本文通过分析学生干部队伍的重要性,指出学生干部队伍建设存在的不足,从完善制度和提升能力等方面论述如何做好高校学生干部的队伍建设,进而更好的发挥学生干部队伍的作用。  关键词:学生干部;队伍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18(2013)01-0033-02 
期刊
摘要:随着新技术革命的蓬勃发展,许多国家把建设高水平的高校、造就培养高素质的人才作为经济发展的重点,它将标志人类社会正步入一个以知识资源为主体依托,以创新性人才为主要核心,以知识化、全球化、信息化为主要特征,以人才培养与经济竞争为主要方式的全新时代。在这种时代不断发展和变化的现实背景下,我们教育方法必须改变传统的只教授现成知识的教育模式,树立创新性的教育思想,注重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
期刊
摘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如何实现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化,是开展教学的重要问题。文章从全面深入备课、重视学生主体作用、创新教学方法、加强师生双向互动四个方面,来促进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化,以期提高教学的效果。  关键词:教材体系;教学体系;转化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18(2013)01-0044-02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以下简称《基
期刊
摘要:高校教学秘书是教学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工作质量直接影响着高校管理水平及教学质量。本文从教学秘书的角色定位和职能特点出发,分析沟通与协调能力对于教学秘书在工作中的重要性,并提出如何提高教学秘书沟通与协调的能力。  关键词:教学秘书;角色定位;职能特点;沟通与协调  中图分类号:G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18(2013)01-0009-02  长期以来,人们对高校教学秘书
期刊
摘要:我国职业教育进入了蓬勃发展的历史新阶段,为国家培养了大量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而德国职业教育的科学研究,正如其职业教育对经济的推动力一样,举世瞩目并始终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双元制”是德国职业技术教育的主要形式,“双元制”教学模式对于我国的职业技术教育有重要的影响作用。但由于并不是在于同一起跑线上等综合因素的原因,我国的职业教育与德国职业教育的差异性还是比较突出。  关键词:现状;双元制;差异 
期刊
摘要:本文针对中职《经济政治与社会》课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分析其原因并提出提高其教学时效性的具体方法,包括讲究教法艺术,发挥导向作用;精心准备案例,引导观念形成;开展社会实践,巩固教学效果三大部分。通过这些具体的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改变其教学效果不明显的现状,从而提高其教学的实效性。  关键词:经济政治与社会;教学方法;时效性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
期刊
摘要: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NYP)在师资队伍建设上有四条经验值得借鉴:1、科学严谨的招聘与绩效评价;2、以“教学工厂”培养师资队伍;3、建立师资培训与能力开发体系;4、搭建灵活多样的教师发展平台。广东技工教育师资建设存师资结构不合理、制度不健全、培训力度不足等问题,借鉴NYP师资队伍建设经验,要从健全制度保障、搭建校企合作培养平台和加大师培养资培训力度三个方面解决问题,打造广东技工教育一流的师资队
期刊
摘要:“90后”高校学生干部是一个有着鲜明时代特色的特殊的群体,对他们的管理直接影响着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效果。对学生干部实施激励是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针对目前高校激励管理的误区,本文提出了“90后”高校学生干部非物质激励和个性化激励两种模式。  关键词:“90后”;高校学生干部;非物质激励模式;个性化激励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18(2013
期刊
摘要:党的十七大以来,高等院校严格按照国家教育部门的总体部署,在深化和促进党建工作方面做出了许多努力。现如今,党建工作已经成为高校思想领域工作的核心,对校园文化的建设发挥着不可磨灭的作用。本文结合当前一段时期高校党建工作的现实状况,首先描述高校党建工作对校园文化的引领,接着探讨怎样发挥党建对校园文化的引领作用。  关键词:高校党建;校园文化;引领作用;思想政治工作;和谐社会  中图分类号:G64文
期刊
摘要:本文在深放剖析高校学生突发事件理论内涵的基础上,结合工作辅导员工作的实际,总结、归纳处理学生突发事件程序、原则,从辅导员的视野,提高新时期辅导员处理学生突发事件的主要策略,以交流经验,为处理似类学生突发事件提供参加思路。  关键词:辅导员;高校学生;突发事件;策略  中图分类号:G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18(2013)01-0040-02  高校作为人群高度集中的地方,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