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将闽南文化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jo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时间的变化,社会的进步,以及外来人口的增多,闽南语逐渐流失于我们的大街小巷中,面对我们的文化遗产渐渐地流失,我们要如何保护我们的文化遗产呢?本文从几个方面阐述了从孩子抓起,将闽南语渗透于幼儿一日的学习与生活中。
  【关键词】闽南语 幼儿 学习 生活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6-0226-01
  随着时间的变化,社会的进步,以及外来人口的增多,普通话已经成了我们大家交流的一种语言,除此之外,大家在日常生活之余也都讲起了普通话,以致于我们的方元文化——闽南语,用的少之又少,甚至越来越多的孩子对于闽南语知之甚少,有的会听,不会讲,有的连听都听不懂。面对我们的文化遗产逐渐地流失,面对我们的孩子对我们的本土文化如此地陌生,那我们要用什么方法,让我们的孩子从小会讲闽南语,让我们的地方文化得于继续流传呢?
  一、首先可以将闽南文化——闽南语,渗透于幼儿园的一日活动中
  在一日活動中开展闽南语的渗透教育,可以给幼儿潜移默化的作用。例如:早上入园时,教师可以用一些简单闽南语与孩子进行问好,如:早上好,今天早上吃了什么呢?谁送你入园的呢等等。
  语言活动时,可以通过《虎姑婆》这个活动,让幼儿知道“虎姑婆”的闽南语怎么讲,从而引发幼儿活动的兴趣,接着通过师幼一起欣赏闽南语讲述故事《虎姑婆》,让幼儿喜欢闽南民间故事,感受故事的趣味性,体验用闽南语讲故事也别有一番味道。
  音乐活动上,可以选择一些极具闽南特色的活动,如“”舞狮、“车鼓弄”、“拍胸舞”等,通过这些活动,引起孩子的有意注意,通过观察,让幼儿积累丰富的语言经验。并通过播放闽南歌曲、歌谣等,让幼儿感受音乐美的同时,也了解我们的闽南乡音。
  二、利用充满童趣的闽南童谣,培养幼儿对闽南语的兴趣
  闽南童谣来源于我们闽南民间,取材于闽南生活的方方面面,内容充满童趣。闽南童谣节奏明快,通俗易懂,念起来朗朗上口,非常符合幼儿的学习特点。
  首先,我们可以发动幼儿与家长一起寻找闽南童谣,大家一起收集一些具有代表意义的、趣味的闽南民间童谣,让幼儿先在家里与爸爸妈妈一起学习,学会了后,把自己的闽南童谣教给其他的小朋友,从而激发幼儿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接着我们可以以游戏方式为载体,激发幼儿对闽南语的兴趣。如在游戏活动中,通过拍手游戏《你拍一,我拍一》以及歌谣《炒米香》、《天上一块铜》、《天黑黑》等巩固幼儿对闽南语的认识。
  三、将闽南文化渗透于区域活动中
  每个幼儿都有较强的模仿能力,当幼儿在积累了一些闽南语单词和对话之后,我们便可以为幼儿创设环境,提高他们的闽南语运用能力。如:在表演区中,创设歌仔戏表演区,提供一些简单的头饰、服装等,让幼儿可以在这个小角落里根据音乐进行表演,或是提供布偶戏的小舞台和一些简单的手偶,让幼儿自由表演,从而提高闽南语的运用。
  在音乐区,教师制作了形象生动的图谱、投入了锄头、老太婆帽、老爷爷的白胡须、图片泥鳅等丰富的表演道具,让幼儿歌表演《天黑黑》,让幼儿在轻松愉快地学习氛围中用闽南语朗读儿歌、用闽南语演唱歌谣。
  四、广泛宣传,营造气氛
  我们可以在幼儿园、活动室以及宣传栏中,营造浓厚的闽南文化氛围,制作一些闽南语的标语,加深幼儿与家长对闽南语的认识,从各种不同的角度向幼儿及家长宣传、展示我们的闽南文化。
  五、家长的带头示范作用
  俗话说:家长是幼儿的第一任老师。通过家长的带头示范作用,引导幼儿在家也使用闽南语,大家用闽南语进行一些简单的沟通、交流,对于一些外地的孩子,可以通过平时幼儿与幼儿的日常交流,互相学习,互相进步,还可以通过建立QQ群,让外地家长利用周末休息时间,多与本地家长进行沟通,学习一些闽南语的基本的日常生活用语,从而感染孩子,让他们也爱上闽南语,喜欢用闽南语进行交流。
  总之,只有孩子们被闽南文化的独特魅力深深地吸引和感染,才能踊跃地参与到每一个闽南语的活动中来。通过一系列的活动,我发现,在日常生活中也常常能听见孩子们用闽南语叽哩呱啦的谈论着他们的所见所闻……,渐渐地我们发觉,孩子们已经悄悄地走出了会听不会说闽南语的尴尬境地,虽还有些幼儿说得比较别扭,比较腼腆,但假以时日,他们一定会像讲普通话一样地熟练地运用闽南语。为了我们的闽南文化,为了我们的闽南语的不流失,让我们的孩子从小讲闽南语,爱我们的闽南文化,做到闽南语与普通话一样重要。
其他文献
【摘要】以“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教学为例,阐述PCK指导下开展有效教学设计的路径,落实有效教学,促进教师成长与学生学习力提升的教学探索。实践表明,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引入PCK,有助于实现教学有效与教师成长有效的双赢。  【关键词】PCK 高中地理 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6-0135-03  以“PCK”作为关
期刊
【摘要】传统教学最大的局限性是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处于非常被动的状态。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转变是教学的必由之路。本人进行”闻道微课”平台支持下的翻转课堂教学实践,使课前自主学习更加有的放矢,与课上交流展示、合作探究学习有机配合,有助于落实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要求。把课堂时间还给学生,在高中生物教学中践行课程的基本理念。  【关键词】闻道微课 翻转课堂 高中生物教学  【
期刊
【摘要】在《音乐课程标准》新理念的引领下,笔者于欣赏课《铃儿响叮当的变迁》的教学中运用了“化整为零、乐必生躬”、“合零为整”等方法,以期师生共同快乐享受高效音乐课堂教学。并对新版音乐教材(人民音乐出版社)中的类似音乐作品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关键词】化整为零 乐必生躬 合零为整 铃儿响叮当的变迁 高效音乐课堂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
期刊
【摘要】伴随着科技迅速发展,现代化进程加快,竞争异常激烈,目前社会对于人才的需要有了更高的要求,未来的人才不仅需要掌握现代科技,同時也需要健康的身体及心理素质。在高中学习过程中,高中生正处在敏感的青春期,生理和心理发生剧烈地变化,很容易出现各种心理问题,本文就如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渗透青春期心理教育进行讨论。  【关键词】高中 历史教学 渗透 青春期 心理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
期刊
【摘要】当前阶段,在特殊教育与音乐教育飞速发展的背景下,其特殊儿童音乐教育的研究与发展却一直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学术界对于特殊儿童音乐教育的意义仍然存在诸多的分歧。视觉障碍儿童作为特殊儿童的主要群体,此群体特殊的生理特点,进一步的决定了音乐学习的必要性。为此,文中主要对视障儿童的音乐教育的教育意义进行深入的探索研究。  【关键词】特殊儿童 音乐教育意义 视觉障碍儿童  【中图分类号】G76 【文献
期刊
【摘要】如何传达意境,给人某种幻想、联想、回忆是画家一直以来迷恋并想表达的。正如艺术家Jan Van Oost所说的那样:“艺术揭露了通常不存在于某人意识范围内的东西。”在画家的作品中,常常用这样平时的表象阐述事物,而却在不经意间流露出一些刺激或诡异。  【关键词】内心戏 联想 延伸 诡异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6-0198-02  
期刊
【摘要】高尔基名著《童年》,是脍炙人口的名著,对书中“外公”形象的评论,多从“自私残忍,野蛮粗暴,动辄打人骂人……有钱时作威作福,独断专行;破产后更加贪婪吝啬,品格低下”等角度,认为作者这样写,意在突出阿廖沙童年遭遇的苦难,而对“外公”展现出来的“人性”往往忽略。本文意在从“人性”的角度进行探讨,引导读者关注外公身上存在的温柔“人性”。  【关键词】印象 外公 童年  【中图分类号】G632 【文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6-0221-02  近些年来,“挫折教育”的呼声越来越高,并且大量事实证明小孩的挫折教育是不容忽视的。这既是新形势的需要,也是社会的一种需要。从心理学教育及思想教育出发,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和实践第一的观点,经过认真探索和研究,笔者总结了如何向幼儿实施挫折教育的一些经验,提出了一些个人的见解,希望能为幼儿挫折教
期刊
【摘要】当代艺术设计及艺术设计教育在蓬勃发展的繁荣下,严重欠缺的民族化与人民群众需求的日益增长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这种情况下,以书法为核心的新型的民族化艺术设计教育理念的建立迫在眉睫。本文试从中国当代艺术设计以及艺术设计教育的现状及面临的问题、书法教育在艺术设计教育民族化中的作用、建立以书法为核心的新型艺术设计教育体系的必要性等方面进行略析,初步探讨这个教育体系的实施办法以及分析其可预知的困难,最
期刊
【摘要】学前教育是国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基础教育的基础,在幼儿成长过程中扮演着无可替代的重要角色。本文以天河区发展学前教育为例,对提高学前教育质量路径进行初探,旨在为有效开展区域性学前教育实践提供初步经验。  【关键词】学前教育 质量 路径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6-0214-02  一、引言  学前教育是终生学习的开端,是国民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