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刘炳昇教授曾提出:物理教育的灵魂是科学与人文精神的融合。所以我们要重新认识科学的人文教育功能。而视频资源正好填补了这一空白。所以我们可以用好的视频资源把物理基础与现代化联系起来。并渗透中华文化。
新课程改革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让学生积极地参与,乐于探究,勇于实验,这实际上是一种学习方式的革命性变化。但是要让学生充分的探究,必须有足够的实验器材。而现有的实验仪器设备完全满足不了新课程改革的要求,这也就导致了说实验,讲实验的现象。从而导致了课程资源的匮乏现象,这也是物理教师实施新课程中的一大困惑。可见课程资源的缺乏已经成为物理课程改革的一大障碍。说实验、讲实验现象还比较普遍。所以要更加有效的实施新课程,必须要有丰富的课程资源来支撑。下面笔者以《平面镜》的教学片段为例,谈谈在课程资源建设和利用中的一些做法。
一、放大探究欲望,激发热情
在物理教学中有时需要教师举出许多生活事例,让学生在头脑中复现许多生活现象,而那些生活现象有的学生能及时的复现,而有的学生可能忘记或是在平时根本就没有注意,从而影响教师的讲课。如果我们适时地利用视频的“改变时空”和“化远为近”的独特作用,适时地播放一些视频片断,就能提高物理教学的效果和活跃课堂气氛。
比如在平面镜的引入新课环节中,我们做了这样的设计:
有一句诗句说的好:未成曲调先有情。可见在课堂引入环节中,好的气氛是一节课成功的标志。所以在本节课中如果只是让学生想想生活中的照镜子现象来引入新课,自然刺激不了学生的感官。我们的目的就是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了他们的思维欲望,提高物理教学效果。刘炳昇教授拍摄的视频《浇不灭的蜡烛》正是满足了这方面的要求,不仅能以最有趣、最生动的方式激活我们的课堂,还能有效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艺术鉴赏力,使学生从中获得启迪、熏陶、感染而动画视频《加菲猫照镜子》更是点燃了学生探究的欲望,让学生自然想到了生活中照镜子的情境,同时激发了学生探究的热情,可谓一举两得。
二、再现实验过程,突破难点
在做课堂演示实验时,由于受到教学时间、空间或现实条件的限制,实验的观察和操作有时无法达到教学要求,比如有的物理现象微弱,呈现的时间不足,现象稍纵即逝,微观领域中的物理现象等,如果视频把长时间的过程缩短,把变化的瞬间拉长、展开,再现物理过程,帮助学生观察,从而弥补学生实验的不足。这样现象明显,过程清晰,增强了演示实验的效果。
视频播放平面镜成像的瞬间,解决了学生在实验中因为光线、实验器材、实验方法的局限,可以让学生通过对比来分析自己实验的成败之处,让学生描述现象,分析道理,加深对知识理解,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的目的。这样就能及时的总结平面镜成像的特点,顺利解决了教学难点。
三、拓展迁移空间,激活兴趣
物理教学离不开现实的物理情境。但是学生的直接经验、学校的实验室条件,都是有限的,也不可能让学生做太多的现场参观。因此,切合学生实际的视频资源是十分必要的。而且在物理学习过程中动态思维多于静态思维,特别要具有科学想象能力。所以我们要结合教学尽量让学生多接触物理发展的前沿,了解科学技术的发展,这样就能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主动性和兴趣。比如在平面镜的迁移运用环节中,笔者是这样设计的:
通过这样的视频资料,增加学生的视觉感受,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加深了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认识到物理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从而激发起学生学好物理的兴趣。认识世界、探求物理奥秘的强烈愿望。
但是在物理课堂教学的过程中,需要我们合理的使用、合理的选择视频,这就要求我们要做好以下几点:
1.要收集视频就要找学生没有见过的、有重要物理意义的展示科学技术发展的实况录像。
2.收集的视频可以进行艺术处理,向学生展示物理过程的细节。
3.对于课堂上难以完成的实验,我们可以借助视频来完成。
事实上,视频资源有很过,刘炳昇教授推出的视频资源中有很多可以被我们利用的东西。比如液氮下金鱼的休眠、香蕉可以当铁锤使用、瓜果电池等等。来源渠道也是很多,比如在电视中的视频、自己拍摄的DV视频、网络下载的视频等等。这就为我们开发、利用视屏资源提供了广阔空间。在视屏资源建设中,需要我们要树立“开放的视屏资源观”也就是要以开放的目光去省视周围的一切事物,以开放的思维方式去思考视屏资源的建设和开发。
由此,作为一名有先见的物理老师。绝不该忽视这一宝贵的资源。我们应该不断整合各种视频资源,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让我们的物理课堂轻松起来。
新课程改革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让学生积极地参与,乐于探究,勇于实验,这实际上是一种学习方式的革命性变化。但是要让学生充分的探究,必须有足够的实验器材。而现有的实验仪器设备完全满足不了新课程改革的要求,这也就导致了说实验,讲实验的现象。从而导致了课程资源的匮乏现象,这也是物理教师实施新课程中的一大困惑。可见课程资源的缺乏已经成为物理课程改革的一大障碍。说实验、讲实验现象还比较普遍。所以要更加有效的实施新课程,必须要有丰富的课程资源来支撑。下面笔者以《平面镜》的教学片段为例,谈谈在课程资源建设和利用中的一些做法。
一、放大探究欲望,激发热情
在物理教学中有时需要教师举出许多生活事例,让学生在头脑中复现许多生活现象,而那些生活现象有的学生能及时的复现,而有的学生可能忘记或是在平时根本就没有注意,从而影响教师的讲课。如果我们适时地利用视频的“改变时空”和“化远为近”的独特作用,适时地播放一些视频片断,就能提高物理教学的效果和活跃课堂气氛。
比如在平面镜的引入新课环节中,我们做了这样的设计:

有一句诗句说的好:未成曲调先有情。可见在课堂引入环节中,好的气氛是一节课成功的标志。所以在本节课中如果只是让学生想想生活中的照镜子现象来引入新课,自然刺激不了学生的感官。我们的目的就是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了他们的思维欲望,提高物理教学效果。刘炳昇教授拍摄的视频《浇不灭的蜡烛》正是满足了这方面的要求,不仅能以最有趣、最生动的方式激活我们的课堂,还能有效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艺术鉴赏力,使学生从中获得启迪、熏陶、感染而动画视频《加菲猫照镜子》更是点燃了学生探究的欲望,让学生自然想到了生活中照镜子的情境,同时激发了学生探究的热情,可谓一举两得。
二、再现实验过程,突破难点
在做课堂演示实验时,由于受到教学时间、空间或现实条件的限制,实验的观察和操作有时无法达到教学要求,比如有的物理现象微弱,呈现的时间不足,现象稍纵即逝,微观领域中的物理现象等,如果视频把长时间的过程缩短,把变化的瞬间拉长、展开,再现物理过程,帮助学生观察,从而弥补学生实验的不足。这样现象明显,过程清晰,增强了演示实验的效果。

视频播放平面镜成像的瞬间,解决了学生在实验中因为光线、实验器材、实验方法的局限,可以让学生通过对比来分析自己实验的成败之处,让学生描述现象,分析道理,加深对知识理解,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的目的。这样就能及时的总结平面镜成像的特点,顺利解决了教学难点。
三、拓展迁移空间,激活兴趣
物理教学离不开现实的物理情境。但是学生的直接经验、学校的实验室条件,都是有限的,也不可能让学生做太多的现场参观。因此,切合学生实际的视频资源是十分必要的。而且在物理学习过程中动态思维多于静态思维,特别要具有科学想象能力。所以我们要结合教学尽量让学生多接触物理发展的前沿,了解科学技术的发展,这样就能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主动性和兴趣。比如在平面镜的迁移运用环节中,笔者是这样设计的:

通过这样的视频资料,增加学生的视觉感受,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加深了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认识到物理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从而激发起学生学好物理的兴趣。认识世界、探求物理奥秘的强烈愿望。
但是在物理课堂教学的过程中,需要我们合理的使用、合理的选择视频,这就要求我们要做好以下几点:
1.要收集视频就要找学生没有见过的、有重要物理意义的展示科学技术发展的实况录像。
2.收集的视频可以进行艺术处理,向学生展示物理过程的细节。
3.对于课堂上难以完成的实验,我们可以借助视频来完成。
事实上,视频资源有很过,刘炳昇教授推出的视频资源中有很多可以被我们利用的东西。比如液氮下金鱼的休眠、香蕉可以当铁锤使用、瓜果电池等等。来源渠道也是很多,比如在电视中的视频、自己拍摄的DV视频、网络下载的视频等等。这就为我们开发、利用视屏资源提供了广阔空间。在视屏资源建设中,需要我们要树立“开放的视屏资源观”也就是要以开放的目光去省视周围的一切事物,以开放的思维方式去思考视屏资源的建设和开发。
由此,作为一名有先见的物理老师。绝不该忽视这一宝贵的资源。我们应该不断整合各种视频资源,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让我们的物理课堂轻松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