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7月3日,峰会主论坛围绕“全球金融危机与世界经济展望”展开讨论。会议分别由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顾问、中国工程院院长徐匡迪和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常务副理事长郑新立主持。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理事长曾培炎作主旨发言,中外主嘉宾先后演讲,讨论了金融危机产生的原因、全球经济复苏的趋势、金融体制改革和全球储蓄与消费等问题。
世界银行行长代表萨拉·克利夫指出,应该担心金融危机第二波的影响。目前危机的影响正在从中等收入国家转向发达国家,第二波影响将主要是失业和贫困。世界银行将增加对贫穷国家的贷款和援助。中国在全球经济恢复中将具有重要作用。
关于全球金融危机对经济全球化和区域化的影响,专家普遍认为,全球化和区域化是并行不悖的两个过程。自由贸易的全球化是尽快走出危机的保障。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员樊纲指出,贸易自由化对于以出口导向型的新兴经济体更是抵御经济危机的重要基础。但在此次金融危机中,贸易保护主义正有所抬头。例如,近期召开的G20峰会虽然号召反对贸易保护主义,但其中的17个国家已经采取了保护本国产业的措施,使得危机区域化趋势更明显。
马来西亚战略与国际研究所所长阿比丁女士认为,金融危机使得东亚等国在10 3、清迈协议基础上的区域合作步伐明显加快。亚洲富裕的国家可以加大对东亚低收入国家跨境基础设施项目的投资,加强区域合作,减缓危机的冲击。专家指出,中小企业是化“危”为“机”的不可或缺的力量。但是,当前贸易融资的瓶颈成为制约中小企业帮助国家和区域走出危机的障碍。
联合国贸易和会议组织发展秘书长素帕猜指出,过度的放松管制将对经济带来破坏性影响,要把市场机制和好的监管体系联系起来。国家要进行正确监管,不要出现糟糕的情况时,过度监管,而在一切正常的时候,就放松监管。这需要建立一个安全的金融体系,监管体系应该是反周期的。责怪亚洲人过度储蓄,把金融危机的恶果归咎于亚洲是错误的。亚洲有着非常强劲的消费势头,这符合国际趋势。中国的消费率不高,原因在于中国的投资更强劲。各国应该在全球化中进一步融合,但需要遵循正确的开放顺序,不能直接冲到全球化的前沿,完全进行贸易自由化,忽略自身情况。
安哥拉石油部长、现任石油输出国组织轮值主席德瓦斯康赛洛斯认为,这场金融危机并不仅仅局限于金融领域,实体经济也存在危机。这种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的平衡将会产生重要影响,尤其是对于那些弱势群体和最贫困的国家和人民。不能在不讨论能源的前提下,泛泛地空谈世界经济。能源是世界经济增长的驱动因素,而石油恰恰是所有能源当中的主要来源,占据了世界全部能源组合的70%。2008年,在经济衰退的情况下,金融投机对金融价值产生非常大的投机波,这些负作用会继续存在。石油输出国组织(OPCE)认为非常有必要去重建市场的稳定性,这符合石油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利益。石油市场正处在非常脆弱的状态,即便是小小的动荡也将对石油价格产生巨大的振荡。石油领域过度投机的问题,应该由政府机构和金融部门解决。
巴西市场与战略计划研究中心主任内维斯认为,不负责任的信贷和消费导致了危机。目前,市场需要恢复信心,这有利于解决危机。这一次危机与其他危机不同,近年来新兴经济体的出现对危机产生了重大的影响。“金砖四国”会对世界经济起到重要作用。在关注金融危机的同时,还要关注其他危机,目前粮食危机的威胁正在加剧,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案有两个:一是中国投资者在非洲进行粮食生产;二是提高生产力。在物流系统上,中国也可以发挥重要作用,如帮助建设新的基础设施,与政府和私营部门合作等。
关于主要经济体的复苏预测,专家们强调世界经济复苏将是一个长期曲折的过程。国际智库机构应当凝聚共识,提供更多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推动主要经济体的复苏。嘉宾们普遍认为美国的经济复苏要早于日本,欧洲可能最为艰难,“金砖四国”等新兴经济体将继续成为世界上发展最快的国家。
韩国金融研究院院长金泰俊认为,韩国经济将于今年第四季度转好,较快实现复苏。
俄罗斯科学院美国加拿大研究所副所长帕维尔认为,应当保持世界经济的稳定并保证经济体中各要素内在关系的稳定性。这次危机在开始时是非典型性的,但是后来又开始呈现出了经典的周期性危机的典型体征。这场危机还是有自己的独特性。对不同类型的金融工具所包括的角色,需要进行更加具体的研究。而在过去的20年当中,商品市场运行机制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信息技术这种虚拟经济的发展和创新正在极大地影响实体经济。金融资产和金融工具的过度膨胀是危机快速发展的原因。金融工具过度发展和无效监控具有巨大缺陷。
讨论结束后,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常务副理事长郑新立对主论坛做了总结发言。郑新立说,在全球金融危机考验各国政府的智慧、考验人类智慧的时候,我们召开的这次全球智库峰会是集全球之智、应对危机的一次盛会,来自全球的专家产生的头脑风暴,必将激发出智慧之光。34位发言者围绕全球金融危机与世界经济展望提出了真知灼见,从不同层面对G20华盛顿峰会、伦敦峰会、金砖四国峰会精神做出了响应,让与会者看到了应对危机的对策和出路,增强了战胜困难的信心,论坛取得圆满成功,达到了预期目的。中国有句至理名言,“办法总比困难多”。只要把这次峰会上各位专家提出的解决问题的理念、思路、办法转变为可操作的经济政策,协调各个国家的行动,我们就一定能够战胜目前面临的困难,赢得人类社会更加美好的明天。
(国经中心供稿)

世界银行行长代表萨拉·克利夫指出,应该担心金融危机第二波的影响。目前危机的影响正在从中等收入国家转向发达国家,第二波影响将主要是失业和贫困。世界银行将增加对贫穷国家的贷款和援助。中国在全球经济恢复中将具有重要作用。
关于全球金融危机对经济全球化和区域化的影响,专家普遍认为,全球化和区域化是并行不悖的两个过程。自由贸易的全球化是尽快走出危机的保障。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员樊纲指出,贸易自由化对于以出口导向型的新兴经济体更是抵御经济危机的重要基础。但在此次金融危机中,贸易保护主义正有所抬头。例如,近期召开的G20峰会虽然号召反对贸易保护主义,但其中的17个国家已经采取了保护本国产业的措施,使得危机区域化趋势更明显。
马来西亚战略与国际研究所所长阿比丁女士认为,金融危机使得东亚等国在10 3、清迈协议基础上的区域合作步伐明显加快。亚洲富裕的国家可以加大对东亚低收入国家跨境基础设施项目的投资,加强区域合作,减缓危机的冲击。专家指出,中小企业是化“危”为“机”的不可或缺的力量。但是,当前贸易融资的瓶颈成为制约中小企业帮助国家和区域走出危机的障碍。
联合国贸易和会议组织发展秘书长素帕猜指出,过度的放松管制将对经济带来破坏性影响,要把市场机制和好的监管体系联系起来。国家要进行正确监管,不要出现糟糕的情况时,过度监管,而在一切正常的时候,就放松监管。这需要建立一个安全的金融体系,监管体系应该是反周期的。责怪亚洲人过度储蓄,把金融危机的恶果归咎于亚洲是错误的。亚洲有着非常强劲的消费势头,这符合国际趋势。中国的消费率不高,原因在于中国的投资更强劲。各国应该在全球化中进一步融合,但需要遵循正确的开放顺序,不能直接冲到全球化的前沿,完全进行贸易自由化,忽略自身情况。
安哥拉石油部长、现任石油输出国组织轮值主席德瓦斯康赛洛斯认为,这场金融危机并不仅仅局限于金融领域,实体经济也存在危机。这种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的平衡将会产生重要影响,尤其是对于那些弱势群体和最贫困的国家和人民。不能在不讨论能源的前提下,泛泛地空谈世界经济。能源是世界经济增长的驱动因素,而石油恰恰是所有能源当中的主要来源,占据了世界全部能源组合的70%。2008年,在经济衰退的情况下,金融投机对金融价值产生非常大的投机波,这些负作用会继续存在。石油输出国组织(OPCE)认为非常有必要去重建市场的稳定性,这符合石油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利益。石油市场正处在非常脆弱的状态,即便是小小的动荡也将对石油价格产生巨大的振荡。石油领域过度投机的问题,应该由政府机构和金融部门解决。
巴西市场与战略计划研究中心主任内维斯认为,不负责任的信贷和消费导致了危机。目前,市场需要恢复信心,这有利于解决危机。这一次危机与其他危机不同,近年来新兴经济体的出现对危机产生了重大的影响。“金砖四国”会对世界经济起到重要作用。在关注金融危机的同时,还要关注其他危机,目前粮食危机的威胁正在加剧,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案有两个:一是中国投资者在非洲进行粮食生产;二是提高生产力。在物流系统上,中国也可以发挥重要作用,如帮助建设新的基础设施,与政府和私营部门合作等。
关于主要经济体的复苏预测,专家们强调世界经济复苏将是一个长期曲折的过程。国际智库机构应当凝聚共识,提供更多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推动主要经济体的复苏。嘉宾们普遍认为美国的经济复苏要早于日本,欧洲可能最为艰难,“金砖四国”等新兴经济体将继续成为世界上发展最快的国家。
韩国金融研究院院长金泰俊认为,韩国经济将于今年第四季度转好,较快实现复苏。

俄罗斯科学院美国加拿大研究所副所长帕维尔认为,应当保持世界经济的稳定并保证经济体中各要素内在关系的稳定性。这次危机在开始时是非典型性的,但是后来又开始呈现出了经典的周期性危机的典型体征。这场危机还是有自己的独特性。对不同类型的金融工具所包括的角色,需要进行更加具体的研究。而在过去的20年当中,商品市场运行机制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信息技术这种虚拟经济的发展和创新正在极大地影响实体经济。金融资产和金融工具的过度膨胀是危机快速发展的原因。金融工具过度发展和无效监控具有巨大缺陷。
讨论结束后,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常务副理事长郑新立对主论坛做了总结发言。郑新立说,在全球金融危机考验各国政府的智慧、考验人类智慧的时候,我们召开的这次全球智库峰会是集全球之智、应对危机的一次盛会,来自全球的专家产生的头脑风暴,必将激发出智慧之光。34位发言者围绕全球金融危机与世界经济展望提出了真知灼见,从不同层面对G20华盛顿峰会、伦敦峰会、金砖四国峰会精神做出了响应,让与会者看到了应对危机的对策和出路,增强了战胜困难的信心,论坛取得圆满成功,达到了预期目的。中国有句至理名言,“办法总比困难多”。只要把这次峰会上各位专家提出的解决问题的理念、思路、办法转变为可操作的经济政策,协调各个国家的行动,我们就一定能够战胜目前面临的困难,赢得人类社会更加美好的明天。
(国经中心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