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化雨巧补白

来源 :写作(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ntrolzh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低年段现代诗内容短小精悍,因而藏着许多意犹未尽的“空白”,教师在教学中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补白插图、补白诗歌的形象、补白板书。低年段诗歌一般都篇幅短小,通俗易懂,构段方式大抵相同,学生容易模仿,因而教师可以根据诗的特点选择“意”和“言”来指导学生仿写。诗歌教学中效朗读可以以声传情,帮助理解诗情画意,或“美读时浮现画面”,或“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或“诗乐相合,浑然天成。”总之,“补”“写”“读”三法并用,可以提升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关键词:诗歌; 能力; 补白; 仿写; 朗读
  苏教版语文中的低年级儿童诗往往短小精悍,因而藏着许多意犹未尽的“空白”。这些“空白”为教师的教学和学生能力的培养提供了许多空间,教师可以根据诗歌内容让学生对“空白”进行填补。这一过程不仅锻炼了学生的想象能力,还能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一、插图补白
  鲁迅先生曾说:“书籍的画,原意是在装饰书籍,增加读者的兴趣的,但那力量,能补助文字之所不及,所以是一种宣传画。”插图就是教材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低段诗歌所配的插图色彩鲜艳、生动活泼,极具吸引力和感染力,对于延伸文字内容大有很大的帮助。因此教师要善于把握这一资源,充分锻炼学生的语文能力。
  首先,插图补白的训练可以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第三小节主要写我的送的“蝈蝈”让婆婆从歌声中感受到大自然的生机勃勃,回想童年时光的欢乐。诗歌语言简练而含蓄,婆婆是怎么快乐的?这是需要学生想象的,而书中配的插图正好可以帮助学生理解。
  师:婆婆是一位盲人,她看不见早晨初升的太阳,看不见窗外绿油油的小草,看不见蓝蓝的天空,她是多么孤独、寂寞呀!可今天的盲婆婆心情怎么样?你从哪里看出来的?她笑得怎么样?注意观察人物的表情、神态。
  生1:婆婆笑得合不拢嘴
  生2:婆婆笑得眼睛都眯成了一条线
  生3:婆婆的皱纹笑起来就像一朵菊花
  师:盲婆婆为什么这么开心?她仿佛看到了什么?
  生1:仿佛看到了家乡的美景。
  生2:仿佛听到了清脆的鸟鸣。
  生3:仿佛看到了金灿灿的田野。
  教师指导学生有目的地观察细节——盲婆婆的表情,启发思考并展开想象“她为什么这么开心?”再把自己想到的用语言表达出来,这个过程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内容,还能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其次,插图补白的训练,还可以化虚为实,感悟诗意。
  在《大海睡了》一课中,为了让学生体会到大海像妈妈一样慈祥和包容。笔者就利用图片让学生从形象上感受到星星和月亮像宝宝一样躺在大海妈妈的怀里。以画促情,再以读悟情,帮助学生理解诗的内容和大海的形象。实录如下:
  师:大海睡着以后,是什么样的情景呢?(出示画面:星星闪烁,月影摇曳)
  师:“她抱着明月,她背着星星”这里的“她”指的是谁呀?
  师:你觉得大海像谁?
  生:妈妈
  师:那月亮和星星像什么呀?
  生:宝宝
  师:大家看,月亮和星星倒映在海面上,就像我们小朋友晚上躺在妈妈的怀里。(师温柔地说)
  师:躺在妈妈的怀里,你们感到怎么样?(很温暖,很幸福)
  师:是呀,宝宝躺在妈妈的怀抱里是多么幸福呀!谁能读出这样的感觉?
  二、诗歌形象的补白,体验诗人情感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中, 虽然诗文叙述了“我”捉回一只心爱的蝈蝈,送给盲婆婆的这一件事情来表现了当代少年儿童关爱他人的好行为、好思想,褒扬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低年级学生还是以形象思维为主的,只通过这一件事,学生很难体会诗中人物“我”关心老人和残疾人的形象。那么根据诗中内容的空白,我们就可以让学生想象在“‘我’不上学的时候,会为盲婆婆做些什么?” 實录如下:
  师:在“我”上学的时候,这只蝈蝈正好可以给盲婆婆唱歌,为她消除寂寞。那在我不上学的时候,“我”会为盲婆婆做些什么?
  生1:聊天
  生2:扫地、拖地
  生3:讲故事
  …………
  师:文中的“我”时时把盲婆婆挂牵,甚至想到上学的时候盲婆婆没人陪,读到这儿,你觉得他是个怎样的孩子?
  生1:善良的孩子
  生2:孝顺的孩子
  生3:关心他人的孩子
  学生在合理想象的过程中,渐渐明白原来“我”在不上学的时候可以帮盲婆婆做这么多的事,帮她消除寂寞,帮她减轻负担,“我”的形象渐渐丰满起来。这样,“我”时刻关爱老人的形象自然而然就显现出来了。
  三、板书——补白心灵感悟,提升道德情操。
  “教育事业不仅是科学事业,而且是艺术事业。”板书就是教学中的艺术事业,它可以是由文字构成的线索,也可以是一副简单的画。无论是哪种,无疑都要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下面是笔者以《送给盲婆婆的蝈蝈》为例,浅谈诗歌教学中板书如何“点睛”:
  “歌声仿佛把盲婆婆领进哪里呢?”笔者让学生在预先准备的爱心贴纸上创作“歌声会领您走进 , 。”创作展示的时候,老师把学生的爱心贴纸贴到黑板上,慢慢贴成一个巨大的爱心。老师在指着板书,顺势总结:“一颗颗小心也代表着小朋友对盲婆婆缕缕关爱,蝈蝈把这一颗一颗小心谱写成了一首首动听的歌曲,把盲婆婆带入了一个充满爱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盲婆婆感受到的不仅仅是大自然的美好,更是感受到了童年的欢乐。”
  “心”型板书把学生的爱心形象化,呼吁学生为世界献上自己的一份爱心,学生的心灵感悟瞬间升华。
  四、仿写句段,得“意”又得“言”
  低年段诗歌一般都篇幅短小,通俗易懂,构段方式大抵相同,因而学生容易模仿。教师可以根据诗的特点选择“意”和“言”来指导学生仿写,“意”指的是诗的内容的补充,“言”是指语言表达的形式。   (一)关注诗歌内容,锻炼文本解读能力
  实录:
  师:蝈蝈美妙的歌声会领盲婆婆走进哪里?
  生:田野
  师:是呀,因为蝈蝈就生活在田野里。
  …………
  师:蝈蝈美妙动听的歌声,还能把盲婆婆领进哪里呢?
  生1:树林
  生2:果园
  生3:草丛
  生4:花园
  师:小朋友的想象力真丰富!现在请你们做一回小诗人,把你们所想的用笔写下来。(出示:歌声会领您走进 , 。 )
  生1:歌声会领您走进果园,闻到果子诱人香味。
  生2:歌声会领您走进花园,看到五颜六色的花儿。
  生3:歌声会领您走进树林,听到清脆的鸟鸣。
  生4:歌声会领您走进草丛,看到各种各样的花儿。
  …………
  这段实录的仿写是围绕“蝈蝈的歌声能让盲婆婆回到大自然,能找到童年的欢乐”这个中心而设计的。首先要引导学生合理的想象,教师在写之前要向学生渗透蝈蝈的家在田野,学生在想象的时候就不会写到大海、楼房之类的地方。其次,学生写的过程,就是他加深文本理解的过程。
  (二)关注语言的形式,锻炼写作方法
  《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明确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因此,语文教学应该着眼于语言的表达形式,着力于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低年段的诗歌一般内容短小,诗的形式回环反复
  《水乡歌》中诗人运用多种方法来写水乡的水多、船多、歌多,一是运用数字来写多,如:“千条河”的“千”,“万条渠”的“万”;二是运用重复来强调数量的多,如:“池塘一个连一个”“装满一箩又一箩”;三是运用叠词来写多,如:“处处绿水”“片片白帆”。这些写“多”的方式学生并不陌生,早前学生在《大禹治水》中已接触“千山万水”“千辛万苦”这样的成语,在《看菊花》中了解了“一朵朵,一簇簇,一丛丛”等叠词是表示数量多,因此学生理解掌握并不难。只是在《水乡歌》中它们聚在一起了,需要学生在脑子里形成一个归类的框架,锻炼学生的抽象思维。
  于是,笔者在教学中逐步让学生认识写“多”方法,接着进行模仿创作。实录如下:
  师一边播放图片,一边问学生“水乡什么多?”学生看图片回答:桥多、荷花多、鱼多、虾多。
  师:你能学着诗人的口气来说一说,它们是怎么多的呢?
  生1:千条鱼,万只虾
  生2:荷花一朵又一朵
  生3:座座小桥
  …………
  师:水乡的美景数不胜数,让我们都来当一回小诗人赞赞水乡吧,记得用上这些方法!从桥、荷花、鱼、虾中任意选一个来写。
  水乡什么多? 多。千 ,万 , , 。
  生1:水乡什么多?荷花多。千朵花,万朵花,荷塘一个连一个,花香飘满胡。
  生2:水乡什么多?鱼虾多。千只虾,万条鱼,装满一箩又一箩,渔民见了笑呵呵。
  生3:水乡什么多?桥多。千座桥,万座桥,小桥一座连一座,出门都要把桥过。
  …………
  一首首小诗伴随着优美的配乐慢慢诞生了,
  五、以声补白——声情并茂,以读促情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特别强调阅读中要加强学生的朗读训练,而且朗读要贯穿于各学段的目標之中,低年级诗歌犹以出声朗读为宜。好文章是读出来的,诗歌也是如此。在诗歌教学中有效朗读可以以声传情,帮助理解诗情画意。朗读的方式方法也多种多样。
  “美读时浮现画面”。什么时候需要浮现画面?是要根据诗内容的需要。如果诗本生就是美如画,那自然而然就可以成画,比如《大海睡了》的第二节、《送给盲婆婆的蝈蝈》第三节、《水乡歌》等等。当学生一边在脑海中想象画面一边美读,可以让学生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手之舞之,足之蹈之”。在执教《大海睡了》时,教师先配乐手舞足蹈,声情并茂地示范读,接着让学生评价引出“我为什么读得这么好”,在交流中学生发现老师读得好的原因是,老师一边读书的时候,一边在脑海里回想画面,然后把心里的感受通过声音、表情、动作充分地表达出来。最后,让学生配上动作朗读。动作让大海的形象更加生动、深刻,加速了学生课文内容的记忆,在动作中注入快乐和情感。
  “诗乐相合,浑然天成。”古时,诗都是像歌一样可以唱出来。配乐朗读可以创设情境,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可以升华情感。音乐要依据诗歌的情感基调来筛选。
  在执教《送给盲婆婆的蝈蝈》时,为了让学生想象盲婆婆双手捧着蝈蝈时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笔者选择了班得瑞的纯音乐《寂静山林》为配乐。《寂静山林》给人营造一种野外林间悠悠意境与诗的意境不谋而合。而在执教《水乡歌》时,水乡是绿水清波、白帆如云、歌声回荡的雅味,笔者选择的是与其气质相符的配乐《山水》。学生读的兴致浓浓,情感表达自然到位。
  综上所述,在诗歌教学中巧用多种补白方式,可以锻炼学生听、说、读、写的语文综合素养,提高课堂效率。
  参考文献:
  [1]刘铭.浅论古诗词教学中文字补白能力的训练[D].华东师范大学2012
其他文献
摘要: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对于提高学生语文综合能力,提高学生学习的整体效率有着重要的帮助作用,同时还能够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意识。文章立足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现状,主要分析了网络环境下小学语文教学中自主阅读学习培养策略。  关键词:网络环境; 小学语文; 自主阅读; 课堂教学; 策略  在网络环境下,信息的传播更加迅速和便捷,对于培养小学生语文自主学习能力,提高教学效率有着重要
期刊
摘要:课堂教学信息技术作为现代社会发展的重要成果,已经走进了社会的各个领域。在小学语文教学领域引入这种辅助教学后,它那声情并茂,色、情、景水乳交融的效果,不但丰富了课堂教学手段,而且优化了课堂教学结构,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培养了学生自学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听、说、读、写的能力。  关键词:信息技术; 语文 ; 课堂教学  一、运用信息技术的优势,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期刊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重视小学教育,而语文阅读作为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备受重视。小学生阅读能力的高低不仅直接影响到他们对其它学科的学习,而且会进一步影响到他们对于信息的理解与处理能力。本文就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常见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并提出相应的应对之策。  关键词:阅读习惯、个性化教学、课外阅读、多元化、学生  小学生阅读能力的高低不仅会直接影响到他们对其它学科的学习,而且
期刊
摘要:在作文教学中,多用发散性思维训练能让学生写作材料源源不断,并让学生的作文精彩纷呈。“思维是无形的文章,文章是有形的思维。”这句话精辟地揭示出文章是思维形态的一种外在的表现。因此,在作文教学中,如何让学生的作文多姿多彩, 关键是要抓好学生思维品质和思维方法的培养。  关键词:发散性思维; 作文; 选材  提到作文,学生怕写,老师怕教。但是再怎样怕也都不能不写、不能不教,于是很多学生就开始翻作文
期刊
摘要:当前,在高中学习阶段,如何提升自己的散文阅读能力,成为广大学生需要全面、深入思考的问题。文章立足于高中生散文学习现状,主要分析了高中生散文学习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同时提出了提高高中生散文阅读能力的重要性以及具体的能力提升途径。  关键词:高中生; 散文; 阅读能力; 培养策略  散文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学表现形式,是一种灵活性较强的文学体裁。每一篇散文都是作者真情实感的流露,记录了作者的所见所闻。
期刊
摘要:以读促写是提升学生阅读能力与写作能力的重要途径。小学语文教学中,要通过读写交融、以读促写的方式培养学生的习作能力。要引导学生在阅读中丰富习作语言、在阅读中习得习作表达、在阅读中穿插习作实践,这样,才能切实提高小学生的习作水平。  关键词:小学语文; 以读促写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写作能力是十分重要的。读与写的过程是语言输入与语言输出的两个过程,这两者之间需要进行有效的转化,这样,
期刊
摘要:在传统的语文写作教学中,教师给定写作题目之后,给学生留出一节课的时间完成写作,这样的写作课堂毫无生气。针对此,教师要转变写作教学,将课外阅读与拓展训练运用到其中,增强学生写作的兴趣。文章主要分析了课外阅读与拓展训练在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关键词:课外拓展; 拓展训练; 初中语文; 作文教学; 运用策略  大部分初中生对语文写作的情感是非常复杂的,他们既想写作出一篇篇优美的文章,却
期刊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推进,广大小学语文教师积极地探索如何做好小学语文教学的问题,笔者也深入地分析和思索着这个问题。结合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的具体状况,提出了自己的一些思考和分析。  关键词:小学语文; 写作教学; 提升策略  在笔者多年的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通常情况下会面临一个比较棘手的问题,即学生受到了自己生活和学习圈子的影响,普遍抵触或者反感写作,遑论掌握一定的写作方法以及技巧来写作了。不少
期刊
摘要: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的重点和难点,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如何训练学生遣词造句的能力,如何引导学生进行高效的文思发散,新派作文利用其新的作文理念,为小学作文课创设了三个板块的微课型,切实提高了学生的写作技能。  关键词: 小学作文微课; 新派作文; 板块; 微化教学; 思维发散; 文思发散  三十几年来,语文的教学改革的弊端依然明显地体现在中小学作文上面。如何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是每一位语文教
期刊
摘要:诗是心灵的艺术,是艺术的结晶。鉴赏诗歌实质上是一个从文本出发去探寻“文外曲致”的过程。这过程说来简单,其实非常复杂。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探索出诗歌鉴赏“三步法”,即诗歌教学的三个阶段:解读文本,再创意境,客观审视。通过诗歌鉴赏,使学生受到诗人思想感情的熏陶而有所感悟,能闻一知二,由浅入深,培养学生审美兴趣、养成潜心吟咏习惯。  关键词:诗歌; 鉴赏; 三步法  诗是抒写心灵的艺术,诗歌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