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学生 有效教学

来源 :中小学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hisc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奥苏伯尔在他的《教育心理学——认知观点》一书中说:“影响学生的唯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习者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应据此进行教学。”他在这里精辟地概括了读懂学生的重要性。要使课堂教学扎实有效,教师首先要考虑的不是用什么一鸣惊人的“新招”,而是要充分了解学生、研究学生。只有真正地把学生读懂,才能使教师之所教成为学生之所需,教学也才有针对性和实效性。下面结合《百分数的认识》一课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教前思考:课从哪里开始
   《百分数的认识》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第六单元的第一课时。这一课的主要教学内容是认识百分数,会正确读写百分数。在具体情境中,正确解释百分数的意义,了解百分数与分数的异同,体会百分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我们的课从哪里开始?这就要要符合学生的原有认知发展水平,认知发展区有一个“最近区域”,在这个区域对学生认知发展有优势。学生的差异是教学的基础,为了找准学生认知发展区的最近区域,我们在教学前做了一个学情分析调查。
   1.学生已有知识基础
   在四年级与五年级已学过了小数、分数的相关知识。对于将分母不同的分数如何进行通分已掌握得相当熟练。
   2.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和学习该内容的经验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接触过百分数,并且初步能用自己的语言说明百分数表示的意义。
   3.学生学习该内容可能的困难
   ①具体情境中百分数的意义;②百分数与分数的区别。
   4.学生调研
   我们设计了学情前测表,其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了解学生“现在在哪里?”
   (1)教学前测
   问卷调查:(五(1)学生54人)。
   调查目的:了解学生对百分数知识的掌握情况,以便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
   题目及结果分析如下表。
  ■
   (2)结果分析
   百分数在日常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学生虽然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见到百分数,也有个别学生根据具体的百分数说出它的意思,但是什么是百分数,并不是真正地理解,对于百分数与分数的区别更是不知道。
   (3)采取的措施
   从学生反馈的情况来看,学生能在生活中找出百分数,对百分数有一定的了解,但对百分数的意义解释不清楚,对百分数与分数的区别与联系不了解,所以经过年级组老师们的共同研究,确定了把百分数的意义作为教学的重点,百分数与分数的区别与联系作为教学的难点。
   如何激活学生的相关经验,适时地进行数学化,让学生完成百分数意义的建构,是本课教学的关键。所以在教学中我们从学生生活实际入手,采用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为主,教师点拨引导为辅的策略,让学生在生活实例中感知,在积极思辨中发现,在具体运用中理解百分数的意义。
   二、教中探索:课该如何做
   根据以上分析得出,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必须真正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从学生如何学好的角度出发,把学习的时间和空间最大限度地还给学生;强调身体性参与,不仅要用自己的脑子思考,而且要用自己的眼睛看,用自己的耳朵听,用自己的手操作;一句话,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1.问题——让学生提出
   片段一:质疑问难,明确目标
   师:生活中你见过百分数吗?说一说是在哪儿找到的?这些百分数好找吗?为什么这么好找?
   师:“听到同学们的回答,老师想到百分数在生活中用得真是非常广泛,为什么人们喜欢用百分数?百分数有什么好处呢?你还想了解关于百分数的哪些知识呢?”
   学习是学生主动的建构活动,学习应与一定的情境相联系,在实际情境下进行学习,这里所说的“情境”不仅仅指“生活情境”,学生的认知起点、思考性的问题等都是一个有效的“问题情境”。教学中,要努力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从而学会思考,学会学习,学生带着问题听课,会更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去,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2.新知——让学生讲解
   片段二:师:“同学们,在课前你们找了一些百分数,这个找可不是简单的呀,我相信你们在找的过程中已经进行了研究,进行了交流,带着你们课前搜集百分数的这种经历,说说自己已经掌握了什么?”
   生1:我会读百分数
   生2:我会写百分数
   ……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在教学中,学生自己动口去讲解,既促使学生积极,自觉地开动脑筋,思考问题,发展智力,也便于教师根据学生已知道什么进行课堂调控。
   3.过程——让学生参与
   片段三:师:“农民伯伯准备种植黄豆,有三个品种可供选择,请咱们班同学帮忙选哪一个品种合适?品种的发芽情况有可能决定今后的产量,为此老师在四天前做了黄豆发芽实验,今天三个品种有多少粒发芽了呢”
   师出示:发芽种子数一号17粒,二号23粒,三号43粒。
   学生异口同声说:“3号,因为3号发芽种子数多。”
   师:仅凭发芽种子数判断科学吗?
   学生醒悟:还需要知道实验种子数。
   师出示:实验种子数一号20粒,二号25粒,三号50粒。
   学生出现了争议,三个品种各有不少支持者,到底选哪一个品种合适呢,学生很快参与到百分数的产生过程中,经历了百分数产生的必要性。
   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在学习过程中具有强烈的参与意识。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通过动脑、动口、动手,使他们最大限度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真正体现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作用。
   4.意义——让学生发现
   片段四:丰富感知,发现意义
   (1)开展招聘“数学新闻小记者”的活动
   师:《安徽青年报》现在正在对外招聘数学新闻小记者呢,有没有兴趣去试一试。要成为一名合格的小记者可是有条件的,一起来看。
   《安徽青年报》小记者面试要求:任选一则新闻说说其中百分数表示的意义,并谈谈对这则新闻的感想。
   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表明:目前我国男性人口约占52%,女性人口约占48%。
   2010年,北京城市绿化覆盖率为44.4%。
   请你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新闻,在小组里练习。
   面试开始,谁先来,让我们感受到你的风采!
   (学生自由展示,师生共同评价)
   (2)说说自己手中的百分数
   师:为了让每一位同学都有机会当上小记者,现在请大家向自己的同桌介绍你搜集到的百分数信息,互相考核同学们说得怎样。
   (学生汇报交流)
   师:太了不起了,同学们能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生活,从数学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我认为,每一位同学都有资格成为一名合格的数学新闻小记者!
   学生交流搜集到的百分数的意义一环,可以说是精彩纷呈,教师不断地赞赏学生独特性和富有个性化的理解和表达,师生之间弥漫、充盈着一种精神氛围,师生共识、共享、共进,形成了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
   5.疑难——让学生剖析
   片段五:师:是不是所有分母是100的分数都可以表示成百分数?
   出示:辨析练习
   下面哪些分数可以写成百分数,哪些不能,为什么?
   (1)鸡的只数是鸭的73/100。
   (2)用去的米数是总米数的51/100。
   (3)一堆煤重97/100吨。
   (学生汇报交流)
   引发讨论后,小结:分数既可以表示两个数的倍数关系,还可以表示某个具体数量;而百分数只表示两个数的倍数关系,不能用来表示具体数量。
   情境中的分数,就可能使学生以为百分数是通分后得到的,对一个数是另一个的百分之几的意识被淡化了。到底分数与百分数有什么联系与区别呢?当学生认识比较模糊时,激发学生主动议论,组织学生认真剖析,能去伪存真,把握重点,及时攻克难点。
   6.总结——让学生归纳
   片段六:自主小结,畅谈收获
   (1)今天学习了什么?你有哪些收获?
   (2)今天我们是怎样学习的,你的表现怎样?
   总结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让学生自己归纳学得的知识和获得知识的方法,不仅能及时地反馈信息,而且可以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进一步促进学生主体性的发展。
   三、课后反思:课走向哪里
   1.关注学生的起点
   《百分数的认识》一课,教师比较好地关注了学生的认知起点和逻辑起点,通过让学生大量地解释生活中的百分数的意义,获得对百分数的意义的感知,进而抽象出概念,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设计时要以生为本,把设计的重心从老师“怎样教”,转向学生“怎样学”。只有我们的教学设计是以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与全面发展为出发点,充分了解学生的认知起点,全面把握教学目标,精心设计教学过程,这样的教学才是真正有效的教学,才能真正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2.关注学习方式
   从这节课上,我们可以强烈地感受到: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所带来的是课堂教学的生机勃勃,彰显了课堂教学的生成性本质特征。学生能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头脑去判别,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能够成为一个独特的自我。我们教师要珍惜学生那种想象的丰富性,让学生带着主观臆测(哪怕是错误的),将感性知识暴露出来;我们教师要激发那种灵感的活跃性,让学生学习兴奋的选择性得到泛化,神经联系的突发性得到加强。
   《数学课程标准》的理念是“以人为本”,这就决定着数学教学的目标指向:适应并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我们教师必须以学习者的角色去读懂学生,因为只有知道什么样的学生是好学生,自己才能教好学生;只有知道什么知识为学生所需要,自己才能为学生提供所需要的知识;只有了解学生学习的最佳方式,自己才能找到最佳的教学方式。
   3.关注学生发展
   从这节课上,我们可以深刻地体会到:教学不能等同于发展。只有那些能够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需要与兴趣的教学,只有那些能够带给学生理智的挑战的教学,那些在教学内容上能够切入并丰富学生经验系统的教学,只有那些能够使学生获得积极的、深层次的体验的教学,也只有那些能给学生足够自主的空间、足够活动的机会的教学,也就是只有那些倡导新的学习方式即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教学,才能有效地增进学生的发展,创建一种开放的、浸润的、积极互动的课堂文化。
   教师的教学不能是单向的,应该是教和学两者在更高层次上的整合。组织有效而富于思考的数学活动,让学生在数学课上品出“数学味”,提升“思考力”。当然,这些都源自教师对教材内容的理性把握,源自对学生潜能的潜心琢磨、充分尊重,才能促进有效教学!
  (责任编辑:李雪虹)
其他文献
江苏省实施高中新课程已两年多了,教育科学出版社的高中信息技术这套教材体现了新课程的精神。然而苏南与苏北地区经济发展差距很大,由此带来的理论、设备、师资及学段教育持续性等制约因素,使教科版高中信息技术教材在使用上遇到一些困难。为此,笔者主持进行了《苏北地区农村高中信息技术校本课程开发研究与实践》课题的研究,主要强调开发适合本地区特点与本校实际情况的校本课程教材。面对现有的教学模式及教材内容,我们要探
立德树人是学校所有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依据。让每个学生成为有用之才,提高人才的培养质量,是国家的要求,是学校办学的宗旨,更是一名教师肩膀上义不容辞的教育责任。  2016年9月13日上午,在《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成果研究发布会上,正式发布了关于“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总体框架。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主要是指学生自身应该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需要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品格和能力,具体如下图。一、以任务驱动
一、教学内容   《观潮》为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学内容。   二、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边读书边抓住有关描写潮水的词句,通过联系上下文或结合生活实际等方法来想象画面,从而感受钱塘江大潮的神奇壮观,并鼓励学生把自己的阅读感受与他人交流。   (2)逐步培养学生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辅助学习的意识;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精神和自主学习的能力;训练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017年3月22日,技工教育与世界先进标准对接研讨会在金寨技师学院举办。本次活动由职业理事会主办,安徽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安徽省职业技术培训协会协办,金寨技师学院、六安技师学院、北京金源诗琴机电设备有限公司承办,来自全国的100多名技工教育行业代表齐聚一堂,就“技工教育如何与世界先进对接”这一话题展开了深入研讨。  会上,安徽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职业能力建设处处长刘晓燕介绍了安徽省技工教育
摘 要:普通高考语文试卷的作文题历来为“高考舆论”的焦点所在。2012年辽宁省高考作文的命题基点依旧是一则材料,但其构成具有二重性特点。相对于往年作文题,2012年的作文题有一定难度,在通过材料激发学生想象力、创造力的同时,强化了对考生思辨能力、对具体观点阐发的能力,以及富有创意的表达能力的考查。这就可能会与考生已成习惯的写作期待和写作套路有所背离。在积极推进新课程改革的今天,如何将教与考结合起来
一棵树,一只鸟,演绎一段永恒的经典;一节课,一段情,留下一个永恒的回忆。诗意的课堂,诗意的语文,听王崧舟老师的课,真是一种艺术享受。  在凄美而动人的童话故事中,我们被鸟儿和树之间真挚深厚的感情所打动,为鸟儿对树的那份执着钟情而感动,更被王老师精湛的教学智慧所折服,尤其是课上始终奏响“语用”主旋律,就这样唱给你听。  一、在情境切换中滋长语言  日常教学中,情境创设并不少见,但目的不一,有强化感知
请看下面两个孩子的一段对话:  ① 时间:一个长假过后放学的路上  ② 地点:公共汽车上  ③ 人物:两个背着书包大约三、四年级的孩子  ④ 事件:闲聊  甲:前几天,我和我妈妈还有阿姨到厦门玩,真是太过瘾了。  乙:有什么好玩的!还不是到处都一样!  甲:你去过厦门吗?  乙:我从来就没有想过要去!  甲:如果你爸爸、妈妈真的想要带你去厦门,那你怎么办?  乙:我还没有想好呢!  甲:哟哟哟——
[摘 要]  探索科学的阅读教学法是提高阅读教学的必由之路。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讨论教学是一个教学的新亮点,学生在讨论过程中展示的是他们对课文的深层次理解。讨论可采取辩论式、联想式、比较式、采访式等几种方式进行。  [关键词]  初中英语;阅读教学;讨论形式;教学设计  英语阅读作为语言技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语言输入的主要环节,可以培养和增强学生的语感,提高英语写作水平。2011版英语新课标就要求
[教学内容]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第89~90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会用画示意图的方法整理有关信息,并借助示意图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确定解决问题的正确思路。  (2)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在反思中进一步感受用画图的方法整理信息对于解决问题的价值。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在经验提取中孕伏策略  1.面积计算  (多媒体出示)这是一块长8米,宽
摘 要:科学而有效的训练是语言实践中极为重要的一种方式。语文学习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宜采用循环往复、螺旋上升的训练方式,就是把语言文字的感悟建立在对语言文字理解的基础之上。   关键词:阅读教学;整合;个性化阅读;精讲多练;创新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各种各样的教学模式、学习方法纷纷出现,课堂教学异彩纷呈,极具观赏性。但是,认真审视一下当前的课堂教学,我们感到,不少教师对于新课程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