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援陈赓大军渡河南征记

来源 :文史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lueclus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原编者按:在伟大的中国人民解放战争中,闻名中外的陈赓大军强渡黄河的西线之一,发生在我县茅津渡。我县人民为支援大军渡河,有很多可歌可泣的光荣事迹,老干部郭子健同志亲自参加了这一工作。他的记叙生动而又真实,是大军渡河的一篇重要史料。
  1947年8月下旬,陈、谢大军由晋南渡过黄河挺进豫陕鄂。陈、谢大军是当年我军开始转入战略进攻三支野战军之一,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山西平陆县广大干部群众在党的领导下,卓有成效地完成战前准备、战中支援和战后运藏武器等各项任务。在毛主席的英明正确的战略战术军事思想指引下,指战员和干群水手们为胜利渡河,英勇拼搏,浴血牺牲,排除万难,争取胜利,功勋事迹,流芳百世。
  7月27日,遵照中央军委命令,由陈赓为司令员,组建晋冀鲁豫两纵一军渡河南征兵团共8万人——太岳四纵(十、十一、十二、十三旅)和新建太行九纵为左集团(二五、二六、二七旅一个炮兵团),准备由济源、垣曲渡河,光荣起义归来组建的西北民主联军三十八军(军长孔从周、政委汪锋)和太岳二二旅(旅长车永胜,政委朱佩谊)为右集团,准备由平陆、永济渡河,抓紧整训。
  从济源到永济的黄河两岸多是祟山峻岭、悬崖峭壁,且河窄水急、风大浪高,敌军认为是天然屏障,易守难攻。刘、邓大军在鲁南渡河后,此一线的守敌也紧张起来,在南岸修筑工事防守,东段放些保安团,西段因运城还未解放,且一些渡口滩头平宽、垣低坡缓,故在会兴以西分散驻有正规部队,以陕州为基地,作为支援运城和防守我军渡河重点,洛阳和灵宝有陇海铁路,随时夹击支援,有恃无恐。陈赓认为北岸沿线是老区半老区,工作基础好,群众觉悟高,便于隐蔽准备。南山更是山厚沟多,不利机械兵团动作,便于我军迂回出没,运动歼敌,遂决定在垣曲、济源和平陆茅津渡河。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三分区兴执中参谋长来到平陆,渡河筹备指挥部设在吕家湾。当时县委书记、农会主席准备去冶陶参加整党学习,副书记领导土改,田英县长全力协助,和县委王安、刘汉忠及战勤科长参加渡河筹备指挥部工作。平陆县以西渡船都被国民党军拉到河南景家湾,严加看管,大部分破坏,好的也难拉转。隔山不愁远,隔水如登天,时间紧迫,渡河工具成了关键问题,王安同姚觉民、杨建帮等同志立即组织力量派铁木工匠到各村,伐木解板,边解边运。涧北老党员赵勤生贡献出一棵大树。在茅津、北门外、令狐三村河湾,造三丈多长木船四艘(茅津三艘),将没有机船头的镔铁船壳由张庄抬回茅津备用。茅津店铺早被日军拆毁,没有布庄,郭子健领取分区情报站送来的白绸布和桐油,又在当地药店购买黄丹和去上堡采拾子土防渗,集中工匠在吕家湾赶制大油包百余条(二尺多宽、丈二长),刘汉忠集训全县茅津的贺思亮、王新章,西家坪豹子(姓不详)及盘南、太阳渡200名水手,从中挑选力壮、技精、觉悟高的为油包筏突击手,三条油包和木椽用绳绑成一架,可乘一班人。油包内装棉花,易拆卸搬运,枪打穿也不沉。田县长管全面,并动员群众准备粮、柴、担架、驮骡,集中待命,调集战勤科及民政、财粮干部在张茅公路沿线各村广设兵站,许隆安、田丰等在圣人涧设总兵站,由独立营、民兵巡河守渡,封锁消息,人员准进不准出,将河南水手小拴(姓不详,给马家河底王官村敌河防队经商)扣留。分区却令西边的永济、临晋、荣河等虚张声势,同时,还在平陆太阳渡、芮城沙河准备造船借以分散敌河防兵力,河南上村敌曾向涧北村伐木解板工匠开炮,击中伙房,打伤一人。又令太岳二三旅等部队向临汾同蒲路佯攻,彭德怀副总司令还调诱胡宗南主力北上绥德,配合牵制敌军。半月时间,不分昼夜,同力合作,渡河船只、油包及粮食全部如期圆满完成,万事俱备,只待大军到来。
  8月中旬,右军冒雨赶到平陆,兵站派人将柴禾等送到部队驻地。群众腾房做饭,并给部队送干柴、烤湿衣,圣人涧群众还送来清水(河水因雨混沌),使子弟兵能吃好、休息好,蓄精养锐英勇杀敌。孔军长等在吕家湾,商定暗渡和强渡相结合,以夜间乘油包偷渡为前导,尽量减少损伤,北方战士不习水性,又没坐过油包,夜间渡河漆黑伸手不见五指,困难更多。刘汉忠还把二二旅前锋引到沙涧小河湾,和水手堵水练习乘油包。河南岸滩头有敌兵巡逻,垣上高崖边工事里有部队守卫,白天可能有飞机轰炸,都要从难着想,向水手和战士讲清楚,研究对策。最后准备就绪,暴雨河水猛涨,河槽风太大,水手决心誓师:不怕枪打空袭,水涨浪险,保证把解放军送过河。22日夜,适逢农历七月初七,加上天雨水涨,乘敌军长官在陕州看豫剧名角唱《天河配》之机,我二二旅先头连队由党员老水手刘居秀(油包队长)等引导,乘油包筏在沙涧集偷渡成功。登岸战士爬在沙滩上,敌巡逻兵盲目鸣枪壮胆问话,本地水手以贩私盐应对,国民党军发财心切,失去警惕被捉。北岸看到信号灯光,接连抢渡。部队急奔马家河底王官村敌堡,国民党军还在打牌吃酒作乐。哨兵听到熟人小拴叫门,骂他没死到河北,这么多天才回来。小拴以发了大财,水泡得冷冻难受,快开门烤烤火,哄开堡门。我军未费一枪一弹,巧计俘敌,问清敌部署后,急爬陡坡到垣顶槐树凹、三庄头,解决敌炮兵,并控制敌指挥所。23日黎明,我方把木船推到茅津河边下水,敌发觉后打枪,推船民工马种海中弹牺牲,又伤一人。三十八军连队上船强渡,敌枪炮纵深阻击,孔军长令部队佯为难渡而停,火力对射,麻痹敌军。敌机在上空扫射,发现沙涧渡河人群,投弹未爆炸,只打起几堆稀泥。我军不顾危险继续抢渡,只有一架油包到南岸因战士急于下水,油包失去平衡倾歪,落水战士被抢救到河北休息,衣服被水冲光,马克勤等村民拿出衣服,给战士穿,并和邻友送去鸡蛋表示慰问。会兴镇敌还在庆幸阻渡成功的好梦中,军队从天而降,敌背后被包抄,枪响弹炸,敌丢弃武器降的降逃的逃,一片混乱,二二旅抢占会兴上村、洪渠一线,完全控制河防。三十八军张振复师长率十七师紧急抢渡追赶逃敌。五O团重机枪连连长仵俊德打退陕县援敌,掩护部队渡河(全军共渡三天),破坏硖石铁路桥,阻敌西援,歼保安团及护路队,向渑池攻击。23日晨,左军十旅等在垣曲、济源多处渡口,集中火力掩护,船上架机枪冲射;河防保安兵惊慌,虚放几枪逃窜,强渡成功,完全控制沿河对岸,300里黄河天堑终被征服。部队又接毛主席急电指示,广占地区,速克垣头。陈赓放弃攻洛阳,留郭队监视,令四纵十二旅急西援,七一团重机枪连队王清华同部队西奔潼关,由西向东组织灵(宝)陕战役,大量歼敌有生力量。
  部队渡河第二天,田县长即派姚觉民、薛宏轩等,把兵站设到新区会兴镇,由徐振亚从茅津运粮面,由独立营掩护,保证安全供应,一直到9月下旬部队南去,前后50天供应粮食约百万斤。陕州解放后,梁副政委、姜英彦与我到陕州城见到郭队总后勤司令员孙定国将军和三十八军五五师崔治堂(山西“晋西事变”时,郭等曾隐蔽十四师九八团崔营),后勤领导接受了运藏武器等任务。他们组织力量把大批武器和弹药、棉花运藏到茅津(张连成家)和下伞、黄堆一带,并由茅津民兵和船工硬用人力把要用10辆大卡车拖拉的四门榴弹炮和战防炮拉到河滩,运到平陆境内,伤员安排在茅津治疗,战俘军官集中涧东训练后转后方。
  渡河战役旗开得胜,歼敌4万,东攻洛阳西迫潼关,陇海瘫痪,蒋胡震惊,我军进而创建陕南、豫陕新区,实现毛主席提早转入战略进攻计划,为淮海战役打下基础。毛主席赞扬说:“我刘邓、陈粟、陈谢三路野战大军,从去年夏秋起渡河南进,纵横驰骋于江淮河汉间;歼灭大量敌人,调动和吸引蒋军南线全部兵力160多个旅中约90个旅左右于自己周围,迫使蒋军处于被动地位,起了决定性战略作用,获得全国人民称赞。”
  (原载《平陆文史资料汇编》)
  (责编征敏)
其他文献
相传大禹治水时,用神斧把高山劈成“人门”“神门”“鬼门”,泄滚滚黄河东流入海;1957年兴建的万里黄河第一坝,缚肆虐黄龙造福于民。这就是河南省三门峡市,一颗镶嵌在黄河中游的璀璨明珠。该市易安木器厂则是这颗明珠曜出的光芒。该厂的办公、宾馆、家居系列产品不仅在其市家喻户晓,而且在晋、秦、豫、陇享有盛名,是当地发展迅猛的民营企业之一。  慕其名,溯其源,2003年1月23日,在三门峡市湖滨区八届一次政协
期刊
意大利人雷鸣远,系天主教神父,先在河北省安国县设立天主教兄弟会骗取中国人入会,用廉价购得人民土地,由兄弟会修士们耕种,名为自种自吃,实际雷是大地主。他在民国初年凭藉教会势力,用劝募和捐赠股金方式,集资在天津意大利租界创办《益世报》(馆址现属建国道),雷兼该报董事会董事长,后逐步发展为天主教会在中国最大的机关报。内部职员大多数是教会中人,经理刘俊卿死后,由其弟刘豁轩继任。1933年,雷以刘违犯教规免
期刊
我于1946年生于长春市,1970年吉林医科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10医院工作。197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78年年底调北京解放军总医院,为部队军级以上干部服务。1980年8月15日上午10点,北京解放军总医院领导和保健办公室负责同志找我谈话,决定派我到邓小平同志身边做专职医疗保健工作,并说次日就把我送过去。听到组织的这个决定,我又惊又喜,同时又感到责任重大,深恐力不从心。领导看透
期刊
创立于1902年的山西大学,被人们称为山西的最高学府,如今已满百岁了。这100年来,它培养了成千上万名人才,为山西的发展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在喜庆其百岁华诞之时,对它的历史作一简要的回顾,还是有意义的。  山西大学堂的前身是晋阳书院和令德堂,这两个书院都是全省性的、最高级别的书院,是山西省人才荟萃的地方。晋阳书院是1733年山西巡抚根据雍正皇帝的诏谕,即"由各省督抚于省会各建书院一所,并各赐金10
期刊
赵政民主编:  我爱看文史类杂志书籍,患病前就收藏有《纵横》、《人物》等文史类杂志,还有山西文史资料特辑:《阎锡山与家乡》、《阎锡山特务组织内幕》两书,因为我是五台人。  今年我在山西肿瘤医院看病期间,一位病友送给我一本2002年《文史月刊》第三期。这是我第一次接触到贵刊。这期刊物我看了多遍,给我的印象是:大16开本,显得杂志大方,封面设计美观漂亮,内容丰富,图文并茂。这是有别于其它同类杂志的,可
期刊
(一)下乡“四清”和“文革”序幕    1966年,是暴风骤雨的一年,是我国社会剧烈分化动荡的一年,也是我终生难忘的一年。  这年春节刚过,我和丈夫老韩便分头奔赴青海省“四清运动”的第一线。老韩担任湟源县社教团团长,我则被分配在互助土族自治县一个山区的生产大队任工作组长。那时我们的两个较大的孩子小明、小秀,都已由我于1965年暑假专程去北京接到青海(当时党中央组织部有个通知,动员在外地工作的干部把
期刊
在世界近现代史上,驻扎在中国的外国军队兵力最为强大、杀戮最为凶残、令人最为愤恨的,莫过日本关东军了。这支野蛮残暴的军队,像一头饥饿的野兽,从辽东半岛上岸,一路作孽,一路屠杀,走一处一处血腥,占一处一处哭声,用兽性的铁蹄践踏着我国美丽的白山黑水,把骇人听闻的暴行写在了祖国东北的每寸土地上。在侵占中国东北之后,它那贪婪凶残的目光,又瞄向了中国关内,瞄向了波涛汹涌的南洋,瞄向了林木森森的西伯利亚。  当
期刊
莫斯科交锋    中苏论战是由中苏两党裂隙的加深而逐渐展开的。1960年6月罗马尼亚工人党第三次代表大会期间,苏共策划的对中共的突然袭击,接着在莫斯科26国党的起草委员会上与中共的交锋,以及在十月革命43周年纪念活动中和中共的冲突等,对中苏公开论战作了有力的铺垫。  罗马尼亚工人党第三次代表大会于1960年6月召开,共有51国共产党和工人党代表团列席。列席会议的苏共中央建议在布加勒斯特召开社会主义
期刊
十九与日关系暧昧    抗战八年期间,国民党蒋介石政府一面也在抗日,一面却与日本侵略者秘密和谈,其中身为国民党政府的行政院副院长、财政部长、中央银行总裁的孔祥熙,却与日本侵略者勾勾搭搭,秘密地频繁多头地来来往往,充当了与日乞和谈判的主角。    (一)德英美搭桥    1.1937年2月,蒋介石派出专人请求法西斯帝国主义国家意大利、德国的头目,帮助中国向日本说情,停止战争。  10月,日本外相广田
期刊
主编:  您好!  初读《文史月刊》满心欢喜,用了三节自习的时间一次读完,却仍爱不释手,类似这样的好刊物真是越来越少了。但还是稍有一点点遗憾。能否在现代史的基础上增加几段古代史呢?我相信,《文史月刊》会成为广大史文爱好者的挚亲密友。  祝工作顺利  辽宁省大连市庄河重点高中一年级十一班 寒笑  寒笑同学:  昨夜从外地出差回来,今天在办公室里看到你的来信,感到特别高兴。你仅用三个自习的时间读完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