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途径

来源 :湖北教育·领导科学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erryliu198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提要】 文章分析了提高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必要性,提出了提高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途径:在专业课教学中渗透人文精神;提高教师队伍文化素养;加强高等院校人文环境建设;组织学生参加各种社会实践和公益活动;优化外部环境,发挥社会、家庭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 理工科大学生 人文素质教育 途径
  【作者简介】 张春晖,武汉科技大学文法与经济学院讲师。
  【中图分类号】 G64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5103(2013)01-0023-03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人文教育和科学教育的矛盾逐渐凸显出来。面对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人文精神的失落,世界各国都开始重新审视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价值,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成为世界各国高等教育改革的热点。相对于综合大学而言,理工科院校的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分离与失衡相对严重。因此,理工科院校如何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是很值得思考和探讨的问题。
  一、提高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必要性
  长期以来,我们的高等教育就是专业教育,培养的是具有某种专业素质和能力的专门人才。尤其是在一些专业性较强的理工科学校,把掌握科技知识当成教育的惟一目的,人文素质教育没有得到重视。提高生产生活条件,必须依靠科技进步,强化科学教育无可厚非。但是,一定要避免科学教育与人文精神发展的失衡与分离。社会的进步,单纯依靠科学技术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科技工作者的社会良知和人文关怀。只重视科技的掌握,忽视人文精神的熏陶,这种教育模式必然会导致:人文精神与人文关怀的缺失,人格追求和社会责任的缺乏。
  人的全面发展应该包括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两个方面。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是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社会以及人自身过程中形成的两种价值体系和思维方式。它们应该是互补的,而不是相互排斥的。科学用来告诉我们如何做事,人文用来修身修德,使我们懂得一件事情该做不该做。中国科学院院士、原华中科技大学校长杨叔子教授曾多次论述人文精神的重要性:“人文精神为科学引导方向;人文精神为科学提供动力;人文精神为科学开辟原创性源泉。”①当今社会,与科学技术的发展相适应,科学教育上升到了较高位置,但与之相反,人文教育却一步步滑落。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发展的失衡,带来了诸多的弊端:资源枯竭、生态失衡、高科技犯罪,克隆技术的伦理问题等。
  人文教育的下滑不仅带来了诸多的弊端,也不利于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和国家的长远发展。大学生对于人文知识的冷漠和急功近利,以及由此导致的道德、社会等问题,应当引起我们认真的思考和足够的警觉。高等教育必须改变目前只重视专业技能、忽视人文精神的教育模式,否则培养出来的大学生只能是“精致的利己主义者”。②作为大学教育工作者,尤其是理工科高等院校的领导和教师,一定要重视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和提高。
  二、提高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途径
  人文素质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决不仅仅是多开设几门文科类课程、多办几次讲座就能奏效的。人的素质只有通过长期潜移默化的影响和感染才能养成,任何急功近利的灌输或说教式的“教育”是难以奏效的。因此,大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和提高必须动员学校、社会各方面,具体来说,提高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质的途径是:
  1. 在专业课教学中渗透人文精神,将人文素质培养与专业教育结合起来
  人文素质的提升不能仅仅理解为只是依赖文、史、哲、宗教等这样的人文学科课程才能解决。人文素质的体现形式主要是一种内化的精神价值,它的内涵隐含于各学科之内,在纯粹的专业学科内也不乏有丰富的人文性。理工科专业更多的是数理逻辑的推演,物理化学的实验,似乎与人文距离较远。但是从深层分析,不难发现,任何一门科学知识的产生和发展都离不开一定的社会背景,都离不开科学家的执着追求,都离不开一定方法论的指导。因此,理工科专业课也蕴含着丰富的辩证法、人生观、价值观、爱国主义、科学道德、伦理学等人文社科教育资源。比如,在讲液压传动这门课时,可以从古希腊的阿基米德发现液体静压力的作用开始讲起,一直讲到当代液压在高科技中的应用。③像这样通过讲授理工科专业课的发展史,可以培养学生不断进取的科学精神。任何理工科专业课都有一个产生发展和不断完善的过程,这个过程是无数科学家漫长的探索过程,是不断探求真理、不断与时俱进的过程。通过深入发掘这些人文内涵,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和对科学执着追求奋斗的精神。
  专业课教师可以根据各自承担的专业课特点,以专业课为载体,善于发掘并讲出自然科学中所渗透的人文内涵,将人文教育与专业教育结合起来,这种人文素质教育会更为深刻具体,更具说服力。例如,把神州九号飞船与天宫一号的成功发射、对接及时地引入到相关专业课课堂中来,对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会很有效果。学生平时接触更多的是国外的先进技术和电子产品,在他们的意识里,中国的科技远远落后于美国、日本等国,借此机会让大家产生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民族自豪感,这种人文渗透比那种单一的人文说教效果会更好。
  2. 提高教师队伍文化素养,为大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提供师资保证
  教师是学生的引导者,是培育学生人文素质的主要实施者,教师对学生的影响具有天然独特的作用,要培养和提高理工科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提高教师队伍的文化修养和综合素质是关键。一个教师只有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他才能认识到教师的职责、教育者的意义,才能真正领会自身所承担的责任的重大,才会自觉关心、爱护、尊重学生,才会自觉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自觉发挥在教学实施过程中的人文作用。
  学识水平是教师综合素质的一个重要体现。知识面广、学术水平高的教师,不仅能使学生获得某种自然、社会、思维领域的规律性知识,而且还可以给学生以人文方面的启迪、美的享受。教师不断地注意自身文化修养的提高,知识结构的完善,这样才能做到永远站在科学知识和社会发展的前沿,开阔学生的视野,启发学生的思维,指导学生的成长。   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不仅在学术上是学生的榜样,而且要在人格上成为学生的榜样。中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的人格魅力越高,其榜样作用就越强。具有高尚品格的教师应该是:具有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正确的政治方向、高尚的道德情操;具有强烈的责任感、正义感、事业心以及社会良知等。只有这样的教师才能做到以身作则,言传身教,为人师表,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教师必须以自己高尚的人格魅力去带动和感染学生,以心灵感染心灵,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教书与育人的统一。
  3. 加强高等院校的人文环境建设,发挥校园浓厚人文氛围的熏陶作用
  提到“高等学府”,人们总是不由得从心中升起一种神圣而崇敬的感觉。这种情感除了对大学中大师级人物的崇拜和朝气蓬勃的莘莘学子的向往外,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大学校园特有的文化品位,即“那种相对社会上其他场所不同的育人环境:自由的学习空间、浓郁的学术氛围、高雅的文化气息、探索知识及真理的上进精神、神秘而高大的建筑物等等。”④由这些方面形成的校园文化会以一种潜移默化的形式对学生的精神世界产生巨大的影响,对学生从学会做人、做事到培养和发挥潜在的创造力均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学校人文环境主要是通过自然环境、活动环境、人际关系环境等体现出来的。“高校的人文环境建设要凸显人文精神的文化氛围,无论是各种建筑的设计,还是各种自然景观、人文艺术景点的布局,甚至是一砖一石、一草一木,都应融入精神文化的内涵,盈显人文情怀,使学生能够随时受到人文精神的启迪,随处感受到人文精神的熏陶。”⑤
  校园文化是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进行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校园文化具有其它课程难以替代的多种功能,具有与学科教学相区别的独特的教育价值。校园文化的这种作用对于人文课程比较少的理工类院校更为重要,理工科院校由于课业紧和擅长文体的学生少,校园文化活动中的人文社科色彩则显得相对淡薄。因此,在此类高校开展人文素质教育,更需要充分利用校园文化活动这一载体。
  针对理工科大学的特点,人文社科活动的内容可设法与自然科学学科知识相融汇、相交叉,多举办“科技与社会进步”、“科学家成才之路”一类的科技人文知识讲座、报告会或影视、文艺表演等。丰富的校园科技文化活动营造出一种良好的人文氛围,在寓教于乐、潜移默化中使理工科学生自觉地接受人文素质的熏陶。浓厚的人文氛围能使理工科类学生在润物细无声的环境中思想上得到启迪,情操上得到陶冶,精神上得到升华。校园文化开展的过程,就是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修养、自我提高的过程。
  4. 组织学生参加各种社会实践和公益活动,使人文素质在实践中得到培养和升华
  人文素质不仅要在知识习得及校园熏陶的基础上内化为主体的思想观念,人文素质还需要外化为主体的行动以及在行动中进一步得到升华。因为知识、环境毕竟是外在于人的因素,人所参与的活动才对人的成长直接起作用。所以,我们应重视、引导、鼓励学生参加各种社会实践和公益活动,在实际生活中去体会、实践、升华他们的人文情怀,否则他们从书本或艺术作品中所学到的人文知识、所形成的生活态度将是肤浅、脆弱和缺乏根基的。
  社会实践作为提高大学生素质的重要途径,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有利于帮助学生接触社会,了解国情,培养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和集体主义思想。通过社会实践活动,不仅能够增强他们的专业实践能力,还有助于培养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开拓创新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社会实践也是防止大学生滋生好逸恶劳、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等思想的重要途径。为此可经常组织学生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革命传统教育基地,要求学生在寒暑假进行社会实践活动,并撰写调研报告和心得体会。成立青年志愿服务小组,开展社区服务,帮助孤寡残疾和特困家庭等。通过这些身体力行、形式丰富的社会实践活动,有利于学生更加深刻地了解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关系,思考人生的行为规范和价值坐标,不断在实践中获取知识、增加感悟、增长才干,全面提高自身素质。
  5. 优化外部环境,发挥社会、家庭在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质培养中的积极作用
  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并不完全取决于学校教育的作用,因为大学生在接受学校教育的同时,也受到包括社会环境、家庭环境在内的外部环境的影响。人文素质教育问题,是需要全社会重视的,是需要社会各界给予支持的。这是一个社会性的综合性的问题,是一项系统工程,不是仅仅靠高等院校就可以完全解决的。
  处于数字化和信息化潮流的当代大学生,有机会更直接、更广泛地了解和接触社会现实,而社会环境很复杂:功利主义价值盛行、权利和金钱至上,以及家庭教育中父母从子女前途和利益出发的局限性和片面性,这种风气对青年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与培养有很大的消极作用,这些消极、负面的东西对大学生思想观念方面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
  因此,在加强理工科高校对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有效性和优化内部人文环境的同时,必须通过政府的高度重视及有力措施,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传播媒体的大力宣扬来优化外部环境,充分发挥社会环境、家庭环境在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质培养中的积极作用。树立社会正气,形成良好的社会环境,也是保证人文素质教育成功实施的重要因素。
  重视人文教育,把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紧密结合起来,是中国高等教育未来发展的必由之路,这一点对于人文设置、人文氛围比较薄弱的理工科院校尤为重要。大学生的理性与情感、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应该和谐统一地发展,这样才能培养出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
  注 释:
  ① 杨叔子:《一个民族不能没有文化身份证》,http://today.hit.edu.cn/articles/2004/10-16/21316.htm.
  ② 钱理群:《武汉大学老校长刘道玉召集的<理想大学>专题研讨会》,2012年5月。
  ③ 荣文仿:《理工科专业课渗透人文素质教育的几点思考》,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4期。
  ④ 刘乐明:《理工科院校如何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北京机械工业学院学,2003年第3期。
  ⑤ 黄玉莉:《当代大学生人文精神的缺失及培育》,教育探索,2006年第12期。
  责任编辑:徐建秋
其他文献
防水是保证建筑工程结构免受雨水、地下水、生活用水浸蚀的一项技术,在建筑工程中占重要地位.
笔者于2002年7~9月对成都市居室装修1年以内的室内空气质量进行了监测,以了解成都市市区装修1年内居室空气卫生质量.
目前对夹层玻璃抗爆设计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爆炸荷载正压段,对于考虑负压段在内的抗爆设计研究比较欠缺。本文考虑负压段对P-I图的影响,定性地探究夹层玻璃固有频率与抗爆设
某商住楼项目采用逆作钢管柱旋挖桩施工,克服了传统逆作旋挖桩定位钢管柱的很多不足,大大提高了施工进度,并降低了成本。文中就钢管柱和桩基础同时施工工法做了深入探讨,为以
用EDTA二钠标准液对不同配比的混凝土拌合物进行EDTA滴定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混凝土拌合物的水泥含量与EDTA二钠标准液的消耗量存在线性关系(水泥含量正比于Ca2+的数量)。EDTA
2004年6月~2005年7月,我科用盐酸布替萘芬乳膏治疗浅部真菌病患者120例,疗效良好。
高水头作用下结构抗浮措施的选择是否合理,关系到材料利用效率的高低,并直接影响工程项目的总造价。在满足现行设计规范要求的前提下,文中通过建模并统计得出所需各种材料的
深圳地铁7号线华强北站与1号线华强路站换乘通道工程复杂,场地管线众多,周边环境限制严格,文中介绍了浅埋暗挖法通道通过近距离大口径管线和根据既有地下结构断面接口开洞处
以某建筑体型及构件布置不规则的建筑为例,讨论了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在结构设计选型中的应用,并利用有限元结构设计软件分析了建筑体型及构件布置不规则性对结构抗震参数的影响
肾移植是目前开展最广泛的器官移植项目,由于免疫抑制剂及糖皮质激素的大量使用,肾移植术后的真菌感染已经成为一个重要医学课题。隐球菌病是器官移植患者常见的深部真菌感染,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