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陵江下游江段蛇(鮈)种群动态及利用现状

来源 :水产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tlm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分析嘉陵江下游江段蛇(鮈)资源量的动态变化规律,探讨和研究其种群资源开发现状,于2015和2016年在嘉陵江下游江段共收集256尾蛇(鮈),运用FistaⅡ软件对蛇(鮈)的生长参数及种群的资源量进行估算.结果 显示,嘉陵江下游蛇(鮈)体长(L)和体质量(W)的关系式为W=7.5×10-5×L2.58(R2=0.7311,n=256),通过体长变换渔获曲线法,计算出Von Bertalanffy生长方程的参数分别为渐进体长L∞=173.81 mm,生长系数K=0.73,起点年龄to=-0.23;生长方程的表达式为L=173.81[1-e-0.73(t+0.23)].相对单位补充量渔获量(Y'/R)分析结果显示,2015和2016年蛇(鮈)种群的实际开发率(68%和69%)均超过理论最大开发率(42%),种群资源处于过度开发状态.研究表明,嘉陵江下游江段蛇(鮈)偏向r选择类型,为负异速生长型鱼类,其种群为单峰补充,补充高峰在4-6月;当前蛇(鮈)种群结构呈现出显著的小型化、低龄化趋势,过度捕捞和种群自然补充量减少是蛇(鮈)资源量下降的两个主要原因.
其他文献
角质颚是头足类重要的摄食器官,是研究头足类摄食生态的重要材料.为研究北方拟黵乌贼角质颚色素沉积特性,根据2018年9-11月中国鱿钓船在西北太平洋生产调查期间采集的268尾北
耐盐碱鱼类生理和分子适应机制的解析,是培育适于中、高碱度盐碱水域增养殖种的先决条件。围绕世界各国适于中、高碱度盐碱湖泊养殖的鱼类代表种,从组织结构的微观调整、血液离子和渗透压调节、特殊氨氮代谢的形成、酸碱调节、激素调节以及基因组特定区域的选择性表达和适应等方面进行归纳总结,提出耐盐碱鱼类的盐碱适应机制具有多样、复杂、系统性强的特点。建议借助先进的基因功能研究方法,系统整合耐盐碱鱼类在生理、表型、行为和各种组学的遗传信息,将相关性探索研究拓展到基因水平的因果关系确定,推动耐碱鱼类的分子遗传基础与分子适应性进
南极磷虾是南大洋中上层生态系统的关键物种,也是我国远洋渔业的重要捕捞对象,充分了解其空间分布特征可为南极磷虾资源的持续开发和利用提供理论支撑.基于2018年夏季南奥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