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岗岩基岩洞穴成因学术讨论会在京召开

来源 :大自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778800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河北、内蒙古中低山区坚硬的花岗岩山脊、山峰上,多处发现基岩洞穴和其它奇异地貌现象,引起地质、地理、古气候等学科专家学者的关注。1998年3月9日,中国地质学会和中国地理学会联合在北京召开学术讨论会。就上述地区“洞穴”成因问题展开讨论。北京大学崔之久教授依据国外相关资料和对这一现象考察分析,认为这些洞穴是由风蚀而形成的“风蚀锅穴”;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韩同林研究员等提出,
其他文献
期刊
期刊
1997年3月12日《北京青年报》刊载的一则消息,报道了南极企鹅受到人类传播的传染病侵袭的病例。报道指出,瑞典于默奥大学的两位传染病专家和微生物学家在南大西洋彼德岛(Bird Island)的企鹅群中发现了小规模的沙门氏菌瘟疫的爆发,他们认为,海洋鸟类极少有此病例,很可能是人传染给企鹅的。他们推测,过往船只、科学家抛下的污物可能是一种传染途径。另
期刊
在信息时代的今天,电磁波在我们的生活中已无处不在,除了电视、广播和雷达探测以外,航空管理、天文测量、无线遥控、无线通讯等许多领域也有电磁波的存在;另外,我们所使用的许多家电产品也不停地放射着电磁波,总之,整个地球正处于电磁波的汪洋大海之中。可是,电磁波给我们的健康和地球生态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我们却知道多少呢?
期刊
雅鲁藏布江(以下简称雅江)大峡谷切开了藏东南喜马拉雅山和高原地形的屏障,使南来的印度洋季风沿着峡谷深入高原内部,形成青藏高原上最大的水汽通道。沿峡谷进入高原的水分和热量,构成生命的基础,使热带的环境沿河谷向北推伸六个多纬度,使藏东南地区出现了世界最高的“绿洲”。4月,当
期刊
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峡谷在“养在深闺人未识”多年后,于1994年被我国科学家确认为世界第一大峡谷。据报道,这个刚“出阁”的第一大峡谷至少有十大谜点。为了真正了解它,今年,中国科学工作者要对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峡谷进行徒步穿越考察。4月份先进行预备探险考察,10月份进行正式探险考察。5月1日,预考察团胜利返京。为了使广大读者深入了解大峡谷,本刊记者走访了大峡谷的第一发现人杨逸畴先生。
期刊
自从《大自然》杂志1998年第三期刊登了《话说河北、内蒙古的冰臼奇观》一文后,编辑部和作者陆续收到来自山东、四川、广东、海南、河南、新疆、河北、内蒙古和北京等省、市、自治区读者的来信和寄来的照片,提供有关“冰臼”的信息,询问如何识别冰臼等。针对读者反映的问题,依据目前初步调查和研究结果,现将冰臼的一些主要特征、分布区周边的地貌和沉积物特征,冰臼与溪流形成的“壶穴”、“跌水坑”之间的区别,等有关问题
期刊
1 引言自从1956年我国第一个自然保护区建立以来,在近40年的时间内,我国的自然保护区建设事业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目前已建立的保护区有900多,其中国家级保护区120多个,已加入中国人与生物圈网络的有66个。随着保护区事业的发展,自然保护区必将进入一个管理现代化、决策科学化、科研实用化、保护发展协调化的新阶段。要实现这“四化”,必须有先进的科学技术工具的支持,这种客观的要求给GIS在保护区中的应用
期刊
地质专家最近提出云南由南、北两半球古陆结合而成,这一观点引起中国科学家们的浓厚兴趣。在距今6亿~8亿年前的震旦纪时期,在地球南半球上存在一个稳定的联合古陆,称为冈瓦那古陆。这时,北半球则是一块块古陆散布在太平洋上。到了距今约2亿年前的晚古生代时期,北半球开始联合,形成统一的芬亚古陆。冈瓦那古陆和芬亚古陆只有局部地区相连,中间为狭长的东西向古特提斯海。
期刊
一个重大科学问题的争论,已经持续了半个世纪之久,难解难分;一个偶然的发现,有可能成为打开疑难之锁的金钥匙。覆盖于我国大片土地上的第四纪冰川虽已冰融雪消,然而种种蛛丝马迹,却留给我们去研究、去探索、去思考。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