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产业集群生命周期的探讨

来源 :商场现代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etor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文研究了产业集群的生命周期,在不存在创新的前提下,产业集群的生命周期同样存在形成、发展、成熟及衰退四个过程;但是,由于集群自身具有竞争与协作的优势,导致竞争更容易发生,从而使得集群可以通过创新机制不断获得新生。
  [关键词] 产业集群 生命周期 创新
  
  对于产品生命周期、企业生命周期,以及产业生命周期的探讨文献在学术界已经不少;然而,对于产业集群生命周期的探讨却不多。其实,如同产品、企业及产业一样,产业集群同样存在生命周期,也具有前三者生命周期相同的一些特点。任何一个产业集群,同样经历形成、发展、成熟及衰退的过程。本文拟通过对产品、企业及产业生命周期有关理论的简单介绍,引发对产业集群生命周期的初步探讨。
  一、产业集群生命周期探讨
  从各种生命周期理论来看,无非都包含了形成期、发展期、成熟期及衰退期四个主要阶段,只不过各种划分的方法有所不同,有些采用更精细的标准进行划分,因此包含阶段较多。从更广的地理空间而言,产业集群是产业的一个部分;从集群内部考察,集群是由相关企业及机构有机构成的,因此,一般的产业集群同样包含了形成、发展、成熟及衰退四个阶段。
  1.形成阶段
  产业集群的形成,通常是由某一诱发力或者推动力促使其形成。诱发力包括市场需求、生产要素优势、地理位置优势等先天的因素;推动力包括政府政策、中介机构、教育机构等后天的作用力。当然,一个产业集群往往是由两种作用力相互作用形成的。
  在集群的形成阶段,通常,对应的群内企业也处于其形成阶段;因此,集群内企业数目不多,平均规模也不大,相互之间的协作关系比较松散,竞争力比较弱。只不过相对于单个群内企业的形成来说,集群的形成过程一般更漫长,但其面临的风险亦小于单个企业面临的风险,因为集群形成的风险分散于群内各个企业中。
  2.发展阶段
  随着集群初具规模,集群进入快速发展的阶段。在该阶段,群内企业数目快速增加,资本投入快速增长,企业规模也逐渐变大,竞争变得激烈,但这种激烈程度主要表现为对新市场的开拓占有,价格竞争并没有成为主要的竞争手段。同时,相关的中介机构及支持性产业也开始发展形成,群内企业开始注重相互之间的协作关系建立。
  3.成熟阶段
  经历了快速发展之后,集群进入相对稳定的成熟阶段。在该阶段进入群内的企业开始减少,群内企业数目保持相对的稳定,可供开拓的市场变得有限,竞争更加激烈,价格竞争成为主要的竞争手段之一。群内企业越来越重视企业间的合作,力求实现群内企业的创新发展。群内中介机构及支持性产业亦发展成熟,在群内企业竞争与协作间起着重要的润滑作用。在该阶段,整个集群发展成为一个成熟的综合有机体。
  4.衰退阶段
  在该阶段,集群内企业的竞争优势逐渐丧失,主要竞争力量来自群外企业,因此竞争更多的表现为抵御群外企业,集群总体所占有的市场份额呈现萎缩趋势。群内企业总体数目减少,即新增加的企业不足以抵消消亡的企业,而且出现资本抽出的情况。中介机构及支持性产业从总体上亦出现入不敷出的状况,因此,中介机构及支持性产业也开始消失或者迁移。经历一段衰退阶段后,集群瓦解最后消失,或许仅能剩下少数几个企业,已经不足以形成一个有机群体。
  因此,产业集群的生命周期不同于单个产业,也不同于单纯的一个企业,更不同于某一产品,因为集群是某个产业的一部分与相关产业、机构在某一地理空间上的有机结合。但是,相比较而言,集群的生命周期更趋近于群内企业的生命周期。产业集群作为某种产业在某个特定区域的聚集,其形成发展过程往往滞后于产业的形成发展过程;当然,也有可能出现集群生命周期与产业生命周期同步的现象,这时意味着产业的形成一开始就是以集群的形式形成。同样,对比产品生命周期,当某种集群形成时,集群对应的产品或许早已在市场上出现,除非该种产品的出现一开始就以集群形成的形式而出现。由于集群是由众多群内企业及相关机构有机构成的,因此,集群的生命周期包络群内大多数企业的生命周期,群内企业的形成发展贯穿于集群形成发展的各个阶段,而非是一种一一对应的关系。比如,即使在集群的快速发展阶段,也有些企业尚处于其形成阶段,有些企业处于衰退阶段;但是作为一个整体而言,在快速发展阶段,群内企业整体也处于快速发展阶段。
  二、创新产业集群的再发展
  在上述对集群生命周期的探讨中,没有把创新因素考虑进去。事实上,从平均意义上考虑,集群形态存在的一个竞争优势就是比单个企业具有更强的创新能力。这是因为集群形态能为群内企业提供群外企业所不可比拟的优势:首先,“面对面”的激烈竞争为群内企业提供强大的压力;其次,群内企业由于地理空间接近的缘故更易于形成协作的关系,从而为创新得以实现提供有效的形式;第三,同样是因为地理空间的接近,使得群内企业得以共享关键信息。因此,如果把创新因素考虑进去,则集群的生命周期将会呈现另外一种状况,如果创新能持续,则集群的生命周期能不断得到延伸,经历某些阶段的若干循环。这一点我们可以借鉴陈佳贵教授的企业生命周期理论,在其企业生命周期理论中,陈佳贵引入一个关键概念就是蜕变,如果企业蜕变成功,则企业将进入新的一轮形成发展过程。
  在产业集群形成发展的各个阶段,创新行为始终存在着,只不过其频率有所差别。在集群形成阶段,由于群内企业总体实力偏弱,生存成为首要问题,因此创新行为相对较少。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后,由于市场空间较大,群内企业急于攫取市场份额,对研发的投资远小于对市场开拓的投资;但是,由于中介机构的形成及该阶段企业间协作开始出现,创新行为相对于前一阶段显著增加。进入成熟阶段后,基于激烈的竞争及生存压力,企业间加强相互之间的协作及与中介机构的协作,创新行为开始变得普遍。群内企业往往尚未进入衰退阶段,直接又进入新的一轮快速发展周期;一个企业的创新行为,由于地理空间的接近,更易为群内其他企业所学习模仿,因此往往使集群内企业整体受益。当然,并非所有创新行为都能使集群再次进入快速增长期,有些创新行为或许仅能使集群在其所处阶段时间得以延长。
  如果将重大创新行为考虑到集群的生命周期中,而且如果创新行为得以持续,则集群的生命周期将变成一个闭合的不断循环的过程。其循环过程如下图所示
  在不同阶段,创新行为出现都有助于集群进入快速增长阶段。形成期的创新行为使得群内企业更快进入快速增长期,发展期的创新行为将会延长发展期的所持续的时间,而成熟期或衰退期的创新行为都可以导致集群再次进入快速发展期,从而形成一个新的循环。
  三、案例考察——意大利瓷砖产业
  意大利瓷砖业主要集中在萨梭罗镇,从13世纪起,萨梭罗就有陶瓷和瓦器的制造业;19世纪时,当地出现第一批瓷砖产品,主要应用在路标、门牌和地下墓室等用途。但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当地的瓷砖企业仍然屈指可数,因此,该阶段属于瓷砖产业形成时期。二战后,意大利的重建计划需要大量的建材,对瓷砖产品的需求尤其强劲。原因之一是具有抗热能力的瓷砖适合当地地中海型气候;另一个原因是意大利传统上偏好石材而不喜欢合成树脂材料或地毯。瓷砖是最接近当地品位的建材,此外,意大利本身缺乏木材,木料地板价格昂贵,又使得瓷砖具有价格上的优势。最后,意大利的建筑坚实,适合粘贴瓷砖,木造房屋反而承受不起瓷砖的重量。1955年,当地共有14家瓷砖厂商,到1962年,数目增为102家。因此,二战后,受到国内市场强劲的需求,该集群进入快速发展时期。
  在快速发展过程中,萨梭罗瓷砖集群遭遇到不少困难,首先是成本过高的问题。为了降低人工和天然气成本,当地瓷砖产业出现一次重大的产业突破。该地瓷砖业发明将瓷土硬化、输送、上釉等步骤在窑内一次完成的“一次烧”流程。1969年,萨梭罗地区已有五家厂商使用一次烧法制造红土瓷砖,不过,产品在美感和技术质量上仍然较差。
  在1972年至1973年间,马哈锡公司(Marazzi)改善窑炉设计,取得快速一次烧法的突破。马哈锡与意大利设备制造商SITI合作发明一种滚转机,它不需要隧道式烧窑的滑动底盘,仍能将瓷砖由入口送到出口。这种技术能大量降低能源消耗,并充分发挥一次烧法技术的特色。
  在一次烧法和二次烧法的基础上,意大利瓷砖业出现了另一个创举三次烧法,这是传统工艺美术手捏陶的改良。当瓷砖从单一烧窑或传统的二次烧窑出炉后,马上再一次装饱釉药,并进行第三次烧(通常使用较小的窑炉)。这个创新与一次烧法有关。当一次烧法问世时,产品外观无论色彩或图案都不理想,因此刺激技师再次加工的想法。
  马哈锡在上世纪70年代初期,首先将建筑师和设计师组成的团队来设计瓷砖,不过由于设计构想过于抽象而没有引起市场的注意。1976年,皮耶姆(Piemme)首次推出由设计师设计的瓷砖产品,打着Valentino设计的招牌,结果获得空前成功。其他企业因此也纷纷寻求与其他名设计师合作。在1986年时,打着设计师名号的瓷砖已占这个产业总产量的一成。
  随着集群的壮大,意大利瓷砖市场在1970年进入饱和,停滞的国内市场迫使厂商更勤快地开拓海外市场。在瓷砖外销上,相关与支持性产业也助上一臂之力。瓷砖厂商通常会在国内外专业建筑杂志上刊登广告,而意大利的室内设计与装潢杂志,原本就拥有大量海外建筑师、设计师和消费者订户。杂志的优势连带强化意大利瓷砖的形象。另外,意大利的大理石、建材、卫浴设备、灯饰、室内用品等产品都是世界一流,这些产业的形象有助于瓷砖业的外销。因此,随着国外市场的开拓,萨梭罗瓷砖集群获得新生。
  因此,意大利瓷砖产业通过其内部的不断创新,在发展期与成熟期间循环往复,甚至在出现衰退迹象时,通过创新,再次进入发展期,至今仍然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意大利瓷砖产量占世界瓷砖总产量的20%, 占欧盟瓷砖总产量的43%。目前,意大利瓷砖行业共有253家公司,31368名员工,以及超过6.3亿平方米的年产量。自1996年开始,意大利厂商每年投资于技术创新和新产品开发的资金占到了其总产值的6%~10%。意大利瓷砖70%用来出口,年总额超过32亿美元,加上国内销售额,每年的总销售额超过44亿美元。
  综上所述,在不存在创新的前提下,产业集群生命周期一般分为形成期、发展期、成熟期及衰退期四个主要阶段。但实际上,由于集群自身的优势,使得集群内企业相对于单个企业具有创新优势。因此,在引入创新行为的前提下,集群生命周期显著延长;如果重要创新能够持续,则集群将在发展-成熟-衰退或者发展-成熟之间循环。通过重要创新行为,集群将克服发展的障碍,保持相对较高的增长速度。
  
  参考文献:
  [1]亚当·斯密:《国富论》.陕西人民出版社,2001年第1版
  [2]池仁勇:意大利中小企业集群的形成条件与特征.《外国经济与管理》,2001年第8期
  [3]迈克尔·波特:《国家竞争优势》.华夏出版社,2002年第1版
  [4]迈克尔·波特:簇群与新竞争经济学.《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0年第2期
  [5]宁晓青:熊彼特经济周期理论述评.《财经理论与实践》,1996年第1期;
  [6]王缉慈等人:《创新的空间:企业集群与区域发展》.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第1版
  [7]魏守华 赵雅沁:企业集群的竞争优势探究.《财经问题研究》,2002年第5期
  [8]武夷山:产业发展中的群集效应——意大利瓷砖业的启示.《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1999年第5期
  [9]叶建亮:知识溢出与企业集群.《经济科学》,2001年第3期
其他文献
目的探究以中药为主的治疗对晚期肝癌患者生存率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于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100例晚期肝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使用
目的: 1.建立大肠杆菌肺炎导致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LI/ARDS)动物模型,模型成功标准:①两肺弥漫性病变;②PaO2/FiO2<300mmHg为ALI;③PaO2/FiO2<200mmHg为ARDS。2.利用上述模型
目的浅析降钙素原(PCT)、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计数(WBC)联合检测在细菌性肺炎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随机抽取了45例本院住院并经临床确诊的细菌性肺炎患者,同时采
目的分析血清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脑钠肽(BNP)联合白细胞计数(WBC)对医院获得性细菌性肺炎的诊断及预后评估价值。方法以本院2014年1月至2016年10月收治的200例
摘要:博弈论是运筹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属于决策分析的范畴。文章简单介绍了博弈论的组成要素、分类情况、发展历史,然后又举出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简单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博弈论;组成要素;发展历史;课程教学  中图分类号:O23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9)34-0181-02  一、博弈论简介  运筹学是多学科的综合性学科,根据内容特征大致可分为三部分:规
回 回 产卜爹仇贱回——回 日E回。”。回祖 一回“。回干 肉果幻中 N_。NH lP7-ewwe--一”$ MN。W;- __._——————》 砧叫]们羽 制作:陈恬’#陈川个美食 Back to yield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