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专访慧日禅寺住持

来源 :齐鲁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BHHOL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之前,互联网意义上的慧日禅寺在为人们津津乐道:“知道慧日禅寺的信息化实力有多强吗?”一条微信指引,人们发现慧日禅寺“高知”僧人云集:剑桥三一学院的硕士生、复旦大学的力学博士、中央音乐学院的本科生……
  “知道‘湿地’吗?能以有机质的形式储存碳元素,减少温室效应,净化空气,提供清洁方便的运输方式,因此被称为‘地球之肾’。寺庙同样有湿地作用,自杀的来这里学学佛法,不再想死;夫妻反目的来这里感受一番,破境重圆了;还有常年患抑郁症者,到这里吃吃斋念念佛,病好了……”去年初,记者曾探访过这座历史古寺,深深感受到了其信息化建设的力量,日前再次走进慧日禅寺感受到的却是另一番景象。
  慧日禅寺住持传喜法师告诉记者,当代佛法的传播方式可以很现代,但修行还是很传统,心灵很质朴;寺庙犹如一台“净化器”,对信众们产生的是无与伦比的向心力,清净而略显单调的修行生活却让许多佛教徒心生景仰。
  一座寺庙的“湿地效应”
  传喜法师,生于1967年,20年前在悟道大和尚座下披剃出家,于明旸大和尚座下受具足戒。而他与佛教结缘却在更早之前。“似乎生来就是为了出家,从小看到佛塔就激动,感觉自己就是佛家之人。”
  “寺庙的作用不可想象,自杀的来这里学学佛法,不再想死;夫妻反目的来这里感受一番,破镜重圆了;常年患失眠和抑郁症者,来这里净化一下心灵,病好了……寺庙就像一块‘湿地’,有修复功能,在这里可以排遣心中的烦恼,沉淀我们的生命。”这是记者第三次与传喜法师面对面,听他说传统文化,说芸芸众生,而对于寺庙的比喻总是别有一番哲理。
  “这个世界存在很多问题,比如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许多原来没听说过的疾病都出来了,原因当然多种多样,可地球上的湿地却越来越少。湿地是什么?是地球的‘肾’,肾出了毛病对毒素的过滤就成了问题。”法师说到这里话锋一转,“寺庙是一台很好的‘净化器’,能把尘世的许多毒素滤化掉,让健康的、有价值的东西充盈到人们的精神世界里来。”
  “出家人为什么穿了这身衣服、剃了光头,到哪里都让人知道我是佛弟子?”这就是不忍圣教衰、不忍众生苦——来现身表法。表面看是出家人,实则是大悲的示现。“这是佛法中扛旗子的,在与烦恼的战斗中冲在第一线的人,所以出家人建庙为众生,不是为自己。出家也不是逃避,而是一份责任、一份承担。”
  传喜法师告诉记者,有个弟子一次从镇江哭着来见他,说丈夫把公婆和孩子扔给她,带着“小三”跑了,儿子不听话,学习成绩差,公婆年事已高,她感觉无力承担,不想活了。法师开导她要学会包容,佛弟子要大度地承担应该承担的事,孝敬老人抚养孩子是做人的天职。大半年后,她丈夫电话打回来,要回家求她原谅,她当然委屈,不想要他,法师又劝导说:“要把丈夫当成儿子看,假如是你儿子这么做了,当妈的会不管他不要他吗?”
  “为何要把出轨的丈夫当儿子看待?”面对记者抛出的问题,法师说前段时间去山东,给潍坊兽医职业学院的学生做传统文化讲座时曾提到:“中国人用筷子不叫两根,而叫一双,是说事物都有阴阳两面,用筷子时一根不动,一根在动,两根都动就会发生问题。筷子的长度是七寸六分,老祖先是通过筷子告诉我们:人有七情六欲,但要有所控制,通过吃饭就可以看出一个人的修养。”
  “七情六欲失去控制时必然会犯错误,犯了错误是抛弃还是挽救?答案不言而喻。”传喜法师告诉记者,伴随着新的传播技术和人们对心灵层面的更多关注,有着两千五百多年历史的佛教在今天依然闪烁着悲智的光芒,其奥秘就在于能够净化人心、救苦救难,心态改变,命运当下就改变。
  “我爷爷活到一百岁,日常生活保持着传统习惯。小时候在爷爷面前吃饭有规矩,碗筷不能碰出声音,吃面条喝稀饭不能有响动,夹菜时筷子不能伸远,不能挑三拣四。这些规矩提醒我们:不能放纵贪欲。”忆起过去,法师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现在这种提醒很少了,“没有规矩生命也就没有高度,年长后会发现这些规矩很重要。一个人一辈子,小的成功靠努力,大的成功靠福报,不败的人生靠的是高素质的修养,其实就是对七情六欲的把握。”
  在清凉中和自己不期而遇
  传喜法师告诉记者,由于人们漠视因果,肆意造作恶业,感召业浪此起彼伏,使得各种危机接踵而至,说到底还是信任危机惹的祸,以至于给人类带来本不应有的灾难。
  “中国自古有言:不为良相则为良医。中华民族一些做人的道理深有寓意,但社会上这种概念却在消失淡漠,因此有了各种危机,危机久了就会形成灾难。”作为出家人,传喜法师见解独到,他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渗透出的因果关系里去把脉当前之乱象。
  “一味追求发展无视可怕后果,是人类最肤浅的做法。幸福不单由物质决定,而是一种内在精神的体验和感受。传统中医理论认为,人体阴阳失衡就会生病,精神和物质不协调会造成人类社会的畸形发展。”传喜法师说,近些年他在海内外走动呼吁,“过度膨胀的人类欲望,是人类自身生存的陷阱。当今世界的危机不仅是经济危机,而是改变人类的生存危机,进而走向合理生存的重要转折点,这也是东方文明复兴的重要契机。这个世界是每个人的大课堂,一些现象值得警醒与反思。”
  2013年传喜法师应缘随请到山东,趵突泉在法师眼里,“就像一品大员,三眼泉之间距离相等,波浪来波浪去,像跳舞扭秧歌,也像在书写古体的‘水’字,很有意思。”
  传喜法师对记者称,要带着景仰的心欣赏碧水蓝天。一切恭敬,所有的生命都折射着真理之光,当生命越来越真实时,就会发现世间很美,众生很可爱。因此,他像个勤恳的农人,投入地去播种,并坚信通过正确引导人人皆可成圣成贤,“这就是佛教的积极性”。
  提到恩师上悟下道大和尚,幸福与喜悦立时盈满传喜法师的脸颊。“看到我师父,相信这世界有佛了吧?”他指着桌上的一张照片说,师父11岁茹素,13岁出家,几十年不倒单、过午不食,出家70余年,经历文革也不退转,每个细胞都是功德。“为的就是把正气播向人间,引导大家与中国五千年的传统文化接轨。”   去年“七夕”,复旦大学总裁班到慧日寺作寻根文化之旅,体验寺庙生活。晚斋过后,传喜法师亲自带领学员们做佛门中独有的游戏“凭心寻宝”。几天下来,他的亲和力深深感动了大家,交流时有的感悟深刻,甚至痛哭流涕,称“寺庙难得的清凉和自己不期而遇”,开始反省年少时的轻狂,感悟倾力打造的商业王国不过是沧海一粟。“大家都能与自己不期而遇,世间会少了很多危机。就像每天照镜子,古人以铜为镜可正衣冠,我们以古为镜可正今天,以佛为镜能够正身心。”
  传统文化同样需要输出
  传喜法师每天都会发很多条关于传统文化内容的微信和微博,俨然是这个浮华世界里的“精神导师”。而现实版的他则不辞辛苦,率慧日寺弘法团队每年行程数万公里,日夜兼程,马不停蹄,寺庙反成了他的驿站。
  《齐鲁周刊》:2014年是您出家20年,在世界各地弘法10年,当时是怎样一个情形?
  传喜法师:2004年,台湾的海涛法师来做佛学交流,非常慈悲地邀我出来弘法,那时东南亚等海外有很多佛教信众,我这个人比较迟钝,当时想既然生在中国大陆,缘分就在兹,海涛法师邀请之后我也没有马上答应。后来那边又请,就去请教师父,师父说:“哪里有法缘,就到哪里去。”这样,不单国内,还到港澳台、东南亚、欧美等地,应缘随请,举办心灵讲座、讲经、开示等。传统文化同样需要输出,“弘法是家务,利生是事业”。
  《齐鲁周刊》:可否解释一下您的法号?
  传喜法师:传喜的法号是师父所赐。“传喜”——就是把两千五百余年来,从佛陀祖师、祖祖辈辈传下来的佛法的法喜禅悦传播出去,这也是师父交给我的使命任务啊!
  《齐鲁周刊》:您作为佛教的一位法师,曾讲过《道德经》,是出于怎样的一种考量?
  传喜法师:2010年,慧日寺举办首届夏令营,想让孩子们了解中国优良的传统文化,儒家的、道家的,还有佛教的,当时就讲了《道德经》。我是佛教徒,也是中国人,东方文化哺育了我。《道德经》是中华民族优良文化的代表,是东方文化的一颗灿烂明珠。老子写《道德经》时也没说是什么教,我觉得有必要让孩子们知道中国有这么重要的一部经典。讲解《道德经》当然不会违背道教的世界观、人生观,同时也加注了佛教的理念来解读,应该说不分教派,给孩子们提供了一顿文化大餐。希望藉此,在年轻的心灵里播下认识我们祖先优良文化的种子,能够在当下净化身心,得到受用,享用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丰富。
  《齐鲁周刊》:人们对佛教还是多少有些误解,在您看来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传喜法师:现代人受的是无神论教育,很多人以为佛教是有神论,就这样先入为主。其实,如果划分的话佛教恰恰属于无神论。佛教里讲到有鬼、有神,这只是现象,不是有神论。鬼神是从哪里来的?只有这个现象,并没有他的本质。所以佛从根本上建立了“无神论”,也从根本上改变了我们人的命运,让我们积极改造自己生命的因素,制造良好的生命因缘,开出幸福的生命花朵。
  《齐鲁周刊》:这么多年来,您有没有感觉到信众的心态有何变化?
  传喜法师:原来的信众老的多,他们往往比较感性,进入21世纪后年轻人多了,受过高等教育的也多起来,学佛的层面也越来越广泛,理性思维者居多,对佛教自身的需求上也有所不同了。
其他文献
不断沦落的国足底线  自2002年韩日世界杯后,这些年来中国足球带给球迷们的痛苦远远多于快乐。假球、黑哨、球员殴打球迷、连续三届世界杯折戟预选赛、1:5“泰囧”……的确,中国足球曾将球迷伤得太深太深。  13年前的韩日世界杯,中国队唯一一次得偿所愿地进入了世界杯的赛场。当年被称为“黄金一代”的国脚们日后也都纷纷退役,逐渐被人淡忘。他们离开了赛场,但几乎从未离开足球。  去年7月,点评完凌晨的比赛,
期刊
“养胃”饼干和“擦边球”逻辑  1月10日,职业打假人王海在微信朋友圈里连续三次更新,最后一项网页链接《专利局未验证极草7倍等吉祥数据》中,他有文有图有真相的剥离了“极草”宣传噱头,表示“冬虫夏草进行‘细胞级破膜、破壁’的微粉粉碎后,使冬虫夏草细胞级微粉精髓释放比原草提升至少7倍”的说法毫无科学依据。  王海在青海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政务网站发布的《关于冬虫夏草纯粉片相关事宜的说明公告》(2014
期刊
这是她第六次造访济南,带着诚意与温柔。  继立陶宛与山东多个城市进行了密切合作后,作为立陶宛驻华大使,她在任期的最后一年为泉城带来立陶宛节——两个拥有悠久历史的地区,将萌生新的对话可能。所有一切,无不和这个美丽的使者有关:丽娜·安塔娜维切涅。  立陶宛节:一扇开向山东的欧洲之窗  浅棕,略带灰调的发色,一双湛蓝的瞳孔像是湖里弹起的涟漪,长长的珍珠项链顺服于胸前,略施浅妆的两颊挂着和善的微笑。步入采
期刊
舞起的大妈:一场让球迷久违的甘霖  距离中国首场亚洲杯小组赛还有两三个小时,布里斯班体育场外已经聚集了数以千计的中国球迷,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沙特寥寥无几的球迷。在远离国土的澳洲,显然中国队将享受到主场般的待遇。  此前,布里斯班的商业街早已遍布华人的踪影——他们身着统一的红色服装,有组织而来。  等待入场的中国球迷成群结队,打扮得浑身赤红。虽然此时的他们饱含激情,但或许他们不会想到,更大的激动将
期刊
一则《我就是凤凰男,我不完美,但我立志创造完美,这样的我,你敢不敢要?》的霸王征婚贴近日引发热议。  就婚姻本身而言,由古至今,它从来就不是公平的制度,也不是全面保护爱情的制度。而其中最致命和最大的矛盾不过是平等自由独立理论和中国传统文化里从属理论的矛盾。传统文化中,父子、夫妻等秩序伦理下通常类似互相绑票。“凤凰男”由族落社群结成共同生存关系的乡村走来,这种绑票的情感伦理关系又延伸到夫妻相处中。 
期刊
我们为什么爱王菲?或者说,我们为什么爱谈论王菲?“王菲去了我们大多人所到达不了的那个地方,拥有了自由的情爱能力和战胜世界的勇气。”  方言  娱乐看客与自由王菲:  王菲绑架了我们还是我们绑架了王菲?  2014年,王菲又成为最大的话题。  先是她与结婚十年,生育一女,得到世人“绝世好丈夫”之誉的李亚鹏离婚了!和平离婚了!并且有说有笑,微博里来往不断……  更令人大跌眼镜的是,不久之后,王菲又与爱
期刊
用牛奶的历史非常长,但是真正的牛奶产业工业化还是在19世纪巴氏杀菌法出现以后。  从20世纪初的“倒牛奶”开始,奶农就一直以“市场受害者”的形象自居。无序的生产、质量控制的缺乏和粗放经营的特征,才是使奶农成为受害者的根本原因。
期刊
中国“心病”:  是什么让我们的心出了问题?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2012世界卫生统计报告》显示,心血管病为21世纪人类最大的健康威胁。数据表明,我国心血管病患者大约有2.3亿人,每年死于心血管病的约300万人,远远排在肿瘤类疾病之前,并不断呈上升趋势。  被心脏病夺去生命的名人不少,京剧四大名旦梅兰芳、尚小云、荀慧生、程砚秋皆因心脏病离世,此外,马季、迈克·杰克逊等演艺名人的英年早逝也与心
期刊
近段时间,世人皆谈余秀华——新媒体(微信朋友圈)传播的经典案例,大众成功参与了一场“造神运动”。作为诗人的余秀华,堪称完美;生活中的余秀华,是底层的一杆旗帜;余秀华背后的电子屏幕上,是大众对她的再创造。他们试图把她拉下文学的神坛,在“文化滑稽戏”里,扮演追捧与捧杀的结合体。垂怜、爱慕、不屑、膜拜……余秀华以其与这个时代不自觉的对抗的勇气,正在被塑造成无数个“我”。  无数声音汇聚成一个声音:  她
期刊
必须承认,商业体育的发展离不开资本的支持。对足球而言,一个健康有序的联赛是支撑其国家队战绩的基础。  在改变中国足球联赛环境上,许家印的恒大模式无疑值得浓墨重彩。许家印和马云的恒大运作、恒大时代,让人看到了商业资本对中国足球的挥金如土,也让人看到,也可以看到当财富积累到一定地步,人可以为一个激情梦想释放所有财富的“男人豪气”。他们的商业雄心、财富光环,对于改变世界的构想和实践,构成了一个男人的价值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