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着“国际旅游城市”,出发

来源 :四川党的建设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dggertretfdhghdf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未来,远道而来的人们在此“拜水都江堰,问道青城山”,将不仅仅为了纪念与凭吊,更是在这片重生之地上释放心灵,发现生活......
  
  “砍杩槎,放水啰!”伴随着清脆的马蹄声和激动人心的号子声,只见岷江之水从千峰万壑的山峦中奔涌而下……2011年4月5日,2011中国·都江堰放水节隆重开幕。
  扑面而来的,不仅仅是江水,还有都江堰——中国唯一一座以古代水利设施而闻名的城市。这座因水而生、因水而盛的城市,用2200多年历史的底蕴协同63万都江堰市群众的信心和努力,在全国人民的关切和支持下,展现出灾后强劲的发展势头。
  在未来五年内,都江堰还将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成长,最终成为国际旅游城市。到那时,这里将成为全世界人们旅游休闲度假的胜地。
  
  震后都江堰更加美丽
  
  灌口镇,一个来了就不想离开的古镇。
  这是一座具有浓郁川西民居风味的古城,在绿翠浸润的古城里,飞檐、乌瓦、苍穹、白墙、青山、绿水……好一幅水墨山水图。
  一幢幢建筑古色古香、一条条青石板路厚重结实。杨柳河里碧波荡漾,岷江畔的幸福路也溪流潺潺,流光溢彩。远处的松茂古道游人络绎不绝,玉垒雄关也横亘在视野中。这种从历史深处浮动起来的美,让你有一种强烈的欲望,想要就此停下匆忙的脚步,洗却都市的繁忙,放慢自己,放低自己,也放松自己。
  灌口镇曾是南方丝绸之路上重要的城邑,被誉为“川西锁钥,蜀之屏障”。1898年,英国旅行家伊莎贝拉·伯德对都江堰(当时叫灌县)的游历记述,从一个独特的视角,为人们了解这座城市百年前的真实情况,提供了弥足珍贵的素材。她说,从成都到灌县的大路,自己走了3次,从6座美丽的牌坊下面穿过,牌坊非常精巧,装饰在松软的灰色砂岩上,堪称绝美的深浮雕。这里还是与藏族贸易的一大中心。
  一批外国游客簇拥在南桥上,凭栏眺望。远处,岷江自崇山峻岭中奔腾而来,烟雨悄然朦胧了江边村落。老外们谁都没有说话,就那样一直静静站着,不知道他们在想些什么。但有一点可以确定,此时此刻,他们的心绪格外宁静,心灵格外澄清。
  都江堰市社科联副主席赵文军感慨道,未来,远道而来的人们在此“拜水都江堰,问道青城山”,将不仅仅为了纪念与凭吊,而是在这片重生之地上释放心灵,发现生活,这才是游客们追逐的永恒主题。
  从翠月湖到青城山,从青城山到龙池森林公园,虽是早春,空气中夹带着些许寒意,但记者还是看到了一批又一批的外地游客。
  在青城山,记者碰到一批香港游客,“我和太太在地震之前来过,这次是专门来看看都江堰灾后是个什么样子,没有想到!没有想到呀!比震前更加美丽了。”
  灾后虹口风景旅游区恢复重建咋样?记者决定前往一探。从二王庙溯溪而上,沿途遍布乡村酒店和各种风情的乡村别墅。如果你居住其间,能充分体验原汁原味原生态的乡村生活。用青山绿水“洗”眼睛,用负氧离子“洗”肺,用蛙鸣蝉噪鸡鸣犬吠“洗”耳朵,用农家菜、老腊肉、三文鱼“洗”肠胃……好一个畅快淋漓,清幽惬意。
  虹口镇党委副书记许钢告诉记者,如今,除了体验必选项目“虹口漂流”之外,游客不会再像过去那样,下午就往回赶,因为,灾后重建之后,这里将有更多的新鲜体验、更多别样风情。你可以玩一把山地运动的惊险刺激,在这里攀岩、穿越、露营、骑车,溪降将把你带入尖叫的峰顶,说不定还能与当年闯入城区的大熊猫“盛林一号”意外邂逅。“我们打造的高原欢乐河谷今年就会与游客见面,到时候,游客可以尽情享受沙滩排球和沙滩卡丁车带来的乐趣。”
  
  一次高起点的“起跳”
  
  都江堰市因水而兴、因堰成名,历来是享誉中外的旅游胜地。然而,突如其来的“5·12”汶川特大地震,让一度游人如织的都江堰遭到严重打击。
  地震前,旅游业是都江堰民生产业、支柱产业,直接吸纳了20余万人就业,以旅游业为龙头的服务业已占到都江堰市GDP的51.3%。旅游业已成为都江堰市的标志、形象和品牌,重建和恢复旅游业对于这座古城来说显得格外紧迫。
  然而,都江堰市委市政府认识到,旅游业灾后恢复重建,不是简单的原地恢复和原样建设,而是在恢复原貌的基础上提档升级、着力提升。因此,搞好规划十分重要。
  2008年9月,《都江堰市灾后重建总体规划(2008年—2020年)》完成,一个更加科学的城乡体系轮廓显现:把灾后恢复重建与建设国际旅游目的地城市相结合,突出山、水、城、田、林、堰特色,形成若干风情旅游小镇、新型旅游村落。
  其中,根据《都江堰市乡村旅游总体规划》,确定了乡村旅游的总体空间布局为“三区一带”,即:现代农业休闲体验区、城市田园养生度假区和山地乡村度假区和农业产业观光带。
  按照总体目标,到2015年,都江堰市实现年接待游客2000万人次以上、入境游客突破6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160亿元;届时,以旅游业为龙头的现代服务业将占地区生产总值60%以上,拉动该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120亿元。
  接下来,都江堰将着力打造以两个5A级景区(青城山、都江堰)、8个4A级景区和8个体育运动休闲项目为支撑的旅游全域发展格局,在2010年完成青城山、都江堰两个景区古建筑群修复重建、水文化博物馆重建和游客中心、数字化管理指挥中心和遗产地博物馆等项目建设,在2012年建成道教文化、水文化展示和体验之地。
  在2011年,将建成虹口景区游客接待中心、深溪沟国家地震遗址公园,完成虹口漂流4A級景区创建;建成玉堂大熊猫主题公园、10万亩现代农业集聚区等级旅游区,加快建设堰上青城、天下青城等商业运动休闲项目。到2012年,还将建成大观茶坪—红梅—桃源乡村旅游区和青城湖旅游区两个4A级旅游景区。
  与此同时,都江堰在“特”字上做足文章。都江堰市拥有悠久的长寿文化和丰富的中草药资源,是打造中国式养生基地的理想之处。目前正大力引进以道文化研究、道教养生和中医药养生为题材的项目,建设以养生为特色的道文化深度体验区,塑造“青山塑形、养生载道”的国际青城。
  2010年,都江堰景点恢复重建基本完成,全年接待游客1159.6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50.9亿元,分别较2009年增长20%、21%,旅游产业快速提升。
  
  都江堰会成为第二个丽江么
  
  1996年,云南丽江经历了一场地震,但随后丽江市成功地将灾难变成了发展的契机,率先开启了中国休闲旅游新时代,成为一个不折不扣的国际旅游目的地。
  历史有惊人的相似,12年后,另一场地震让都江堰也走上了这样一条跨越发展的道路。
  “我们有信心在5年之内实现建立国际旅游城市这个目标。”成都市长助理、都江堰市委书记刘俊林说,未来5年,都江堰要通过旅游资源、旅游产品、城市规划,国际化管理和人才的培养,形成建设国际旅游城市的基本框架。
  “丽江有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但我们也有别人不可替代的优势。”都江堰市旅游局副局长严晓霞告诉本刊记者,都江堰建设国际旅游城市有很多优势,如世界文化遗产都江堰、世界自然遗产大熊猫栖息地;在国家级层面上,又有龙池国家森林资源,龙池虹口生态保护区。“我们有国家风景名胜区,有旅游5A、4A景区,在未来5年中,都江堰将围绕这些旅游资源,按照国际旅游标准、要求进行开发利用。”
  是的,川西锁钥、千古堰城,至柔的水,本真的山,古朴的堰,传奇的道学和神秘的功夫,汇集于此。仅仅就这,那也是绝对无法复制的优势了。
  严晓霞说,选定“国际旅游城市”这条路,最大的难点在于无据可依。由于至今没有一个国际组织或机构来对“国际旅游城市”进行认定,创建只能靠摸索。
  “没有轮廓,我们就自己来勾一个轮廓。”都江堰梳理出一套“国际旅游城市”认定标准,在征求各方意见后,将报请省市及中央专家进行认证。在都江堰市看来,作为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点城市——成都的一份子,都江堰有义务放手一试。
  “我们制定出了标准,比如五星级酒店要5家以上,民众的外语普及率要达到35%,境外游客要占常住人口的80%以上……”
  严晓霞告诉记者,现在,都江堰已经有了国际化的资源和国际化的知名度,灾后恢复重建时多国专家参与规划设计、项目管理,也让都江堰有了国际化的参与。前不久,都江堰也开始与新加坡等地的医疗机构进行招商洽谈。通过引进国际医疗机构,与国际保险公司签署相关文件,就能在医疗保险上与国际体系 “无缝对接”,避免外籍游客在都江堰看病回国却无法报销医疗保险的尴尬。全球著名的酒店管理学院——瑞士凯撒里兹酒店管理学院也将到都江堰开设办学机构,一批五星级酒店频频考察都江堰……
  为了吸引更多外国客人来这里度假旅游,他们已经在新加坡建立了形象推广站,并将积极地在日本东京、韩国首尔等城市设立都江堰旅游形象推广店,加大在主要入境游市场客源地的客源组织和拓展销售。“在现已签约新增韩国客源10000人次的基础上,继续拓展欧洲、北美等客源地市场,力争今年入境游客突破24万人次,同比增长23.1%。”
  怀揣“国际旅游城市”梦想,都江堰一路走来,神采飞扬。
其他文献
震后三年,是产业恢复重建的三年,更是四川开放合作力度最大的三年,四川对外开放外资投放最多的三年。  这三年,四川招商引资到位金额蝉联西部第一,引进国内省外资金由2007年的1973亿元增长至2010年的5336亿元,每年跨越一个千亿元台阶,每天平均有15亿资金入川;这三年,全省共批准外商投资企业957家,吸收外商投资实际到位外资额138亿美元,超过了改革开放30年的总和;这三年,新增加了32家世界
期刊
2011年5月,四川省统计局公布了四川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从数据分析四川人口主要呈现以下几种新特点。    常住人口总量十年减少288万人  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四川常住人口为8329万人,2010年为8041万人,十年共减少288万人。2000年,四川常住人口占全国6.58%,2010年占全国6.00%,下降近0.6个百分点。  分析:常住人口减少,主要是近年来各地狠抓劳务
期刊
“吃”这个行为在近段时间一再受到挑战,吃什么,怎么吃?成为了绝大多数人考虑的问题。  “西瓜膨大剂”、“染色馒头”、“牛肉膏”、“瘦肉精”、“地沟油”、“火锅增香剂”……一系列事件的发生让好吃的中国人措手不及。  记者了解到,对于这类问题,消费者李先生说,“由于食品安全问题,现在几乎都不在外面吃饭了。”而张小姐却表示,“很多东西吃了那么多年,都习惯了。”还有不少人表示,现在到处都是食品问题,没有一
期刊
5月5日,我省召开换届工作座谈会,学习贯彻全国市县乡换届工作座谈会精神,进一步研究部署全省市县乡换届工作。会议强调,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部署要求,以对党的事业高度负责的精神和求真务实的态度,集中精力、抓紧实施,圆满完成市县乡领导班子换届工作,为实施“十二五”规划、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提供坚强组织保证。省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柯尊平出席会议并讲话。  会议指出,省委对市县乡换届工作高度重视,强调要树
期刊
讲述人:周元柱,宜宾援藏干部挂职新龙县委宣传部部长助理    有一种生活,没有亲历你就无法理解她的艰难;有一种眼神,没有相遇你就无法感受她的渴望。  在甘孜藏区新龙县,这个只有5.1万人,面积却差不多和宜宾市一样大的县,地广人稀、高山峡谷、交通闭塞,平均海拔在3500米以上,是国定贫困县。由于地理、环境、历史、文化、现实等多种因素,这里许多农牧民家庭成员残疾、重病,有的家庭支离破碎,生活十分艰难,
期刊
我叫陈兴春,是汶川特大地震发生一个月后,由绵阳市委秘书长赴北川任县委书记的。  “5·12”地震对北川的破坏太惨烈了。大家还记得北川县县长经大忠在生死关头喊响的那句“党员干部留下,让孩子们先走”的话吗?地震中,北川党员干部队伍损失惨重。全县1600多名党员不幸遇难:县民政局5名党组成员仅剩局长1人,县财政局7名班子成员只剩两人,曲山镇回龙社区党支部7名支部委员全部被埋在废墟中,95%以上的党员干部
期刊
三年来,灾区的每一寸土地都在记录着一个民族化解苦难、领悟坚强、走向新生的过程。废墟之上,重建的大旗迎风摇曳,民族的脊梁坚韧挺拔。汶川、青川、北川……一座座“伤城”走上重获新生之路。  不仅是家园的新生,更为重要的还有生活的新生。一张张写满幸福的脸庞,最能够体现精神上的富足、安乐和信心,使人想到和洽、和睦、和美,乃至和平。  每一幅定格的畫面,都令人动容。
期刊
*绵阳  2010年5月26日下午2时30分,通过“绵阳市建设工程计算机自动评标系统”的精确“透视”,绵阳市成功开出全省电子评标“第一标”,这也是绵阳廉洁重建制度规范的实施平台之一。  四川佳富美建设有限公司从6家投标人中脱颖而出,以310.9万元的报价取得游仙区观太乡场镇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中标排序第一名,低于控制价56.5万元。  自此,绵阳市招投标交易服务中心招标的施工工程全部使用网上招标、网上
期刊
2010年11月30日下午4时30分,内江实验小学会议室,学校召开党员大会,直接选举学校党支部书记和支委委员。在原支部书记张伶和罗祖英副校长相继发表精彩的竞选演讲后,全校40名党员庄严投票,新一届学校党支部领导班子成员顺利产生……  这一幕是我省开展中小学校基层党组织负责人公推直选试点工作的场景之一。    破题——压力与挑战  2010年之前,尽管全省教育系统狠抓基层学校党建的规范化建设,实施党
期刊
*德阳  灾后监管项目之繁杂、任务之艰巨,是纪检监察人员从未遇到过的状况。非常时期,德阳监管系统“急中生智”,创造性地实施了一系列有效的监管方法,不仅解决了灾后监管的燃眉之急,更被他们应用到了日常工作当中,成为“常态机制”。    网上招标投标,破解“围标串标”难题    灾后重建工程量浩大,很多人都想来分一杯羹。如何防止市场的各个主体违法乱纪,成为德阳市纪检监察系统防范的重点。于是,网上招标投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