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迁的民族思想与中华民族共同体发展的谱系建构述论

来源 :思想战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euswug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司马迁的民族思想是在汉朝大一统国家建立的历史背景下形成的。“大一统”国家观念是司马迁民族思想的基础,也是汉武帝“中国一统”民族思想在《史记》中的表达。司马迁第一次系统建构了“五帝世系”,“五帝”是一脉相承具有血亲关系的中华人文初祖,也是汉朝疆域内各民族的共同祖先,即“华夷共祖”于黄帝。在上述前提下,“华夷”子孙经过不断的交往、交流、交融,成为一个有内在历史文化联系的民族共同体。以此为逻辑起点,司马迁在《史记》里除了《五帝本纪》之外,还为6个边疆民族列传记述,对汉代的民族共同体进行了系统的记述,由此形成了中
其他文献
肿瘤患者机体内"Th1/Th2平衡漂移"现象是促使肿瘤细胞发生免疫逃逸的机制。通过综述艾迪注射液的抗肿瘤作用及肿瘤患者机体内Th1/Th2型细胞因子水平的变化,探讨艾迪注射液对
目的:观察丁苯酞注射液及软胶囊对急性大脑中动脉供血区脑梗死患者序贯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61例起病72 h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5~25分的左侧大脑
宗教机构与信众围绕某种理念形成的联系,是宗教得以维持的灵性基础。都市社会移民的大量进入及个体化加剧的同时,也带来个体与社会联系方式的多样。个体从社会中的“脱嵌”及
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内在纹理构筑了民族与宗教发展不可分离的历史和现实。民族宗教相互交织的客观规律使民族宗教学成为适应中国国情的新兴综合性学科。反思与回顾民族宗
中国疆域的形成与发展,以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尼布楚条约》的签订、1840年爆发的鸦片战争、新中国的成立为界,划分为4个不同时期。历代王朝的疆域固然是中国疆域的重要组
采用极化曲线、电化学阻抗谱等电化学方法研究了钨铝合金在不同温度、盐度及p H值的Na Cl溶液中的腐蚀行为。实验结果表明:钨铝合金的腐蚀速率随盐度的增加而增加;耐腐蚀性能
因为对政策实践微观机理的研判未能与我国央地关系变化逻辑相关联,学术界关于分税制与央地关系变动的强相关性研究,以及把项目制定位为“技术治理”的研究,并没有揭示出决定央地关系的根本性原因。由于我国现代化进程具有阶段性特征,阶段性动力机制的转换取决于我国发展主义导向下非均衡发展路径的内在要求。虽然不同阶段的政策调整导致央地关系及其微观互动机制具有不同的体现形式,但是发展主义导向的内在逻辑对央地关系一直起着决定性作用。只有较为深刻地把握这一决定性作用,才能跳出个案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干扰,对一项制度或政策实践有准确的
药品含量与含量均匀度均值的关系谭瑞威钟颖吴晓彤(江门市药品检验所,广东529000)关键词含量;含量均匀度中图号R914.1中国药典90年版收载含量均匀度检查的药品有49种,95年版则增至127种,这说明含量均匀度
县乡领导干部频现的避责行为,反映了我国公共行政系统调适滞后,掣肘着地方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县乡领导干部容错机制主要承担从避责到担责的“激励”功能,纠错机
指出技术悲观主义是近来学术界涉及较多 ,但深入研究较少的一种理论思潮。认为技术悲观主义虽然沾染一个“悲”字 ,暴露出其整体上的消极情怀和非理性主义 ,但在其背后却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