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写一份满意的答卷

来源 :科教新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li10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2月6日,宁远县一中新校区建设项目施工现场机器声隆隆,工地一片热火朝天的场景。这是宁远县全面加快城区学位建设的一个日常片段。
  “宁远县新二中主体工程基本完工,秋季入学顺利搬迁,已交付使用学位4000个;县十二小所有改造工程全部完工,秋季顺利招生,已提供新学位5500个……”当天,该县政府副处级干部、县学位办主任欧初旺向记者介绍每一所学校的建设情况。
  永州市认定宁远的三年学位建设任务为21600个,但宁远县立足长远,自我加压,将三年的学位建设任务提高到31020个。为此,宁远县出台了《宁远县集中突破城区学位建设实施方案》,根据该方案,该县2018年-2019年需投入136500万元,完成14所学校建设。截止11月底,宁远已完成总投资的56%,全县543个超大班额退出历史舞台,为城区学位建设这项“民生一号工程”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高位推进民生一号工程
  12月6日,记者来到宁远县印山公园旁的新二中,该校占地350亩,投资4亿元。这所永州市最大规模的完全中学建设由永州市副市长、宁远县委书记刘卫华任项目指挥长,从选址、征地、图纸设计到瓷砖颜色选择等,刘卫华亲历整个建设过程。目前,该校教学楼、寝室、食堂基本建设完成,科技楼、综合楼以及体育馆正在进行内部装修,标准化操场正在进行硬化施工。
  推山建校,面临一系列想得到和想不到的难题。该校校长黄新胜表示,刘卫华经常出入现场查看工程建设进度,发现问题立即协调,有效推进了学校建设进程。“就在11月底,刘书记还为学校的后续配套设施推进工作召开现场办公会。”
  据悉,宁远县委、县政府将城区学位建设纳入“民生一号工程”,高位推进。该县成立了由县委书记刘卫华为组长,县长唐何为副组长的学位建设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将目标任务分解到年、明确到校、落实到班、责任到人,县领导带头联系一所示范学校建设,为学校建设献计献力。
  高标准建设,高规格引进
  宁远八小今年秋季投入使用,802名新生及转学生在这里开启新的学习之路。
  “学校按照抗八级地震的标准设计建设,学生安全是重中之重。”宁远八小校长王峥领着记者在校园内转了一圈,并一一介绍,学校外墙漆看上去干净整洁,也避免老化脱落的危险;双层真空玻璃能隔音,冬天能保暖,夏天能隔热。学校的走道设计、门窗设计等,从小处着手,以安全为重,为孩子们营造一个安静、舒适的学习环境。
  “从规划设计到建设施工,所有项目必须高标准严要求。”欧初旺表示。
  此外,该县还高规格引进了一所全日制民办学校明德湘南学校,由长沙市明德学校托管。宽阔的操场,崭新的教学楼,先进的多媒体教室,完备的图书阅览室……在宁远明德湘南学校,记者的目光深深地被校园美景吸引着。
  从一堆黄土到楼宇林立,高标准、高规格的学校建设吸引了不少家长。目前,明德湘南学校二期工程地质勘测工作已经完成,全部建成后,能容納师生8000人,将大大缓解城区的学位压力。
  打破常规,创新分流举措
  面对学位建设和消除大班额过程中的种种难题,宁远以新思路新办法新举措,推动改革攻坚。
  宁远二中旧址处于城区繁华地段,100多年的办学历史沉淀出浓厚的文化底蕴。二中搬迁后,老百姓纷纷猜测这块地最后的归属,“这地方搞商业开发可惜了,拿来办学校是民生所指,民心所向!”欧初旺介绍,经县委、县政府专题研究决定,在二中原址上进行改扩建,宁远县十二小就此诞生。今年秋季,该校共招生5376名,开设89个教学班,有效解决了学位紧缺的当务之急。其中六年级共有71个班,共4567名学生,分别来自一小、二小、三小、五小、实验小学、莲花小学6所学校。
  将六年级学生整体搬迁,这种打破常规的做法最初也面临着不小的压力,不少家长担心新学校的办学条件以及师资力量等,有抵触情绪。该县将具体分流路线图、时间表、任务书向家长和学生公示,安排专门力量进行解释疏导。事实证明,这种打破常规的做法,得到了家长和社会的认可。
  九中、十中、十一中改扩建项目即将竣工,新一中、新职业中专、七小、九小、十三小等项目高速推进,十一小各项准备工作就绪……宁远的学位建设正大步向前,描绘出宁远教育发展的宏伟蓝图。
其他文献
为了体验一把“荒野求生”,四川泸州市4名小学生备齐雨衣、打火机、鱼线,还带了一口锅和米,一起逃课上山。事发9个多小时后,合江县公安局白鹿派出所将“熊孩子”们全部带回。  (12月11日 《四川日报》)  4名“熊孩子”逃课去山中“探险”,听上去让人又好气又好笑。气的是他们不事先告知父母和老师,让大家替他们担惊受怕;好笑的是几位相约“荒野求生”的“勇士”,带的工具还真是像模像样。  从孩子们的装备来
期刊
一块小小的黑板,写下的是真理,擦去的是功利;一支细细的粉笔,画出的是彩虹,洒下的是泪滴。  40年前,老师们在嘎吱作响的木质黑板上书写真理;30年前,水泥黑板上,是学生们放飞梦想的画笔;20年前,毛玻璃黑板粉墨登场,它易书写、不反光、不脱漆,极大地改善了师生的教学环境;步入新时代,信息化以光速席卷全球,传统课堂逐渐被历史淘汰,取而代之的,是一块块电子白板,一间间智慧教室。  过去40年,是湖南全面
期刊
“爸爸,我们学校的黑板可以‘看电视’啦!”  “妈妈,数学老师讲的解题方法让我觉得数学更容易学啦!”  “妈妈,今天的亲子时间我们说说悄悄话吧。”  ……  从小平房到教学楼,从“粉笔头”到“互联网”,从“有学上”到“上好学”,改革开放40年,湖南教育与全国教育同频共振,持续提升办学条件,壮大师资队伍,完善管理体制,优化育人生态,教育事业高品质发展,让湖南孩子享受到改革开放的最大红利。  教育的每
期刊
当天边的第一缕阳光升起,我们挥舞着手中鲜艳的旗帜,向着朝阳前进。青春和我们为伍,知识与我们作伴,我们追寻着青年毛泽东同志的足迹,踏上此次研学旅行的征途。  举目,凝视着这所以湖南命名的大学,心中有一股豪气在蔓延,如此美丽的大学,不就是我们这些莘莘学子不懈努力追求的目标吗?十年磨剑,彻夜苦读,不就是为了能在这历史厚重的大学中求学吗?当踏入湖南大学的那一刻起,我的心灵仿佛得到了升华,心中燃起了无比强烈
期刊
蓬勃发展的湖南教育,培养了大批杰出人才,他们奔赴三湘大地各行各业,为湖南经济社会的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改革开放40年,湖南创新综合实力居全国第12位;科技人员总数40年增长了9倍,科研人员总数达179万人;拥有18家国家重点实验室、14家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0年,且看湖南教育主动服务地方经济,助推“湖南制造”迈向“湖南智造”。  超高速列车:跑出“中国速度”  改革开放40年来,中车株洲所不
期刊
背着小伙伴上学的何芹娇、带着全家上大学的向日葵女孩何平、用法律武器保护弱者的斗士彭月丹、身患重疾仍勇攀科研高峰的农家子弟邹勇松……近年来,层出不穷的道德模范和美德标兵,似一座座精神丰碑,焕发出无声的感召力和强大的凝聚力,激发起每个三湘儿女心中的道德力量。  过去40年,是湖南教育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的40年,立德树人取得突出成效。让我们跟随记者的笔触,重新走近那些身边的好人,重温那些感
期刊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时逢改革开放40年。顶层设计高瞻远瞩,为我们绘就了新时代教育事业的宏伟蓝图。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是历史托付给当代教育人的使命,也是7300万湖南人民托付给湖湘教育人的使命。重担在肩,不可推卸,使命在身,不可辜負,整装再出发之前,
期刊
近日,茶陵二中成功举办了首届“主题班会”竞赛活动。活动以习惯养成、心理健康、安全教育、理性使用手机等为内容,分预赛和决赛两个阶段进行,由各年级推选的优质班会课在学校录播室参加决赛,罗琪、文泉水等六位老師的主题班会获奖。
期刊
中小学生“课外负担重”“择校热”“大班额”是义务教育突出的3个难点。近日,教育部召开了新闻发布会,着重对如何破解这些难题进行了通报。  大班额、超大班额现象是近些年我国部分地区的一个突出问题。今年2月,教育部在招生入学工作通知中明确要求,普通中小学起始年级按照不超过国家规定班额标准招生,严格控制存在大班额、大校额学校的招生计划,防止产生新的大班额。合理分流学生,适当稳定农村学校生源。另外,教育部会
期刊
他是慈利县山旮旯里的一名教育“老兵”,秉持着“让更多的山里娃娃走出大山”的信念,他在基层学校教书育人39年,担任校长16年,他就是今年慈利县庆祝第34个教师节表彰大会上再次获得“优秀校长”殊荣的慈利县宜冲桥中学明进学校校长何秀云。  时间回到2002年9月,何秀云赴任明进学校校长,踏入学校的那一瞬间,一股寒气就从他的心底里冒了起来:狭小的操场长满了不知名的杂草,石头砌成的地面高低不平,没有粉刷的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