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素材的积累与应用

来源 :师道·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omingasd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鲁迅先生曾说:“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才能酿出甜蜜来。” “蜜蜂采蜜”好比学生主动积累素材,“蜜蜂酿蜜”如同学生内化与运用素材的过程。只有广泛大量地阅读,主动地积累,积极地运用,学生才能不断地提高语文素养。因此,语文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培养学生“采蜜、酿蜜”的好习惯。
  一、培养意识,形成习惯
  学问贵在“积”。对于写作而言,厚积才能薄发;胸藏万汇,方能吞吐翕张。从何处厚积?细心观察,留心体会,由点到面、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地观察事物,从大自然中寻找生活的真谛。搜寻生活的每一角落,正所谓留心处处皆学问,自有一片灿烂的天地,一方无尽的宝藏。
  巴金在《文学生活五十年》中说:“我最主要的一位老师是生活,中国社会生活。我在生活中的感受使我成为作家。”写作要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可以说是一个永恒的主题,白居易所谓“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正是如此。人的一生,时时感知着生活,它们为我们提供着最鲜活的写作素材。引导学生有意识地、主动地关心时事、国事,了解时代特点,摸准生活的脉博,跟上潮流前进的步伐,会比被动地、零散地积累材料高效得多。
  有效的信息从哪里找?报纸、杂志、电视、网络有大量的合适素材,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皆可关心;诸如食品安全、广州恒大足球现象、小悦悦事件、美国航天飞机整体退役、黄岩岛事件,最新发明和发现,社会热点、名人事迹、时尚动态、影视作品、文化交流等无不可入文。要求学生在阅报的时候、看电视的时候、上网的时候多思考、多联系,从而形成自己的思维习惯和积累素材的习惯,为写好作文打下坚实的基础,如了解“虎照”新闻,可联系诚信、科学观念,观看中央电视台《赢在中国》节目,可体验团结、创新精神。如此,下锅的“米”便不难找到。
  我指导学生写随感笔录、心得体会。指导他们透过一点点生活浪花,窥及市井百态,了解人生大舞台,明白生活底蕴。学生处于敏感的年龄阶段,他们对生活往往有许多独特而精辟的见解,这些见解恰恰是在激情驱动下的刹那火花,如果不及时把它记下来,也就瞬息即逝,因此应该要求学生养成“采蜜”的好习惯,把每天新颖而独特的感受都记下来,这样日积月累就为考场作文建立了一个丰富的素材库。
  二、联类引申,调动素材
  社会瞬息万变,信息纷繁芜杂,若寻找不得法,别说充分调动素材,反而可能让自己“眼花缭乱”而迷失其中。老师要加强“采蜜”方法的引导。那么,该如何让学生炼就“慧眼”?可采取“联类引申法”。
  引申,顾名思义,一定要“引”,但更重要的是要“申”,不能只停留在所引事例和义理上。所谓“联类引申法”,是指从某一新闻、信息中触发个人思绪、积极调动素材库里的相关材料,引申深化开去,将原本可能很不起眼的素材经精心“调配”后,让其焕发出一般人意想不到的别样光彩,从而达到鲜、活的目的,成为作文的亮点。
  比如,《中国青年报》曾有一则图文简讯:银川市科技馆启动“科技进校园”活动,图示为“机器人进小学校园”。面对这样一则毫不起眼的“边角”新闻,我指导学生从科技角度和意识角度去处理材料,挖掘适合题意的内涵:由这则新闻联想到不久前举行的第十二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得到了国内外众多高校的关注、参与并取得了多项价值不菲的成果);再进一步联想到我国航天史上划时代的壮举天宫神舟太空交会对接成功,从而可以深化得出一些结论:国家乃至民众的科技意识正在快速提高;我国的科技实力不断加强;民族凝聚力不断增强,民族的自信心、自豪感在人民心中与日俱增。这样,原本看似很难进入文章的“石质”素材便为慧眼选中甚而至而成为“金玉”了。
  联类引申关键是要抓好、抓紧触发点,并进行深思扩散。苏轼作诗有个经验是“作诗火急追亡逋,清景一失再难摹”,移至作文也是一样的。另外,触发点一定要抓准确,只有触发点准确了,道理才能说得清,引申发挥才会有明确的方向,才能顺畅地进行借题发挥,才能有的放矢。联类引申的触发点角度要小,切入的口子要小,就好像“定点爆炸”一样,才会有强大的爆破力;但要站得高,只有站得高才能切得准,切得深。
  三、分类“贮存”,合理使用
  素材的积累必须要整理分类:要时常浏览记诵;要对素材进行发散思维。最后一点尤为重要,它可以使我们的素材成倍地增长起来,还可以使许多素材“化腐朽为神奇”,翻出无数新意来。
  拥有、挑选后,还要学会分类“贮存”,合理使用。老师要重视“酿蜜”的辅导,对学生“采来的蜜”,教师要鼓励学生及时“酿成蜜”,运用到写作中。老师要指导学生将泛读与精读、随意浏览与专题材料的搜集结合起来,让学生以全新而又独特的视角有意搜集建立一些素材库,如重大活动题材、道德修养题材、环境保护题材、人际交往题材、爱国题材等。如可将“感动中国”人物杨振宁、袁隆平归入到“个人修养”类;将钱学森、“神六”“神七”航天集体归入到“爱国”类;将温州动车组追尾事故的责任人和冒死拦车的收破烂老人归入到“社会”类等等,使素材库形成网络化。归纳贮存时可详可略,但都要遵循“真实、客观”原则。使用时可同类并举,可正反对举;可详尽举例,亦可概括举例。要求要分析到位,注意合理性、针对性和适用原则,准确反映题目要求和文章主题。
  通过长时间的训练,学生逐渐由无目的关心生活到有意识注意社会生活,由害怕写作到乐于动笔、勤于动笔。最主要的是,学生在写作时不再无甚可写、下笔无言,或言必屈原、司马迁等人。他们已能把自己平时的积累与思考有机结合起来,熟练地将历史类、时事类等各种类型的素材糅合起来,写作出不错的文章甚至文质兼美的佳作。
  学生勤于“采蜜、酿蜜”,养成了积累素材的习惯,写好作文并不是难事。学生具有一定的敏感性和主动意识,就能善于发现大量鲜活的社会性强的素材,就能提高自身的责任感和分析能力,进而培养创新思维。将生活中的“石”点化成“金”成“玉”,进而雕琢成“器”,在写作时就能达到旁征博引、信手拈来之功效,当可避免无“米”之虞。
  责任编辑 龙建刚
其他文献
语文性质有别于其他学科性质,有其特殊性。在教学中,应根据课文的不同内容选择不同的教法,灵活运用科学的教学策略,让课堂教学“活”起来,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愿学、乐学、爱学,陶冶性情,领会知识,提高能力,获得美的享受。  一、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激活语文课堂  初中生的思维以形象为主,并且具有较强的情绪性,新奇的形象、鲜艳的色彩、动听的音乐能有效地调动他们的感官,引起强烈的学习兴趣。多媒体能将抽象
教师应该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主动经常与学生沟通交流,愿意与学生成为朋友,建立起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遇事冷静.不随便发怒,不以威压人,处事公平合理,不抱偏见.对自己所有的学生一视
患者 女,53岁。于2017年2月23日因“发现右房肿物2月”入我院。查体:体温36.3℃,脉搏63次/min,心脏各听诊区未闻及杂音。腹部稍膨隆,下腹部可扪及实性包块,上缘达脐下2cm,质硬固定,轻
课堂.是师生互动、心灵对话的舞台,是师生相互沟通的桥梁。课堂是学生探索世界的窗口。是点燃学生智慧的火把,是学生的精神家园。我国著名的语文教育家于漪也一贯主张,学生应该从
在指导学生习作过程中,重在“领”着学生汇集生活的信息,享受习作乐趣,活化写作技能,从而流畅自如地表达自我和与人交流。  一、引领学生交际习作  交际作文是新课程标准下秉承人性化理念作文的一种有效模式。在交际作文中,交际的内涵主要是“口语交际”和“书面交际”,而口语交际是基本目标,是过程前奏,能够为交际作文提供情境资源和多维的层面。真正实现“交际作文”目标是在“书面交际”的落实。具体操作可概括为:第
在系统分析以天然气为能源的汽车液体加热器工作过程的基础上,提出了汽车压缩天然气(CNG)液体加热器控制仪的主要功能和技术指标。采用具有ARM7内核的LPC2119嵌入式控制器作为控
在体育与健康教学中,“计效”教学法是指教师通过各种方法掌控学生的练习、规范学生单次练习的技术动作、练习的重复次数、持续时间及远度等因素。调动学生练习的积极性,增加学生练习的趣味,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从而达到最佳练习效果的一种教学方法。在不同教材,不同标准,不同等次(学生差异)的教学过程中,尝试运用“计效”教学法,会达到事倍功半的教学效果。  一、在不同教材中的尝试  在不同教材的教学中,尝试“计
在思品课教学中,要面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开发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围绕学生在生活实际中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社会生活的要求和规范,以提高社会适应的能力。  1. 以学生的视角来关注社会生活  (1)在确保主题有意义的前提下,要多选择有争议的话题来讨论。在争论中,可以让学生保留自己的理解,也可以引导学生学会妥协,达成一致。例如,课堂上曾讨论过这样一个问题:“‘面对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