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太行山走出的小八路

来源 :传奇·传记文学选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yuex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许克杰,山西省榆次县人,1928年8月出生。1940年6月参加八路军,1945年2月入党。历任参谋、股长、科长、团长、师长、副军长。参加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1949年12月被授予甲等战斗英雄称号,1987年离休。作者许亚莉系许克杰之女。
  “人说山西好风光,地肥水美五谷香。左手一指太行山,右手一指是吕梁……”
  每当我听到这首山西民歌时都会想起父亲及他的家乡山西省榆次县的窑洞。
  父亲出生于1928年8月立秋时节,乳名叫秋生,学名叫许克杰。在秋生7个月大的时候,母亲因病去逝,父亲外出打工时客死他乡,成为孤儿的秋生从此与姥姥相依为命。姥姥是个勤劳善良的农家女,靠替有钱人家洗衣、绣花来养家糊口,家中还有个10岁的儿子大秋生。家里的破窑洞虽说光线差,但冬暖夏凉。山西的小米粥、山药蛋、红高粱养育了秋生。他长得浓眉大眼,厚嘴唇,皮肤呈小麦色,体态像个小铁塔。
  山西的冬季难熬,北风凛冽,雪花飞舞。姥姥白天在外帮工,晚上回到窑洞,点上小油灯,坐在热炕头上做着针线活,舅舅帮着纺线,秋生坐在姥姥对面,歪着头睁大眼睛安静地看着慈祥的姥姥飞针走线。那时的家,让秋生感到温暖。
  秋生10岁那年姥爷病逝,家境更穷苦了,姥姥只好哭着把秋生送到了二姑家。二姑家境好些,她看秋生已到了上学年龄,就到私塾那交了钱央求先生收下他。秋生记忆力好,学习刻苦,先生很喜欢他。
  读书之余,秋生和其他娃子一起下河游泳、捉鱼、拾柴、爬树掏鸟蛋……
  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不久二姑父去逝,二姑家的生活没有了保障,她只好把秋生送到本村一远房地主亲戚家。老财主碍于面子让秋生续读了半年书。秋生的舅舅于当年参加八路军,扛枪打鬼子去了。第二年一开春,老财主就让秋生辍学在家放羊。从此,秋生的苦日子来了。小小年纪的他头上扎个白羊肚手巾,身穿破祆,手持羊鞭赶着一大群羊,风餐露宿,有时饿急了就偷挖山芋、山药蛋吃。有时羊群不听话他就拉着领头羊,用土块投打不听话的羊。渐渐地,秋生的野外生存能力和投掷技术大有长进。
  因为经常挨老财主的打骂,秋生产生了出走的念头。1940年6月,八路军129师的队伍打仗路过村庄,年仅12岁的秋生跟着这支队伍走了两天两夜。部队首长看这孩子参军决心挺大,赶都赶不走,就收留了他。从此,这位12岁的少年勇敢地走上了革命道路,成为八路军榆太路西游击队中的小战士。
  1940年8月,父亲参军不久就参加了八路军在华北地区发动的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百团大战。战役发起仅三天,八路军参战部队就达到105个团,战役持续了三个半月,大小战斗1800余次,攻克日军据点2900余个,歼灭日伪军5万余人,破袭正太铁路(石家庄至太原)900多里、公路3000多里,破坏桥梁、车站258处,严重破坏了日军在华北的主要交通干线,收复了被日军占领的部分地区,粉碎了日军的“囚笼政策”,给日本侵略者以强有力的打击,提高了中国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声望,进一步鼓舞和增强了全国人民夺取抗战胜利的信心。
  父亲虽然年龄小,在百团大战中,他却与老同志一起打鬼子,破路、炸桥、偷袭敌据点、动员群众、贴标语,他样样不含糊。他热情高、干劲大、不怕死,首长和战友们都喜欢并信任他。百团大战后,鬼子集中兵力对我抗日根据地进行大扫荡,战斗频繁,生活更加艰苦。部队首长考虑到父亲年幼体弱,为了培养和照顾他,经129师政治部批准,保送他到太行山根据地太行中学学习。
  太行中学在涉县杨家庄一带,学校招收培养的都是从根据地、敌战区、蒋管区选派的进步青年,集中教授他们政治、军事等文化课。由于处在动荡的战争环境之中,学校办学条件十分艰苦,既无教室又无课桌,山沟里、树荫下都是他们的课堂。他们一日三餐吃的是黑豆和野菜,偶尔吃上一顿小米饭或高粱米饭就是美食了。学生们生活军事化,值班站岗、巡逻放哨、开荒种地、砍柴挑水成了他们的必修课。山西的冬季天寒地冻,门窗飘雪漏雨,地面潮湿,师生们睡地铺,没有火炉取暖,大家就靠彼此的体温取暖。虽然环境艰苦,但师生们以苦为乐、以苦为荣,革命热情高涨。
  当年的太行中学汇聚了一批优秀的教师,瞿坚白先生(瞿秋白烈士的弟弟)任教育长,李棣华先生任校長,他也是北平燕京大学的研究生、英语专家。军事教官是张新吾,他平时教导学生很严。还有著名的东北籍汉语教育家傅良、山西的新体诗人王玉堂(笔名冈夫)、著名戏剧家赵子岳、从延安来的教历史的黄河老师,以及与学生朝夕相处,经常在草铺上给学生们讲八路军打鬼子故事的女教导员江冬。
  边区党、政、军领导同志也经常来学校做报告,结合形势和任务进行讨论。在反扫荡中,学校师生们在太行军区的统一部署下,跟着部队与日寇周旋。在生产季节,学校师生们和军民一起开荒、播种、收获。刘伯承师长还到太行中学看望了青年学生,勉励大家“学习进步”,师生们对八路军高级将领平易近人的作风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943年春节前,日军对学校驻地寺坪村进行扫荡,师生们只好钻进山里。山上冰天雪地,荒无人烟,偶有个别山庄窝铺就是师生们的宿营地。他们以山民提供的山药蛋和从积雪下挖出的野菜充饥,就这样熬过了那段异常艰苦的日子。
  1945年初,父亲得知在八路军386旅772团的舅舅于一次战斗中壮烈牺牲了,心里非常难过,他和舅舅的感情是很深的。师生们得知父亲失去了亲人,安慰他一定要坚强,化悲痛为力量。父亲决定积极向党组织靠拢,自觉接受党的教育培养。1945年2月毕业前夕,17岁的父亲与同学苏石明、李钦莲等人在悬钟村北山的一个小山神庙内,在入党介绍人王德英、高树基两位同志的主持下,向党旗庄严宣誓,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从太行中学毕业后,父亲回到了129师,跟随刘邓大军南征北战,出生入死,在血与火的洗礼中逐渐成长为一名坚强的革命战士。
1953年春时任志愿军34师100团参谋长的许克杰(右)与100团团长成冲霄(中)、团政委李天冒(左)合影于朝鲜东海岸元山

  解放战争中,父亲担任二野六纵16旅侦察股长,他凭借智慧、勇敢和大无畏的牺牲精神,屡获战功,1949年荣获“甲等战斗英雄”光荣称号。近年,我从一些军史书上了解到了父亲70年前那段难忘的战斗经历。
  1949年9月,在人民解放军强大的攻势下,国民党兵败退至重庆。刘伯承、邓小平、贺龙等首长在党中央毛泽东主席的战略方针指引下,采取了“大迂回、大包围,断其后路、再打之”的战术,率二野主力及四野一部以隐蔽的动作,从敌人意料不到的湘鄂黔地区向大西南挺进,对敌人围而歼之。
  10月下旬,负隅顽抗的宋希濂兵团在四川彭水、黔江一带密布防线,企图烧掉彭水大桥,凭借乌江天险阻击我军前进。时任二野12军34师侦察股长的父親奉命率领师侦察连抢夺滩渡口。侦察连有200名指战员,连长陈守信,指导员吴永安都是与父亲多年并肩作战、出生入死的战友。
  侦察连作为师部的急先锋,以日行百里的速度,昼夜兼程,与敌人斗智斗勇,避开敌军正面火力,绕过敌滩头阵地,抢占了敌军薄弱点——毛家渡渡口。经过一番激战,侦察连俘敌300多人,并夺取了两只木船。师前卫先锋团就靠这两只木船,强渡乌江,夺占了梯子洞要冲,打开了进军大西南的突破口。接着,父亲又率侦察连沿南川公路追击敌人,在雷声店截获敌汽车3辆后,组织精干力量乘车追击,在距纂江约30公里处,追上了敌军。但敌人众多,侦察连人少,步行的队伍尚未赶到,怎么办?父亲与连领导分析认为,敌人虽多却已是惊弓之鸟,战斗力很弱,因而可以向敌人展开攻击。父亲身先士卒带领战士们猛打猛冲,如下山猛虎般地扑向敌军。敌人的汽车被击中后燃起大火,敌军顿时乱作一团,纷纷逃命……
  此时,父亲发现敌人正在对面坳口山头紧张布防,企图火力拦截我军。他当机立断,带领侦察连向敌人发起进攻,边打边喊:“缴枪不杀……”他们冲上山头,歼敌一个加强连,又俘敌200余人,缴获轻机枪6挺,掩护大部队全歼敌44军。此次战斗加快了我军的进展速度,为解放重庆扫平了障碍。
  重庆解放后,我军又于12月发起了成都战役。胡宗南为避免全军覆灭,决定向雅安、西昌夺路突围,多次向我12军阵地猛攻。敌第五兵团5万余人向邛崃、大邑一线轮番进攻,再次企图突围。刘邓首长决定,集中兵力歼敌于运动中,令12军集中主力扼守邛崃及其以东之高山镇、固驿镇一带高地,坚决阻敌逃跑。战斗中,敌90军搜索营突袭我军邛崃城,城内只有军前指挥所和34师师指挥所,无战斗部队。在这万分危急之际,父亲带领的侦察连赶到,奉命向敌发起猛烈进攻,经过激战将敌搜索营击溃,保卫了军前指和师前指。12月26日,12军对敌发起总攻,全歼敌第五兵团,生擒敌兵团司令李文等21名将官。23日在我军的重重包围中,胡宗南登上了早已准备好的飞机逃往海南岛。12月27日,成都宣告解放。至此,国民党在大陆的最后一支主力兵团数十万人被歼灭,成都战役胜利结束。战后上级为师侦察连记大功一次,并授予“猛打猛冲”锦旗一面,父亲和侦察连连长陈守信荣获甲等功臣,并被授予“西南进军师战斗英雄”称号。
  “蜀道难,难于上青天!”2018年,我追寻父亲的足迹乘高铁入川,途经秦岭,列车到达成都总共经过了120多个隧道,我不禁感叹父亲他们当年进军大西南,翻山越岭,行军打仗是多么的艰难!
刊载在2018年4月14日《解放军报》上的照片:时任陆军12军36师师长的许克杰为战士们作示范

  晚年的父亲致力于军史、战史的撰写,希望为后人留下一笔精神财富。从1988年到1991年,他参与编纂了回忆文集《一代战将——回忆王近山》,该书由邓小平亲笔题写书名。电视剧《亮剑》的主人公李云龙就是以二野六纵司令员王近山为原型的,据说该剧的主创人员把这本书翻看了许多遍。上世纪90年代,父亲的老部队第12集团军计划编写军史,邀请他出面主持这个工作。父亲不顾年老体弱,带领编写组的同志花了4年多时间到全国各地搜集资料,忠实记录了这个被誉为“二野劲旅”的光荣部队的历史和事迹。近年来,父亲多次应邀在央视、凤凰卫视和人民网、新华网等媒体回忆战争年代的经历,他饱含深情地讲述培养他成长的足智多谋、文武双全的老首长们,与他枪林弹雨、并肩作战的老战友们,以及为祖国解放事业英勇牺牲的烈士们的事迹,继续为传承红色基因、强军、强国发挥一个老战士的应有作用。
晚年的许克杰

  2007年,父亲去北京参加了“庆祝建军80周年暨全军英雄模范代表大会”,受到了中央领导和中央军委首长的亲切接见。2016年7月,父亲当选为陆军第一次党代表大会代表,受到了习近平等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
  2018年4月初的一天,解放军报社的三名记者专程到徐州采访了90岁的父亲。作为一名老军人,父亲谆谆告诫青年一代:“狭路相逢勇者胜永不过时”,“铁拳头不是生来就是铁的”,“和平时期更要攥紧铁拳头”。4月14日《解放军报》发表了长篇专访——《和年轻战友说说咱们的“铁拳头”——访老八路、原陆军第12集团军副军长许克杰》。记者写道:“我们惊讶于许老多年来心系红色基因传承的尽心竭力,几乎我们提到的每个问题,他都能找到自己撰写的相关材料,并一一耐心解释。他的嗓音明显嘶哑无力,但他记忆清晰,许多细节了然于心……”
  2017年,大哥为父亲90岁生日写了一首诗,真切代表了我们兄妹四人的心声:
  少小参军救国难,听党指挥去征战;
  枪林弹雨穿硝烟,杀敌立功英雄汉;
  顽强拼搏经百战,血洒疆场忠诚赞;
  强军胜战严训练,卫国待命再亮剑;
  离而不休笔未辍,续为劲旅谱新篇;
  戎马一生铸军魂,报国为民做贡献。
  〔责任编辑 袁小玲〕
其他文献
说到夜空中最亮的恒星,很多人会不约而同地想到北极星,在大家的印象里,北极星极为明亮,能够在野外迷路时为我们指引方向。事实真是这样吗?其实,北极星只是一颗2等星,如果你观测过星空,就会发现比北极星亮的恒星还有很多!如果把全天的恒星按亮度排序,北极星大约只能排到第五十名左右!  全天的恒星是如何准确地根据亮度进行划分的呢?这里就要讲一讲关于星等的知识啦!恒星亮度与视星等  我们说到一颗星是几等星,一般
明朝嘉靖年间,陈玉任南浦知县。刚一到任,他就找县丞任兴杰了解本县的风土人情。任兴杰是本地人,对本县的情况了如指掌。不想,他没跟陈玉介绍风土人情,只是似笑非笑地说道:“大人,您刚到任,还是先去拜访胡大少为好。”  陈玉一愣,从来只听说是民拜官,哪有官拜民的道理?这其中必有缘故,他忙让任兴杰讲来。任兴杰倒不避讳,滔滔不绝地讲开了。  胡大少本名胡天成,乃是当朝吏部侍郎王充的外甥,仗着这层关系,他在本县
美国执法部门一直在追查墨西哥的一个神秘人物。  在监听墨西哥贩毒集团的电话时,特工们发现对方提及了一个位高权重的神秘人物,他被称为教父。经过几个月调查,美国人怀疑这名毒品交易的核心人物是墨西哥军方的高层。  “教父要上电视了”  据4名参与调查的美国官员说,一名正被监听的人突然告诉他的同伙,“教父要上电视了”。特工们赶忙换台,发现出现在屏幕上的人是墨西哥前国防部长萨尔瓦多·西恩富戈斯将军。  就在
2014年10月24日午夜,江苏扬州市一个豪门之家发生惨剧:女主人宋文萍事先在饭中放了安眠药,先用绳索勒死昏睡中的儿媳后,又要勒死自己的丈夫,丈夫在挣扎中醒过来后打110报警。  原来这个豪门之家虽拥有财富,却有一个巨大的遗憾和痛苦:宋文萍的儿子因患轻微脑瘫,婚姻和延续后代无望。宋文萍好不容易以重金彩礼,为儿子娶了一个出身贫寒的漂亮儿媳,儿媳却得不到“性福”,家族香火也无法延续。无奈之下,宋文萍居
世界上有许多规模宏大、设备先进、可容纳各种类型飞机起降的国际机场。在成百上千的机场中,又有着许多造型优美、使用方便的候机大楼:法国巴黎戴高乐机场的候机楼是一幢圆形大厦,七个登机厅如众星拱月般环绕于大楼周围;伊朗的德黑兰机场候机楼则如群伞相连;亚美尼亚的列宁纳坎机场的候机场犹如一只飞翔的蝙蝠;阿拉佰酋长国的阿布扎比机场候机楼似一弯新日连着一架“飞碟”;英国纽约肯尼迪机场环球航空公司的候机楼像一只展翅
阳光动力2号太阳能飞机是由瑞士探险家贝特朗·皮卡尔和安德烈·波许伯格制造的第二款太阳能飞机,该飞机机翼长达72米,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太阳能飞机。阳光动力2号的机身和机翼均采用极轻的碳纤维材料,机翼上安装有17248块超薄、高效太阳能电池板,与阳光动力1号一样,阳光动力2号在飞行中无需一滴燃料,仅依靠阳光就能实现昼夜飞行。2014年6月2日,阳光动力2号在瑞士西部城市帕耶讷首飞成功。2016年7月2
走到一幢居民楼前,吴钢停下脚步,跟在他身后的那个年纪稍长的男子指着楼梯说:“就在这幢楼上!”三个人上了楼,“笃笃笃”敲了几下门。片刻,一个头发花白的女人打开了门。那个年纪稍长的男子又说:“吴钢,这就是你失散18年的母亲蒋丛珍!”  “妈——”吴钢深情地叫了一声,跪在蒋丛珍面前,涕泪俱下。  蒋丛珍掀开吴钢的衣领,找到他肩膀上那块蝎子状的胎记,顿时热泪盈眶,嘴唇发抖。“对,你就是我的蛋蛋,蛋蛋的右肩
一  东海市南边有个城乡接合部,之前因为监管不力,有人违规修建了几栋居民楼,用来出租。在这里生活的,都是这座城市底层的劳动者,他们支付着不太高的房租艰难度日。今年政府大力整治违规建筑,这些楼马上就要拆掉了,大多数人已经另觅他处,只剩下3栋201室和202室的人还没有搬走。  这两个房间都只有10平方米,房租也最便宜。201室住着王杰,今年28岁;202室住着周海,今年45岁。两个人虽是邻居,但像是
“翠微校史”虽然只是二十四史点校工作之一隅,但这些老学者们的勤奋和执着、学养和品德,在半个多世纪后的今天,仍然依稀于眼前。  所谓“翠微校史”,不知是谁冠以这样诗意的名称。而其所指,就是1963年从全国院校抽调专家学者,住到北京翠微路2号院中华书局西北楼,参加二十四史的点校工作。  我的父亲赵守俨(曾任中华书局副总编)从始至终参与并负责具体组织协调工作,为此付出了极大的精力和心血。1963年,我只
“专武部长”是专职武装部长的简称。我刚到疙瘩寨乡人民政府上班的那几年,专武部长是老龙。  老龙姓龙,并不老,不过比我大个十来岁。老龙长相有点显老,满脸的络腮胡子,很少去打理。身姿却很挺拔,走路一阵风,标准的军人步伐。  老龙总爱穿一身褪了色的旧军装,还戴着早已没了红五角星的旧军帽。  老龙主要分管武装、水利、防汛抗旱工作。开会布置工作时,老龙显得有点力不从心,吭吭哧哧的,东一榔头西一棒,有一句没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