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慢性胃炎胃镜下形态与胃粘膜病理组织学的临床研究

来源 :中外健康文摘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012605154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分析临床中慢性胃炎患者的病例形态和特征,对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性依据,提升临床诊断准确率和治疗效果。方法:2013年期间我院共接收了慢性胃炎患者186例,全部患者经过胃镜粘膜检查以及取样进行病理学研究,根据检查结果来进行对比分析。结果:186例慢性胃炎患者胃镜诊断慢性浅表性胃炎116例,慢性萎缩性胃炎70例,病理组织学诊断结果显示慢性浅表性胃炎135例,慢性萎缩性胃炎51例,两种慢性胃炎符合率分别为95.9%(116/121)、51.4%(36/70),且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其病理检查和胃镜检查结果的符合率比较高,而慢性萎缩性胃炎则没有那么高,因此说明,临床中慢性胃炎患者可以通过胃镜和病理组织来进行一些胃炎的诊断,其准确率还是比较高的。
其他文献
期刊
目的:探讨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在治疗老年冠心病疗效差异。方法:随机抽取140例老年冠心病患者(患者在年龄、身体状况、养生等方面无统计学差异),将患者进行随机分为研究组与治疗组
期刊
祖国医学运用五行学说。将人体归纳为心肝脾肺肾五大体系,根据喜怒忧思悲恐惊的不同特点,又将其具体归纳为某一脏的生理功能,即:五脏生五志,其中,喜(惊)为心之志,怒为肝之志,思为脾之志,悲(忧)为肺之志,恐为肾之志。当发生突发、强烈或持久的情志失调情况时,便首先损伤有关的脏腑,也就是:喜(惊)伤心、怒伤肝、思伤脾、悲(忧)伤肺、恐伤肾。中医还巧妙地运用五行的生克制化关系,提出了以一种情志去纠正相应所胜
目的:探讨STC-1与肝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其对预后判断的指导意义。方法应用Realtime PCR和ELISA等方法从基因水平和蛋白水平对肝癌患者及健康人群进行STC-1表达分析。
期刊
目的:探讨彩超诊断腹痛患儿肠系膜淋巴结肿大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彩超对79例腹痛患儿肠系膜淋巴结肿大进行跟踪检查。结果肿大肠系膜淋巴结均为多发,以脐周、右下腹多见,占91.3
期刊
期刊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锁定加压钢板在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治疗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股骨近端锁定加压钢板治疗80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