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法院的对外委托鉴定工作关系到鉴定质量与司法公正.为此,最高人民法院最新出台的《关于人民法院民事诉讼中委托鉴定审查工作若干问题的规定》分别强化了法院对鉴定事项、鉴定
【机 构】
:
司法部司法鉴定重点实验室(司法鉴定科学研究院),上海, 200063;西南政法大学刑事侦查学院,重庆401120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法院的对外委托鉴定工作关系到鉴定质量与司法公正.为此,最高人民法院最新出台的《关于人民法院民事诉讼中委托鉴定审查工作若干问题的规定》分别强化了法院对鉴定事项、鉴定材料、鉴定机构、鉴定人、鉴定意见的审查以及对鉴定活动的监督.上述审查与监督措施,主要基于法院立场对鉴定机构、鉴定人进行制度管控,并呈现出明显的技术化特征,这难免造成一些消极后果:驱使鉴定机构、鉴定人采取风险规避性行为;缺乏专门知识的法院、法官面临审查、监督的技术化瓶颈;法院、法官与鉴定机构、鉴定人之间的关系趋于对抗化.民事诉讼委托鉴定工作的规范化路径,首先需要重塑法院、法官与鉴定机构、鉴定人的信任关系,并明确划分二者的责任范围,既要制约鉴定机构、鉴定人,又要约束法院、法官;其次是重构法院与司法行政机关的协同关系,明确诉讼规制与行政管理的权力边界及其衔接机制,避免法院对鉴定机构、鉴定人诉讼管理的过度行政化;最后,强化法院对委托鉴定工作的技术审查、监督能力,优化法院内部的司法技术辅助部门的资源配置及其对审判部门的技术辅助能力.
其他文献
为了深入认识司法证明的性质并对其操作性规则进行更为合理的改革,西方法学理论家们对各种司法证明的概念化理论进行了研究.相对似真性理论,是在反思原子主义进路的司法证明
近年来司法鉴定失范事件不断曝光,司法鉴定形势堪忧,既影响了司法鉴定行业的公信力,也影响了法院对案件的审理.我国司法鉴定存在认识误区和管理困境,包括对鉴定权威性的错误
检察机关调查核实所获证据可否进入刑事诉讼程序、取得证据资格,是我国当前相关立法的空白之处.判断这一问题,无论是以“证据三性”理论为标准,还是以证据能力为标准,皆存在
数字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税收改革不仅体现为传统税收原则的失效与调整,更体现为传统税收治理体系的改革与变迁.有害税收竞争、税收规避等新治理挑战的凸显,使得旨在解决“多
【人物档案·阎夫立】 阎夫立,河南禹州市人,1950年生,现任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陶瓷艺术专业委员会主任,郑州大学陶瓷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教授等,先后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命名为中国民间工艺美术大师,被中国文联授予中国民间文艺最高奖——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个人终身成就奖,是我省获此殊荣的第一人。阎夫立潜心研究钧瓷30余年,创作钧瓷工艺品5800余件,部分作品被国家博物馆、北京人民大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