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71年春,从吉兰泰向北方与外蒙接壤的边境地区要修一条战备公路,需要大量民夫。当时正在插队的我,参加了这支施工队伍。
1969年,珍宝岛事件和新疆铁列克提事件以后,中苏关系陡然紧张。苏联在中苏、中蒙边境陈兵百万。而中国,在毛泽东“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战略思想指导下,一方面大造人防工程,动员北方靠近边界的地区大挖山洞坑道,一方面加紧了边境地区,交通相对落后的区域的交通网线建设。了解北方边境形势,战略态势的人都知道,中苏一旦开战,对中国边防构成致命威胁的地域,不是东北,也不是新疆,而是与中原与京畿近在咫尺的河套前后套。我就在这一形势下,来到前套的阿拉善草原,修筑了一年边防公路。
吉兰泰的新生活
1968年后,鉴于内蒙古东西地域拉得太长,又有内人党事件发生,从管理与安全角度考虑,中央划小了原内蒙古所辖的版图。将阿右旗与额济纳旗划归甘肃,将阿左旗划归宁夏,东部的呼伦贝尔草原划归辽宁,内蒙只剩下了以河套为中心的地带。到1971年春,阿左旗要从吉兰泰向北方与外蒙接壤的边境地区修一条战备公路,需要大量民夫。宁夏川区春耕已毕,正好可以征调民夫,前往边疆修路。插队的我,参加了这支施工队伍,赶赴吉兰泰施工。
吉兰泰是内蒙最大的盐池所在地,位于贺兰山东北麓,别离盐湖所在的小镇乘车北行,道路两旁,是沙漠边缘的荒漠草原,天空与大地混沌一色。车离黄河绿洲愈来愈远,好像走向了极远的天际。植被稀疏,景物单调,大概除了牧人。没有人身临其境,会不感到满目萧条,那种抑制不住的落寞情怀,左右了心绪,不由地苍凉悲慨起来。
两个多小时后,车到一座大山山坡下,只见许多棚屋排列在那里,面对着山峡的简易公路,背靠着连绵的大山。向东向北去,是无垠的荒漠化的草原和隐在远处云雾中的后套狼山山脉的淡青色的影子。
一个三十岁左右,面孔英俊白皙的青年出来迎接我们。在把大家安置进棚屋后,他要带队人将民工们的花名册,年龄、成份、文化程度,工艺水平统计上来,以便安排工作。我被编为桥涵连,在吉红(从吉兰泰到左旗极北的红古尔玉林公社)公路专门修筑桥梁涵洞及过水路面。连长是门天福,他的徒弟副连长杨学忠,就是这位英俊的青年。我被杨学忠看上,留在连部做库房保管兼管宣传工作。
吉红公路从三十公里起,地势渐渐上升,从一段幽深的山峡间通过。从庆格勒公社一直伸向红古尔玉林。据说,1970年从红古尔玉林境内发现了总储量为五万吨的铜矿,同时在山里也发现了水晶矿,修这条全长百余公里的公路,就是为了开采这些矿藏。而我对此半信半疑,因为红古尔玉林以北,是银根边防检查站,再向北十几里,即是沿居延海北铺开的国境线。如果苏蒙军队由此南下,其机械化部队,居高临下,不消两天,就会直达黄河边,从南翼切断内蒙与宁夏的联系,同时打开宁夏的北大门,兵锋直逼宁夏第二大城市、工业重镇石嘴山城下。因此这段公路,更多的意义在于战备。
新的生活开始了,每天清晨,送走了上工筑路的人群,我便按照杨连长的布置,书写标语,贴满工地及连部。定期出黑板报,表彰修路中出现的先进人物,宣传时事新闻。同时,整理库房的生产工具、各种配件、原材料、造表统计,工作有条不紊。
公路一天天在延伸,与从崆峒山口修下的公路就要合龙了。峡谷被疏通了,大多是半挖方,半填方。直穿山水沟的地方,则预留下架设桥涵的空缺。路基成型后,再用压路机反复碾压,平整瓷实后撒上黄沙与石砾。老段长说,原来打算撒油,现在降级修筑,因陋就简,用砾石铺撒路面,照样通车。如果标准再高一点,从吉兰泰拉来盐盖,铺做路面,那路面的平整程度及硬度几乎不次于混凝土。所谓盐盖,是盐湖表层析出的一层不溶于水的硝酸钙等盐硷固体状物。年深日久,阿拉善高原盲红地区山岩、峡谷间地表与地下蕴藏的盐硷,不断地在雨水与山洪冲刷下汇聚起来,随水流向地势低凹的吉兰泰,在那里形成了一个浩荡的湖面。由于日光的照晒,湖底的盐硷不断地析出来,成为白花花的盐粒。而在此过程中,易溶于水,与不溶于水的盐硷因比重的不同逐渐分离开来,后者就浮起连片,形成了盐盖。吉兰泰的巨量开采,使盐的产量激增,盐盖也多了起来,被推土机推在湖边,构成了一座座青白色的盐硷山,几乎把盐湖遮住了。眼下用它修路倒一举两得,可谓废物成宝了。
南端公路沟通了。宁夏回族自治区运输一公司的车队,长龙般地奔驰在其上,运送着盐盖,将路面铺得光洁而平整。为了庆祝南段土石工程的胜利完工,工程队的孙工程师来到桥涵连与南端施工连,和我们一块庆贺竣工。宰了两只羊,半头肥牛,灶上用骆驼油煎了甘肃镇反(民勤)人特有的死面油饼,还破例从吉兰泰弄来两桶白酒,让大家八人一组,开怀畅饮,喝个痛快,吃个高兴。
连年的穷困生活,好久没有这样大嚼牛羊肉,大喝白酒了。民工们喜气洋洋,猜拳喝令起来。我与同来的知青一组,揎拳挥掌,酒来杯往,横扫着简易桌上的肉菜,只吃得昏天黑地,杯盘狼藉,不觉一个个醉眼朦胧。我摇晃着走出棚屋,来到连长的住屋,孙工、杨学忠、还有一个当地的牧业队长和他们在一起喝酒。
蒙古人好酒而豪饮。凡成年男子无不以纵马饮酒为生平乐事。汉人饮酒,酒酣耳热,皆以猜拳行令为乐事,蒙古人独好酒歌,于微醺时以蒙古长调唱出,歌声浑厚、悠远、旋律动人,若如云的羊群缓缓地漫过广阔的草原;又若骏马奔驰在山冈上。眼下,那牧业队长正高举酒杯,捧于连长面前,向已酩酊大醉的他进酒。一边放开那粗犷的喉咙,用纯正的草原汉子的宽阔的胸怀,向在座者倾吐出他那混合着草原芬芳与苍茫的歌。虽然我一句也听不懂蒙语的歌词,但那苍凉悠远的歌声,却让我感受到了草原之辽阔、自然之永恒、岁月之漫长以及人生之短暂。
开山造桥
桥涵连北迁至崆峒山口,不再进行土石作业,而是名副其实地建造起桥涵来。实际上草原上并没有河,由于这里属于极度干旱的地区,年降雨量不过100毫升左右,山水流量有限,桥涵最大跨度也不过三米左右。因此,并没有桥,建造的实际只是涵洞。
指挥部的后勤系统从红古尔玉林搬下来后,我成了编余人员。自知自己的身份地位,我婉拒了杨连长另外安排的好意,执意下工地去。总负责不让我去建桥涵,却要我与几个瘦小的民工为新铺的过水路面,砸米粒砂,即直径大约0.8到1厘米的碎石子。它是用来铸成碎石混凝土,抹平路面的。眼下工期紧,石子供不应求,因为累得要死,一天最多砸个两三时(立方分米),挣不够一天的工资,故没有人去,时下作为一种惩罚,就轮到了我。
赤日炎炎,白花花的太阳辉映在采石场上,晃得人满目生花。牛腰大的石块东一个、西一个横亘在采石场的半山腰上,看起来摇摇欲坠。满峡谷粉尘弥漫,山石、道路、危崖一片寡白。装石块的拖车的轧轧声刚刚消 失,又是一阵阵破石的轰鸣声。坐在山岩下,最多隔一小时,就得躲一次开炮。举起放下,机械地不知挥动几千万下,才能够砸够一立方米粒砂。空气中弥漫的粉尘,呛得人口舌生烟,目赤鼻干。而那头顶,还要顶着五月末的太阳。四磅锤太重了,手臂发酸,头发胀,手心打了一个个血泡。不尝梨子,就不知道梨子的滋味。砸了几天石子,才知道,世界上没有比这更难挣的钱了,泥汗淋漓,口鼻生烟,背直腰硬,十指、手心血迹斑斑,一粒粒石子何时才能变成一方石子?那得有蚂蚁搬泰山的精神啊!
终于完成了米粒砂的任务,我自报奋勇去开山炸石。
第一课是打眼。两人配合,一人手执钢钎,将钎头置于预定要打眼的地方,带帆布手套的双手虎口紧紧地攥在钎头十公分以下的部位,随着大锤的撞击,让钎头在洞眼里跳跃前进,并时时从洞眼中扒出石渣。钢钎要扶直,巍巍不动,始终与落下的大锤保持垂直状态。稍有歪斜,或摇晃,就会使锤手击不准钢钎柄,将锤抡空或误击持钎者之手。因此,这也是个胆大心细的活。锤手则更要讲求技术、左脚在前,右脚在后,双腿稳稳叉开,身体在与钢钎头成九十度角的那条直角边上,双手挥起的20磅大锤,落下时,沿另一条直角边恰恰击中在与这条边重合的钢钎柄上。稍有误差,不是击中扶钎手,就是抡空,闪了腰。在山崖上,这是很危险的。
一切都是从零开始,从头学起。扶着钢钎,听那锤手挥起的大锤忽忽的风声,心中老是担陇那锤会不会击打在我的手上。每一锤敲打在钎柄上,那生硬的铁棍都会剧烈的震动,震波从手心传到全身,脚都摇动了。即令带手套,手上照样打了血泡,痛得钻心,手都怕握钢钎了。换个角色来击锤,二十磅的大锤,挥不了十几下,就气喘吁吁,大汗淋漓。何况,站位角度,挥锤的准头都未必能把握得那么好,时不时抡空了,一个越趄,差点失足摔下山崖,或者险些砸了扶钎手的手。到是郭希宽、耿天续砸得好锤,扶得好钎。我试了几次,甘拜下风,只好改做扩眼、清眼、填药,塞眼、爆破的活计。危险虽大,强度却低,只要胆大心细,手脚麻利,反应灵敏,就可以应对自如了口
完成了开山炸石任务,我们又来到施工工地,被总负责安排抬石头,从堆石场到桥涵处,供给大工们砌筑涵台、牛坡。我与耿天续为一组,用两根铁丝与木杠抬石头。砌桥涵,石块底宽只要不超过台宽尺寸,越大越好,省工时,省水泥,稳定性还好。但是,施工人员抬不动太大的石块,也只能尽力而为。我们一人能抱则抱,抱不了则两人抬,一直送到桥台砌筑工匠的面前。我们脱光了衣裳,穿着帆布垫肩,用铁丝挂好石块,腰一猫,抬起就走,郭希宽与李海潮一组如法炮制,一口气将一块块大石抬至涵洞前。骆驼肉吃多了,肚里有了油水,劲也大了,抬一天石头下来,还能在总部的篮球场上跑几个来回。
每完成一段工程,左旗养路段的冯技术员要验收工程,写出工程任务书,由连里核对,谢副指挥批示,到总部财务领取工资。总负责身边并没有这样的人材,不得不倚重我。由我领取、计算工作量,工资比率,给大家发放。这样,我又从抬石头上升为给大工搭下手。递碎石、上座浆、支撬棍,扶石块、勾勒石缝,再利用业余时间搞统计计算。混凝土片石工程,全凭有力气、心灵手巧,有眼色,大工需要什么,下手提供什么,以配合默契。我也喜技术,不管它是什么活,起劲地搬弄着石头,自以为卖力地帮着大工,代他砌筑着茬口合适的石块,对水泥、混凝土的比例、步骤、施工方法渐渐了然于胸。学会了坐浆、勾缝、抹灰,将石工的几件工具运用,谙熟于胸。
窃贼批判大会
中秋时节,距营地九十里之外的吉兰泰百货公司被盗了口最贵重的手表柜台里的九块手表全部失窃。其中有一块劳莱斯,八块上海表。价值一千余元,相当于吉兰泰盐场二十个二级工一个月的工资。这事震动了吉兰泰镇、盐湖与吉红公路工程指挥部。镇上派出所来人请三个井的蒙古牧民帮助打蹤,追查罪犯。闹得整个营地沸沸扬扬。
由于长期的游牧生活,加之大牲畜基本是野牧,直到产羔、剪毛或者取奶需要时,牧人才追踪蹄印找回自己的畜群。因此,吉兰泰的牧民人人都是打蹤的高手。公安派出所所请的牧民是一个中年的蒙古妇女,当天下午去吉兰泰勘察现场,寻觅到踪迹后连夜带公安人员追踪。黎明时分,即在离吉兰泰百里之外的一座蒙古包里。擒获了那位正和老婆睡觉的窃贼,并在他家帐篷外的地下起出了赃物——九块手表。他就是指挥部食堂的炊事员,一个年近五十岁的汉族汉子。前年刚被劳改队刑释,年前招赘在庆格勒一户蒙古牧民家,却在草原上做下了如此的大案。
蒙古人最不喜盗贼,一旦冬夏窝子什物未经主人允许,而被人窃走,主人归家后自会跟踪追击,只要窃贼所行不远,不过24小时,就会落入主人的套马杆中,也许就会被鞭死。千里草原,原来窃贼是绝迹的,只不过近年来,汉族与其他少数民族渐入草原,鱼龙混杂,草原的宁静才被打破了,蒙古包丢失东西的现象时有发生。古朴的民风也日渐受到破坏。
指挥部出了这样的大案,在大抓阶级斗争的年代当然是件大事。总部的部署马上下来了,整个工地停工一天,专题批判窃贼。
杨学忠奉命来找我,一是要写标语,张贴营地各处,把阶级斗争的弦绷得紧紧的;二是要在批判会上,做重点发言。开会了,数百人集中在山坡上的会场上,面对着山下的工棚,和工棚后无边的旷野,窃贼被穿白色制服的公安人员和一排彪形大汉——那是庆格勒的民兵,押在队列前,只见那窃贼面如灰土,肥硕的身材矮了许多,双腿抖抖着,快要站不住了。靠一个彪形大汉提住衣领,才能立得起来。会场气氛森严,到处密布着杀气,我和杨连长轮流领呼着口号,在寂静的草原上掀起了一阵阵喧嚣不已的声浪,把气氛搞得愈加紧张,愈加具有威摄力。
谁人不思乡
霜降后,木叶摇落,衰草枯黄。桥涵连的大部分桥涵均已竣工。指挥部让本连分为两部分,一部以工匠为主,由杨学忠带队,继续未完的工程;一部以小工为主体,由连长带队,北上红古尔玉林,去整修那里的路面。继续北上的队伍向红古尔玉林进发了,山路步步高升,在群山中迂回曲折,秋深霜重,山野愈加萧条,愈往北,愈萧索荒凉,仿佛又来到另一重天地。我们终于停在一处山中的平坝上,这是红古尔玉林公社所在地。西北侧山坡头,是供销社,邮电局与公社管委会;东头,一排宿舍前面,是一所初级小学。在房屋前面,是一个较大的操场。吉红公路的养路道班,在操场东前侧,一栋带东西耳房的砖瓦建筑。公路并未到此终止,而是绕过小镇,继续蜿蜒北上,也许与边界通向银根的公路相通。山路转弯处,有一片宁夏回族自治区地质局的营地。门天福宣布工作安排,由我担任带工班班长。也就是说,连长不一定上工地去。实际由我带领大家干活。我们的工作就是整理路肩,铺撒料渣。
工程眼看就要竣工,总指挥来视察了。我知道,将近十个月的吉兰泰生活就要结束了,我对这广大无边而悲凉的草原,倒有点依恋了。
1971年12月4日,我勉力整顿着已经人心惶惶的队伍,想把他们完好地带回中宁的家园,这时候,人心已涣散的农民队伍已经成了一盘散沙。好赖还要依靠我要来最后的工资,因此勉强才收拢起来。左旗养路段的老司机来送我们回吉兰泰。我坐进驾驶棚,最后看了一眼荒芜的红古尔玉林的山河。今生再不会来此,但我要记住它,就犹如要记住那苦难的岁月,来鞭策我自己,鞭策后人。
1969年,珍宝岛事件和新疆铁列克提事件以后,中苏关系陡然紧张。苏联在中苏、中蒙边境陈兵百万。而中国,在毛泽东“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战略思想指导下,一方面大造人防工程,动员北方靠近边界的地区大挖山洞坑道,一方面加紧了边境地区,交通相对落后的区域的交通网线建设。了解北方边境形势,战略态势的人都知道,中苏一旦开战,对中国边防构成致命威胁的地域,不是东北,也不是新疆,而是与中原与京畿近在咫尺的河套前后套。我就在这一形势下,来到前套的阿拉善草原,修筑了一年边防公路。
吉兰泰的新生活
1968年后,鉴于内蒙古东西地域拉得太长,又有内人党事件发生,从管理与安全角度考虑,中央划小了原内蒙古所辖的版图。将阿右旗与额济纳旗划归甘肃,将阿左旗划归宁夏,东部的呼伦贝尔草原划归辽宁,内蒙只剩下了以河套为中心的地带。到1971年春,阿左旗要从吉兰泰向北方与外蒙接壤的边境地区修一条战备公路,需要大量民夫。宁夏川区春耕已毕,正好可以征调民夫,前往边疆修路。插队的我,参加了这支施工队伍,赶赴吉兰泰施工。
吉兰泰是内蒙最大的盐池所在地,位于贺兰山东北麓,别离盐湖所在的小镇乘车北行,道路两旁,是沙漠边缘的荒漠草原,天空与大地混沌一色。车离黄河绿洲愈来愈远,好像走向了极远的天际。植被稀疏,景物单调,大概除了牧人。没有人身临其境,会不感到满目萧条,那种抑制不住的落寞情怀,左右了心绪,不由地苍凉悲慨起来。
两个多小时后,车到一座大山山坡下,只见许多棚屋排列在那里,面对着山峡的简易公路,背靠着连绵的大山。向东向北去,是无垠的荒漠化的草原和隐在远处云雾中的后套狼山山脉的淡青色的影子。
一个三十岁左右,面孔英俊白皙的青年出来迎接我们。在把大家安置进棚屋后,他要带队人将民工们的花名册,年龄、成份、文化程度,工艺水平统计上来,以便安排工作。我被编为桥涵连,在吉红(从吉兰泰到左旗极北的红古尔玉林公社)公路专门修筑桥梁涵洞及过水路面。连长是门天福,他的徒弟副连长杨学忠,就是这位英俊的青年。我被杨学忠看上,留在连部做库房保管兼管宣传工作。
吉红公路从三十公里起,地势渐渐上升,从一段幽深的山峡间通过。从庆格勒公社一直伸向红古尔玉林。据说,1970年从红古尔玉林境内发现了总储量为五万吨的铜矿,同时在山里也发现了水晶矿,修这条全长百余公里的公路,就是为了开采这些矿藏。而我对此半信半疑,因为红古尔玉林以北,是银根边防检查站,再向北十几里,即是沿居延海北铺开的国境线。如果苏蒙军队由此南下,其机械化部队,居高临下,不消两天,就会直达黄河边,从南翼切断内蒙与宁夏的联系,同时打开宁夏的北大门,兵锋直逼宁夏第二大城市、工业重镇石嘴山城下。因此这段公路,更多的意义在于战备。
新的生活开始了,每天清晨,送走了上工筑路的人群,我便按照杨连长的布置,书写标语,贴满工地及连部。定期出黑板报,表彰修路中出现的先进人物,宣传时事新闻。同时,整理库房的生产工具、各种配件、原材料、造表统计,工作有条不紊。
公路一天天在延伸,与从崆峒山口修下的公路就要合龙了。峡谷被疏通了,大多是半挖方,半填方。直穿山水沟的地方,则预留下架设桥涵的空缺。路基成型后,再用压路机反复碾压,平整瓷实后撒上黄沙与石砾。老段长说,原来打算撒油,现在降级修筑,因陋就简,用砾石铺撒路面,照样通车。如果标准再高一点,从吉兰泰拉来盐盖,铺做路面,那路面的平整程度及硬度几乎不次于混凝土。所谓盐盖,是盐湖表层析出的一层不溶于水的硝酸钙等盐硷固体状物。年深日久,阿拉善高原盲红地区山岩、峡谷间地表与地下蕴藏的盐硷,不断地在雨水与山洪冲刷下汇聚起来,随水流向地势低凹的吉兰泰,在那里形成了一个浩荡的湖面。由于日光的照晒,湖底的盐硷不断地析出来,成为白花花的盐粒。而在此过程中,易溶于水,与不溶于水的盐硷因比重的不同逐渐分离开来,后者就浮起连片,形成了盐盖。吉兰泰的巨量开采,使盐的产量激增,盐盖也多了起来,被推土机推在湖边,构成了一座座青白色的盐硷山,几乎把盐湖遮住了。眼下用它修路倒一举两得,可谓废物成宝了。
南端公路沟通了。宁夏回族自治区运输一公司的车队,长龙般地奔驰在其上,运送着盐盖,将路面铺得光洁而平整。为了庆祝南段土石工程的胜利完工,工程队的孙工程师来到桥涵连与南端施工连,和我们一块庆贺竣工。宰了两只羊,半头肥牛,灶上用骆驼油煎了甘肃镇反(民勤)人特有的死面油饼,还破例从吉兰泰弄来两桶白酒,让大家八人一组,开怀畅饮,喝个痛快,吃个高兴。
连年的穷困生活,好久没有这样大嚼牛羊肉,大喝白酒了。民工们喜气洋洋,猜拳喝令起来。我与同来的知青一组,揎拳挥掌,酒来杯往,横扫着简易桌上的肉菜,只吃得昏天黑地,杯盘狼藉,不觉一个个醉眼朦胧。我摇晃着走出棚屋,来到连长的住屋,孙工、杨学忠、还有一个当地的牧业队长和他们在一起喝酒。
蒙古人好酒而豪饮。凡成年男子无不以纵马饮酒为生平乐事。汉人饮酒,酒酣耳热,皆以猜拳行令为乐事,蒙古人独好酒歌,于微醺时以蒙古长调唱出,歌声浑厚、悠远、旋律动人,若如云的羊群缓缓地漫过广阔的草原;又若骏马奔驰在山冈上。眼下,那牧业队长正高举酒杯,捧于连长面前,向已酩酊大醉的他进酒。一边放开那粗犷的喉咙,用纯正的草原汉子的宽阔的胸怀,向在座者倾吐出他那混合着草原芬芳与苍茫的歌。虽然我一句也听不懂蒙语的歌词,但那苍凉悠远的歌声,却让我感受到了草原之辽阔、自然之永恒、岁月之漫长以及人生之短暂。
开山造桥
桥涵连北迁至崆峒山口,不再进行土石作业,而是名副其实地建造起桥涵来。实际上草原上并没有河,由于这里属于极度干旱的地区,年降雨量不过100毫升左右,山水流量有限,桥涵最大跨度也不过三米左右。因此,并没有桥,建造的实际只是涵洞。
指挥部的后勤系统从红古尔玉林搬下来后,我成了编余人员。自知自己的身份地位,我婉拒了杨连长另外安排的好意,执意下工地去。总负责不让我去建桥涵,却要我与几个瘦小的民工为新铺的过水路面,砸米粒砂,即直径大约0.8到1厘米的碎石子。它是用来铸成碎石混凝土,抹平路面的。眼下工期紧,石子供不应求,因为累得要死,一天最多砸个两三时(立方分米),挣不够一天的工资,故没有人去,时下作为一种惩罚,就轮到了我。
赤日炎炎,白花花的太阳辉映在采石场上,晃得人满目生花。牛腰大的石块东一个、西一个横亘在采石场的半山腰上,看起来摇摇欲坠。满峡谷粉尘弥漫,山石、道路、危崖一片寡白。装石块的拖车的轧轧声刚刚消 失,又是一阵阵破石的轰鸣声。坐在山岩下,最多隔一小时,就得躲一次开炮。举起放下,机械地不知挥动几千万下,才能够砸够一立方米粒砂。空气中弥漫的粉尘,呛得人口舌生烟,目赤鼻干。而那头顶,还要顶着五月末的太阳。四磅锤太重了,手臂发酸,头发胀,手心打了一个个血泡。不尝梨子,就不知道梨子的滋味。砸了几天石子,才知道,世界上没有比这更难挣的钱了,泥汗淋漓,口鼻生烟,背直腰硬,十指、手心血迹斑斑,一粒粒石子何时才能变成一方石子?那得有蚂蚁搬泰山的精神啊!
终于完成了米粒砂的任务,我自报奋勇去开山炸石。
第一课是打眼。两人配合,一人手执钢钎,将钎头置于预定要打眼的地方,带帆布手套的双手虎口紧紧地攥在钎头十公分以下的部位,随着大锤的撞击,让钎头在洞眼里跳跃前进,并时时从洞眼中扒出石渣。钢钎要扶直,巍巍不动,始终与落下的大锤保持垂直状态。稍有歪斜,或摇晃,就会使锤手击不准钢钎柄,将锤抡空或误击持钎者之手。因此,这也是个胆大心细的活。锤手则更要讲求技术、左脚在前,右脚在后,双腿稳稳叉开,身体在与钢钎头成九十度角的那条直角边上,双手挥起的20磅大锤,落下时,沿另一条直角边恰恰击中在与这条边重合的钢钎柄上。稍有误差,不是击中扶钎手,就是抡空,闪了腰。在山崖上,这是很危险的。
一切都是从零开始,从头学起。扶着钢钎,听那锤手挥起的大锤忽忽的风声,心中老是担陇那锤会不会击打在我的手上。每一锤敲打在钎柄上,那生硬的铁棍都会剧烈的震动,震波从手心传到全身,脚都摇动了。即令带手套,手上照样打了血泡,痛得钻心,手都怕握钢钎了。换个角色来击锤,二十磅的大锤,挥不了十几下,就气喘吁吁,大汗淋漓。何况,站位角度,挥锤的准头都未必能把握得那么好,时不时抡空了,一个越趄,差点失足摔下山崖,或者险些砸了扶钎手的手。到是郭希宽、耿天续砸得好锤,扶得好钎。我试了几次,甘拜下风,只好改做扩眼、清眼、填药,塞眼、爆破的活计。危险虽大,强度却低,只要胆大心细,手脚麻利,反应灵敏,就可以应对自如了口
完成了开山炸石任务,我们又来到施工工地,被总负责安排抬石头,从堆石场到桥涵处,供给大工们砌筑涵台、牛坡。我与耿天续为一组,用两根铁丝与木杠抬石头。砌桥涵,石块底宽只要不超过台宽尺寸,越大越好,省工时,省水泥,稳定性还好。但是,施工人员抬不动太大的石块,也只能尽力而为。我们一人能抱则抱,抱不了则两人抬,一直送到桥台砌筑工匠的面前。我们脱光了衣裳,穿着帆布垫肩,用铁丝挂好石块,腰一猫,抬起就走,郭希宽与李海潮一组如法炮制,一口气将一块块大石抬至涵洞前。骆驼肉吃多了,肚里有了油水,劲也大了,抬一天石头下来,还能在总部的篮球场上跑几个来回。
每完成一段工程,左旗养路段的冯技术员要验收工程,写出工程任务书,由连里核对,谢副指挥批示,到总部财务领取工资。总负责身边并没有这样的人材,不得不倚重我。由我领取、计算工作量,工资比率,给大家发放。这样,我又从抬石头上升为给大工搭下手。递碎石、上座浆、支撬棍,扶石块、勾勒石缝,再利用业余时间搞统计计算。混凝土片石工程,全凭有力气、心灵手巧,有眼色,大工需要什么,下手提供什么,以配合默契。我也喜技术,不管它是什么活,起劲地搬弄着石头,自以为卖力地帮着大工,代他砌筑着茬口合适的石块,对水泥、混凝土的比例、步骤、施工方法渐渐了然于胸。学会了坐浆、勾缝、抹灰,将石工的几件工具运用,谙熟于胸。
窃贼批判大会
中秋时节,距营地九十里之外的吉兰泰百货公司被盗了口最贵重的手表柜台里的九块手表全部失窃。其中有一块劳莱斯,八块上海表。价值一千余元,相当于吉兰泰盐场二十个二级工一个月的工资。这事震动了吉兰泰镇、盐湖与吉红公路工程指挥部。镇上派出所来人请三个井的蒙古牧民帮助打蹤,追查罪犯。闹得整个营地沸沸扬扬。
由于长期的游牧生活,加之大牲畜基本是野牧,直到产羔、剪毛或者取奶需要时,牧人才追踪蹄印找回自己的畜群。因此,吉兰泰的牧民人人都是打蹤的高手。公安派出所所请的牧民是一个中年的蒙古妇女,当天下午去吉兰泰勘察现场,寻觅到踪迹后连夜带公安人员追踪。黎明时分,即在离吉兰泰百里之外的一座蒙古包里。擒获了那位正和老婆睡觉的窃贼,并在他家帐篷外的地下起出了赃物——九块手表。他就是指挥部食堂的炊事员,一个年近五十岁的汉族汉子。前年刚被劳改队刑释,年前招赘在庆格勒一户蒙古牧民家,却在草原上做下了如此的大案。
蒙古人最不喜盗贼,一旦冬夏窝子什物未经主人允许,而被人窃走,主人归家后自会跟踪追击,只要窃贼所行不远,不过24小时,就会落入主人的套马杆中,也许就会被鞭死。千里草原,原来窃贼是绝迹的,只不过近年来,汉族与其他少数民族渐入草原,鱼龙混杂,草原的宁静才被打破了,蒙古包丢失东西的现象时有发生。古朴的民风也日渐受到破坏。
指挥部出了这样的大案,在大抓阶级斗争的年代当然是件大事。总部的部署马上下来了,整个工地停工一天,专题批判窃贼。
杨学忠奉命来找我,一是要写标语,张贴营地各处,把阶级斗争的弦绷得紧紧的;二是要在批判会上,做重点发言。开会了,数百人集中在山坡上的会场上,面对着山下的工棚,和工棚后无边的旷野,窃贼被穿白色制服的公安人员和一排彪形大汉——那是庆格勒的民兵,押在队列前,只见那窃贼面如灰土,肥硕的身材矮了许多,双腿抖抖着,快要站不住了。靠一个彪形大汉提住衣领,才能立得起来。会场气氛森严,到处密布着杀气,我和杨连长轮流领呼着口号,在寂静的草原上掀起了一阵阵喧嚣不已的声浪,把气氛搞得愈加紧张,愈加具有威摄力。
谁人不思乡
霜降后,木叶摇落,衰草枯黄。桥涵连的大部分桥涵均已竣工。指挥部让本连分为两部分,一部以工匠为主,由杨学忠带队,继续未完的工程;一部以小工为主体,由连长带队,北上红古尔玉林,去整修那里的路面。继续北上的队伍向红古尔玉林进发了,山路步步高升,在群山中迂回曲折,秋深霜重,山野愈加萧条,愈往北,愈萧索荒凉,仿佛又来到另一重天地。我们终于停在一处山中的平坝上,这是红古尔玉林公社所在地。西北侧山坡头,是供销社,邮电局与公社管委会;东头,一排宿舍前面,是一所初级小学。在房屋前面,是一个较大的操场。吉红公路的养路道班,在操场东前侧,一栋带东西耳房的砖瓦建筑。公路并未到此终止,而是绕过小镇,继续蜿蜒北上,也许与边界通向银根的公路相通。山路转弯处,有一片宁夏回族自治区地质局的营地。门天福宣布工作安排,由我担任带工班班长。也就是说,连长不一定上工地去。实际由我带领大家干活。我们的工作就是整理路肩,铺撒料渣。
工程眼看就要竣工,总指挥来视察了。我知道,将近十个月的吉兰泰生活就要结束了,我对这广大无边而悲凉的草原,倒有点依恋了。
1971年12月4日,我勉力整顿着已经人心惶惶的队伍,想把他们完好地带回中宁的家园,这时候,人心已涣散的农民队伍已经成了一盘散沙。好赖还要依靠我要来最后的工资,因此勉强才收拢起来。左旗养路段的老司机来送我们回吉兰泰。我坐进驾驶棚,最后看了一眼荒芜的红古尔玉林的山河。今生再不会来此,但我要记住它,就犹如要记住那苦难的岁月,来鞭策我自己,鞭策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