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文化背景下的家校合作育人研究

来源 :少男少女·教育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nfss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前,学校文化较为集中体现在对学生思想品德的教育和引领上,对学生家庭、家长的影响和引领发挥作用有限。具有魅力的学校文化会衍生出强大的文化力,在教育上潜移默化,润物无声。强调家庭教育、家校携手合作,以学校文化为载体,活化家校合作的源泉,引领家校合作的理念,创新家校合作可操作的方式,方可使家校合作效果显著,使教育实现多赢。
  关键词:学校文化;家校合作;育人工作
  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多次强调:坚定文化自信,是事关国运兴衰、事关文化安全、事关民族精神独立性的大问题。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同样,学校文化就是学校工作的灵魂,是衡量学校办学品位的主要尺度,是学校在发展进程中的一种文化积淀,是办学理念的一种外显。然学校文化起于学校,却限于校园之中,助推力仅限于师生,未能充分发挥其文化影响力。以“家校合作”为重要载体,为学校文化的助推力“添柴”,方可促进育人高效化、持久化。
  一、以学校文化“活”合作之源泉
  一所学校的学校文化主要体现在办学理念上,不少学校的精神文化,较为集中体现在对未成年的思想品德教育和引领上,对学生家庭、对学生家长的影响和引领发挥作用不太显著。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家校合作”已经成为我国学校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家校合作是指对学生最具影响力的两股力量——家庭和学校形成合力对学生進行教育,使学校在教育学生时能得到更多的来自家庭方面的支持,而家长在教育子女时也能得到更多的来自学校方面的指导。现阶段,学校虽然进行相关对策研究,举办形形色色的活动,大力构建新型的家校合作模式,但由于较少关注学校文化落脚于家校合作的研究,学校文化打造与家校合作成了两条互不干涉的平行线,家校合作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成为一种无灵魂的行动研究。
  笔者认为,学校文化之于一所学校的意义,犹如灵魂之于生命、思想之于人类,是一所学校凝聚力和活力的源泉。富有魅力的学校文化会衍生出一股强大的文化影响力,它无时不在,润物无声。在强调家庭教育、家校合作的今天,以学校文化为引领,开展家校合作研究能使家校合作品质卓越。同时,良好的家校合作关系能为学生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有利于提升学校文化,促进家庭和父母道德面貌的完善,推动社会进步。
  二、以学校文化“领”合作之理念
  《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明确指出,德育工作要坚持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相结合,不断完善中小学德育工作长效机制,全面提高中小学德育工作水平。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互融合,需实现家校价值认同和家校行为同步。
  (一)家校价值认同
  家长对学校文化的认同,源于对学校文化的认识和了解,在价值认同的基础上,家长承担起应尽的职责和义务,发挥协同育人的最大功效。如,广州市荔湾区西关培正小学与穗港澳几所培正学校同出一源,该校以“至善至正”为校训,是一所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广东省一级学校。“善正文化铸名校,家校携手创品牌”的办学思想,家校共育“现代至善至正的小公民”的培养目标,让家长对学校办学历史、文化底蕴有了更明确、更清晰的了解,从而形成与学校文化相一致的教育憧憬和美好愿景。
  (二)家校行为同步
  教育根植文化,文化引领教育。学校文化是学校的精神与灵魂,是重要的教育资源,是催生教师专业成长、学生发展、家长成长的深厚土壤,优秀的学生和家长反过来也促使学校文化进一步发展。“百年学府汇群芳,今日培正育英才。”学校师生以及家长一致认可的、共享的价值观与行为形态,它外化在全体师生以及家长日常的做事方式、学校历史故事、传说、仪式、特色活动当中。“善意待人,正以做事”,家长在以身作则、言传身教的同时,也是在修炼自我、修为自己。当家长与学校教育相互同步,家长与学校互相信任、互相了解、互相分享、互相变换角度审视的时候,教育就实现了彼此的抵达。
  三、以学校文化“凝”合作之术法
  (一)家校合作模式
  优秀的学校文化能促进家长的再次成长和教育觉醒,唤醒家庭教育的新动能,并在学校价值引领下,走向价值认同与家庭教育的价值自觉,能促使家校进一步有效合作,搭建个性化的合作模式。
  西关培正小学以善正文化引领,倡导家长和学生一起做正确的事,正确地做事,为家长学校更好地服务。以家长学校为平台,以学校、家庭和社区“三线合一”,以校级、年级和班级“三级合一”,并根据家长专业能力,校级家委会开展了教学组、编委组、文娱组、体育组、医疗组、摄像组和护苗队“七组”系列常态善正公民教育活动,一直有序开展工作:教学组家长发挥自身工作专业特长,开设“脊椎健康” “防拐骗”“小布头,小工艺”“围棋世界”等社团课程;编委组家长以严谨、极致的态度,把家长引导并教育孩子爱祖国、爱人民、爱学校、爱集体的文稿编辑成《红蓝家园》,堪称佳作;护苗组家长做好校园内外的安全出行保护工作;文娱组、摄像组家长身影总是穿梭在家校携手开展的大大小小的文艺、体验活动中,担负着协助策划、排练、化妆、候场、摄像等工作,留下一张张美丽的笑脸、一幕幕回味无穷的镜头;裁判义工、医务队的医疗组家长为盛大的运动party筑起坚强的后盾。“三线”“三级”“七组”工作部署合理,细密严谨,跨越校园内外、交织课堂内外,联动家庭和社会力量,共育现代善正公民,工作成效明显。
  (二)家校沟通机制
  家校合作共同体的建立与协同育人模式的构建是新时代教育发展的新课题。家校合作研究需在学校文化引领下,进行传承和创新,在传承中求创新,在创新中求突破,因此合作育人特色多元,亮相频现。
  目前有不少学校通过评选“优秀家长”“优秀孩子”“文明家庭”等传统方式,激励家长参与学校教育,但效果未如预期。基于学校文化,西关培正小学立足于学校大德育“红棉嘉奖屋”激励活动,利用纸质的联系卡作为媒介,通过创新家校联系卡《红棉家庭卡》,开展“乐阅读”“乐动手”“乐思考”和“乐陶陶”的“四乐”家庭活动,学生之间每周对学生、家长以及家庭生活进行自评和互评,教师在期末开展“善正孩子”“善正家长”“善正家庭”的评选和表彰,进一步落实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中的“学会学习”“健康生活”“科学精神”在家庭生活中的培养和渗透,把学校德育活动推广到家庭,构建学校、家庭、社区一体的教育激励创新机制,形成统一的教育网络,具有实效,且影响周期较为持久。
  以文化治校、以文化育人,以学校文化引领家校合作,将德育工作与家庭、社会紧密结合,对青少年的活动时空、环境,对家长的家庭教育进行整体优化,就能形成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的合力,最终实现学生身心和谐发展、家长教育自觉、家庭和谐美满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戴育红.中小学家校沟通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以广州市中小学家校沟通工作为例[J].中小学德育研究,2019(02).
  [2]周化光.基于积极家校关系的校园文化提升研究[J].江苏教育,2018(48).
  [3]马忠虎.基础教育新概念家校合作[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
其他文献
策划人:方观生  本期栏目主持人:何泗忠  策划人语:悬念作为一种学习心理机制,是学生对所见、所闻的问题感到困惑不解而产生的一种“欲知不得,欲罢不能”的心理状态。它是由未完成感和不满足感而产生,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使学生积极感知学习对象,集中注意力、丰富想象力、增强记忆力、提升创新力。语文悬念教学法悬念迭生、“道”“术”兼备,既注重教学内容的选点,又注重教学形式的创新。“悬念”既是悬
期刊
摘 要:针对名著读后表演汇报课定位不准、主题不明、过程性指导不够、评价及总结缺失等问题,笔者以《红岩》表演汇报课为例,阐述了以下几点思考:一是要了解戏剧教学的含义,准确定位,明确目标,立足文本选取表演主题;二是紧扣主题,依据戏剧的特点,选择若干场景,精心创编剧本;三是以生为本,合理分工,加强表演汇报的过程性指导;四是开发评价量表,以评促演,总结反思,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作品的内涵。  关键词:戏剧表演
期刊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标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习近平总书记还指出,要认真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阐发,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始建于1921年的广东省湛江市麻章中心小学曾是培
期刊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这个定义决定了语文课程的动态性和多样性。中学语文教学要从过去以“应试”为主要目的和以做题为主要手段的知识教学转为开展语言构建与运用的语文学习活动,提升学生思维品质,坚定文化自信,为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正如苏轼
期刊
编者按:人恒以“蜡炬成灰泪始干”来称颂教师行业。作为化学老师的谭琼念老师却认为,“蜡炬成灰”是为“尽”,蜡炬有尽而教育无尽,故而她愿做一根永明的蜡炬,不断探索有益于学生终身发展的教育方式。无论是对自我成长的要求还是对学生的教育,她始终秉持“格物致知”的求索态度,在学习中不断突破自我,在教学中不断培养学生“自学、自律、自立”的能力。  谭琼念,广东省特级教师,高中化学高级教师,教育部“国培”对象,广
期刊
摘 要:电子书包是利用信息化设备进行教学的便携式终端。电子书包作为多媒体教育设备之一,是教师提升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应用电子书包,创设情境,巧用网络学案,增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语文阅读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关键词:电子书包;语文阅读教学;教学策略  电子书包是利用信息化设备进行教学的便携式终端。电子书包作为多媒体教育设备之一,是教师提升教学效率和教学效
期刊
摘 要:在主教材與绘本阅读融合教学过程中,笔者根据自己的课题研究提出了小学英语低年段TSP的融合教学模式。笔者将对TSP教学模式、模式之下三大环节处理方式、处理原则及模式的实施进行概述。最后,还通过课例分析阐述对TSP教学模式实施的探索。  关键词:小学英语;绘本阅读教学;TSP融合教学模式  很多教师对绘本阅读教学望而生畏,特别是小学一、二年级的绘本阅读教学。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三点原因:  学生
期刊
摘 要:文章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论述“整合、拼读、建构、创意”的绘本阅读教学模式之可行性。阐述如何巧妙通过词汇整合,趣味性浓的自然拼读训练,师生互动建构知识框架,创意阅读实践活动,以达到诱发学生阅读兴趣,提升学生阅读能力和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发展学生的想象与思维能力,促其多元智能发展之目的。  关键词:小学英语;绘本阅读;教学模式  绘本阅读在儿童语言发展上所发挥的积极作用早已受到国内外相关研究、学
期刊
摘 要:笔者基于新课标理念,将人教版初中化学“第六单元二氧化碳与水反应”和“第十单元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的教材内容进行整合,提炼出“使反应现象明显呈现”的实验设计的思路,归纳出常用的方法,采用实验教学的形式,实现“教—学—评”一体化,有效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  关键词:教材整合;核心素养;教学设计  一、素养为本,体现“教—学—评”一体化  新课标指出:需從“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变化观念与平
期刊
摘 要:“电子書包”平台正如火如荼地发展,“电子书包”适用于阅读资源多、有明显的考点进行测试的课堂。笔者利用“电子书包”这一平台,积极探索相关教学方式和结构:课前准备,突出学生,以学定教;材料提供,突出自主,拓展视野;网络互动,突出交流,人人参与;考查应用,突出能力,及时总结;拓展评价,突出个性,丰富情感。通过以上模式努力实现个性化学习,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关键词:“电子书包”;个性化学习;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