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自动经皮穿刺腰椎间盘切吸术成功率的作法和体会

来源 :中华骨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urtise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为了改进麻醉和手术方法,明确适应证,进一步提高自动经皮穿刺椎间盘切吸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成功率。

方法:

我们应用局部浸润麻醉方法,采用“直角等腰三角形定位法”为41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了自动经皮穿刺腰椎间盘切吸术,其中L4-536例,L5S15例。术后随访6~24个月,平均18.4个月。术中及术后应用抗生素及康复治疗。

结果:

40例术后即恢复良好,优良率97.3%。1例因术前忘记定位,术中反复穿刺,致术后腰痛、下肢麻木,半个月后完全缓解。平均住院11天,无一例复发,均恢复原工作。

结论:

严格选择适应证、准确的定位、熟练的椎间盘穿刺技术、严格的无菌操作和术后康复锻炼是提高经皮穿刺腰椎间盘切吸术成功率的关键。

其他文献
期刊
期刊
期刊
目的:观察颈椎无放射影像异常脊髓损伤(SCIWORA)的手术治疗效果。背景:过去对颈椎SCI-WORA,通常行保守治疗,多数系中央脊髓损伤,手内在肌恢复较差。为了改善其预后,乃行手术治疗,本组10例,8例过伸损伤,2例屈曲损伤,7例中央脊髓损伤,2例前脊髓损伤,1例完全脊髓损伤。方法:(1)X线平片测量颈椎椎管矢径,8例狭窄。(2)MRI:10例均见椎间盘突出,在中央脊髓损伤,7例为单节段脊髓信号
期刊
目的:通过开展皮层体感诱发电位(CSEP)术中监护脊髓损伤的实验研究,以确定脊髓损伤的临界值并有效的评价预后,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28只中国家犬随机分成4组,用Allen WD法致脊髓轻度、重度和完全性损伤,术中CSEP动态监测,并观察伤后1~3个月脊髓组织学改变、CSEP和功能恢复情况。结果:脊髓损伤CSEP术中监护临界值为,伤后2分钟P1潜伏期较术前延长不超过1.5倍,波幅下降不超过50
目的:对比分析前、后入路腰椎间盘摘除术远期疗效,为临床腰椎间盘摘除术术式选择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方法:应用Roland,Greenough标准及疗效评定相关指标随访1984~1991年底间于我院行首次腰椎间盘摘除术的患者。有效随访前路67例,后路136例,随访时间3~11年。应用FoxBASE+2.10建立数据库,PC SAS6.03进行各种统计分析。结果:前路手术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术中并
目的:报告经皮钬激光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自1994年6月~1995年6月,应用美国科以人公司生产的钬激光机经皮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26例。其中男19例,女7例,平均年龄38岁。L4-5突出15例,L5S1突出11例。手术时局麻,后正中线旁8~10cm处进针,进针方向与躯干矢状面成45°角,透视下确认位置。钬激光汽化烧灼髓核组织,有效地降低了椎间盘内的压力,使突出的椎间盘组织回缩,解除
本文报告1992年1月~1996年6月期间应用经皮椎间盘镜腰椎间盘摘除术(AM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268例,377次手术。随诊191例,平均2.5年,优良率82.2%。强调俯卧位手术。穿刺失败原因:椎间盘退变重,关节突肥大增生三角工作区被遮挡,髂骨发育高,置入套管(6.4mm)有异感。使用椎间盘镜清晰显示局部解剖,直视观察减压区并可调整套管减少神经根损伤机会。对30具成人尸体腰神经根周围局部解剖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