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HA1转基因拟南芥的抗铝性生理解析

来源 :应用生态学报 | 被引量 : 10次 | 上传用户:cliff8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AHA1基因是植物体内编码质膜H+-ATPase的一个重要基因,参与植物的生长发育与抗逆胁迫反应.本文以AHA1转基因型及其野生型拟南芥为材料,研究了铝胁迫对拟南芥养分吸收、抗氧化胁迫和有机酸分泌的影响.结果表明:Al降低了拟南芥根系对N、K、Ca和Mg的吸收,但增加了根系对P的吸收,且AHA1转基因型拟南芥比野生型积累更多的P和较少的Al.铝胁迫诱导拟南芥抗氧化酶SOD和POD活性增加,转基因型与野生型之间没有明显差异.Al对拟南芥有机酸分泌具有明显的诱导作用,且AHA1转基因型分泌较多的有机酸.
其他文献
为揭示超高产夏玉米田(产量〉15000kg·hm^-2)土壤微生物与土壤酶活性动态变化特性,在国家玉米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东)试验场进行夏玉米生长季农田土壤微生物与土壤酶活性研究
研究了在田间使用小麦互益素——水杨酸甲酯和6-甲基-5-庚烯-2-酮对麦长管蚜及其主要天敌——异色瓢虫和燕麦蚜茧蜂的影响.结果表明,小麦互益素虽然没有明显改变麦长管蚜的田间
固有光学特性是水体光学性质的重要内容,是水色反演分析模型建立的基础.本研究利用定量滤膜技术(QFT)和后向散射测量仪BB9,对太湖梅梁湾夏、冬季水体的有色可溶性有机物(CDOM)吸收系
应用单个体培养方法,以浓度为3.0×10^6cells·ml^-1的斜生栅藻为食物,在18℃、23℃、28℃和33℃的温度梯度下比较了镰形臂尾轮虫和尾突尾轮虫的生活史特征.结果表明:18℃
根据1959-2003年收集的东海带鱼年龄组成、肛长等生物学资料,对东海带鱼群体的利用结构进行了分析,并利用Beverton-Holt模型的单位补充量渔获量理论,分析和探讨了东海带鱼资源的
通过8种甲藻构建不同物种丰富度梯度的集群进行室内一次性培养实验,探讨了集群生物量随物种丰富度的增长模式,运用多因素方差分析检验集群内是否存在抽样效应.运用超产分析、相
在农户调查基础上,采用比较优势分析法对曲周县2003—2004年度冬小麦产量差异进行分析.调查数据表明,地块间小麦产量差异较大,产量范围为在4.2~7.9t.hm-2,变异系数为0.14.通过
碳作为重要的生命元素,在土壤-植物系统物质循环中发挥重要作用.作为一种天然的示踪物,稳定碳同位素(13C)较放射性同位素具有安全、无污染、易控制的优点,在土壤-植物生态系统
针对港湾快速城市化地区存在的潜在突变特性,基于P-S-R(压力-状态-响应)框架和突变级数法,构建了评价城市生态安全的突变模型,并对1996—2006年厦门城市生态安全进行了评价.结
研究了NaCl胁迫下嫁接和自根黄瓜叶片Cu/Zn—SOD、Mn—SOD和CATmRNA的表达与其酶活性变化及其MDA含量和电解质渗漏率变化.结果表明:在NaCl胁迫条件下,嫁接黄瓜叶片Cu/Zn—SODmR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