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教批判视野中的章太炎

来源 :山东社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p1089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西来大潮袭卷华夏大地之初,章太炎最早揭示了中国现代性的核心危机之一——“以论理代实在”,即:名教世界通过种种“大理”而派生出来的对实在的叙事、编织,反而取缔了实在本身,人陷溺在空幻的符号中,丧失了对于实在与生活的实感,甚或导致“名词拜物教”的消极思维方式;章太炎进而清醒地揭示了名教实质、危害与名教运作机制中深藏的现代迷信与社会专制的认识论起源.在今天的社会与文化建设中,比如说面对“向西方学习”这样自近代以来持续而重要的课题时,那种立“名”为教、唯“名”是举的思维定势与运作(将西方各种主义、思潮膜拜为普遍、终极的真理,或者走马灯般轮换符号……)并没有绝迹,甚至依然大行其道.故而章太炎的这一份思想资源,能够为名教批判提供可能性.
其他文献
萨德是法国18世纪占有特殊地位的反启蒙思想家,他以自由放荡的自然主义,反对人性与动物性的区分,倡导彻底反宗教、反道德和反理性的唯物主义身体哲学。他一方面张扬法国大革命时
哲学是人学。这是因为在现象学意义上哲学既创造世界又创造人类,即在视界融合和效果历史双重认知条件下的解释学循环。哲学创造人的类本质,完成人类种系的本体论承诺。而创造的
关注人类行为的行为科学日益成为显学。总体而言,可以从比较认识论、本体论,以及社会的观点来观察分析。其中,社会的视角尤其值得重视。换言之,研究者还应关注科学思想脱域于自身
1588年,范礼安在澳门出版了玻尼法爵的《基督教育》,这是在中国用西方技术印刷的第一本书。40余年后,意大利传教士高一志在山西出版了《童幼教育》。本文试图研究这两本书的关系
从实质层面看,哲学表现为对智慧的探求、性道的追问,就形式的层面而言,“哲学”可以理解为概念的运用过程,其中包括概念的分析。进而言之,如果从狭义上的智慧追寻转向广义的
目的:采用功能磁共振(fMRI)方法探讨高温暴露后被试者在完成空间记忆任务时大脑各区域的变化。方法28例健康男性青年右利手志愿者,分别在常温和高温下进行空间记忆任务行为学测
发展是伴随人类社会相生的永恒主题,发展伦理是发展的伦理自证与反思的辩证过程,近代以来发展伦理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发生了重大转向。马克思主义认为发展伦理是一个动态的历史
阿多诺从概念的可能性哲学出发,批判了海德格尔的存在论,指出Being不过是主观的综合,却被海德格尔客观化为必须屈从的力量.海德格尔反对物化,但是他的存在论带来的是新的存在
"一带一路"是中国历史上最为宏大的空间战略、经济文化发展战略、跨越海洋走向世界的大战略,中华民族生存与发展环境的这一时空转换必然要求强化"向海社会意识"。因此,必须以
“经济人”是市场经济的产物,其基本特征是自利性和追求利益最大化.在利益驱动下,“经济人”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也破坏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的生态危机,而引起危机的原因则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