舆论监督类新闻采编技巧与策略研究

来源 :艺术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nbour1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舆论监督类新闻是广播电视新闻节目较为常见的一种新闻类型,新闻编辑必须要以正确的立场、观点和态度进行编辑,给受众呈现出真实的新闻节目事实,在长期的工作探索中,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舆论监督类新闻采编技巧。本文主要从全面提升记者素质,高效的临访前准备,新闻现场的细节把握三个方面来展开论述。
  关键词:新闻采编;采编技巧;舆论监督
  舆论监督是新闻媒介的基本功能之一,通常广播电视舆论监督类新闻具有采访难、见报难和解决问题难等问题,为了更好地提高舆论监督类新闻的编辑水平,编辑人员就要认清舆论监督在新闻类节目中的重要作用,要有坚定的政治立场,为受众呈现真实的新闻事件,做好争取的舆论导向的作用。具体来说,新闻采编人员,应该从自身的素质、临访前的准备、新闻现场的细节抓取三个层面来提升采编技巧。
  1 记者全面的日常准备
  记者是电视新闻的直接见证者和生产者,他们对于新闻的认知直接决定了观众看到的新闻。因此,在日常的生活、工作中,记者要加强对于新闻采编的准备。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准备:理论准备、政策准备、资料准备。
  (1)理论准备。记者的采访是一种认识客观世界、客观事物的活动,这种揭示社会热点话题背后的新闻中,记者往往需要从现象到本质,从宏观上揭示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因此,记者必须具备扎实的理论素养。此外,还要关注国际、国内的大事小情,通读文史哲的书籍,扩展自己的知识面,懂得一些美学、音乐、艺术、电影等方面的理论知识,并且尽可能地在采访之前对自己采访的行业做更多地准备知识。
  (2)政策准备。党和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是记者观察、分析、判断具体事物的武器。政策思想不明确,就缺少分析具体事物的标准,采访中的设问及最后的报道就缺少针对性,或者是和政策相悖。因此,记者和编辑要认真学习和掌握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不断提高自己的政策水平。
  (3)资料准备。资料可以帮助记者发现社会热点问题的新闻价值,增加新闻的“厚度”与“硬度”,增强新闻的可读性。一名好记者,应该是一名称职的“资料员”。记者平常一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积累资料:政治性资料,党和国家的政策法规,及所从业领域的有关规章;知识性资料,包括文史哲方面的知识,基本的采访部门、行业的术语和知识;业务性资料,如摄影类、传媒类知识。
  2 临访前的准备
  舆论监督类的新闻,在采编之前,都要针对社会上的热点问题,进行合适的选题。一个好的电视记者到达新闻现场之前要对新闻事件的现场、事件的前因后果、事件的经过等做出合乎情理的分析,到达新闻现场后才不会无所适从。虽然遇到突发新闻事件时,采编人员并没有时间去准备或者是选取合适的选题,但是在一般的新闻中,采编人员应该进行选题的积累,在临访前也应该利用路途中的时间进行最后的准备。
  (1)明确采访目的。任何采访都不是信马由缰,都有着明确的目的,采访的目的是新闻采编的指挥棒,它决定了新闻采访最后的内容和方向。因此,记者在临访前必须明确自己的采访目的。
  (2)研究背景资料。记者在采访前,应该从已经成文的、成片的资料中获取并研究此次采访报道所涉及的有关新闻事实的历史与社会背景、现实状况,发展脉络以及相关人物的性格特点、职业生涯等背景材料,以此提高记者对于所报道新闻的认识水平,有助于采访报道的深入进行。
  (3)拟定提问提纲。准备提问提纲其实也是一种对采访对象的进一步了解和熟悉,这样才能在采访过程中随机提出一些细节问题。通过拟定提问提纲的准备工作,可以对问题的指向性和程序性有一个准确地把握,使提问的问题之间的逻辑关系非常紧凑,避免提问支离破碎,提问不着边际,不利于事实的深入挖掘。
  (4)制定拍摄方案。电视新闻的采访和摄制是分不开的,要想捕捉到以小见大、精彩的细节画面,记者在采访前还应制订拍摄方案。拍摄方案包括确定采访报道的表现形式,选择拍摄现场,考虑画面表现内容,如果是有多套摄像机采访,还要设计机位及其运动方向。现场直播还应考虑背景资料的穿插运用。
  3 新闻现场的细节把握
  遇到突发事件,记者往往是第一时间赶赴现场的,他们对于现场情况的把握和判断,对于现象的解读,对于观众最后看到的新闻有着重大的影响。因此,新闻现场记者对于新闻的采编至关重要。
  (1)注重细节的拍摄方法。一条新闻的优劣成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是否有独具魅力的细节画面,优秀的、经过精心筛选和提炼的细节,往往成为新闻传播的传神之笔。到达新闻现场之后,记者不能被热闹繁杂的现象所迷惑,必须发扬挑、等、抢的采访作风,在新闻现场中挑选出那些充分表现新闻主题、最能体现事物本质和最具表现力的画面。
  挑:记者要对事物进行细致的观察、采访和分析,将最能体现事物本质、最能阐明事实且信心量大的拍摄素材挑选出来。等:电视新闻的拍摄并非有形必拍,有闻必录,它要求记者必须等候捕捉赋予表现力的新闻细节的最佳时机与角度。抢:就是抓拍,記者应该不失时机地抓取新闻事态发展过程中最富有表现力的场面和细节。抓拍要求记者行动敏捷并拥有娴熟的拍摄技巧,以便能迅速、及时地捕捉稍纵即逝的画面。
  (2)注重新闻事件的真实性。真实性是新闻事件播报的首要条件,特别是对于具有很大的舆论导向作用的舆论监督类新闻节目而言,真实性更是重中之重。一旦舆论监督节目的采编记者在新闻事实的情节、细节和遣词用语使用不当,就会引发新闻官司。对此,舆论监督节目的采编记者必须要客观的报道新闻内容,不可参入主观情绪,同时还要在事实描述和评论用语上要把握好分寸,做到准确无误。
  新闻事件的发生必然会有其不同的新闻立场和观点,采编记者必须要以正确的立场和出发点,科学的分析新闻事件的多面性,从受众的角度出发,捕捉到舆论监督额出发点和切入点,采用马克思主义的新闻观,并在实践中正确地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分析问题的方法,才能够准确把握问题的实质。但是,新闻编辑记者不可以过度夸大新闻事实,不要以偏概全,要着眼于大局。例如,中央电视台的《焦点访谈》开播于1994年4月1日,随着栏目社会影响力的增大,全国各地的上访、求助的电话、来信也急剧增加。该节目的采编记者就是站在老百姓的角度看新闻,敢于与社会不良现象进行监督批评,被称为人们的喉舌,舆论监督的执行者。
  (3)挑选报道对象与时机。舆论监督类新闻节目必须是大家普遍关心的具有典型的教育意义的新闻节目,舆论所代表的节目心声也是受众所要表达的心声,舆论由分散变得集中、由少数变成多数、由片面变得全面,从而引起全社会的关注和共鸣。
  舆论监督类新闻节目是广播电视新闻类收视率较高的节目之一,编辑人员必须要紧随时代的步伐,探索研究舆论监督类新闻的采编技巧,端正自己的政治立场、观点,有较强的法律意识,能够准确捕捉到新闻事件中的新闻价值,从而做好舆论监督工作,从受众中起到积极的舆论引导、监督执行等作用。
  参考文献:
  [1] 周立文.如何做好《记者观察》的舆论监督[J].记者摇篮,2010(02).
  [2] 郭冠妍.关注新闻传媒的社会责任[J].记者摇篮,2010 (02).
  [3] 白振祥.从《市民热线》看媒体的舆论监督[J].记者摇篮,2010(02).
  [4] 郭兰英.运用好大众传媒的宣导抚慰功能[J].新闻爱好者,2010(02).
  [5] 袁小轩.从“周久耕事件”看网络舆论对报纸新闻框架的影响[J].新闻爱好者,2010(02).
其他文献
摘 要:开设服装设计工作室的职业学校或高等教育学校需要对服装流行趋势室进行科学色彩规划,既满足服装趋势调研教学日常需求,又满足设计活动的开展,室内色彩会直接影响服装设计人员心理与生理,鉴于服装设计专业时尚特性。因此,对于色彩的处理,必须既符合功能性需要又满足时尚潮流诉求。基于服装设计流行趋势室内色彩设计进行深入分析,得出典型经验,为相关高校应用色彩设计提供镜鉴。  关键词:高等学校;室内色彩;设计
从城市规划理论研究角度,阐述了城市规划对地价空间分布规律及其作用机制,以及规划控制对地价空间分布影响,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
近日MPAA(Motion Picture Association of America)美国电影协会再次对电影下载网站发起攻击.大批使用BitTorrent和eOankey等P2P软件的网站成为目标。著名的LokiTorrent更是枝
汇山码头,是"淞沪会战"的主战场之一,有着旧上海著名洋行设计的码头仓库,有着百姓们熟悉的公平路国内客运站,有着全国唯一一家国家级航运交易所.它以百年的资格记录着上海港
介绍了渗碳钢制大型圆锥滚子轴承外圈淬火压模设计和车工留量的确定方法.对于径厚比较大的薄壁轴承套圈,在压模设计上采用多撑的方法提高整形效果,还可通过碟形弹簧压翘曲.
分析了X294测量仪在测量中存在的问题及结构缺陷,并进行了改进.改进后的仪器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使用效果良好.
针对Y9025圆度仪调整架在机械结构和制造工艺方面存在的不足,通过改进设计使其结构更趋合理,加工和装配的工艺性能得到明显改善。
本文研究了环形锻件在辗扩过程中的尺寸变化规律、提出了工件体积误差的在线测量方法,确定了工件体积误差三种分配方案,为改进辗扩过程控制提供了依据.
对电主轴轴承座磨加工工序的精度要求很高,把质量控制图用于此工序的质量控制使操作者有一明确控制范围,对关键尺寸进行适时控制,降低轴承座废品率,从而满足产品质量管理的要
针对当前大城市郊区农村建设中的问题,以上海金山漕泾镇水库村"休闲水庄"的规划为例,以乡村旅游为突破点,将当地的生态资源和农产品进行整合,提出了"休闲水庄"的构想,带动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