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李飞刀就一招

来源 :大众摄影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g197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适马SD1主要规格』
  有效像素 约4600万像素(4800×3200×3层)
  感光元件 24×16mm Foveon X3全色影像感应器CMOS
  焦距系数 1.5× 对焦点 11点双十字
  取景器 98%视野、0.95×放大率、18mm眼点
  显示屏 3.0英寸46万像素LCD 感光度 ISO100-6400
  快门速度 1/8000 - 30秒、B门(最多30秒,使用延长模式:2分钟)
  测光模式 77区权衡测光、重点测光、中央区域测光、偏重中央平均测光
  曝光补偿 手动曝光补偿 /-3EV(每级1/3EV)
  对焦模式 单张AF、连续AF(附AF预测功能)、手动对焦/抓拍/无限远
  影像尺寸 4704×3136×3(高质);3264×2176×3(适中);2336×1568×3(普通)
  连拍速度 约5张/秒 照片格式 JPEG/ RAW(12-bit)
  存储介质 CompactFlash(类型I、UDMA兼容)
  机身尺寸 145.5×113.5 mm×80.0mm 机身重量 约700g
  
  整体观感
  SD1初上手,相机不重, 外观上也没有唬人的竖拍手柄,比适马早些年的SD9还小,在顶级机身追求大而全的潮流下,适马这种“低调”作风还真的是特立独行。
  使用了半年,感觉一切都中规中矩,该有的功能都有,方便的操作菜单、防尘防淋溅的镁合金骨架、四种测光模式相当准确、11个双十字对焦点的合焦也比较迅速,ISO最高到6400(ISO800以上已有明显噪点)、每秒5张连拍能力等,除了菜单中AF微调功能(杜绝镜头跑焦)和高档相机一般不会配备的内置闪灯,算是别致些的功能外,总体上虽无诟病之处,却也并无过人之点。
  用过这么多年适马的单反相机,也早就知道 SD机身的性能永远不能和其他主流品牌相比,SD1没有任何诸如“人脸识别”、“自动拼片”、“触摸对焦”、“高清录像”这样的花哨功能,至于顶级机身标志性的巨大机身、每秒10张以上的高速连拍、自动智能追焦、51个对焦点、超高ISO曝光等,它也没有。
  SD1的对焦、曝光等必要的基本功能也仅仅是达到了当年D300的水平。从使用上来看,虽然比它前几代的适马机身有了长足的进步,不再有特别明显的缺点,但用上去就像是一台万元不到的中档数码单反相机。从功能上看,没有任何特别之处,如果是一个不懂什么是FOVEON X3的新手,就算这台机器只卖1万元,他也不会买,当然SD1的定位也不是初学数码摄影的新手。
  
  SD1
  SD1的基本操控按键设置比较合理,常用的参数均分配以单独按键,方便快速调节。
  
  有何特别
  特有的FOVEON X3三层感光芯片却一直仅是小幅改进,没有质的飞跃,直到这台SD1。不仅FOVEON X3感光芯片的面积升级到24×16mm(虽仍然为APS-C画幅,但焦距系数从1.7×升级到1.5×),实际像素也从SD9到SD15时的400多万跃升到了1500万。
  说到像素,可能有人会说,才1500万像素,还是APS-C画幅?这不是刚够“入门级”的水平吗,不是说有4600万像素吗?这里要说明的是,FOVEON X3感光芯片和其他品牌(不管CMOS还是CCD)的马赛克感光芯片的感光原理有根本性的差别。
  虽然都叫“一个像素”,但因为马赛克感光芯片单个像素只能记录单色(三元色其中之一),所以要形成我们看到的一个真实色彩的“像素”,就要和其他周边的四个像素一起计算( 相临的像素分别记录两个绿色、一个蓝色、一个红色),才能得到一个彩色像素,每个像素都被其他相邻的像素重复计算,所以马赛克感光芯片的单一像素,仅能记录照射到这个像素上30%的光,色彩是靠其他像素联合计算得到的。既然是计算而来,自然会产生损失和误差,也正是这个原因,使其逊于传统彩色胶片的成像质量。
  而FOVEON X3感光芯片是每个像素三层感光(红绿蓝三元色),所以每个像素都能如实记录下照射到这个像素的100%的光,而不是只记录下30%,再靠计算得出色彩。这一点和胶片成像的原理很像,事实上,X3的色彩和成像质量也更像胶片,所以,虽然X3也叫“像素”,但其根本上和马赛克感光芯片是不一样的, 适马在宣传上可能为了更好地让人理解,就把三层感光计算三次,于是1500多万的“实际像素”就变成了4600万“有效像素”了。
  正如当年SD9的400万实际像素可以和1200万有效像素的主流单反机相媲美一样,SD1一口气将FOVEON X3感光芯片的像素记录能力翻了3倍,不能不说是一种奇迹式的提升。实际使用上也明显感觉到这种画质是无与伦比的。至少可以说,SD1的成像比市售所有135画幅的顶级数码单反相机都要更清晰、更锐利、画质更高。而在此之前,为了提升一点点画质,需要的是大笔资金购买顶极镜头,仅此一点,就可以让其列入“顶极”的行列。
  
  成像能力
  使用SD1不久,我就带上它和我的另一台号称“顶级机身”的NIKON D3一起去瑞士度假,看看它在真实使用中,是否可以配得上顶极机身的称号。一路上,我不停地轮流用D3和SD1拍摄同样的场景,合起来拍了近1万张。
  从功能和可靠性上来讲,D3完胜,如果我遇到不可错过、或是转瞬即逝的场景,我一定会用D3。快速和准确的曝光检视,出色的连拍和智能对焦,几乎可以胜任的JPEG直出和超高ISO曝光,让我更放心一些。论使用的方便性,D3和SD1打成平手,SD1胜在轻巧简单,D3则胜在超强的电池能力和更准确的白平衡。
  画质和成像方面,SD1更胜一筹。没想到的是,SD1由于大幅提升了X3像素的数量,竟使其分辨能力超过部分镜头的成像能力,把镜头的成像能力提升到了极致,而且这种提升是对所有镜头有效的。换句话说,我用SD1加上3000多元的适马中档镜头(SIGMA 17-50mm 1∶2.8 EX DC OS HSM),得到的分辨力和画质竟然高于用Nikon D3加上号称“中焦镜皇”(Nikkor AF-S 24-70mm 1∶2.8G ED)的成像。我相信,如果SD1使用更好些的镜头,成像会更加出色。
  相机是由机身和多只镜头组合而成,如果顶级的FOVEON X3成像芯片可以弥补镜头成像能力的不足,那么SD1昂贵的机身价格或许可以接受一些了。
  从纯记录数据量的角度看,SD1拍摄一张RAW格式的原文件(X3F文件)有50-70兆之大,而D3的全幅RAW格式不过20多兆。同样的场景,SD1用D3约45%的芯片幅面,记录了几乎是D3的2-3倍的内容(相当于每平方厘米感光芯片的记录能力是D3的400%-500%)。从这也能看出为什么SD1的画质和解像力会更好,因为它记录了更多的光学信息。
  还有一点是值得适马老用户欣慰的,就是SD1上使用的“TUREⅡ”双核处理器和巨大的DDR3缓存比有了长足的进步。虽然SD1照片记录的数据极大,拍摄时竟然还可以轻松地以比较快的速度(大约1-2秒拍一张)一直拍下去,而不像之前的型号,拍个五六张就要等存储的红灯不停地闪,将缓存释放完了才能接着拍摄。这个能力是非常重要的,不然会错失重要的机会。
  不要以为“这有什么了不起的,中档相机都做得到”,要知道SD1的原文件有50-70兆之大,这相当于让一台相机以每秒7张的速度一直连拍下去,而1000多万像素的入门级数码单反一张RAW照片不过才十几兆,有哪个“中档相机”做得到?更何况SD1以每秒5张的速度连拍时,产生的数据量相当于D3以每秒15-20张的速度记录RAW数据,即使是D3这样以速度见长的顶极机身,都不可能做到。
  
  有待改进
  SD1最让人不满意的是那块3英寸TFT彩色LCD机背显示屏,虽然有46万像素,但是显示的效果实在是太差了,不仅回放速度极慢,显示效果甚至远远不如10年前的SD9的那块小显示屏。
  如果只看机背的显示 ,我不会有任何拍摄的欲望,一张正常曝光的照片,在显示屏上色彩暗淡、噪点巨大、曝光不足,几乎没有任何检视作用。如果按照显示的情况曝光,实际肯定会过曝。虽然这是很小的一件事,技术上应当不是什么问题,但大大地影响拍摄过程的快乐,在风景极佳的情况下,看着显示屏上糟糕的画面,也不会有接着再拍的欲望,但照片经过适马SPP软件处理后,往往后悔当时没有多拍几张。
  再有一点就是整体色彩有点偏粉红,本来X3就是以色彩真实、鲜艳而著称的,SD1在这方面反而有些退步。由于粉色镀膜的防尘罩参与了成像,使原来著名的“适马黄”得以消除,但却出现了偏品的趋势。在拍人像时,偏粉红的肤色会比较讨巧,但拍摄风景时,偏粉红的石头就不那么让人开心了,而且这种偏粉红的特性很难轻易消除,以至于后期调节时不得不向黄绿的方向调整。SD1的白平衡好于以前的型号,但这种特性抵消了白平衡的准确性,让适马在风光领域中,原本极出色的色彩优势失色不少。其实这种偏粉的趋势从SD10起即开始出现了,只是到了SD1更加明显。
  
  SD1
  一如既往,适马的机身总是让人又爱又恨,它不是初学者第一部机身的好选择,也不是每天拍上千张,享受拍摄乐趣的发烧友的玩物,更不是那些标榜“从不后期处理”的人的工具。要用好它,你要花一些精力,但正如小李飞刀一般,不发则已,发则必胜。只要精心地拍摄、仔细后期,色彩和画质可以让你得到无与伦比的回报。
其他文献
丰富“德国制造”  徕卡隆重推出Leica X Vario  Leica X Vario以全新便携型数码相机扩展了 Leica X产品线,其首次采用变焦镜头,焦距范围从28到70mm(等效焦距135规格),具有全高清录像功能,可提供更多性能以及更大的创作自由度。Leica X系列的突出亮点是高性能、APS-C格式、1650万像素(1620万有效像素)CMOS图像传感器,Leica X Vario是
随着尼康全画幅数码单反相机D3的面市,尼康也推出了AF-S 24-70mm 1:2.8G ED金圈镜头, 这是一只适合全画幅相机使用的广角的恒定大光圈变焦镜头,而且变焦焦段非常适用,完全可以满足绝大多数题材的拍摄需求。    超强功能 完美表现    尼康AF-S 24-70mm 1:2.8G ED是一款非常惹人喜爱的变焦镜头,从它的身上可以体现出尼康的先进镜头制作技术,使用起来专业感极强。镜头运
外观设计  16-70ZA是索尼E卡口镜头群的第二款卡尔·蔡司镜头。它延续了Sonnar T* E 24mm 1:1.8(以下简称24ZA)简约大方的外观设计,体积和重量也都得到了很好的控制。和其他带有OSS防抖功能的E卡口镜头一样,16-70ZA也不具备防抖切换开关。  此前有用户反映24ZA的遮光罩会在正常使用下发生分离,究其原因是金属和塑料两部分组件的热胀冷缩系数不同。16-70ZA则标配了
弥漫着煤灰的空气让人窒息,满布的大坑仿佛顽固的疮痍,沙砾滚滚而来似乎将要吞噬草原上最后的一汪绿水,绵羊无精打采地奔向贫瘠的荒原。卢广的作品《中国的污染》就像一记重锤,锤在我们的心上,这就是书本上的“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草原,而今,那诗画般的景象早已远去,取而代之是一片灰暗阴郁。  这几年,中国最美丽、最大的几块草原随着煤矿的开采迅速被蚕食。而且开采的都是露天矿,就像一个美丽温婉的姑娘
超广角镜头独特的视角所带来的影像魅力相信对大多数摄影人都是难以抗拒的,尤其是在风光摄影爱好者中,超广角变焦镜头几乎是必备的。在众多的超广角变焦镜头中,多年以前就有一只镜头被影友特别地关注,它就是适马12-24mm1∶4.5-5.6 EX DG Aspherical HSM,在其他厂家的这一类镜头广角端还基本都是从16mm或17mm焦距起步的时候,它却已经做到了12mm,那视角上的优势可想而知。即使
Cinematics(影艺)套装提供的多种组合  现在的数码单反相机都有高清视频功能,但照片和动态影像的拍摄方式不同,前者是抓取瞬间影像,后者是记录持续时间的活动影像,数码单反存在着手动跟焦不便、监视取景困难、手持拍摄缺乏稳定性等问题。Cinematics(影艺)套装提供了丰富的附件组合解决这些问题。  这套附件价格从最贵的一万五千多元到最便宜的五百元,分别适合不同题材的拍摄。最便宜的组合是手柄和
1寻找或制造一个视觉中心  辽阔的大海,有时会显得太过空旷,拍摄之前,我们需要寻找一个视觉上的兴奋点,也就是常说的视觉中心,比如海边的躺椅、海螺贝壳、墨镜,甚至是色彩绚丽的游泳圈、拖鞋等,都可以被用来当作视觉中心。  如果海滩上实在找不到可以被当作视觉中心的景物,我们也可以就地取材人为制造一个,比如在平整的沙滩上写字、画简单的线条画等都可以。  2安排好地平线位置  在拍摄海景照片的时候,我们尽量
冰雪未消,天地间却已披上了耀眼的、暖暖的“金缕玉衣”;  惊慌奔跑于雪地中,仿佛要把人带入仙境的兔子??  这些生动的场景,是我们赖以生存的自然中的一部分,虽然离我们有些距离,但却是我们美丽的家园。  这些具有力量的影像,是大自然投射给人类的珍宝,每一个珍贵记忆的背后都蕴含无限的想象和创造。  这里展示的作品,甄选于近年的加拿大“班夫山地摄影大赛”以及英国“野生生物摄影年赛”,职业或非职业的摄影人
Q:可否分享几点此类风光的拍摄技巧?您最重要的经验是什么?  A:如果条件允许,我更喜欢独行和独思的创作方式,这样可以排除外界干扰,进入一种完全自由、忘我的状态,用自己独有的视角和思维认识自然,感悟自然,表现自然。正如我的老师于云天先生说:“创作需要独思,需要甘守寂寞,需要全身心地投入,才能领悟到自然界充盈于天地间有生命物的浩然之气所达到的某种和谐。”  黄山历来是摄影人所向往的拍摄地,佳作层出不
有人曾经说过,陕西最美的风景都在秦岭以南,而如果要说起陕南风景最美的地方,一定不能不说岚皋。  概况:岚皋,原名砖坪,因修建汛址时发现汉砖而得名。位于陕西南部的鄂、渝、陕三省交界处,北距安康市区71公里,西邻紫阳,东毗平利,南接重庆城口。  石是水之根,林是雾之源,岚皋因林而俊,因水而秀,因雾而丽。上苍对岚皋的厚爱,使这个地方有了江南的温润与秀丽。穿城而过的岚河,给了这座城灵秀,奇形怪状的巨石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