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吴青老师的家在北京海淀一个很普通的小区里,室内的布置很简单,除了必需的家具用品,就是书,书架上、桌子上、角落里,到处都是书。客厅的醒目位置摆放着冰心老人的照片。吴青老师虽然已经70多岁,头发有些灰白,但是在采访中,给记者的感觉却像年轻人一样富有激情,特别是说起中国教育的时候。
记者:吴青老师,您好,教育事业和教育权利一直是您比较关注的领域,请您就这方面给我们谈一下。
吴青:学校这个词,最早是希腊的词,是休闲的意思。也就是说,只有那些有钱人在休闲的时候,才需要学文学、学音乐、学舞蹈。而劳动人民基本上就是靠干活,跟他父母学,或者是当徒弟,学具体的技术或者是将来要靠技术生活的这方面的知识。等到社会发展到工业化以后,才可能进行全民的一些教育。
对中国来说,从前的教育也就是私塾教育,也是有钱人才能念书。有些女孩子念书,那是因为爷爷喜欢她,它不是一种权利,是一种特权、一种恩赐,给予你,让你去学。其实我觉得在中国很多人的心目中,直到现在,教育都不是一个权利,很多人没有意识到他们有权接受教育,就应该受到九年义务教育。如果我是海淀区的教委主任,我会要求下面的每一个人去基层,去发现教育存在的问题,让每一个人都必须受教育,这是我的责任,因为教育是社会改变人最基本的途径。我们都是公民,我们不能光管自己,还要想到我们的社会责任在哪里。要懂得这个社会责任,就必须受到教育。要懂得什么是民主,什么是法治,规范自己的行为。我觉得个人的行为都需要规划,因为我们是存在于社会之中的人,不能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因为即便在家里你都不能想干什么干什么,你周围还有家人、朋友,甚至于动物、植物,你的生存跟他们有着直接的关系,大家都需要学会如何和谐的生活。我认为这些问题都只能通过教育才能解决。
记者:那您认为什么才是教育呢?
吴青:我觉得教育的定义可以很宽泛,父母的教育、学校的教育、媒体的教育、教会的教育、社区的教育,这些都是教育。人是脱离不了教育的,而教育本身也是一个自我学习的过程。父母在对你教育,你的亲戚朋友也在对你教育,他们在劝你做什么,媒体在对你灌输什么,你的同龄人又在跟你交流什么,这都是教育。所以说,实际上生活就是一种教育,它传递给我们的是价值观、知识,还有技术。这就是教育的整个内容,一代一代往下传。过去没有文字的时候,就是看,你看前人怎么做,然后你又传给下一代,一代一代往下传。有了文字以后,我们可以借鉴的东西和渠道就更多了,可以是国内的,也可以是外国的,你都可以借鉴,这些都是教育。
记者:站在老师的角度,您认为最应该教给学生的是什么?是传授知识还是育人?
吴青:教育就是教书、育人。在这个过程中,我认为最重要就是,我要让我的学生成为什么样的人?我觉得,如果是一个真正受到教育的人,他应该心胸非常开阔,而且思路非常广,他的思路、思维方式应该是符合世界的,他能够明确,这个社会缺什么,这个世界缺什么。就是所谓全球化之下,一个人应该成为什么样的人?现在的学校没有教给学生思维方式,老师要是稍微有点自己的思想,就要受到打击,只能灌输党八股和已经被扭曲的东西给学生。我们的教育问题很大,这就是为什么我现在特别重视教育。所以,现在谁请我到哪讲我就到哪讲,哪个大学请我去讲座我都去。因为我觉得现在最重要的,应该还是继续五四的启蒙教育,就是科学与民主的教育。因为现在的教育进入了歧道、岔道,我们要回来!
记者:可能我们都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可是又没办法马上来解决。
吴青:教育观念的转变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解决的,必须一点一点来做,一个人一个人来改变,需要改变我们的思想,只有改变了思想才会重新去思维,用新的角度去看待问题。我觉得现在学生的思维方式被老师拴得非常的紧,老师教学生多少,学生就吐出多少,考试就可以得一百分。因而,学生也就自我满足了,但是,却缺少了一种对知识的探究和渴望。
我觉得在这之前,中国都不可能出现诺贝尔得主,原因就在于没有一个自由的思路去创造,没有自由思维生存的空间。新中国成立以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只要有自己的思想,就会遭遇打压,弄得广大的人民群众什么也不敢说,什么也不敢想,什么也不敢看。现在很多作家,解放后创作的一些作品都不如解放以前的创作,很多人都是解放以前出名,解放以后出不了名,那是因为作家是一种创造性的工作,更需要一种自由的思维,如果都是领导让他们写什么他们就写什么,他们能写得出来好东西吗?科研领域也一样,但是在中国只要你不被信任,连科研的仪器都不能使用,更谈不上研究与创造了。这就是强调了阶级、强调了政治的弊端,没有让人们真正懂得什么是爱、责任以及相互之间的友谊和尊重。
记者:那么,您认为教育的目的是什么呢?
吴青:教育最主要的目的,我觉得是要教育出有知识、有理想的公民,懂得自己的权利、责任和义务,规范自己的行为,同时尊重他人。此外,教育还需要向人们传输一个观念,就是“活到老,学到老。”我经常这样教育我的学生,要有一种自我学习的价值观念,一个人在学校学习的时间毕竟有限,毕业后依旧需要坚持不断的学习,才能提高自己,跟上时代的发展。我们现在有的孩子就在自学,自学大专以后自学大本,就是不断的提高自己。
记者:知识就是这样一点点的积累出来的。
吴青:对,知识就是不断的积累的,我现在真的不在乎我的学生是不是进大学。我也经常和大学里的一些博士生、硕士生、本科生沟通接触,感觉现在经常是博士生不如研究生思想活跃,研究生不如本科生思想活跃,学校待得越久、学得越久,反而越糊涂,因为很多人仅仅是为了改变自己的学历而升学,并没有注重自我学习与提高。
记者:现在很多人读研更多的是出于就业的原因。
吴青:是的,很多学生寄希望于更高的学历能找到更好的工作,问题在于这样的人是没有理想的,仅仅是为了找份工作,然后结婚、生孩子,了此一生,他不是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公民。而且这其中很多人知识面都非常的窄,就会那么点东西,思维都不会。
记者:但是,现在在大学里,很多学生对未来都很迷茫,不知道自己的理想是什么?
吴青:我到大学里去讲座,学生全是茫然的听讲,对一些学生进行提问,得到的全是支支吾吾的回答,这就是教育观念带来的诟病。赚钱就业虽然无可厚非,但是作为一个公民,社会责任在哪里呢?我认为一个人知道自己到底要做什么,这才是最重要的。哪怕只是知道要做好自己,不妨碍别人,不贬低别人抬高自己,做一个守法的公民也很好。
记者:您觉得现今的大学教育应该走向何方?
吴青:教育就应该培养有独立思想、有独立人格的人,这才是教育,教育出来的人才可能去创造,尤其是大学,教育出有独立的人格,独立的思想,有尊严的人太重要了,这样的人才能去创造、去改变。而我们正需要这些具有创造、改变精神的人来改变我们国家现在的情况,因为中国的真实情况是这样的:人多地少、又穷,任何资源被我们13亿14亿的人口一除,我们每个人就真的什么都没有了。所以,我们更要培养出有创造和改变精神的人来。
教育是百年树人。比方说我们现在自己有的毛病,也不是一下就能改正过来的;是需要不断地、有意识地去做、去改变。所以,一旦我们的思想开始改变,行动就必须要跟上,然后我们就能感受到行动跟上思想的幸福。所以,我是觉得每个人必须要行动起来,我常跟人说,我是一个动词。一旦有了想法,就绝对要去行动,要去做。大多数中国人都只会说,说的比哪国人都好,可是不行动,怎么行呢?
记者:您一直关注农民工子女就学的问题,那么,农民工子女就学主要是有哪些问题呢?
吴青:其实这也是一个权利的问题,这些孩子本来就有受教育的权利。因为我是老师出身,我特别重视城市流动人口的孩子、外地来的孩子,有的孩子在城市里待了十几年,一到考高中、考大学,就要回去,这很不公平,我们现在还有大量留守的孩子,我们不平等的对待他们,他们受到歧视,就会有一种心理落差。他们缺乏关爱,城市并没有给他们足够的爱,他们失去了一种呵护,一种关怀。
中国要和别的国家比赛,人其实是最宝贵的,人如果受到良好的教育,具有了开放的思想和较高的文化水平,其创造力其实是很大的,这些都是资源,是我们国家无形的资源。如果真的能把这些孩子都培养起来,那么,我们的国家会出多少诺贝尔得主!当然,如果要马上整个改变现在的情况,当然不太可能,但是这些人都是资源,因为只有人能够改变。而这些人接受了教育以后,就会有理想,就会去改变现在的情况,那么,我们农村的真正的变化会很快,因为他们都是农村的主人,他们知道该怎么做,不用别人去告诉他们要怎么做。
记者:其实,这些问题都已经发现了,但是要如何解决呢?
吴青:要解决的话,很重要一点就是从我们自己每一个人做起。我们每个人都是国家的公民。每一个公民要有勇气去表达自己的想法,观念就能得以改变。
记者:但是有这个勇气的人应该是少数?
吴青:应该是少数,也可以是多数!你就可以做一个少数,为什么不能做呢?这个东西就在于你自己,方法有很多,但是并不是人人都这么做。你也可以去创造,如果你真想做的话。那么,这就是勇气!这个和大学生工作,赚钱买房子结婚道理是一样的,因为这就是一个生活的轨道,好像似乎已经给人规定了,大家都这么做。
记者:这条路,我们需要走多久呢?
吴青:这要看我们每一个人,有人跟我说,吴老师,我们需要多几个像你这样的人,但是为什么这个人他自己就不能改变呢?有十个吴青管用吗?没用!所以,我们的社会不是需要几个像我吴青这样的人,100个也不够,我们需要的是人人都在改变,人人都在行动,需要从我们自己每一个人做起。
记者:吴青老师,您好,教育事业和教育权利一直是您比较关注的领域,请您就这方面给我们谈一下。
吴青:学校这个词,最早是希腊的词,是休闲的意思。也就是说,只有那些有钱人在休闲的时候,才需要学文学、学音乐、学舞蹈。而劳动人民基本上就是靠干活,跟他父母学,或者是当徒弟,学具体的技术或者是将来要靠技术生活的这方面的知识。等到社会发展到工业化以后,才可能进行全民的一些教育。
对中国来说,从前的教育也就是私塾教育,也是有钱人才能念书。有些女孩子念书,那是因为爷爷喜欢她,它不是一种权利,是一种特权、一种恩赐,给予你,让你去学。其实我觉得在中国很多人的心目中,直到现在,教育都不是一个权利,很多人没有意识到他们有权接受教育,就应该受到九年义务教育。如果我是海淀区的教委主任,我会要求下面的每一个人去基层,去发现教育存在的问题,让每一个人都必须受教育,这是我的责任,因为教育是社会改变人最基本的途径。我们都是公民,我们不能光管自己,还要想到我们的社会责任在哪里。要懂得这个社会责任,就必须受到教育。要懂得什么是民主,什么是法治,规范自己的行为。我觉得个人的行为都需要规划,因为我们是存在于社会之中的人,不能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因为即便在家里你都不能想干什么干什么,你周围还有家人、朋友,甚至于动物、植物,你的生存跟他们有着直接的关系,大家都需要学会如何和谐的生活。我认为这些问题都只能通过教育才能解决。
记者:那您认为什么才是教育呢?
吴青:我觉得教育的定义可以很宽泛,父母的教育、学校的教育、媒体的教育、教会的教育、社区的教育,这些都是教育。人是脱离不了教育的,而教育本身也是一个自我学习的过程。父母在对你教育,你的亲戚朋友也在对你教育,他们在劝你做什么,媒体在对你灌输什么,你的同龄人又在跟你交流什么,这都是教育。所以说,实际上生活就是一种教育,它传递给我们的是价值观、知识,还有技术。这就是教育的整个内容,一代一代往下传。过去没有文字的时候,就是看,你看前人怎么做,然后你又传给下一代,一代一代往下传。有了文字以后,我们可以借鉴的东西和渠道就更多了,可以是国内的,也可以是外国的,你都可以借鉴,这些都是教育。
记者:站在老师的角度,您认为最应该教给学生的是什么?是传授知识还是育人?
吴青:教育就是教书、育人。在这个过程中,我认为最重要就是,我要让我的学生成为什么样的人?我觉得,如果是一个真正受到教育的人,他应该心胸非常开阔,而且思路非常广,他的思路、思维方式应该是符合世界的,他能够明确,这个社会缺什么,这个世界缺什么。就是所谓全球化之下,一个人应该成为什么样的人?现在的学校没有教给学生思维方式,老师要是稍微有点自己的思想,就要受到打击,只能灌输党八股和已经被扭曲的东西给学生。我们的教育问题很大,这就是为什么我现在特别重视教育。所以,现在谁请我到哪讲我就到哪讲,哪个大学请我去讲座我都去。因为我觉得现在最重要的,应该还是继续五四的启蒙教育,就是科学与民主的教育。因为现在的教育进入了歧道、岔道,我们要回来!
记者:可能我们都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可是又没办法马上来解决。
吴青:教育观念的转变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解决的,必须一点一点来做,一个人一个人来改变,需要改变我们的思想,只有改变了思想才会重新去思维,用新的角度去看待问题。我觉得现在学生的思维方式被老师拴得非常的紧,老师教学生多少,学生就吐出多少,考试就可以得一百分。因而,学生也就自我满足了,但是,却缺少了一种对知识的探究和渴望。
我觉得在这之前,中国都不可能出现诺贝尔得主,原因就在于没有一个自由的思路去创造,没有自由思维生存的空间。新中国成立以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只要有自己的思想,就会遭遇打压,弄得广大的人民群众什么也不敢说,什么也不敢想,什么也不敢看。现在很多作家,解放后创作的一些作品都不如解放以前的创作,很多人都是解放以前出名,解放以后出不了名,那是因为作家是一种创造性的工作,更需要一种自由的思维,如果都是领导让他们写什么他们就写什么,他们能写得出来好东西吗?科研领域也一样,但是在中国只要你不被信任,连科研的仪器都不能使用,更谈不上研究与创造了。这就是强调了阶级、强调了政治的弊端,没有让人们真正懂得什么是爱、责任以及相互之间的友谊和尊重。
记者:那么,您认为教育的目的是什么呢?
吴青:教育最主要的目的,我觉得是要教育出有知识、有理想的公民,懂得自己的权利、责任和义务,规范自己的行为,同时尊重他人。此外,教育还需要向人们传输一个观念,就是“活到老,学到老。”我经常这样教育我的学生,要有一种自我学习的价值观念,一个人在学校学习的时间毕竟有限,毕业后依旧需要坚持不断的学习,才能提高自己,跟上时代的发展。我们现在有的孩子就在自学,自学大专以后自学大本,就是不断的提高自己。
记者:知识就是这样一点点的积累出来的。
吴青:对,知识就是不断的积累的,我现在真的不在乎我的学生是不是进大学。我也经常和大学里的一些博士生、硕士生、本科生沟通接触,感觉现在经常是博士生不如研究生思想活跃,研究生不如本科生思想活跃,学校待得越久、学得越久,反而越糊涂,因为很多人仅仅是为了改变自己的学历而升学,并没有注重自我学习与提高。
记者:现在很多人读研更多的是出于就业的原因。
吴青:是的,很多学生寄希望于更高的学历能找到更好的工作,问题在于这样的人是没有理想的,仅仅是为了找份工作,然后结婚、生孩子,了此一生,他不是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公民。而且这其中很多人知识面都非常的窄,就会那么点东西,思维都不会。
记者:但是,现在在大学里,很多学生对未来都很迷茫,不知道自己的理想是什么?
吴青:我到大学里去讲座,学生全是茫然的听讲,对一些学生进行提问,得到的全是支支吾吾的回答,这就是教育观念带来的诟病。赚钱就业虽然无可厚非,但是作为一个公民,社会责任在哪里呢?我认为一个人知道自己到底要做什么,这才是最重要的。哪怕只是知道要做好自己,不妨碍别人,不贬低别人抬高自己,做一个守法的公民也很好。
记者:您觉得现今的大学教育应该走向何方?
吴青:教育就应该培养有独立思想、有独立人格的人,这才是教育,教育出来的人才可能去创造,尤其是大学,教育出有独立的人格,独立的思想,有尊严的人太重要了,这样的人才能去创造、去改变。而我们正需要这些具有创造、改变精神的人来改变我们国家现在的情况,因为中国的真实情况是这样的:人多地少、又穷,任何资源被我们13亿14亿的人口一除,我们每个人就真的什么都没有了。所以,我们更要培养出有创造和改变精神的人来。
教育是百年树人。比方说我们现在自己有的毛病,也不是一下就能改正过来的;是需要不断地、有意识地去做、去改变。所以,一旦我们的思想开始改变,行动就必须要跟上,然后我们就能感受到行动跟上思想的幸福。所以,我是觉得每个人必须要行动起来,我常跟人说,我是一个动词。一旦有了想法,就绝对要去行动,要去做。大多数中国人都只会说,说的比哪国人都好,可是不行动,怎么行呢?
记者:您一直关注农民工子女就学的问题,那么,农民工子女就学主要是有哪些问题呢?
吴青:其实这也是一个权利的问题,这些孩子本来就有受教育的权利。因为我是老师出身,我特别重视城市流动人口的孩子、外地来的孩子,有的孩子在城市里待了十几年,一到考高中、考大学,就要回去,这很不公平,我们现在还有大量留守的孩子,我们不平等的对待他们,他们受到歧视,就会有一种心理落差。他们缺乏关爱,城市并没有给他们足够的爱,他们失去了一种呵护,一种关怀。
中国要和别的国家比赛,人其实是最宝贵的,人如果受到良好的教育,具有了开放的思想和较高的文化水平,其创造力其实是很大的,这些都是资源,是我们国家无形的资源。如果真的能把这些孩子都培养起来,那么,我们的国家会出多少诺贝尔得主!当然,如果要马上整个改变现在的情况,当然不太可能,但是这些人都是资源,因为只有人能够改变。而这些人接受了教育以后,就会有理想,就会去改变现在的情况,那么,我们农村的真正的变化会很快,因为他们都是农村的主人,他们知道该怎么做,不用别人去告诉他们要怎么做。
记者:其实,这些问题都已经发现了,但是要如何解决呢?
吴青:要解决的话,很重要一点就是从我们自己每一个人做起。我们每个人都是国家的公民。每一个公民要有勇气去表达自己的想法,观念就能得以改变。
记者:但是有这个勇气的人应该是少数?
吴青:应该是少数,也可以是多数!你就可以做一个少数,为什么不能做呢?这个东西就在于你自己,方法有很多,但是并不是人人都这么做。你也可以去创造,如果你真想做的话。那么,这就是勇气!这个和大学生工作,赚钱买房子结婚道理是一样的,因为这就是一个生活的轨道,好像似乎已经给人规定了,大家都这么做。
记者:这条路,我们需要走多久呢?
吴青:这要看我们每一个人,有人跟我说,吴老师,我们需要多几个像你这样的人,但是为什么这个人他自己就不能改变呢?有十个吴青管用吗?没用!所以,我们的社会不是需要几个像我吴青这样的人,100个也不够,我们需要的是人人都在改变,人人都在行动,需要从我们自己每一个人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