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管理标杆企业的共性

来源 :中欧商业评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baoai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选取了6个行业的标杆企业来进行独立的案例研究,它们是内资和外资企业的前三名,也是各自所在行业的翘楚。
  
  绿色管理机构
  
  绿色管理领域的标杆企业,共同特征是设立了专门的绿色管理委员会,并通过认证体系使其符合公认的绿色标准,并且这些标杆企业把绿色标准贯彻于企业运营和产品等方面。
  中远集团设立了横向的包括环境委员会在内的七个管理委员会,纵向的包括国际环境管理体系、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在内的综合管理体系来保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中远专门设置了由38人组成的战略发展部来作为可持续发展的决策部门。另外,研究发展中心/技术中心为集团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思想库的支持。
  在松下集团,绿色管理机构被称为环境保护委员会,而在三星集团则称为绿色管理委员会。而这些跨国公司把在中国的绿色管理推进到分公司的层面上。
  相对而言,宝钢的绿色管理机构要复杂很多,并且在执行的细节层面上,宝钢的绿色管理得到了信息化和数字化的有力支撑。信息技术与先进管理模式的结合,提升了宝钢包括“绿色竞争力”在内的综合竞争力。宝钢拥有一个由基层技术管理、中层价值管理和系统创新管理组成的3层的信息化管理系统。通过这个综合的信息管理系统,可以跟踪宝钢产、销、研的每一个细小的环节。
  同时宝钢的“采购电子商务平台”连接起了客户和供应商两个重要群体。这个平台在促进采购过程的标准化和透明度,带动整个供应链实现信息化的同时,还实现了商务的无纸化,大大降低了碳足迹和管理成本。
  
  认证体系
  
  参与国际认证体系使企业绿色管理有了可以参照的标准,这些标杆企业也正是通过实施这些认证指标,把绿色管理理念落实到企业运营之中。
  松下集团在2006年正式启动绿色工厂认证评估系统,将其旗下的工厂转型为整体环保的绿色工厂。此系统中,工厂在三个方面接受评估(阻止全球变暖及控制废物排放,减少化学物质排放,以及水资源有效利用),认证分为两个等级,绿色工厂及优秀绿色工厂。2010年,绿色认证工厂达标率到达94%,松下启动了新—轮的评估系统。
  中远是中国国内首家获得三大管理体系认证的企业,通过绿色认证正在中国企业掀起高潮。
  
  绿色伙伴
  
  值得关注的是,对于那些供应商众多供应链复杂的企业,实施绿色伙伴管理是落实绿色管理理念的重要部分。
  为了减少产品中有害零部件及原材料的使用,帮助供应商建立起一套环保的质量控制体系,三星的绿色合作伙伴认证系统在2004年正式实施。所有三星电子的供应商,从原材料供应商到电子元件加工商,都必须达到系统规定的要求。这套认证系统由三星电子全球采购部门实施而非第三方,以确保集团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供应链中的化学品管理。
  在海尔集团,为了保证供应商所提供产品的绿色标准,海尔每个月会对超过700家的供应商进行评估,每年会召集所有的供应商开大会进行嘉奖。绿色产品和服务
  标杆企业们在根据各自不同的特点把绿色管理落实在企业提供的产品和服务上。
  丰田通过内部和外部措施双管齐下,减少资源损失。内部措施主要是回收再利用;外部措施则是针对废料(不能内部处理)。公司采取的外部回收措施主要有二,—是回收获利,即出售废料获取利润;而是出资回收,即公司出资对废料进行回收和填埋。
  海尔还采取实施了“零库存下的即需即供”模式,即根据用户动态的需求来生产产品,尽量减少原材料和成品库存空间,以此来提高效率,实现节能减排。
  同时由宝钢集团内部20余位管理者、专家、教师历时一年编写开发的《循环经济与可持续发展》、《宝钢能源管理技术》、《宝钢环保管理技术》等课程对社会其他行业的绿色实践也提供了宝贵的借鉴。
  
  全球视野
  
  用全球视野来审视绿色管理问题,中远集团走得更远,主要原因是公司在全球各地运营。
  2004年,中远正式加入联合国“全球契约”计划并积极地履行“全球契约”十项基本原则。遵循着全球契约可持续发展报告的标准,中远的可持续发展报告连续四年被评为联合国全球契约典范报告,并获得全球报告倡议组织(GRI)可持续发展搬名指南审查评级最高级别A+级。中远也成为第一家签署《关注气候变化宣言》和《国际人权宣言》的中国企业。
  2010年,魏家福在2010年夏季达沃斯“重新思考21世纪的公司”分论坛上,对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发表了其独特的见解。在他眼中,一个可持续的现代企业在21世纪必须具备以下条件:1) 有更强的适应性去应对瞬息万变的环境和市场。2) 有更强的整合能力从而对整个产业链形成一定的话语权和影响力。3) 履行企业社会责任,融入当地社会。4) 用跨国公司的企业文化影响当地的传统文化和民族文化。
  


  

其他文献
尽管人们试图消除偏见和歧视,但女性的才华还是经常被低估。女性高管如何去发现、探索那个“最好的自己”?    在公司最高管理层的行列里,我们很少见到女性。女性——以及那些专门训练她们的人——在商业中面临着特殊的挑战,重重障碍通常是无形的。  作为一名高管教练,马瑰丽(MargaretD’Onofrio)认为,“多数机构都建立了一系列的领导资格认证,这些资格认证是男女都可以获得的。但这里存在一个自然因
期刊
酷我音乐这个一度让同行们认为很“傻”的公司,从创业之初就坚持正版化和一切围绕用户体验的经营理念,在短时间内迅速吸引了大量用户,并成功推出了一款“用户黏度最高”,的音乐软件。    案例背景  2005年,雷鸣和怀奇这两个斯坦福大学的高材生毕业回国,创办了从事在线音乐服务的酷我科技。从创立之初,酷我就坚持正版化理念及一切围绕用户体验的经营思路。2007年酷我推出酷我音乐盒,不到4年的时间内,实现了从
期刊
如何走出消费惯性的误区?不妨给行为加入许多微小的决策点(decision poi nt)。它能让人们停下来审视自己的行为,改善自我控制能力。    曾几何时,我是个不折不扣的网购控。从孩子的袜子到榨汁机,再到化妆棉,都是我在淘宝上淘来的战利品。后来我慢慢意识到网购成瘾的不良后果——先不说每月信用卡的账单经常超出意料,在网购中花费的时间和精力更令我痛心。我会因为想买一条围巾而逛了服装的所有分类,说不
期刊
民国时期关税政策的主要目的是增加财政收入,保护国内工业尚在其次,这决定了南洋烟草与英美烟草竞争中的悲剧命运。    美国历史学家高家龙(Sherman Cochran)在《中国的大企业:烟草工业中的中外竞争,1890~1930》开篇即称:“同不断扩展中的跨国大公司进行竞争是可能的吗?任何组织,甚至观代意义的民族国家能否限制总部设在西方和日本的跨国大公司的发展?”这个问题孜在全球化如火如荼,资本并购
期刊
要素品牌前景光明    《中欧商业评论》(CBP):自从“Intel Inside”取得巨大成功后,很多供应商都开始模仿,希望能改变自身产品无人知晓、很容易被替代的处境。不过,要素品牌是一个复杂的品牌概念,涉及多层次营销。想要更好地推行要素品牌战略,需要具备哪些主要条件?  弗沃德:鉴于品牌概念始终要与企业策略保持一致,公司必须清楚地知道自己的战略方向及营销理念,同时还要对市场细分及目标市场有透彻
期刊
我有幸这一生在最后的日子里还能继续推进残友,它没有大到我无能为力的样子。所有创新我都走在最前面。当一切全部推完了,企业就完全去掉我的影子。如果最后大家还能说,“你只要活着就是一杆旗,只要活着就是一根定海神针”,我就心怀感恩。  高福利国家把残疾人照顾得好得不得了,发展中国家做得没有那么好,但无论好与不好,谁也解决不了残疾人的就业问题。根据马斯洛需求理论,人有生理、安全、社交、尊重、自我实现五级需求
期刊
联邦体制的企业就像在中央组织之下的许多村落。其中有阿波罗型的人在寻求安全感和秩序;有雅典娜型的人在一起解决问题;也会存在狄俄尼索斯式的技术人员与专业人员。所有的人都需要一个宙斯型人才来领导,给他们一个共同的目标。    在丰饶的经济土壤中,个人主义会茁壮成长起来。阿波罗式组织必须往后退让,也必须找出一些设计与经营组织的方法,不但要让其他的“神”在组织中占据优势,而且要鼓舞阿波罗换上一张通达人情的笑
期刊
纽约大学教授努里埃尔·鲁比尼(Nouriel Roubini)因为2006年预言了美国次贷危机而声名鹊起,此后又在2008年准确预言了投资银行的倾覆,人送封号“末日博士”。《末日博士鲁比尼的金融预言》会让你发现,鲁比尼的神奇预言能力,终究还是来自于对历史的透彻理解,而非那些奇形怪状的数学模型。  鲁比尼拥有过人的逻辑分析和推演能力,对于本次金融危机的碎片化、雾里看花般的观点和模糊概念,在这本书中得
期刊
19世纪的哲学家托马斯·克莱尔说过:“人是为信念而活,而不是为了辩论和争执很多事情。”一旦做出决定,人生便变得非常简单。你不用再去想某些问题,只需要去做,而不是浪费时间和精力去辩论,或者争执问题的可能性。同理,一个公司需要知道自己代表了什么,需要不可妥协的标准底线,需要能够说:“我们不接受违背我们标准的工作,因为那不是我们。”  让公司的每个人都明白“我是谁”不是一件小事,一个更简单的方法是明白“
期刊
他们或以一己之力开创行业的新面貌,或者索性以“像坏人一样努力”自居,追求着人格的力量……他们要证明,个人理想对现实的反哺是大有可能的。  生活就像一盒巧克力。不到最后,你永远不知道你会得到什么。也许正是为了参透这句话的本意,电影《阿甘正传》中的弱智阿甘一直尝试着种种奇妙的人生选择,看似随波逐流,结局却顺理成章,精彩无限。  在崇尚“精英主义”、“成功捷径”的年代,人们往往以富有的程度判断企业家个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