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生素C与免疫

来源 :祝您健康·养生堂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u7561014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孙桂菊东南大学医学院博士生导师,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系主任。中国营养学会营养与保健食品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营养学会常务理事,江苏省营养学会副会长,南京营养学会会长。江苏省首席科技传播专家。研究方向:营养与慢性病,食品安全与食品功效。曾承担多项国家级研究课题。

  楚    楚
  东南大学公共卫生学学院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系硕士生

维生素C的生理功能有哪些


  维生素C又称抗坏血酸,是一种重要而特殊的水溶性维生素,在维持人体正常功能方面具有多种重要作用。它具有抗氧化、提高机体免疫力、抗肿瘤等作用。
  维生素C具有很强的还原性(抗氧化性),促进食物铁元素在肠道内的吸收,有利于预防和治疗缺铁性贫血。
  当人体缺乏叶酸时可患巨幼红细胞贫血,维生素C对叶酸可发挥保护及活化的双重作用。
  一方面,维生素C的存在对叶酸具有保护功效,可以减少叶酸在烹调加工过程中的损失,提高膳食中叶酸的有效供应量。
  另一方面,维生素C可将叶酸还原成具有生物活性的四氢叶酸,促进叶酸的活化,从而有利于预防和治疗巨幼红细胞贫血。维生素C可以通过抑制髓过氧化物酶介导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氧化的生化途径,减少低密度脂蛋白的氧化,对预防动脉粥样硬化有益。
  维生素C参与胶原蛋白的合成,缺乏维生素C时胶原蛋白合成受阻,会导致创伤愈合迟缓,毛细血管壁脆性增加,引起不同程度的出血,甚至导致坏血病。

维生素C与免疫力有关吗


  回答是肯定的。维生素C可以增强人体免疫力。维生素C对机体免疫的影响主要通过以下四条途径突现:
  第一,维生素C可以提高白细胞吞噬能力。大剂量维生素C能提高淋巴细胞转化率,提升细胞免疫,提高机体免疫力。维生素C可通过表观遗传调节或辅助因子作用来增强淋巴细胞的功能和恢复受损的NK细胞的功能。
  第二,維生素C作为一种抗氧化剂可发挥免疫调节作用。当自由基破坏细胞膜时,维生素C可以保护淋巴细胞膜避免氧化,维持免疫系统的完整性。
  第三,维生素C可以抑制组氨酸脱羧酶的诱导,从而减少组胺合成,提高免疫力。有研究发现,呼吸系统过敏性疾病患者和皮肤过敏性疾病患者的血清维生素C在基线水平都有所下降。维生素C可以降低组胺的水平,缓解变态反应的症状,高剂量的维生素C可以辅助治疗呼吸系统过敏性疾病和皮肤过敏性疾病。
  第四,维生素C增加哺乳动物干扰素合成提高机体免疫机能。另外大量研究表明,维生素C可以有效清除活性自由基,保护DNA免受氧化损伤,来维持基因的稳定性,从而预防癌症的发生发展。
  中国营养学会营养素补充剂使用科学共识工作组在对近年来文献调研的基础上撰写的《营养素补充与疾病改善》一书中指出,维生素C补充(300~600毫克/天)很可能具有辅助治疗病毒性感冒的作用,可辅助改善病毒性感冒症状、缩短感冒持续时间,综合评价等级为B级(A级最强)。

维生素C与抗疫


  对于目前正在全世界大流行的新冠病毒肺炎,维生素C是否能起到一定预防疾病抵御疫情的作用呢?当人体感染新冠肺炎病毒后,体内产生大量细胞因子,活性氧和自由基大幅上升,损伤人体正常组织。此时,需要大量抗氧化剂来缓解机体氧化应激症状和炎症反应。维生素C是一种较好的抗氧化剂,对氧自由基有较强的清除作用。与其他抗氧化的酶类物质相比,维生素C分子量小,容易进入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内,抑制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释放自由基。同时,大剂量维生素C抑制多种因素引起的血小板和白细胞的活化,减少了多种炎性介质的释放。因此,维生素C常被临床应用于肺炎、呼吸窘迫综合征等疾病的辅助治疗。最近也有临床上用大剂量维生素C辅助治疗重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报道。

维生素C的推荐摄入量及食物来源


  人体无法合成维生素C,只能从日常膳食摄入。普通健康人群,只须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如辣椒、菠菜、韭菜、番茄、柑橘、山楂、猕猴桃、鲜枣等),就能达到维生素C的每日推荐摄入量(成人100毫克/天)。疫情期间各地都在隔离的情况下,所能买到的新鲜果蔬有限,如果不能从膳食中摄入足够的维生素C,可以考虑额外补充适量维生素C,提高机体免疫力,提高对病毒的防御能力。维生素C含量高的蔬菜和水果可参照下表,同时要兼顾食材的多样性,每天可以安排3~5种甚至更多种类的蔬菜,但深绿色蔬菜应占1/2以上,同时建议每天摄入2~3种不同的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




其他文献
乔 林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特色医学中心骨科副主任医师。全军创伤学组委员、中国残疾人协会康复委员会委员、火箭军骨科委员会委员。擅长老年骨折治疗与术后康复,关节周围复杂骨折、骨髓炎的综合治疗等。门诊时间:周四全天朱泽兴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特色医学中心骨科副主任医师。中华医学会显微外科分会青年委员、中国医师协会显微分会委员、全军骨科专业委员会脊柱微创学组委员。擅长侧路、后路脊柱内镜手术,显微外科、手外
期刊
安海燕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肾病科主任医师。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慢性肾炎、肾病综合征、急慢性肾功能衰竭、尿路感染、狼疮性肾炎、糖尿病肾病、原发性高血压及高血压肾损害等,对血液及腹膜透析有丰富的临床经验。门诊时间:周四下午、周日上午〇 管不住的膀胱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对自己的身体会逐渐失去控制,比如对血糖的调控能力下降,从而更容易发生糖尿病;对血压的控制不再那么“自如”,从而更容易造成高血压。
期刊
2018年初,我曾经历了一场巨大挫折。那段时间里,仿佛人生是灰暗的,连赖以生存的空气都好像停滞住了,呼吸都成了一件困难的事情。由于每天被失眠和抑郁折磨着,我逐渐开始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当时也曾不止一次向心理医生求助,在医生面前毫无保留地说出自己的故事,然后放声大哭,但却依然得不到根本的救赎。于是我开始想办法分散自己的注意力,花大把的钱买自己喜欢的奢侈品,盲目地去吃网络上推荐的网红美食,甚至会来一场
期刊
李 忠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血液肿瘤科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中医药及中西医结合治疗恶性肿瘤的临床、科研和教学工作,熟悉肿瘤中西医研究的最新动态,在采用中医药和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恶性肿瘤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尤其擅长中医药治疗肺癌、肝癌、胃癌、肠癌、乳腺癌、淋巴瘤、脑瘤、白血病等多种恶性肿瘤,并在肿瘤术后预防复发、转移和癌性疼痛的治疗及肿瘤放、化疗中药增敏解毒方面有較为深入的研
期刊
胡永生主任医师,医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功能神经外科副主任。主要开展疼痛、运动障碍病、脑瘫、面肌痉挛、癫痫等功能性疾病的手术治疗和科研工作。门诊时间:周一、周四上午◎ 一种“上脸”的高血压  李先生是一位典型的中年都市白领,这从他微微发福的身材中也可略见一二,因为工作的原因,李先生的作息一直很不规律,经常熬夜和应酬。三年前的一个晚上,正在工作的他被一阵突如其来的头痛打断,他感
期刊
黄仲夏主任医师、教授,北京朝阳医院西院血液与肿瘤科主任。有丰富的内科临床工作经验。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 30余篇,曾获部级科技进步三等奖2次,承担多项科研课题。主要研究方向为多发性骨髓瘤的基础与临床。擅长各型血液系统良恶性疾病、多发性骨髓瘤等的诊治。门诊时间:周一上午,周四下午  腰痛,一种人们再熟悉不过的常见症状,造成它的原因有很多,如外伤、运动系统疾病、腰部神经疾病等,还有泌尿系统和妇科系统等其
期刊
孙桂菊东南大学医学院博士生导师,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系主任。中国营养學会营养与保健食品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营养学会常务理事,江苏省营养学会副会长,南京营养学会会长。江苏省首席科技传播专家。研究方向:营养与慢性病,食品安全与食品功效。曾承担多项国家级研究课题。  王冠玉  东南大学公共卫生学学院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系硕士生  许登峰  东南大学公共卫生学学院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系硕士生  据世卫组织统计,中国肠
期刊
孙桂菊东南大学医学院博士生导师,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系主任。中国营养学会营养与保健食品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营养学会常务理事,江苏省营养学会副会长,南京营养学会会长。江苏省首席科技传播专家。研究方向:营养与慢性病,食品安全与食品功效。曾承担多项国家级研究课题。标题  周蓓佳  东南大学公共卫生学学院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系硕士生  继朋友圈自制凉皮大赛、电饭锅蒸蛋糕大赛之后,疫情期间居家隔离的你是不是触发了厨
期刊
王贵强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国家感染病临床重点专科建设学科负责人,北京市内科(传染病)重点学科带头人,中央保健会诊专家。现任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感染疾病科主任兼肝病中心主任,北京大学国际医院感染肝病部主任,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主任委员、全科教育学院副院长,中国医师协会感染科医师分会副会长、内科医师分会常务委员,国家免疫规划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门诊时间:周二上午、周四下午贺 雄主任医师、教
期刊
宋海庆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医学博士。从事临床工作20年,曾获2010年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目前主要关注脑血管病、认知障碍、神经变性疾病的诊断治疗,每年经治患者2000余例。尤其擅长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溶栓治疗。门诊时间:周二下午  水,是人类赖以生存、不可或缺的物质之一,所以每一栋高层建筑除了看似精美的外表之外,作为办公或家居场所,它们还要具备完善顺畅的供水系统。大楼的供水系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