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平等对话中传承经典

来源 :教学月刊·中学版(语文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hua34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论语〉选读》这种文化经典的教学中,教师要构建平等对话的课堂,营建多重对话系统,激发学生的对话热情,引领学生深入文本,并在多角度的对话中生成《论语》的现实意义和文化意义。
  关键词:对话教学;文化经典;《〈论语〉选读》
  《论语》以多元化的角度展示了孔子在文化、经济、政治、教育、修身、哲学等方面的独到见解,对民族素质和民族特性的形成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但《论语》离我们已久远,对它的理解也存在诸多的争议。在《〈论语〉选读》的教学中,教师不能只局限于对课文内容的认知,还须深入探究文本,由已知阅读向未知阅读延伸,实现学生与文本、学生与自我、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全方位多维度的和谐沟通与交流,在多角度的对话中生成《论语》的现实意义和文化意义。
  在现代语文教学理论中,对话既是教学的一种形式,也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目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课程标准》)吸收了西方对话理论的精髓,提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材编者、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是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应鼓励学生在个人钻研的基础上,积极参与讨论及其他学习活动。善于倾听、吸纳他人的意见,会宽容和沟通,学会协作和分享”;“教师要在与学生平等对话的合作互动中,加强对学生的点拨和指导”。所以在《〈论语〉选读》的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设良好的对话情境,激发学生的对话热情,引领学生深入文本,亲近大师。

一、依托話题,拓展延伸,理解圣贤智慧


  《课程标准》在阐述“文化经典”课程目标时指出:“关注现实生活和社会发展,对感兴趣的问题进行思考,参考有关论著,学习对当今社会生活中的问题和中外文化现象作出分析和解释,积极参与文化的传播和交流,提高自己的思考、交流能力和认识水平。”这个目标要求我们:学习文化论著的最终目标是提升思想境界,并能够在生活中运用文化论著学习所得,来更好地认识世界、融通生活。这反映在教学中需要我们对教学内容进行拓展,并就某一话题进行深入对话,以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进而更好地理解圣贤的智慧。如在《中庸之道》的教学中,笔者引导学生就“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这一话题展开了对话。
  拓展材料如下:
  【链接1】
  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孔子)
  【链接2】
  自然:天地以和顺为性。(《周易外传·说卦》)
  交往:和实生物,同则不继。(《国语·郑语》)
  修身:君子和而不流。(《礼记·中庸》)
  齐家:声出于和,和出于适。(《吕氏春秋·大乐》)
  经营:利者,义之和也。(《周易·乾·文言传》)
  治国:百姓时和,事业得叙者,货之源也。(《荀子·富国》)
  【链接3】
  和如羹焉,水、火、醯、醢、盐、梅,以烹鱼肉,火单之以薪,宰夫和之,齐之以味,济其不及,以泄其过。君子食之,以平其心。君臣亦然。君所谓可,而有否焉,臣献其否以成其可;君所谓否,而有可焉,臣献其可以去其否。是以政平而不干,民无争心。……今据不然。君所谓可,据亦曰可;君所谓否,据亦曰否。若以水济水。谁能食之?若琴瑟之专壹,谁能听之?同之不可也如是。(《左传·昭公二十年》)
  教学片段实录如下:
  生1:孔子认为,不能片面地为追求“和”而“和”,“和”还必须受到“礼”的约束。如毛竹有节,虽是一气相通,却是上下有别。正如君臣、父子、夫妇固然至为亲密,然双方必须有别,相互有所界限,如此方能相与成“和”。
  生2:我认为君子当以义相处,君子之间当摒弃利害冲突。在“淡如水”的交往中,故能显“和”。而小人以利“交”,只是短时的混同,一旦利益相冲突,便会反目,不可能和谐。
  生3:“和”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在中华文化中处处可见,深刻地影响着中华文化。
  生4:同,是同一事物的简单相加;和,是多样性的统一。既强调君王意见的主导性,又要求臣子敢于发表不同意见,以避免单一、绝对化。不是无原则地调和,而是在一定原则下寻求矛盾各方的协调与和谐。
  生5:平等友善,尊重他人。在对具体问题的看法上却不必为迎合别人的心理、附和他人的言论而苟同于对方观点,但在内心深处要坚守一种和谐友善的态度。
  生6:“和而不同”是和谐而又不众口一词,不同而又不彼此冲突,和谐以共其生长,不同以相辅相成。当今社会企业之间的合作,国家与国家之间的交往,都可以遵循这一原则。
  在适度拓展延伸中,学生在把握孔子教导弟子“和而不同”的这种生命关怀的同时,也提高了解读经典的水平和语言表达的能力。
  类似地,教师也可以就某一话题适当补充一些墨家、法家、道家等学派的经典文献,这对于拓宽学生文化视野、深入理解孔子的思想也是大有裨益的。

二、仰望名家,叩问心灵,体察圣贤情怀


  对话不仅是语言文字的交流手段,更是生命的内在诉求;对话不仅是语言、思想的馈赠,更包括了人类生存方式的相互交融。英国教育家洛克说:“每一个人的心灵都像他们的脸一样各不相同。正是他们无时无刻不表现自己的个性,才使得今天这个世界如此多彩。”在《〈论语〉选读》的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与名家、与文本、与自己对话,落实自己的阅读体验,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在《知其不可而为之》的教学中,笔者补充了如下名家解读:
  一些仁人志士,爱国者先行者革命者,大师大家,明知正确的主张处于劣势,正义的事业处于劣势,清醒的思想处于劣势,自己的实力还远远不够,还是怀着必死的决心,必败的估计,挺身而出,作出完全没有成功希望的努力,叫作知其不可,知其必定不能成功,知其会给自己带来危险,知其不能被很多人理解,其处境真叫恶劣了,而不放弃,而为之,仍然那样去做。(王蒙《悲壮的“知其不可而为之”》)   学生的感悟如下:
  生1:孔子知其不可而为之追求的就不仅仅是世间的真理,在我眼中,更多的是心中的坚持与偶尔的固执。
  生2:你的心应如静默的根系,而非招摇的枝柯,深深地埋藏在地下,不为尘世的一切所蛊惑,去追求自身的简单和富足。
  生3:如今的世界或许会缺乏传说中的神,却从不缺乏“虽千万人吾往矣”的英雄,而这,也就是知其不可而为之。
  生4:坚守自我本真的固执,一种热情而残忍的择善固执。
  ……
  这种心灵的对话是知识结构的不断建构和更新,注重的是知识生成。这种对话教学,使学习者不仅是知识的接收器,更是知识的生发器,不断地创造新的意义。对话理论归根结底是关于人的理论,它是“有思想感情、有个性和声音”的生命体,这一本质特性决定我们在教育过程中,就必须尊重生命,与之展开心灵的对话。在平等的基础上展开对话,在互动中探寻真理和建构意义,在倾听中追寻生命的价值与意义,它带来的是师生双方生命的丰富与提升。

三、关照当下,质疑碰撞,思考圣贤局限


  文化具有时代性,而时代却总是在不断前进。经典作品虽然比一般作品有更强大的生命力,但也不是永恒的。尽管孔子有许多言论至今仍有鲜活的生命力,但我们也不能否认孔子的思想在当下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立足当下的社会需求,思考圣贤言论的局限性,进而探讨经典的现实指导意义。如在“有教无类”的教学中,笔者引导学生展开了思维碰撞。
  生1:孔子招收学生不分区域,不分年龄,不论出身贵贱、等级和智愚,体现了教育的平等。
  生2:孔子虽然主张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权利,但并不包括女子,孔子的三千弟子中没有一个是女性。
  生3:时代不同,我们不能要求两千多年前的孔子有男女平等的思想。
  生4:孔子開办私学,使很多人有了受教育的机会,也培养了很多人才,打破了“学在官府”的限制。
  生5:孔子的“道不同,不相为谋”,反映出他要求弟子在政治思想上和他保持一致。这说明“教”是有宗派限制的,以现在主张思想自由而言,显得落后了。
  生7:在孔子的众多弟子中,没有一个是奴隶出身的。孔子的“教”是有鲜明的阶级限制的。
  关于“有教无类”,学生发起了课堂大辩论,纷纷亮出各自的观点。这一教育思想也在思维的碰撞中与现实对接。课堂教学要允许学生见解独特,允许学生存疑质疑,允许学生自由表达见解,也允许学生保留看法。学生在质疑中对话,在对话中探究,不仅认识了孔子思想的价值,还认识了圣贤的局限,这才是深入思考我们的传统文化,才是真正地“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
  面对先哲留给我们的文化瑰宝,死记硬背不是传承经典的好方式。构建平等对话的课堂,营建多重对话系统,激活学生思维,在现代和古代文化之间架起一座交流的桥梁,让中华千年文明的经典在对话中焕发新时代的生命活力,这才是传承经典的最佳选择。
  (责任编辑:方龙云)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幼儿教育重要性的日渐凸显,人们越来越多地关注幼儿教育的问题,比如把学前教育列入义务教育、幼教资源不足、收费标准不统一等问题的范畴之中。本文从社会关注度较少的弱势幼儿角度出发,根据安徽省池州市内幼儿园的实际情况,发现弱势幼儿占有较大比例,而且有些弱势幼儿的情况比较严重,弱势幼儿的心理、行为特征和正常幼儿之间存在较大差异。究其原因,家庭、幼儿园和社会三方都有一定的责任。笔者考虑到弱势幼儿的实
摘要:教师专业化发展就是教师按照工作岗位的需要,通过不断地学习与实践,获得学科专业知识与教育专业知识技能,实施专业自主,取得相应的专业地位,成为一个良好的教育专业工作者的成长过程。本文介绍了作者在二十年的教学生涯中将积累的大量、繁杂的资料建立成方便参考、查找的教学档案,从而走出一条有自己特色的专业化发展道路。  关键词:教师;专业化发展;教学档案   教师走专业化的发展道路,是新课改发展的必然趋势
斯特娜夫人说过:“孩子的心灵是一块神奇的土地,播上思想的种子,就能获得行为的收获;播上行为的种子,就能获得习惯;播上习惯的种子,就能获得品德的收获;播上品德的种子,就能获得命运的收获。”儿童是祖国的未来,他们能否健康成长关系着祖国的前途和命运。我们中队辅导员肩负着教育下一代的重要使命,应该让学生通过各种活动提高心理素质,让学生在各种活动中体验生活,树立自主意识,能正确处理并协调好人际关系,在活动中
摘要:在高中音乐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发挥音乐学科的素质教育功能,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自主学习音乐的过程中让学生欣赏、感受、表现和创造美,增强学生的审美观念与人文素养,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不断提高音乐教学的针对性、有效性,全力促进教学相长。  关键词:高中音乐;优化教法;自主学习;提高效率  音乐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音乐学习的自觉性,大力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
摘要:池莉小说描写的琐碎繁杂的日常婚姻生活,笼罩着一种灰暗庸俗的基调,消解了日常生活的精神向度与诗意化色彩,而在其烦闷不堪的生活状态的背后,却蕴涵着深层审美意义,体现了一种达观而平静的美,体现了时代的“民族性格”,重构了一种生命的价值和意义。  关键词:世俗;爱情;婚姻;审美意义;民族性格    在池莉的小说中,缠绵悱恻、花前月下、山盟海誓、志同道合等理想主义的爱情话语成为被消解的对象,神圣而浪漫
笔者从事高中美术特长班教学多年,每当学生专业考试结束,总有一种如释负重的感觉,总想说点心里感受,写点教学体会,也算是对一年来工作的一份总结。高中美术特长生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一部分,它既要体现教育的整体性、基础性、又要体现学科教学的适应性、现实性和超前性,以特长促进全面,在提高美术高考升学率的同时,真正地把素质教育引向一个新高度。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必须重新认识“教”与“学”的关系。目前,建立合乎规律
摘要:高校辅导员作为高校的特殊职务,担负广大学生各方面的教育、指导的责任,其本身也应该提高综合素质和能力。本文从校本培训的角度来分析、阐述推进高校辅导员校本培训的重要性,进而探索新的育人途径。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校本培训;重要性    在欧美一些发达国家的推动下,校本培训迅速在全世界风行起来。校本培训内涵的基点:一是以校为本,即以学校为培训组织的基本单位,培训的场所也主要在校内;二是以学校实
“原生态”是一种存在于民间原始的形态。数学教学提倡“简约的教学方式”,还原课堂的“原生态”。新课程改革出来后很多教师流于表面形式,我认为要洗去新课程表面的铅华,以真实的面容来面对,提倡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真实性,只有原汁原味,才能品出教学中的酸、甜、苦、辣。    一、花开的声音  花开的声音,只有在静心等待中才能听到,而在这节课中我似乎听到了花开的声音。上了《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后布置了三个字
有一节公开课是讲《记承天寺夜游》,课是这样安排的:由咏月诗引出,简介背景,师范读、生齐读,疏通文意,由本课的表达方式引出本课结构。老师把重点放在本课结构上,通过概括明确本课结构:①叙夜游之事。②描庭下之景。③议淡泊之志。  课一贯而下,层次清晰明了,似乎十分完美。可细一思考,总觉得有较大遗憾。这篇文章短小而精悍,出自文学大家苏轼之手,自古以来就为人所称道。难道仅仅因为这篇文章的结构精巧、写法独特吗
以学生自身生活经验为基础,采集、选取学生生活中与教学活动密切相关的人和事展开教学,学生可以在观察生活、体验生活的过程中进行有意义的学习。然而学生接触到的生活资源是零碎分散、杂乱无章的,教师应对生活资源信息进行必要的筛选、控制和加工,在此基础上进行课程开发,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一、有效控制生活资源的运用,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  随着商品经济的高度发展和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市场营销的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