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人

来源 :小小说月刊·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lrjlc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大宽参加工作就在县史志办,三十多年没换地方。史志办是个清冷的单位,平时少有人来,时间久了,高大宽就形成了独处的两个习惯:写毛笔字和独斟,于是,他还得了一个“闲人”的雅号。
  高大宽写毛笔字当然不是爱好,是为了打发时间,他临帖不按套路,从来不临欧王颜柳,而是临摹从各地交换来的地方志上的各种拓印。史志办除了编修地方志以外,还有一项任务,就是用当地的志书与外地史志辦交换对方的地方志。地方志的彩页上多有瓦当文、石鼓文、钟鼎文等拓印图片,均是远古文字,笔法拙朴,很适合高大宽抿下一口烧酒后,在微醺状态下临写。如此天长日久,高大宽不仅酒量增加了,也练就一手很像瓦当文钟鼎文的笔法。更为重要的是,他渐渐悟出不少全国不同地区远古文字的结构特点,辨认出了不少连许多专家都不能确认的文字。
  有一次,他用这些文字拼成一首古诗,在酒后写了,用胶水粘在墙上。一天,一位在当地做田野调查的省立大学的民俗专家来史志办查阅地方志,看到墙上的这幅字,大吃一惊,忙问是什么人写的。当时高大宽正喝完一杯当地产的一种叫“闷倒驴”的烧酒,就睨视着专家:“怎么?是反诗?”专家被他惹笑了,更不相信是高大宽写的了,就说:“这不是一般人写的,二十个字分别用了瓦当文等古代不同器物、不同时期上的文字组成,而且又具有甲骨文的坚硬雕刻之韵,非一般书法家能为!”转脸看着高大宽半痴半醉的样子,有些嘲弄地说:“老兄,你未必能把这些字全认得下来?”高大宽好像没有听到专家的话,半眯着眼睛自顾自地咕咕噜噜把这首古诗念叨了一遍。专家默记在心,又用相机把那幅字拍了,回去写了一篇远古不同时期器物上文字结构的解读分析论文,据说斩获了当年全省社会科学类论文奖头一名。这也是这位民俗专家田野调查之外的意外收获。
  修志三十多年,高大宽弄了一肚子古旧玩意,只是平日讷于言,但只要有半斤酒下肚,不让说也说,不管别人愿不愿听。所以,他更让一般人烦,少有乐意与他一块儿吃饭饮酒的。好在他自甘寂寞,每天有一杯“闷倒驴”相伴,翻翻来自全国各地的地方志,看看里面的掌故,临摹几张拓印图片上的字符,与远古文字交流一番,也就自得其乐了。比他晚到史志办的人有评了高级职称的,最起码也评了中级职称,工资比他多出一大截,也有的把史志办当作过渡,三年五载就去外面当了主任局长一类,他也一概不问,只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
  有一年秋季,几个盗墓贼利用庄稼的掩护,盗挖了一座古墓,被一位下地收庄稼的农民发现,报告了县文物局。文物局没有编制,只是挂在县文化局名下的一块牌子,仅有老朱一人。老朱在现场捡到一件被盗墓贼遗落的器皿,质地为青铜,呈圆柱形,两边各有一耳。老朱猜测可能是墓主人生前的溺器,也有人认为是一种烧香的香炉,但最终难成定论。有人就说找高大宽看看,没准儿他能认得。老朱就拎着那物件找到史志办,正碰上高大宽准备锁门出去,问他干吗去,他晃晃手上的一个大茶杯,说:“缺货了。”老朱就知道他是去买酒。老朱把器物举到高大宽面前,笑着说:“你要是猜准这是什么东西,我给你打一桶。”高大宽凝神静气地看老朱手上那器物,看完了,点点头,开了屋门,拿起桌子上的毛笔,在一张报纸上写下一个字:簋。然后又用笔尖指了指:“就是这个。你去查查词典,就知道具体是做什么用的了。”然后,与老朱一同出了门,老朱去查词典,他去买酒。
  老朱回去一查不要紧,看完“簋”的解释,一时目瞪口呆:难道说一直传说中的倪国,被左丘明写进《左传》,被众多专家来此多次发掘考察的古诸侯国真的就在此地?由此,倪国贵族墓葬群的发现一时在史学界引起轰动,老朱成了功臣、名人,当年被评为全省十大考古家之一。不久,老朱官升一级,被任命为县史志办主任。知情人都以为,这下高大宽的好日子来了,老朱起码得给高大宽弄个副高职称。可谁也没有想到,在新一轮机构改革中,高大宽被提前退休。有人跟老朱说,你刚到史志办,不要急着让高大宽走,凭他那一肚子古旧玩意,肯定还能帮你做不少事。老朱莞尔一笑:“五年成内行,十年成专家。让谁像他那样在一个位置上闲上三十年,都会跟他差不多。”
  高大宽离开单位后,他用石鼓文、瓦当文拼凑的那幅书法还贴在墙上,里面的字没有一个人全认识。后来,单位里来了一位年轻人,他看了看,一把撕下来,扔到了窗外,念叨道:“写的什么呀?胡画。”
其他文献
那年我在北京租房创业,认识了首钢房管处的承德老乡周哥。周哥学土木建筑的,还懂点儿风水学。  有次我宴请他,他带了几位朋友。席间,一盘醋焖鲫鱼刚上桌,周哥说:我爱吃鱼,便夹起一条放进了自己的餐盘。那盘鲫鱼一共三条。  八个人几乎将菜光盘,唯独那剩下的兩条鲫鱼一口未动,被爱吃鱼的周哥打包带走了。  周哥爱吃鱼。腊月根子,我按周哥给的住址,敲开他家房门,送了一箱冰鲜黄花鱼。  周哥的妻子将我让进屋。我注
期刊
“這是你仅剩的第七根肋骨了,还要交换吗?”许愿树长满褐色尖刺的枝条如同长鞭抽动,一下又一下砍着地面,刻下深浅不一的凹痕,漫天黄褐色的尘土落满我的西服、皮鞋。  我清楚地记得第一次找到许愿树时的错愕。它,只能被称作它,和人们所期待的枝繁叶茂、祥云缭绕、福泽大地的形象完全相反——它生于混沌的蛮荒,瘠薄干裂的土地,一个执着于第七根肋骨的守墓怪人。  我只是盯着某一团被抛起又落下的尘埃,每一粒都是那么逆来
期刊
作為表演者入住五星级酒店,对于格拉斯和格拉维兄弟,还是第一次。  睡觉前,格拉斯拿出一包药就要吃下,格拉维怯怯地说:“哥,还是不吃了吧,我怕……”  格拉斯打断格拉维的话:“怕什么?不变魔术,我们能住上这样豪华的大酒店?安心睡吧,今夜三点半,我肯定会完美变身!”  格拉斯吃完药,吩咐格拉维把灯光调到朦胧状态,橘黄色的那种。  格拉维照办。  沉沉夜色中,格拉斯的笑声将格拉维唤醒。格拉维睁眼看了下表
期刊
那天天擦黑,我娘拎着喂猪桶去喂猪。可是那天的猪说啥也不肯吃食,窝在圈里不出来。我娘就扶着猪圈边的矮墙噜噜噜地唤着猪。噜噜噜,噜噜噜。我娘唤了两遍,猪还是不肯出来。我娘就扒着猪圈墙,探着身子,再唤:噜!刚一张嘴,我娘的身子就一歪,倒在猪圈墙上,死了。  那天,是腊月二十三,小年。  我爹坐在炕沿上,一脚踩着锅台,一脚碾在个烟屁股上。烟是我爹自己卷的喇叭烟。我爹就坐在炕沿上一根接一根地抽他的喇叭烟,完
期刊
土城不大不小,人不多不少,都是些吃五谷杂粮、温良恭俭让的老实人,抬头不见低头见的,特好面子。  这些年,人们纷纷涌入土城,手上有了些钱,便竞相攀比着买房买车,买各式各样、五颜六色的车。  渐渐地,土城便变得毫无道理的臃肿。条条街道都挤满了车,天天堵车,天天“肠梗阻”。本地人笑曰:土城——堵城。  这就让土城的上上下下十分纠结,尤其是交警队,严重的警力不足,于是便決定招聘一批辅警。  莫莫就是在这时
期刊
早年间,县域医生也分三六九等,上三流在老城里有药店,师承祖上或名家脉象医理,对药物君臣佐使及配伍烂熟于心,会秘制膏药、丸散,坐堂诊病,一人一方。偶尔出诊,须有车马接送,视药店及医生名头大小,收取相应的出诊费。中三流在古城营、香城固、梁二庄镇上有药店,药店规模,医生名头远不及城里,但医生架子小、好说话,治病花钱有限,生意往往比城里红火。下三流就是不入流,铃医是也——家里有人能读懂医书,略通医理,认识
期刊
老石外号石政府,部队转业安排到滨海劳改农场。他说,那些劳改犯见面规规矩矩喊政府,一个个怂得很。大伙儿问,那你回来干啥?他说没法呀,家里一群孩子!大家笑,说你是恋着小嫂子吧,老石也笑了。  大家都知道老石娶了小姨子。老石妻子得绝症,老石从部队赶回探视,昼夜候在床前伺候。小姨子深受感动,姐姐死后,就上赶着嫁给了老石。老石说,咱不能驳人家面子呀,姑娘家脸皮又薄。  他小姨子我认识,是李寨村文艺宣传队的一
期刊
他跟师父学了三年木匠手艺,只学会做木墩、条凳、栿、檩之类的粗活,对箱柜桌椅之类的细活,他连配料都不敢。师父急了,一气之下将他逐出师门,说他朽木不可雕。  其实他年龄不大,为了协助父母,让弟弟妹妹好好读书,小学没念完就辍学回家。父母把他托付给了一位有木匠手艺的远房亲戚,想让他能有个一技之长。  谁知师父不教了,这无异于给他这个需要棉衣的孩子头上泼了一盆冷水。他不怨师父,倒有了一份想要成就的念头。他是
期刊
吃早饭的时候,木香说,果园里飞来了一群白鹭,落在树顶上,叽叽嘎嘎地乱叫。  黄荆皱眉,说,它们不糟蹋芒果吗?再有半月芒果就熟了。  木香说,不知道,白鹭不吃芒果吧,它们捉湖里的鱼虾。  果果兴奋地说,对啊,应该是湖水清澈了,里面有鱼有虾,就招来了白鹭。  黄荆忧虑地说,就算白鹭不吃芒果,总落到树上栖息,也会把芒果碰下来的。  果果看看黄荆说,爸爸,求你不要把白鹭赶走,好吗?  黄荆说,芒果给糟蹋了
期刊
兰海很讨厌我,我知道。  那天,兰海把我叫进他的办公室。他说,上面要求我局派一个人驻村扶贫,班子研究了,认为你去合适。我在等他说我合适的理由,但他没说,只是看着我,等我表态。  我说,好。出门前,我说,我昨天看见你开车又轧实线了。他说你是交警?  可能你觉得无所谓,反正那地方没交警也没监控,但我任何时候都会把实线当作一堵实实在在的墙。  又来了。凡事当然都有红线,但只要和它保持一粒米的距离,足矣。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