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性支撑光伏组件风荷载影响因素试验研究

来源 :太阳能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ll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完善柔性支撑光伏组件风荷载估算方法,该文通过刚性模型测压风洞试验研究倾角、间距比和安装位置等参数对光伏组件风荷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柔性支撑光伏组件风荷载极大值风向角发生在α=150°或α=180°;组件风荷载对倾角比较敏感,风荷载体型系数随着倾角的增加基本呈线性增长;不同倾角光伏组件风荷载随间距比的变化规律不一致,背风面风荷载对间距比的敏感程度大于迎风面;顶部和底部加速绕流导致中间区域光伏组件风荷载增大.基于试验结果,提出基于光伏组件风荷载影响参数的计算公式,为柔性太阳能光伏支架抗风设计提供依据.
其他文献
采用蒙特卡罗方法,建立以地面为反射源,以随机数对反射光线进行模拟的物理模型,得到自地面漫反射而到达光伏组件背面的辐照量.然后根据已知的辐照量,对位于江苏泰州双面光伏组件电站的年发电量和年“双面”发电增益进行了理论模拟和实验对比,理论和实验结果均验证了该研究提出的方法的可行性.最后,该文结合对比结果对特定地区双面光伏组件的安装倾角、安装高度、地面反射率等参数进行了优化.
针对空气源热泵、太阳能和地源热泵等技术各自在供暖过程中的不足,提出一种太阳能补热的多源互补供暖系统.利用TRNSYS建立系统仿真模型,以洛阳市某小区为研究对象,模拟分析太阳能补热效果;使用Hooke-Jeeves优化算法,优化系统关键参数.优化结果表明,利用太阳能进行补热不仅能在短期内改善系统性能,而且能使供热系统获得长期稳定、高效的运行效果;优化后的系统耗能减少,性能提升.优化后,集热器面积与水箱容积之间的比值稳定在39.7 m2/L,集热器方位角为1.3°,倾斜角为φ-6.3°(φ为当地纬度),此时系
提出一种吸收式热泵驱动大型太阳能集热场耦合集中供热新系统.建立吸收式热泵-太阳能集热场热力耦合数学模型,构建TRNSYS仿真模型并提出系统性能评价指标.以拉萨市为例,对该新型耦合供热系统进行分析计算.结果显示:在平板太阳能集热器面积与聚光型太阳能集热器面积相同的条件下,与现有太阳能供热系统和简单的平板-聚光型太阳能集热器串联太阳能供热系统相比,该新型耦合供热系统集热效率可增大约5%,且随着平板太阳能集热器面积与聚光型太阳能集热器面积之比增大,平板太阳能太阳能集热器入口温度逐渐降低,集热效率进一步增大;随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