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小组,新闻界的侦探

来源 :环球人物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hxss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波士顿本就是个小城,从市中心一路向南,半小时过去,都快看到大海了,旷野中突然出现一排朴实的平房,玻璃穹顶上挂着“The Boston Globe”(波士顿环球报)的铭牌。进门,是一眼就能望到头的新闻编辑部,明晃晃的白炽灯下,小山般的报纸和笔记堆在每个小隔间。编辑部旁是巨大的印刷间,每天几十万份报纸就在这里排版、印刷、装订,随后在清晨被运送出去……陈璐莎这样写道。2012年,她作为一名新闻专业学生,和老师去《波士顿环球报》拜访。
  如今,那间新闻编辑部被热门电影《聚焦》还原了,为更多人所知。这部电影再现了15年前《波士顿环球报》“聚焦”团队揭露当地天主教牧师对儿童性侵犯以及教会高层对丑闻当事人包庇的故事,展示了媒体,尤其是传统媒体的巨大力量。因此有评论说,这是一部向传统媒体致敬的影片。

深挖教会性侵丑闻


  2001年6月,《波士顿环球报》法律专栏刊了一则“牧师涉嫌卷入性侵丑闻”的简短报道,称天主教神父约翰?乔根被指控对男孩性侵犯。7月,刚刚到任的新主编马丁?拜伦认为这件事值得深挖,于是将任务交给了调查性报道小组“聚焦”团队。
  但当记者们想调阅法庭档案时,却发现这些资料已经应乔根的上司、波士顿教区大主教伯纳德?劳的请求被封存了。这种欲盖弥彰更让拜伦坚定了自己的决定:他们所面临的会是真正的大新闻!
  天主教是波士顿第一大教,影响力非常之大,美国的肯尼迪家族就是波士顿最有名的天主教政治家族。“聚焦”面临的困难之大也就可想而知了,但他们没有放弃。
  记者们很快发现一条重要线索:1984年,劳曾将乔根调到波士顿郊区的圣朱利叶教堂,而当时他已经知道后者在前一个教区被指控对一个家庭的7个男孩进行了性侵!经过不断挖掘,他们吃惊地发现乔根竟然涉嫌84起性侵犯案件。
  “聚焦”团队很快发现,乔根不过是冰山一角。过去几十年,波士顿教区发生了数十起儿童性侵案件,但大都被教会用封口费和解了;与此同时,教区为了掩盖牧师的恶行而令他们“轮岗”,更多的儿童因此而受害。但没有法庭档案的支持,各种线索并不能完全令人信服。
  挑战法庭的保密令,成为整个事件的突破点。在等待法庭裁决期间,记者们找到受害人的代理律师,从他们口中挖掘线索;又从以往代理过主教的律师那里套取信息;从法庭的公开记录里大海捞针……他们列出了一个可能有过性侵行为的牧师名单。同时,这些不屈不挠的调查记者们还仔细梳理了教会发布的信息,找出那些被列为“请病假”“调任他处”“候任”等牧师的名单。他们将两份名单进行比对,锁定了100多个可能有过性侵行为的牧师。
  2001年11月,乔根案相关文件的保密令被撤销。2002年1月6日,《波士顿环球报》刊发了关于此案的第一篇报道,其中包括对玛丽埃塔的采访。上世纪70年代,她的3个儿子以及她侄女的4个儿子先后被乔根性侵,在写给劳的信中,她表达了自己对教会的深厚感情、对主教的尊敬与信任,以及在数十次投诉后的震撼与痛苦。这篇报道立刻在读者中产生了巨大反响。公众的愤怒不仅仅是牧师性侵儿童这件事本身,更是教会在知道情况后没有采取任何措施切断牧师的黑手,只是尽力掩盖丑闻。
  2002年1月底,乔根涉案的1万多页档案终于公开,记者们发现了这起丑闻的更多细节。“聚焦”小组随即推出了大量后续报道。一名叫罗纳德?帕昆的牧师亲口承认了他所做的龌龊之事。虽然当时调查结果已为人所知,但神职人员都对这件事讳莫如深,帕昆的公开承认在民众间引起的震动可想而知。
  截止2002年12月14日推出该系列报道的最后一篇,《波士顿环球报》共刊发了800多篇文章,揭露了250位涉嫌性侵犯的牧师,受害者多达上千人。2002年12月劳被迫辞职;乔根因为先后在6个教区性侵100多个孩子而锒铛入狱,后来在狱中被杀;全美有450位牧师和4位主教因此辞职。它演变成一个世界范围内的反天主教事件,加拿大、爱尔兰、澳大利亚等国也先后曝出性侵儿童的丑闻。天主教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危机。

布莱德利父子的交接


  在刚结束的第八十八屆奥斯卡奖颁奖典礼上,《聚焦》获得了“最佳影片”和“最佳原创剧本”两项大奖。电影生动刻画了“聚焦”报道小组成员的形象,尤其是迈克尔?基顿扮演的栏目负责人罗比,让人印象深刻。其原型就是“聚焦”报道小组的负责人沃尔特?罗宾逊。2003年,由于报道天主教会性侵儿童丑闻,《波士顿环球报》获得普利策奖“公共服务奖”,当时上台领奖的就是罗宾逊。他已在《波士顿环球报》工作了34年。2007年,他领导的另一项以讨债者为对象的调查“欠债者地狱”再次入围普利策奖“地方报道单元”。现在,他仍然是《波士顿环球报》编辑。
  “聚焦”小组的另一位干将迈克尔?雷赞德斯,毕业于波士顿大学英语专业,是天主教性侵丑闻系列报道第一篇文章的主笔。他在“聚焦”团队工作10多年,参加过“9?11事件”、慈善基金财务腐败以及“欠债者地狱”等调查性报道项目。
  《聚焦》是美国历史上第二部以调查性报道的案例为蓝本的电影。第一部是1976年的《总统班底》,它再现了《华盛顿邮报》揭露水门事件的经过。有意思的是,《华盛顿邮报》时任执行总编本?布莱德利,正是《波士顿环球报》助理执行总编小本?布莱德利的老爹,父子俩用这种方式完成了交接。小本?布莱德利在《波士顿环球报》工作了25年,在他的领导下,“聚焦”团队用传统方法——街头采访和电话采访——来获取一手资料,抽丝剥茧,最终揭示出真相。
  调查性报道听起来很酷,像是新闻界的侦探,其实工作起来单调而枯燥,十分辛苦。雷赞德斯回忆说:“我们要查阅大量资料,打无数个电话,不放过一点儿蛛丝马迹。影片中有一段2分钟左右的蒙太奇,描写了我们录入数据、梳理信息的经过,实际生活中那是3周极其艰苦的工作!”

没有媒体监督,会有更多腐败和黑幕发生


  《聚焦》获奥斯卡奖后,“聚焦”立刻发了一条Twitter:想要和“聚焦”团队工作吗?现在就来申请深度报道奖学金吧!
  《波士顿环球报》创刊于1872年,发行量不大但质量很高,曾20次获得普利策奖,最近的一次是因马拉松爆炸案系列报道获2013年普利策“突发新闻奖”。曾经掀起轩然大波的“聚焦”团队也一直保持着硬朗严谨的风格。
  但因为新媒体的冲击,《波士顿环球报》近来也面临困境。1993年,纽约时报公司曾花11亿美元把它买下。而在2013年8月,又宣布以7000万美元现金将《波士顿环球报》和其他新英格兰媒体集团资产出售给波士顿红袜棒球队所有者约翰?亨利。这笔交易无情地暗合了纸媒的衰落。小本?布莱德利在《聚焦》获奖后说,希望通过影片重新引起人们对传统媒体的重视。“好东西从来不是免费的。即便读者已经不再需要印刷版的报纸,他们也应该为阅读在线内容而付费。如果没有媒体的监督,就会有更多腐败和黑幕发生。”
  在影片结尾,劳被迫辞职后仍得到重用,被任命为罗马4个教皇教堂中最辉煌的圣玛丽亚大教堂的主教——这或许预示着黑幕甚至见不得人的勾当未完待续,无论世事如何变化,终需“聚焦”这样的记者和调查报道,因为社会永远需要良知和正义。
其他文献
罗塞夫被疑越权,卢拉又涉贪腐案  巴西国会弹劾委员会一份长达128页的弹劾报告,正将巴西总统罗塞夫推入险境。弹劾理由是她未获国会批准就向国有银行举债,违背了三权分立原则。4月6日,议员若达兰迪斯用5小时读完报告,支持弹劾者唱起了巴西国歌,反对者则大喊“骗子,骗子”。  就在半个多月前的3月17日,罗塞夫的“恩师”、巴西前总统卢拉宣誓就职有“超级部长”之称的总统府民事办公室主任。就职仪式上,两人温情
俄罗斯《侧面》4月18日封面文章  外出就餐对大多数俄罗斯人来说,竟成了一件奢侈的事。去年,莫斯科餐饮业亏损高达13亿卢布(约合1.3亿元人民币)。其中受影响最大的是中档餐厅。其原因不外乎是:市民收入减少,宁愿买菜回家自己动手做饭;禁运欧盟食品使餐厅原料供应不足,从而上调价格;餐厅租金一年高过一年,利润远不如前。莫斯科各餐厅正使出浑身解数,采取打折、加量、减价等方式招揽顾客。餐饮业的寒冬是俄罗斯经
东汉“字圣”许慎在其著作《说文解字》中如此解释“路”字:路,道也。所谓寻路,往往也就意味着悟道。就像屈原说“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每一段路的开辟,背后必然有无数过客的行走,千万光阴的沉淀,以及艰苦卓绝的探索。  中国历史上最出名的一条“路”便是丝绸之路,不论是陆上丝路还是海上丝路,都是古代中国连接世界的重要通道。2013年,習近平总书记提出共建“一带一路”的倡议,千年古道再一次成为世界
“你开这样的车,就可以拥有这样的女人。”有人戏言,这是2012北京国际车展上那些性感撩人的车模的暗示意义。  车展到底是展示车还是展示车模的?环球人物杂志记者在本次车展的感受是,只要是某个展台有车模,就一定会有大量的男观众围观拍照。而没有车模的展台,即使是玛莎拉蒂这样的超级跑车和走亲民路线的国产品牌,围观者也寥寥无几。全场几百家参展企业,近千个模特几乎都是走性感路线的美女。  为了最大限度地吸引眼
1953 年1月生于庆尚南道巨济岛,韩国政治家,早年参与过反独裁运动。2003 年起任卢武铉的总统府秘书室长等职。2012 年当选国会议员,2017 年5 月当选总统。  文在寅  不让半岛问题“跳过韩国”  他奉行“均衡外交”政策,如今访华,为执政  困局迎来转机  本刊驻韩国特派记者 陈尚文  本刊驻韩国特约记者 魏三  5月履新,6月底即访美,7月出访德国、参加G20峰会,9月访俄、出席东方
4月16日,在京城被沙尘暴席卷之前,张维为的航班落了地。这是本月他第二次来京,而在日程表上,周末还有一次。如此紧凑的安排,成了张维为近来的一个常态,因为不断有机构或高校邀请他来做演讲。  许多人认识张维为,是缘于他的演讲。两个月前,一段叫做《中国信心》的视频短片在自媒体上被疯狂转发。作为一位政治学者,张维为在短片中用自己的研究经历、有力的数据对比,告诉国人中国正在崛起。他最后的结论是7个字:中国人
号称“新闻界奥斯卡”的普利策奖,今年惊讶连连。先是闯出一匹黑马——来自南卡罗来纳州查尔斯顿的《信使邮报》赢得新闻类最高奖公共服务奖;不久又爆出有两个奖项的相关记者都因生计已离开新闻媒体。如同戏剧般的情节,引发各国媒体人的思考。小报赢大奖  《信使邮报》与《华尔街时报》《纽约时报》等众多报业“大咖”一起放在获奖名单上显得并不起眼,但其却是不折不扣的美国报业“元老”,不仅在1925年就斩获过普利策桂冠
难民,让欧洲无法喘息  每天都有成千上万的难民冲破欧洲边卡。德国要求欧盟“公平”分配难民,然而“难民配额计划”遭到匈牙利等国的拒绝。事实上,不管有没有官方“配额”,德国都会是最终涌入难民最多的国家之一。默克尔预计德国今年会涌入80万难民,为了安顿他们,她得额外准备10亿欧元的公共資金,而且以后年年需要这笔巨款。钱从哪里来?连德国都喘不过气来,其他欧洲国家更加没有办法对付难民危机了。一旦欧洲乱套了,
赛场内冷静挥杆老江湖,赛场外疯狂追剧少女心  10年前,第一次参加美国女子高尔夫职业巡回赛(LPGA)的冯珊珊站在了发球场的1号洞前,这是代表世界最高水平的比赛。那时的冯珊珊,因为太过紧张,脑子里一片空白。直到离开发球场时,她才发现自己已经打完了。“我想完全是靠着本能把球打出去的吧。”10年后,面对《环球人物》记者,冯珊珊笑得云淡风轻。  在刚刚结束的LPGA蓝湾大师赛中,冯珊珊以一杆的微弱优势险
叙利亚北部伊德利卜省,有一辆不起眼的白色面包车穿行于炮火和残垣中。它是哈米斯和哈鲁夫开设的流动假肢诊所。战争摧毁了民众的生活,原本是学生的两人决定救死扶伤。但由于缺乏临床经验和学科背景,他们很难在短期内学会外科手术或现场急救。于是,他们开始学习如何制作和安装假肢,还通过网络课程学习了其他国家医生上传的假肢安装技术。4年间,两位年轻人驾驶着面包车,帮助2000多名在战火中受伤的人重新站起来,拥抱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