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绒藏族锅庄“博巴森根”田野调查之一

来源 :中国民族博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anxiongb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博巴森根”是我国唯一的藏族大型叙事性祭祀锅庄舞蹈,是一种集舞蹈表演与叙事性演唱于一体的民间艺术,于2008年被国务院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该锅庄将舞蹈肢体语汇与叙事性的演唱相结合,再现了鸦片战争期间当地藏族屯兵赴东南沿海抗击英军的英勇事迹,体现了文化历史的深远性和文化内涵的丰富性。同时,该锅庄中独特的“钻、扭、解”舞蹈肢体语汇,生动地描写了抗击英军的藏族屯兵“行军、过河、战斗”的惨烈场面,是爱国主义叙事题材与少数民族原生态歌舞艺术的完美结合。但是,笔者在2014年2月17日的第一次田野调查中发现,随着当代时尚文化的影响与年迈传承人的离世,该项非遗已濒临失传的危险,希望借助本文对其保护及传承提出些许探讨。
  【关键词】博巴森根;嘉绒锅庄;艺术形式;文化内涵
  【中图分类号】G112 【文献标识码】A
  “博巴森根”是当地嘉绒藏语“ber ba sen gei”的音译。在藏语中“博巴”为藏人的意思,“森根”为狮子的意思,“博巴森根”即狮子般勇猛的藏人。[1]该锅庄为居住在四川省阿坝州理县甘堡藏寨的嘉绒藏族所独创独有,仅在每年农历五月初小麦将要收割前,全寨子人齐聚练兵广场,表演由当年在鸦片战争中抗击英国侵略者归来的屯兵们创作的“博巴森根”叙事性祭祀锅庄舞,以纪念当地藏族屯兵在鸦片战争期间响应清政府号召赴东南沿海抗击英军的英雄事迹。因在每年的端午节期间举行,当地人又将其称为“端阳锅庄”。[2]
  一、“博巴森根”的流传区域与历史由来
  “博巴森根”锅庄舞蹈流传的甘堡藏寨是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理县甘堡乡的一个藏族村寨,位于国道317路旁,理县至马尔康县“百里藏羌文化走廊”的中心地段。甘堡藏寨在当地藏语中读作“gan pu jia qiong”,其大意为“山坡上的百户大寨”。民族属性为藏族嘉绒人。
  “嘉绒”是藏语“xia er jia er mo cha wa rong”的缩写,汉语大意为:藏区东部女王统治的温暖农区。唐朝时期,吐蕃王朝的军队攻占松州(今松潘县),之后又占领阿坝的大部分地区,其中部分吐蕃官兵未回西藏而留住下来,与当地的哥邻人很快融合,成为了现今嘉绒藏族的先民。到了明代,当地推行土司制,甘堡地区属杂谷土司领地。公元1752年(清乾隆十七年)理县杂谷土司叛乱,清廷派兵镇压。平息叛乱后,清政府在当地实行改土归流建立了五屯守备制(五屯:甘堡屯、杂谷屯、九子屯、上孟屯、下孟屯)。甘堡地区由土司制改为屯兵制,即每户派屯兵一名,无战为农,战时为兵。甘堡地区实行屯兵制后,清政府为加强当地少数民族的管理,避免疑生反叛之心,要求当地“只准习武、不许习文”,大力推行“尚武”精神,逐形成了当地屯兵能征善战的彪悍民风。[3]甘堡的藏族屯兵多次应清政府调遣,出征准噶尔、廓尔喀,也曾远赴江浙沿海作战,甚至抵达台湾。公元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清政府调集全国兵力准备在东南沿海与英军决战。1841年底,清政府在四川抽调了千名嘉绒藏族屯兵历经三个月长途行军,于1842年2月抵达浙江,同年3月投入战斗。据理番厅志记载:甘堡屯兵出征时即立下“不战胜宁战死”的誓言。在保卫宁波大宝山的战役中,嘉绒屯兵们冒着枪林弹雨与敌人激战十多个小时,最后与英军展开肉搏。战后英军尸横遍野,屯兵也几乎全军牺牲。据《鸦片战争资料》四册428页记载:英国人自己承认“自入中国来,此创最深”。[4]
  战斗结束后,幸存的屯兵因气候炎热且路途遥远,无法将牺牲的战友的遗体运回千里外的故乡,只能将战友的发辫、指甲、腰牌等带回,并交由亲人埋葬在故乡的山坡上,这就是至今犹存在理县甘堡一带震撼人心的“辫子坟”。作为一个有语言无文字的地区,回到家乡的屯兵们为了缅怀战友的遗志、传承爱国的精神,将当地古老的嘉绒锅庄基本动作及表演形式,与独特的屯兵纪念仪式融为一体,创造了这流传百年的叙事性祭祀锅庄,也就是现在我们看到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博巴森根”锅庄舞。
  二、“博巴森根”的表演方式及特色动作
  在嘉绒藏族地区,锅庄舞分为“大锅庄”与“小锅庄”。“大锅庄”在当地藏语中叫“da er ga di”,多由中老年人在重大的活动中跳,表现风格庄重大气;“小锅庄”在当地藏语中叫“da er ga ren”,多由年轻人在一般娱乐性活动中跳,表现风格热情欢快。作为庄重的大锅庄中祭祀性质的“博巴森根”区别于其他的娱乐性锅庄。表演开始前,需在广场中央放置一至两坛咂酒,由德高望重的老人主持开坛仪式。老人诵经、祈祷,并“喂桑”(烧松枝)敬神。然后,众人依次走向广场中央的酒坛,用竹竿插吸咂酒后,在德高望重的老人的带领下依次牵手入场,跳起“博巴森根”。
  “博巴森根”大体分为三段进行。首先,领舞者手持系有红丝带的串铃,带领大家边唱边迈着整齐的步伐从广场的下场口靠后处牵手入场。待众人走成一个弧形的队形后,舞蹈动作变为整齐的“点踏后蹲步”与“单吸腿跳”,伴随自唱的歌曲将气氛推至高潮。该段演唱的方式为:男舞者高声领唱,女舞者跟唱。唱词为“xia yi kei dong,lei ke dong,jia yi mo lan niang yie”,大意为:到东边去打洋狗,到汉族地区去赶走洋狗。
  锅庄的第二段为叙事演唱部分,即众人将一名德高望重的老人围在中间,众人蹲在地上凝听老人唱述屯兵们当年在东南沿海抗击英军的英勇作战事迹,并对每一句唱词的结尾部分进行复唱,以示哀悼与赞颂之情。叙事演唱完毕,众人高呼祈祷幸福吉祥祝福语,并向天空抛洒“隆达”。(隆达为印有吉祥图案与佛教经文的纸片,信仰藏传佛教的藏民认为,抛洒“隆达”可将吉祥的祈祷随风飘向各地)。
  随后,锅庄进入第三部分,即众人牵手用“跑跳步”踏着厚重激情的节奏依次下场,歌曲唱诵的內容为“rong xie rong xie,ber ba sen gei rong xie ”,意为:跳起来,狮子般勇猛的藏人。   “博巴森根”不仅表现形式丰富,舞蹈动作也独具特色。在第一段表演到高潮时,舞蹈动作穿插进了独具嘉绒锅庄特色与战斗场景相融合的“钻、扭、解”三个特色动作。
  “钻”即为:队伍中的其中两人牵手抬高,形成一个门洞的形状,其余众人牵手跑跳,依次以连臂穿花的形式钻过“门洞”。该动作形象地表现了屯兵们在战壕里排兵布阵,团结作战的场景。
  “扭”即为:前一位舞者的左手绕过自己的脖子,在自己的右肩上拉住后面一位舞者的右手。整个舞队如同一座人体搭建的桥梁,伴随着整齐的踏步与胯部的左右摆动,形象地表现了屯兵过河时搭建人桥的艰苦场景。
  “解”即为:众人依次将自己的左手如“解扣”般绕头解开,恢复到前面“钻”的牵手跑跳的动作。寓意屯兵们在战场上亲如兄弟,难分难舍的战友情。
  三、“博巴森根”的文化内涵
  “博巴森根”作为一种从军事斗争与宗教生活中派生出的具有祭祀性质的民间艺术形式,与当地的地域文化、时代文化、精神情感密不可分。被称为“西方近代五大美学明星之一”的德裔美国哲学家苏珊·朗格认为:艺术是人类情感的符号形式的创造。[5]“博巴森根”锅庄无论是其舞者的服饰、展示的动作还是歌曲的唱词,都凝聚了当地居民对本土特有文化的认同与深厚的情感。
  首先,甘堡藏寨所处的五屯地区一直为藏、汉、羌杂居地区,历史上民族之间的通婚现象也比较普遍,服饰上有明显的地域文化特征。从舞蹈服饰中我们可以看到,男舞者头缠黑色的布帕,小腿缠有黑色的绑腿,具有明显的汉族马帮的“袍哥式”文化特色。女舞者头搭绣花的头帕,上戴缝有红珊瑚的“ta si guer”头饰,身着具有满族旗袍特色的藏装,其特色是嘉绒藏族服饰与羌族服饰、满清服饰文化的结合。
  其次,自甘堡地区实行屯兵制后,当地极度盛行“尚武”的文化。“博巴森根”作为纪念屯兵文化的锅庄舞蹈,其创作与流行也正好反映了当时民间推崇尚武精神的时代文化背景,是当地居民对历史上屯兵文化的抽象化祭奠,与集体主义美学的艺术化迷思。
  同时,当地生活的嘉绒藏族世代信仰藏传佛教,佛教推崇和平的境界与博爱的精神。“博巴森根”虽讲述的是屯兵赴东南沿海抗击英军的战斗经历,蕴含的却是对和平的祈望,弘扬的是中华民族团结一心抵抗外辱的爱国主义精神,是当地居民精神信仰、民族情感、审美情趣的艺术化符号形式的升华。
  四、传承与发展
  在市场化浪潮与当代时尚文化的冲击下,当地的生产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一个值得担忧问题是,有多少人会在“个性化”的当代,将这场爱国主义战争历史的纪念烙入进民族的历史记忆中?笔者在调查中发现,随着当地年轻人审美情趣的转变以及年迈传承人的离世,“博巴森根”这项非遗已濒临失传的危险,保护古老的非遗迫在眉睫。
  “5·12”灾后重建,政府在甘堡藏寨建立了“博巴森根”传习所,并在甘堡藏寨组建了“甘堡藏寨博巴森根传承舞蹈队”。同时,还将“博巴森根”作为教学课程引入到理县甘堡小学的课堂。2014年,当地政府为了更好地为其传承与发展提供新的研究空间,理县政府与电子科技大学挂牌成立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博巴森根”电子科技大学传承研究基地,为古老的非遗在知识的殿堂拓展了一席之地。电子科技大学在共建该传承研究基地的同时,不仅将“博巴森根”作为传承研究的项目,交由笔者负责的该校大学生舞蹈团进行学术研究,还将该锅庄引入该大学的素质公选课,并录制“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为“博巴森根”的传承构建了网络化的新媒体平台。2015年6月5日,新闻网报道:一支由外国留学生组成的“电子科技大学留学生传承舞蹈队”来到古老的甘堡藏寨,为“博巴森根”走出国门、走向世界提出了跨国界、跨文化的交流与探讨。[6]
  结语
  青山脚下,杂谷河畔,甘堡藏寨每每跳起“博巴森根”,仿佛犹如一座警钟长鸣于耳边。“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一曲动人心魄的“博巴森根”告诉着我们硝烟虽已散去,但“居安思危”的民族性格不能忘,爱国主义的精神应当世代传承。
  参考文献:
  [1]阿坝州理县文联主席黄涛采访记录.采访时间:2014,2,17.
  [2]“博巴森根”传承人杨石英采访记录.采访时间:2014,2,18.
  [3]阿坝州理县县志办主任岳云刚采访记录.采访时间:2014,2,18.
  [4]马成富.动人心魄的国家级非遗名录“博巴森根”舞探秘[J].西藏艺术研究,2011(2).
  [5]苏珊·朗格.情感与形式[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8.
  [6]郑玮.电子科技大学组建留学生舞蹈队探寻“博巴森根”舞蹈[EB/OL].http://www.sc.xinhuanet.com/content/2015-06/05/ c_1115527902.htm.新华网四川频道,2015,6,05.
  作者简介:何洋托美次仁(1981-),男,藏族,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人,電子科技大学讲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博巴森根”电子科技大学研究传承基地负责人,研究方向:舞蹈学。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依据笔者在三营镇各村落搜集的田野资料对“亲情责任”概念进行了解读。分析论述了三营镇农村社会好家庭中存在的亲情责任类型,主要有一:上下代之间的责任类型,包括:祖孙亲密无间型的责任关系、公婆与儿媳妇间责任义务型的代际关系、父母与子女亲密有间型的责任关系及岳父母与女婿责任义务型的代际关系。二:夫妻之间紧密型的责任关系。三:邻里之間社交型的责任关系。在此基础上,针对农村家庭中亲情责任存在的依据
【摘要】 塞缪尔·巴伯是一位既尊重传统,又具有创新精神的作曲家。在如今多元化的音乐面前,巴伯选择的是一种畅达悠然的“中庸”音乐思维——现代手法与浪漫色彩的完美并存。巴伯研究对我们理解现代音乐作品尤其是20世纪下半叶的音乐作品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是从浪漫主义色彩这个视角,置身于钢琴作品演奏及教育的背景,对巴伯的音乐作品《钢琴奏鸣曲op.26》的创作手法及风格特点进行分析与研究?.,兼本人对现代音乐作
为了开好延安文艺座谈会,会前毛泽东多次找文艺界人士谈话,了解情况,倾听他们的意见。  1942年4月的一天,毛泽东写信给艾青,“有事商量,如你有暇,敬祈惠临一叙”。艾青来到毛泽东的住所,毛泽东说:“现在延安文艺界有很多问题,很多文章大家看了有意见,有的文章像是从日本飞机上撒下来的;有的文章应该登在国民党的《良心话》上。”毛泽东还就党的文艺方针做了精辟的阐述。艾青向毛泽东提议:“最好开个会,你出来同
【摘要】关于清朝发遣有很多先行研究,但是目前没有关于边疆地区,特别是内亚非汉文化地区的犯人的发遣制度研究。本篇论文主要通过分析《清朝前期理藩院满蒙文题本》中的一部题本案例来研究内属蒙古犯人是如何被发遣的、应发遣到哪里、根据哪些法律法规来实施发遣等问题及案件的流程和审查制度。  【关键词】题本;发遣;蒙古律例;审查制度  【中图分类号】K249 【文献标识码】A  在近代中国法律史里,发遣通常被认为
【关键词】疫情防控;简单生活;教师;团体辅导   【中图分类号】G443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21)25-0019-02  【作者简介】张冬梅,江苏理工学院(江苏常州,213001)心理教育研究所副所长,常州市未成年人指导中心“团体心理辅导应用研究”工作室主持人,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团体心理辅导、心理咨询。  “疫情什么时候结束啊!每天备课、上课、管理学生,提醒他
【关键词】职校生;注意力;训练  【中图分类号】G442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18)48-0071-03  【作者简介】王文,江苏省昆山第一中等专业学校(江苏昆山,215300)科研处主任,高级教师。  【设计理念】  学习是一项艰苦而漫长的活动,只有全身心地投入、高度专注地努力,才有可能获得成功。职业学校的部分学生存在着注意力难以集中的现象,没有养成专心学习的习
【摘要】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中国正处于激烈的变革时期,传统的生产方式和生活习惯在外来力量的冲击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理查德·H.托尼以一个外国人的视角通过《中国的土地与劳动》这本书为我们展示了一个变革中的中国,也试图通过这本书找到医治中国社会问题的“良药”。本文从写作内容、结构特征和学人评价等方面对这本书进行梳理,力图给这本书以客观、合理的评价,丰富对中国近代社会问题研究的内容。  【关键词】改革;
·主持人语·  线上入户陪伴,指家庭陪伴师连续多天在线上陪伴家长,针对亲子互动中的问题,指导家长正确认知、识别情绪、建立边界,理解与读懂孩子,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及家庭的和谐幸福。作为一种心理健康服务模式,线上入户陪伴具有指导性强、效果显著、便于推广等特点。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江苏省教育学会心理教育专业委员会组织“苏心援鄂”抗疫活动,组建了一支43人的专业团队,为武汉的中小学生家长提供线
【摘要】藏族是中国人数较多的少数民族,现有人口500多万,生活在青藏高原及其周边地区,拥有共同的文字。按发音差异,藏语又分为安多、拉萨、康巴三种方言。其中,使用安多方言的藏族群众占中国藏族人口一半以上。制作安多方言藏语电视天气预报节目是2009年初青海省政协委员在青海省政协十届二次会议上的提案建议。这项建议一经提出,就得到了青海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和中国气象局的大力支持。经过一年多的努力,使用安
新中国成立以后,随着中央人民政府的正式成立,1949年11月4日,电影局划归文化部管理,改名为文化部电影局,其管理范围包括制片、发行、放映等各环节。从公私交替的角度看,50年代初,新建立的国营电影制片厂凭借资金、人才等方面的优势迅速发展壮大。电影业的对私改造开展得比较早,从1951年9月到1953年2月,经过一系列的合并程序,存在达48年之久的中国私营影业退出了历史舞台。  受到马克思文艺思想和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