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芬太尼诱导插管期间主动脉夹层患者血液动力学的变化

来源 :中国基层医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ypxh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观察瑞芬太尼诱导插管期间主动脉夹层患者血液动力学的变化.方法择期行主动脉夹层手术患者15例,给予瑞芬太尼、咪唑安定、丙泊酚和哌库溴胺复合麻醉诱导插管.观察诱导前(T0)、诱导后插管前(T1)、插管后即刻(T2)、插管后1 min(T3)、插管后5 min(T4)时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中心静脉压(CVP)、脉搏氧饱和度(SpO2)及心率收缩压乘积(RPP)的变化.结果 15例主动脉夹层患者诱导插管期间SpO2、CVP无明显变化(P>0.05),诱导后插管前(T1)SBP、DBP、HR、RPP较其(T0)明显降低(P<0.05或P<0.01),但在正常值范围内;插管后即刻(T2)、插管后1 min(T3)、插管后5 min(T4)时SBP、DBP、HR、RPP与(T0)相比,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瑞芬太尼诱导插管期间主动脉夹层患者血液动力学稳定。

其他文献
目的 了解三种不同脊髓机械性损伤对继发性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脊髓挫伤、持续性占位、脊髓横断三种大鼠损伤模型,在伤后1、4、7 d观察损伤断面神经细胞凋亡现象.结果脊髓挫伤组:灰质三个时间组的凋亡指数波动明显,灰质中凋亡指数4d时最高;白质中凋亡细胞除背侧束外腹侧束也存在;另外细胞凋亡以少突胶质细胞凋亡为主.脊髓持续性占位损伤组:灰质、白质细胞凋亡指数在4 d和7 d组中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目的 探讨微创截骨后骨段滑移治疗大段骨缺损的效果,为骨缺损的治疗积累临床经验.方法16例大段胫骨缺损(4~13 cm,平均6cm)患者,于胫骨干骺端微创骨膜下横断截骨,术后10d开始延长,延长速度为1 mm/d,每4 h转动延长杆上六边形螺栓1次.每位患者均伴有不同程度的骨感染和/或软组织缺损,具备手术条件时,一期或二期行皮瓣转移,消灭创面.或清创后仅用无菌敷料敷盖创口,定期换药.结果全部病例均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