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化高水头抽水蓄能机组研发与现场试验验证

来源 :人民长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qiufeng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通过对抽水蓄能机组进行国产化和自主研究,中国掌握了500 m以下水头段的抽水蓄能机组技术。为了在600 m以上高水头段、500 r/min高转速抽水蓄能机组自主设计制造技术方面取得突破,以中国首座600 m以上水头的高转速高水头的绩溪抽水蓄能国产化机组研制与工程应用为依托,研制并提出了针对性较强的技术规范。在此基础上,采用了同台对比试验的模式,以促进国产化机组水力研发技术的发展,并采用了“5+5”长短叶片等创新技术。现场试验结果表明:机组主要性能指标均优于技术规范,对中国其他高水头、高转速抽水蓄能电站建设具有借鉴意义,并对中国抽水蓄能机组技术进步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关 键 词:
  抽水蓄能机组研发; 同台对比; 原型验证; 国产化
  中图法分类号: TV734
  文献标志码: A
  DOI:10.16232/j.cnki.1001-4179.2021.07.022
  0 引 言
  抽水蓄能电站以其大规模储能容量、卓越的调节性能和敏捷的反应速度,成为能源革命和绿色能源建设、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庄严承诺的关键支柱,中国抽水蓄能电站建设将迎来更大更快的发展。抽水蓄能机组研发制造技术是抽水蓄能电站建设最重要的关键环节之一[1-2]。自21世纪初开始实施抽水蓄能机组国产化自主化以来,机组单机容量从250 MW到400 MW、转速从250 r/min到428.6 r/min、水头/扬程从200 m到500 m水头段,一步一个台阶逐步提高,稳步发展[3-4]。随着安徽响水涧、福建仙游、江苏溧阳、浙江仙居、广东深圳等抽水蓄能电站的先后成功投产,中国已具备500 m以下水头的抽水蓄能机组的自主设计制造能力[5-6]。为了在600 m以上高水头段、500 r/min高转速抽水蓄能机组自主设计制造技术方面取得突破,拥有全球最大规模的抽水蓄能电站营建经验的国网新源控股有限公司,在总结抽水蓄能机组国产化、自主化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安徽绩溪抽水蓄能电站建设,从技术规范制定和不断完善、同台对比阳光竞争确保技术研发投入和有序竞争、现场原位试验对国产化自主研发制造成果进行验证3个环节入手,形成了完备的大型抽水蓄能机组国产化自主研发制造的扶持、支撑和竞争机制,坚强有力地支持了中国抽水蓄能机组成套设备自主化事业发展[7-8]。
  为支持抽水蓄能机组设备的国产化制造,国家将绩溪抽水蓄能电站(以下简称“绩溪电站”)列为抽水蓄能电站机组设备自主化后续工作的依托项目。绩溪电站位于安徽省绩溪县,装设6台单机容量为300 MW的混流可逆式机组,水头范围565.90~637.44 m,扬程范围586.03~650.86 m,机组额定水头600 m,额定转速500 r/min[9]。绩溪电站是中国抽水蓄能机组国产化自主设计制造首次向600 m高水头段、高转速方向发起挑战的依托项目,建设、设计、研发制造、调试试验等多个单位参与了该型机组国产化的工作。
  1 高水头段、高转速机组技术规范
  相关文献表明[10],随着抽水蓄能机组向高水头、大容量、高转速方向的发展,对于600 m及以上水头/扬程的抽水蓄能机组国内还没有自主研发的业绩。也有文献表明[11],攻克大容量、高水头、高转速常规定速机组的技术难题是国内主机设备制造厂商技术创新发展的方向。因此,在绩溪电站主机招标前,国网新源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新源公司”)对高水头抽水蓄能机组国产化进程高度重视,专门组织针对对国产化的机组水力研发、参数选择、结构设计等一系列研讨会。在此基础上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提出了国产化高水头、高转速机组技术规范,新源公司和建设单位组织内部、外部评审,形成合理可行的机组技术标准和参数指标。技术规范就高水头、高转速机组的研发、性能参数、设计及制造、材料选型、机组辅助设施的配置、检验试验等提出了全方面要求,以确保机组的安全稳定运行。
  绩溪电站水头变幅、吸出高度等参数适中,为国产化机组的研发创造了条件。机组技术规范中对能量指标不提过高要求,但对机组稳定性指标则提出了较高要求,体现以机组稳定性指标为重的主导思想:技术规范中对于机组振动指标的要求高于ISO10186-5的规定,对于机组摆度指标的要求高于ISO7919-5的规定。近年来,已把压力脉动特性作为衡量大型水力机组性能的重要指标[12],因此,技术规范中对压力脉动指标的要求均不低于同水头段国外厂商研发的机组水平。机组的预期主要技术参数要求如表1所列。
  2 水泵水轮机同台对比试验
  本文研究电站的机组为国产化水头最高、转速最高的抽蓄机组。考虑到国内厂家均没有该水头段成熟的水力研发经验,且水泵水轮机性能参数对机组安全稳定运行有着决定性的影响,绩溪电站主机招议标采用“同台对比试验”模式,即带模型转轮投标,机组评标前开展模型同台对比试验,将试验结果作为评标、决标的重要因素。
  2.1 水力开发历程
  由于“同台对比试验”模式充分引入了竞争机制,参与投标的国内制造厂商均高度重视,在绩溪电站水力开发方面均投入了巨大的资源,采取了多方向研究、多种措施保障等策略,加快推进国产化高水头、高转速抽水蓄能机组水力开发的进程。
  根据绩溪电站水泵水轮机模型开发技术条件要求,同时综合考虑未来电站整体的安全稳定性,国内制造商均制定了不同的模型转轮技术开发方案。如转轮叶片数选择了7叶片、9叶片和5+5长短叶片、6+6长短叶片等不同方向分别开展研究,活动导叶数选择了20个导叶和16个导叶2种方案分别开展研究,每一轮次的水力研发都包括水力设计、模型制備、模型试验等过程。经过多轮次的研发工作,国内制造商分别推出了5+5长短叶片加16导叶方案和6+6长短叶片加20导叶方案。
  此前,长短叶片在国内研发的抽水蓄能机组中尚未得到应用,这也意味着通过“同台对比试验”来激励国内制造商的水力研发水平有了新的突破。同时,多轮次的研发经验积累也为高水头国产化抽水蓄能机组自主化设计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2 同台对比试验
  2014年9月22日至10月28日,在中国水科院水力机械实验室开展了水泵水轮机模型同台对比试验。由于“同台对比试验”模式充分引入了竞争机制,参与投标的国内制造厂商在投标之前进行了大量的水力研发和模型试验工作,各投标人的模型试验结果均较为优异。通过同台对比试验,最终选择了5长5短的长短叶片,该方案的水泵水轮机模型试验结果(主要参数)如表2所列。
  2.3 同台对比试验对水力开发的促进作用
  同台对比試验充分引入了竞争机制,给制造厂和项目公司带来了双赢的结果。一方面,同台对比试验激励了制造厂在投标之前加大水力开发的投入,有利于制造厂家的经验积累和技术提高,促进了国产化机组水力开发技术水平的提高。另一方面,项目公司也可以根据同台对比的试验结果,择优选择中标厂家,为电站的安全稳定运行提供保障。
  3 机组研发设计
  如前文所述,在机组技术规范中提出了以机组稳定性为重的思想。为此,针对绩溪电站机组高水头、高转速的特点,在机组研发过程中采用了一些创新技术。
  3.1 5+5长短叶片的应用
  绩溪电站水力开发过程中,对水泵水轮机转轮叶片数和导叶数的匹配问题开展了专项研究,最终确定采用5+5长短叶片+16个活动导叶的设计方案。5+5长短叶片是在国内自主开发的抽水蓄能电站机组中首次应用。制造厂为绩溪电站开发的不同叶片数转轮的设计如图1所示。从图1中可以看到长短叶片方案与常规叶片相比,在进、出口边流道形状、叶栅稠密度等方面的不同。
  5+5长短叶片方案由于高压侧叶栅稠密,能够有效地控制部分负荷工况高压侧的二次回流,也可以使得高压侧叶片的安放角和转轮直径设计得更小,从而提高水轮机运行范围内的效率并改善叶片进口的空化特性。同时,长短叶片方案低压侧叶片数较少,可以减少低压侧叶片的排挤,改善水轮机出口边空化性能。5+5长短叶片还可以提高水轮机工况进口刚度,改善转轮的动、静应力特性。
  图2是各方案水泵和水轮机能量试验结果对比图。图中效率均为相对效率,以转轮A为基准转轮,其中图2(a)以水泵工况协联曲线中的最优工况点为基准点,图2(b)以水轮机工况额定水头最优效率为基准点。图3是各方案水轮机额定水头压力脉动试验结果对比图。从模型试验结果可以看出:长短叶片方案在能量性能、部分负荷和空载压力脉动方面要优于常规叶片方案。
  3.2 发电机旋转部件结构
  发电电动机采用“一根轴+整体磁轭圈”的结构方式,属于创新设计。“一根轴”可消除多段轴因加工和安装误差导致的摆度过大的弱点;同时,上下导轴承距离转子中心线更近,临界转速显著提高,这对于500 r/min的高速机组有利。“整体磁轭圈”采用高强度钢板制成,在制造厂内分小段把合、整体精加工。与普通叠片磁轭相比,“整体磁轭圈”能消除应力增大系数,显著增强磁轭的整体刚度,提高磁轭的安全、稳定和可靠性。此外,与传统叠片磁轭比,采用“一根轴+整体磁轭圈”结构可以明显减少工期。
  3.3 新型推力轴承设计
  为降低甚至消除高转速电机推力轴承的搅拌损耗和搅拌油雾,绩溪电站机组推力轴承设计首创开发了全新的低液位低损耗喷淋式轴承。相较于传统的推力轴承,该技术将原油箱内较高的油位降低至镜板工作面附近甚至以下运行,通过供油环管向瓦间镜板面喷油,由于油位的降低能够极大地减少油槽润滑油搅拌,使油槽油面更加平稳,由此从根源上减少了油雾的产生,使整个机组运行环境更加清洁。同时,由于油槽搅拌减小,大大降低轴承损耗,对高速机组而言,几乎能够降低整个轴承损耗的30%~50%。绩溪电站机组低液位低损耗喷淋式轴承的成功运用,为后续众多大容量高转速抽水蓄能发电电动机以及超大容量水轮发电机的轴承设计开辟了一条新途径。
  4 现场试验
  目前绩溪电站6台机组均已投入商业运行。从机组实际运行情况来看,机组运行稳定性较好。下文以具有代表性的1号机组为例,介绍机组的运行情况(主要稳定性指标),其余已投运机组的运行情况基本与1号机相近。
  4.1 机组振动摆度数据
  绩溪电站1号机组调试过程中,机组各部位稳态工况下的振动摆度值如表3所列。从表3中可以看出:机组稳态振动、摆度指标均满足合同要求,尤其是满抽、满发工况振摆指标较为优越。
  4.2 机组轴承热稳定数据
  绩溪电站1号机组调试过程中,机组各轴承稳态工况下的相关油温瓦温数据列于表4。从表4中可以看出该电站1号机组在各工况稳定运行条件下,轴承的油温瓦温都可以满足合同保证值的要求。
  4.3 调节保证反演计算结果
  高水头抽水蓄能机组水力过渡过程关系到电站的安全运行[14~16]。在机组调试期间,开展了机组甩负荷试验(包括双机甩负荷试验),针对各试验工况展开了模拟计算,并将计算值与实测值进行了对比,得出修正值后,进一步推算得出了如下极值工况(修正后)结果。
  (1) 蜗壳进口最大压力值发生在SJT2工况(上库正常蓄水位,下库死水位,2台机组额定出力运行,突甩负荷,导叶正常关闭),其值为985.82 m,小于合同保证值1 000.00 m。
  (2) 尾水管进口最小压力值发生在JHT6工况(上游正常蓄水位,下游死水位,2台机组正常运行,其中一台机组突甩全负荷,在最不利时刻,另一台机组也突甩负荷,导叶正常关闭),其值为1.26 m,大于合同保证值0 m。
  (3) 机组转速最大上升率发生在JHT4工况(下库正常运行水位,额定水头,2台机组额定出力运行,突甩负荷,导叶一关一拒),其值为42.02%,小于合同保证值45.00%。
  (4) 尾水管进口最大压力值发生在SJP2(最大扬程,2台机组抽水断电,导叶全拒)工况,其值为164.60 m,小于合同保证值190.00 m。   從试验结果和计算分析可以看出:机组甩负荷后的各项参数满足合同要求,可以确保电站及机组的安全稳定运行。
  5 结 语
  绩溪抽水蓄能电站机组的顺利投产,标志着中国已经掌握了600 m以上高水头、高转速的抽水蓄能机组自主研发、设计及制造能力。机组现场运行数据表明:机组的主要性能指标均优于技术规范要求,尤其是机组的稳定性指标较为突出。同时也证明了通过制定合理的技术规范,引入有序的竞争机制,可以促进国产化抽水蓄能机组取得技术突破,为中国后续更高水头、更大容量机组的国产化之路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李学勤.抽水蓄能机组本土化的技术关键[J].水利水电工程设计,2003,22(4):36-37.
  [2] 覃大清,张乐福.关于水泵水轮机最高扬程驼峰区安全裕度选取的建议[J].大电机技术,2006(4):46-48.
  [3] 王国玉,吴卫东,秦卫潮.响水涧抽水蓄能电站工程机组及辅助设备国产化进展情况[C]∥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电网调峰与抽水蓄能专业委员会2009年抽水蓄能学术年会论文集,2009:212-216.
  [4] 端润生.我国抽水蓄能电站建设及机组国产化进程[J].水利水电技术,2007,38(1):24-27,38.
  [5] 章存建,陈忠宾.溧阳抽水蓄能电站机组设备国产化工作策划与实践[J].水力发电,2018,44(10):4-7,74.
  [6] 周文凯,杨悦伟.仙游抽水蓄能电站300MW大型抽水蓄能机组制造技术[C]∥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2014年抽水蓄能学术交流会论文集,2014:398-402.
  [7] 周家骢,端润生.加快我国抽水蓄能机组国产化进程的思考[J].水力发电,2003,29(7):64-68.
  [8] 陈弘昊,汪志强,陈泓宇,等.大型国产抽水蓄能发电机安装调试过程设计优化述[J].水电与抽水蓄能,2018,4(1):23-31.
  [9] 姜红伟,陈善贵,贺涌,等.安徽绩溪抽水蓄能电站水泵水轮机模型验收试验及性能分析[J].水电与抽水蓄能,2017,3(3):105-109.
  [10] 杨中兴,覃大清.我国抽水蓄能机组技术国产化历程与思考抽水蓄能电站工程建设文集[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12:213-216.
  [11] 张国良,靳国云.浅谈抽水蓄能机组设备国产化历程与发展方向抽水蓄能电站工程建设文集[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15:17-20
  [12] 梅祖彦.抽水蓄能发电技术[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
  [13] 陈顺义,邱绍平.水轮机模型开发技术条件编制要点[C]∥第19次中国水电设备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3(11):74-82.
  [14] 王林锁.抽水蓄能电站水力过渡过程调节控制研究[D].南京:河海大学,2005.
  [15] 张显羽,孙立昌,游秋森,等.抽水蓄能电站岔管位置对甩负荷过渡过程的影响[J].人民长江,2019,50(11):205-210.
  [16] 李高会,余雪松.某抽水蓄能电站甩负荷试验与仿真计算成果分析[J].人民长江,2015,46(5):102-104,108.
  (编辑:赵秋云)
  引用本文:
  路振刚,陈顺义,郑小康,等.国产化高水头抽水蓄能机组研发与现场试验验证
  [J].人民长江,2021,52(7):129-134.
  Independent development and field test verification of high head pumped storage units
  LU Zhengang1,CHEN Shunyi2,ZHENG Xiaokang3,QIU Shaoping2,LIANG Quanwei3,ZHENG Yingxia2
  (1.State Grid Xinyuan Company Ltd.,Beijing 100761,China; 2.PowerChina Huadong Engineering Corporation Limited,Hangzhou 311122,China; 3.DEC Dongfang Electric Machinery Co.,Ltd.,Deyang 618000,China)
  Abstract:
  Through the localization and independent research on pumped storage units,China has mastered the technology of pumped storage units of water head below 500 meters and rotating speed of 500 r/min.In order to make a breakthrough in the independent design and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of pumped storage units with high water head over 600 meters and high speed of 500 r/min,we illustrate the development and engineering application of Jixi Pumped Storage Unit,the first homebred developed unitswith high head and high speed over 600 meters in China,introducing the reasonable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 domestic units with high head.During the developing process,we adopted the mode of comparative test on the same platform to promote the hydraulics research and technology of the domestic units,and adopted innovative technologies such as “5+5” long and short blades of the unit.The test results show that the main performance indices of the unit are superior to the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The research results can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other high head and high speed pumped storage power stations in China,and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promoting the technical progress of pumped storage units in China.
  Key words:
  pumped storage units development;comparison on the same test platform;prototype verification;domestication of products
其他文献
高炉大型化对焦炭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焦炭质量评价方法具有一定局限性。总结了碱金属和镜质组反射率对光学组织的影响,阐述了各光学组织在成焦过程的演变规律以及对焦炭质量的影响,为预测和评价焦炭质量提供依据。
在Gartner2020年的一份研究报告中, Gartner请受访的首席执行官们列出对未来管理团队的担忧,其中“过时的工作流程”被受访者们认为是未来管理中需要面对的头号挑战.rn企业需
期刊
摘要:  在拱坝的温度场仿真计算中,混凝土的绝热温升参数是一个重要因素。为了提升仿真计算的准确性,需要对混凝土绝热温升参数进行反演分析。依托三河口水利枢纽拦河坝,对混凝土的绝热温升参数进行反演分析。在试验取得绝热公式的基础上,将实测最高温度和计算最高温度进行对比分析,应用回归分析的最小二乘法将误差平方和最小的绝热温升作为反演参数。通过对温度场进行三维有限元分析并和实测数据比较,发现所提出的反演方法
摘要:  天然氣过江管道位于富春江富阳段,属钱塘江河口河流段,在极端洪水作用下,河床冲刷剧烈,管道断面的最大冲刷深度是管道设计的关键技术指标之一。对工程河段河势进行了简要分析,并建立了平面二维数学模型对工程断面进行了水动力计算。在充分考虑地质条件复杂性的基础上,利用王兆印公式对断面冲刷深度初步估算。通过对模型比尺和模型沙等的合理选取,利用水槽模型试验得到了各钻孔位置的最大冲刷深度;采用历年下包络线
摘要:  洱海是大理白族人民的集中饮用水水源地,具有湖泊水质演变过程复杂、面源污染治理难度大、流域水资源短缺程度逐步加重、湖滨带水生植物自然恢复缓慢等环境问题。分析了近年来洱海水质演变情况。按照新时代治水思路的要求,研究提出了高效节水生态农业、生态调蓄带末端拦截、外流域补水、优化洱海4~7月水位调度等措施,以加快洱海水生态系统的修复与水质的持续性改善。为此,构建了洱海水环境数学模型用于开展相关水质
摘要:  为了缓解船闸超负荷运行现象,提高船闸运输效率,从最根本上简化船舶过闸程序入手,针对水头差不大的河段设计了一种不停船快速过闸船闸。该船闸的设计是基于连通器原理和力矩平衡原理,将旋转门式闸门和特殊的输水系统相结合,来实现闸室水位自主调节和船舶快速不间断通行,其中闸门设计是将动静闸门相结合,利用上下游水位差辅助推动船闸运行,节约电能。多次模型过船试验表明:闸门在转动的过程中闸室的水位能够逐渐变
摘要:  为模拟南京市三汊河河口闸附近水流流态,探究河口闸单孔开启的可行性,采用Delft 3D软件建立大范围水深平均模型和局部三维数学模型,对三汊河河口附近水流流态进行数值模拟,研究最不利水位工况下的水流流态,并确定了闸孔不同运行模式对流速分布的影响范围。进一步地,将河道底面流速与研究范围内泥沙起动速度进行比较,获得了河口闸附近河道冲刷与淤积范围的分布情况。研究成果可为研究河口闸单孔开启提供依据
沙钢焦化厂6 m焦炉运行中出现格子砖堵塞、蓄热室阻力增大、高炉煤气量不能正常供应的问题,影响立火道的正常燃烧,从而造成部分炉头温度偏低。结合现场实际,通过优化工艺操作,采用炉头低温补偿加热的方式,较好地解决了炉头温度偏低问题,改善并优化了焦炉热工状态,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
摘要:  隧道开挖后,围岩应力将逐步释放,此时围岩变形增大、压力减小,若能有效确定隧道初期支护最佳施作时机,则既可充分发挥围岩自承能力减小支护结构强度,又可控制围岩变形,确保施工安全。以围岩拉应变达到岩体极限拉应变、围岩开始产生松动圈作为初期支护的最佳施作时机,建立了基于松动圈理论的隧道初期支护施作时机确定理论。运用Midas GTS有限元计算软件,分析各级围岩在应力释放全过程中围岩应力、应变、位
摘要:  为了解安宁河流域土壤侵蚀变化及未来发展状况,以修正土壤侵蚀方程为基础,对该地区1995~2018年各年份土壤侵蚀模数进行计算与分级,结合转移矩阵、斜率变化和CA-Markov模型对其时空演变和发展规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① 各等级侵蚀区栅格占比为微度>轻度>中度>强烈>极强烈>剧烈,轻度及以下等级侵蚀区栅格累加比例达到全域的70%以上,流域整体处于中等侵蚀水平;② 流域土壤侵蚀整体呈现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