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内固定失败后的二次手术治疗

来源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oons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内固定失败的原因及二次手术治疗方法. 方法 2002年8月至2010年3月共收治22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内固定失败患者,男13例,女9例;年龄66~87岁,平均74.6岁.原始骨折根据改良Evans分型:ⅠB型1例,ⅡA型5例,ⅡB型7例,Ⅲ型8例,逆转子间骨折1例.首次内固定方式:动力髋螺钉(DHS)9例,动力髁螺钉(DCS)4例,锁定钢板2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2例,Gamma钉5例.内固定失败时间平均为5.6个月(1.4~8.0个月).二次手术改行髋关节置换术8例,应用PFN 3例,股骨近端防旋交锁髓内钉7例,DHS 1例,DCS 3例.结果 内固定失败原因:螺钉松脱或折断7例,头颈钉切割2例,髋内翻7例,骨折再移位3例,骨折不愈合2例,股骨头坏死1例.22例患者术后获8 ~26个月(平均13.7个月)随访.末次随访时髋关节Harris评分由术前平均22分(11 ~36分)提高至85分(72 ~93分).再次内固定患者骨折均获骨性愈合,愈合时间平均为5.9个月(4 ~7个月). 结论 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内固定失败多因内固定方式选择不当、技术应用失误等因素所致.根据股骨转子部后内侧结构的稳定性、骨折愈合状况及骨质疏松程度等,合理选择内固定更换或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内固定失败后仍可获得良好疗效。

其他文献
期刊
病历摘要患者,女,60岁,因“摔伤致左踝关节疼痛、肿胀、活动受限1d”于2013年1月2日来我院就诊并收入院.患者自述除左踝关节受伤外,未觉身体其他部位受伤.入院查体:一般情况可,左踝关节肿胀,见皮下瘀斑,内、外、后侧有压痛,左踝关节主动活动受限,左足皮肤感觉、血供未见明显异常,左足趾各关节可主动活动.左踝关节正位X线片和CT三维重建示内踝内上方双层骨皮质影(图1),CT示后侧骨折块分为后内侧骨折
期刊
由人民日报社健康时报发起,全国百余家媒体社长、总编、资深编辑记者联手共同评选,2011年度中国十大健康新闻日前在京揭晓:
期刊
“2013全国第三期数字骨科技术临床应用高级培训班”于2013年9月6-10日在第四军医大学西京骨科医院举办。该学习班由中华医学会医学工程学分会数字骨科学组主办,第四军医大学西京骨科医院承办,《中华创伤骨科杂志》协办,已连续举办三届,成为宣传数字骨科技术的最新进展、推动国内数字化技术在骨科临床开展的一个品牌。
期刊
今年,北京市将实施公立医院改革试点方案,具体方案将于今年上半年公布。北京市将在试点医院探索推进“管办分开、医药分开”,建立财政价格补偿调控机制、医疗保险调节机制、医院法人治理运行机制。
期刊
英国一项新研究发现,一个基因的状况与乳腺癌风险有关,通过血液检测可以在乳腺癌发病前数年就探知这个基因的异常变化,将来有望在此基础上开发出预测乳腺癌风险的方法。
期刊
目的 比较跨后纵膈入路与前方入路单束解剖重建后交叉韧带(PCL)的疗效,探讨前者的优势.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2年1月期间行PCL单束解剖重建的60例PCL损伤患者,根据不同时期手术入路不同分为两组:常规组28例,男17例,女11例;平均年龄为(33.0±9.4)岁;早期采用前方入路重建PCL.跨后纵膈组32例,男22例,女10例;平均年龄为(32.2±8.0)岁;后期采用跨后纵膈
目的 比较枢椎棘突螺钉和椎弓根螺钉的生物力学拔出力强度.方法 取8具新鲜尸体枢椎标本(C2).于椎体两侧随机进行枢椎棘突螺钉和椎弓根螺钉固定,置入直径为4.0 mm的皮质骨螺钉.枢椎棘突螺钉进钉点选择为棘突的基底部、棘突及椎板的交界处,进钉角度为水平置钉,螺钉由对侧棘突基底部穿出,形成双层皮质固定;枢椎椎弓根螺钉在直视椎弓根下置钉.置钉后行拔出强度实验,比较2种螺钉的最大轴向拔出力强度.结果 枢椎
目的 探讨脱细胞羊膜对兔同种异体跟腱移植后粘连的预防作用及其对跟腱愈合的影响. 方法 30只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2组(n=15):实验组在移植跟腱处包裹羊膜,对照组在移植跟腱处不包裹羊膜.术后2、4周切取移植跟腱行组织学观察;术后2、4、6周取外周血行流式细胞学检测,取移植跟腱行大体观察和生物力学检测,并测定羟脯氨酸含量. 结果 术后2、4周组织学观察显示实验组炎性反应和浸润范围均较对照组局限,胶原
目的 探讨高选择性血管造影技术(DSA)对股骨颈骨折预后的影响,以期更加准确地预测预后. 方法 对2005年6月至2008年6月期间收治的45例单侧头下型股骨颈骨折患者,男26例,女19例;年龄26~ 60岁,平均45.4岁.采用高选择性高DSA,根据高选择性DSA结果进行分型:造影显示越过骨折线3~6支支持带血管影为I型,本组15例;显示1~2支血管影为Ⅱ型,本组14型;没有越过骨折线血管支显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