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深入分析了非专业本科层次《Photoshop平面处理》课程的教学特点以及传统教学方法在教学时的弊端,介绍了基于素质教育思想的“开放式”教学法的内容、在该课程课堂教学各个环节中的应用以及取得的良好效果。
关键词:素质教育 教学方法 Photoshop课程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875(2010)05-091-01
Photoshop是实践性、艺术性很强的图像处理软件,其内容丰富,工具繁多,能处理出效果多样的图片,目前该课程已经成为众多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电子商务、艺术设计等专业的必修课程。对于本科院校非艺术专业的学生来说,由于学生毕业后未必从事和艺术设计直接相关的行业,所以只要求学生初步掌握Photoshop的基本使用方法、操作技巧、以及日常办公使用的各种图片修饰技巧。不同与高职学生的是本科层次的学生由于学习基础扎实,要在较少的课时内学习到Photoshop最为核心的知识,不仅要掌握软件的使用方法还要在更高的知识层面作了解。本课程的传统教学方法大都采用教师演示、学生观摩,然后再集中上机练习的方法。这种方法不能以学生为主体,很难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无法达到满意的效果。笔者在非专业本科生中开设此课程时考虑到高职与本科Photoshop课程的课时数不同,教学侧重点也不同,比如,Photoshop中关于颜色的计算公式,关于选择的深层次含义等,利用传统教学方式来进行本科层次Photoshop课程的教学,就显得事倍功半。在Photoshop教学实践时笔者采用了基于素质教育的“开放式”教学法,取得了良好的课堂效果,所谓“开放式”教学法就是根据课程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以素质教育为基本,因地制宜,因材施教,以培养学生能力为目的的一种教学方法。具体方法如下:
一、教学目标的开放
教学目标是一切教学过程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它决定着教育活动中教师"教"的方向,又规定和制约着学生的学习活动。在Photoshop课中,比较重视具体知识和具体技能的讲授而忽视了更为重要的基本素质的培养,特别是对于本科非专业的学生来说,就更应该突出后者。在具体教学实践活动中,要根据具体知识的特点,根据课堂教学中各种因素的变化来适时调整教学目标,以实现教学目标的开放。
二、教学内容的开放
在课堂教学中,实现教学内容的开放。由于学生的接受能力不同,在教学内容上就要个性化设计、分层次教学,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布置不同难度的作业,适时引导学习轻松的学生去深入学习本课程中更为深入的内容;对学习吃力的学生,应注重培养对本门课程的兴趣,使其在学习的过程中找到乐趣,随着兴趣的不断提高,学习的深度也会逐渐提高,最后达到教学大纲的规定。分层次教学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的交流,照顾学生的差异,真正做到因材施教、百花齐放。
三、教学方法的开放
传统的教学常常是在封闭的教室内,由“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采用单一的上机练习,学生积极性不高。随着社会对人才要求观念的更新,传统的教学方法越来越显示出不足与滞后,时代呼唤着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开放。首先是空间的开放,Photoshop的教学要使学生掌握图像处理的有力工具,必须开放小教室,把社会生活作为学习的大课堂。课堂要突破教材的限制,延伸到室外,甚至是社会上的影楼、照相馆等场所,拓展到电视、广播、互联网等传媒,使课堂变得博大、丰富、生动;其次是时间的开放,学生是学习的真正主人,教师要摆正师生角色关系,站到学生中去,成为一名组织者、激励者、协同者,尽量少讲,把大量的时间还给学生;再次,是交流形式的开放,不再拘泥于作业。要求学生在课下上网查询一些素材并模仿设计制作作品,在模仿案例的计的过程中,对软件有了充分的了解,这样学生和软件之间就得到了充分的交流。教师通过学生发到邮箱里的作品,也与学生的思维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学生之间在讨论各自的设计心得时也进行了广泛的交流。
四、教学评价的开放
教学评价的开放要做到:评价目标明确、评价方式多元化,对于Photoshop的考试方式不能拘泥于传统笔试,应该采取课程设计或者项目设计的方式进行。
总之,所谓“开放式”教学法就是要解放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突出本科生该课程的学习特点,把素质教育的理念贯穿始终。
参考文献:
[1] 樊秋红,张春英,李鹏.谈《Photoshop图像处理》选修课的教学[J].现代企业教育,2007.2
[2] 郑晖,李莉.关于Photoshop的教学[J].南昌高专学报,2004.1
[3] 姜振安.“任务驱动”教学法与学生实践能力培养[J].职教通讯,2003.7
[4] 王丽,分阶段、分层次教学方法在Photoshop教学中的应用[J].高师理科学刊,2007.4
关键词:素质教育 教学方法 Photoshop课程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875(2010)05-091-01
Photoshop是实践性、艺术性很强的图像处理软件,其内容丰富,工具繁多,能处理出效果多样的图片,目前该课程已经成为众多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电子商务、艺术设计等专业的必修课程。对于本科院校非艺术专业的学生来说,由于学生毕业后未必从事和艺术设计直接相关的行业,所以只要求学生初步掌握Photoshop的基本使用方法、操作技巧、以及日常办公使用的各种图片修饰技巧。不同与高职学生的是本科层次的学生由于学习基础扎实,要在较少的课时内学习到Photoshop最为核心的知识,不仅要掌握软件的使用方法还要在更高的知识层面作了解。本课程的传统教学方法大都采用教师演示、学生观摩,然后再集中上机练习的方法。这种方法不能以学生为主体,很难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无法达到满意的效果。笔者在非专业本科生中开设此课程时考虑到高职与本科Photoshop课程的课时数不同,教学侧重点也不同,比如,Photoshop中关于颜色的计算公式,关于选择的深层次含义等,利用传统教学方式来进行本科层次Photoshop课程的教学,就显得事倍功半。在Photoshop教学实践时笔者采用了基于素质教育的“开放式”教学法,取得了良好的课堂效果,所谓“开放式”教学法就是根据课程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以素质教育为基本,因地制宜,因材施教,以培养学生能力为目的的一种教学方法。具体方法如下:
一、教学目标的开放
教学目标是一切教学过程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它决定着教育活动中教师"教"的方向,又规定和制约着学生的学习活动。在Photoshop课中,比较重视具体知识和具体技能的讲授而忽视了更为重要的基本素质的培养,特别是对于本科非专业的学生来说,就更应该突出后者。在具体教学实践活动中,要根据具体知识的特点,根据课堂教学中各种因素的变化来适时调整教学目标,以实现教学目标的开放。
二、教学内容的开放
在课堂教学中,实现教学内容的开放。由于学生的接受能力不同,在教学内容上就要个性化设计、分层次教学,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布置不同难度的作业,适时引导学习轻松的学生去深入学习本课程中更为深入的内容;对学习吃力的学生,应注重培养对本门课程的兴趣,使其在学习的过程中找到乐趣,随着兴趣的不断提高,学习的深度也会逐渐提高,最后达到教学大纲的规定。分层次教学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的交流,照顾学生的差异,真正做到因材施教、百花齐放。
三、教学方法的开放
传统的教学常常是在封闭的教室内,由“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采用单一的上机练习,学生积极性不高。随着社会对人才要求观念的更新,传统的教学方法越来越显示出不足与滞后,时代呼唤着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开放。首先是空间的开放,Photoshop的教学要使学生掌握图像处理的有力工具,必须开放小教室,把社会生活作为学习的大课堂。课堂要突破教材的限制,延伸到室外,甚至是社会上的影楼、照相馆等场所,拓展到电视、广播、互联网等传媒,使课堂变得博大、丰富、生动;其次是时间的开放,学生是学习的真正主人,教师要摆正师生角色关系,站到学生中去,成为一名组织者、激励者、协同者,尽量少讲,把大量的时间还给学生;再次,是交流形式的开放,不再拘泥于作业。要求学生在课下上网查询一些素材并模仿设计制作作品,在模仿案例的计的过程中,对软件有了充分的了解,这样学生和软件之间就得到了充分的交流。教师通过学生发到邮箱里的作品,也与学生的思维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学生之间在讨论各自的设计心得时也进行了广泛的交流。
四、教学评价的开放
教学评价的开放要做到:评价目标明确、评价方式多元化,对于Photoshop的考试方式不能拘泥于传统笔试,应该采取课程设计或者项目设计的方式进行。
总之,所谓“开放式”教学法就是要解放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突出本科生该课程的学习特点,把素质教育的理念贯穿始终。
参考文献:
[1] 樊秋红,张春英,李鹏.谈《Photoshop图像处理》选修课的教学[J].现代企业教育,2007.2
[2] 郑晖,李莉.关于Photoshop的教学[J].南昌高专学报,2004.1
[3] 姜振安.“任务驱动”教学法与学生实践能力培养[J].职教通讯,2003.7
[4] 王丽,分阶段、分层次教学方法在Photoshop教学中的应用[J].高师理科学刊,200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