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农村小学的心理健康教育

来源 :教育前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son198294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882(2012)02-043-01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素质教育的逐步深入,人们也越来越重视心理健康发展这一问题。作为农村小学,由于种种原因造成了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对滞后并且明显阻碍了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特别是有的教师以"独断专行"的教育行为来捍卫在学生心目中"权威"地位,对部分学生的心理造成了伤害;社会上的 一些对教育认识的偏差,也使得教师忽略了学生的心理发展。
  一、“习以为常”的现象--现状的缩影
  让我们先来重新审视一下这些在我们平时教育教学中司空见惯的现象:
  现象之一:学生家长对老师说:我的孩子就交给你了,不听话你你就打!没问题!而老师也感到这样的家长真是通情达理,对老师信任,跟老师配合"。
  现象之二:老师对学生说:今天晚上的家庭作业谁要完不成,明天早晨你就别进教室了!"第二天早晨,果真有的学生被拒之门外,有的明知"进了门",干脆呆在家里不来了或逃学了。
  现象之三:老师对反驳自己的学生说:"你这是什么态度?竟敢和老师顶嘴?你还想不想念书了?!"在老师的呵斥中,学生满腹委屈但不再讲话。而这些现象,从心理健康教育的角度来,也可以说是农村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现状的浓缩。
  二、看不见的危害--心理伤害
  上述这些现象,已不是简单的体罚和变相体罚的问题,而是一种心得上的惩罚,心灵上的伤害,这些现象的共同特点是:
  1、不尊重学生,使学生的心理受到伤害。对学生的体罚、讽刺、挖苦以及家长式的"霸权主义"作风,使学生感到自己不被尊重,不被理解,不被信任,不被宽容,从而产生了羞愧、自卑、不思进取、委屈、失望、说慌、无助、失落、对老师疏远,逆反心理等心理现象,使学生的心理受到伤害。
  2、不讲究科学,使学生的心理产生障碍。教师在教育教学中不研究学生的心理,不讲究科学,跟着自己的感觉走,滥用不正确的惩罚措施,例如前文提到的罚做100遍作业,这样做的结果,就是使学生产生了心理障碍,如厌学、考试焦虑、学校恐怖、自卑感、受挫感、丧失自信、缺乏兴趣、忧郁、压抑、胆怯、畏难、自我形象降低...总而言之,这些我们"习以为常"的"小事情",其实不平常,它们造成了我们看不见的伤害却是更深的伤害--心理伤害,破坏了儿童的健康的心理状态。而这个问题恰恰就是长期被我们广大教育者尤其是农村小学的教育工作者所忽视的问题。
  三、原因探究
  造成这种农村小学面积大学生心理频受不同程度的伤害,从而产生各种心理障碍,严重影响教育教学的健康发展、影响学生个人素质的完善与提高的根源何在?也就是说为什么会发生这些令人"习以为常"的小事?为什么学生的心理状态不能引起教师、家长的重视?
  1、教师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概念认识不清。提起心理健康教育,很多人想当然地把它理解为思想教育,品德教育,认为思想健康,品德高尚就是心理健康。其实,根本就不懂得心理健康是怎么一回事,就更谈不上心理健康教育了。
  2、教师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意义认识不足。也有一些教师,朦朦胧胧地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并不等同于思想品德教育,但却也认为,心理健康教育可有可无,与己关系不大,与教育教学关系不大,那不是自己该研究和能研究的,而是专家学者的事。
  3、教师对心理健康教育专业知识的缺乏。也有部分教师,切身体会到了心理健康对于学生、对于教师、对于教育教学的重要性,但是当他想认认真真地来做这方面事情时,才发现,原来这方面的专业知识是那么缺乏,无力支撑,心有余而力不足,没办法操作。
  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概念的界定及儿童心理健康的标准
  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学校的教育的一项内容和整个教育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是建立在心理学基础上的一门全新学科,是心理学理论的技术体现,属于应用心理理解范畴,是直接服务于人心理健康的一门独特的理论与技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并不等同于单项的心理治疗和心理咨询,但它包涵了心理治疗、心理咨询的某些理论与手段,而更多的则是心理教育与训练。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也不等同于思想品德教育。
  五、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学校教育体系具有战略性意义。首先,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助手,也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因为良好的心理素质既是一个人的全面素质的不可或缺少的有机组成部分,又是学生成长发展载体。据有关统计资料表现,87%的学生学习困难的原因不是智商与学习能力的问题,而是心理状态的问题,也就是说,87%的学生学习困难,是因为他们的心理处于不健康状态。这也足以说明了心理健康教育在素质教育中所占的伤量之重。其次,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有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它的新观念、新手段还有利于提高教育教学法实效,真正取得"举一反三"、"事半功倍"的效果。再次,教师在引导学生自我认识、自我调节、自我突破的同时,也促进了自身的成长变化。既在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同时,教师也接受了心理健康的教育,这样就形成了良性循环,使心理健康工作开展得更好。
  六、农村小学怎样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首先,要对教师进行必要的业务培训,使教师知道心理健康教育的概念和意义,掌握一定的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和技能。作为农村小学,不可能配备专业的心理健康教师,那么就需要普通教师来"兼职",所以,掌握相关的知识和技能是必不可少的。
  其次,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尝试通过以下途径:渗透在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中。这应该是应用最广泛也最有效的途径;开展专题教育,如讲座、报告会等,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开展心理咨询活动。使学生有发泄的渠道,减轻心理压力;利用社区资源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当然,有些有效的途径是靠教师们在亲身的工作体验中摸索出来的。只要我们有心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就一定能找到适合自己的途径,把这项工作做好。
其他文献
摘 要:迪克—凯瑞的教学设计系统模式,是基于教育背景和长期研究才形成的。微格教学作为培训新教师的基本途径,对于我国的微格实训教学来说,可以充分了解教学设计系统模式,方能更好的合理借鉴此模式。此文在简要介绍教学设计系统模式和微格实训教学流程的基础上,探讨该模式对于研究我国微格实训教学设计的启示。  关键词:教学设计系统模式 微格实训教学 作用  中图分类号:G652
摘 要:本文就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应该如何在知识、技能、态度及其相应的语言水平和应用能力上全面提高自身素质,如何对课程的变化和英语课堂教学做出快速的反应,提出了一些见解。  关键词:新课程 教育理念 课堂教学 终身学习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882(2012)02-028-01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882(2012)02-029-01     准备活动不是训练水平的构成因素,但它与在考试中训练水平的发挥和考试能力的表现都有直接的关系。有效的准备活动是使考生在考试中取得理想运动成绩的主要因素。不少考生都因为准备活动失误而导致考试的失败。可以说,准备活动是影响考试
摘 要:学科之间的交叉与融合正成为当代科学发展的趋势。本文通过对跨学科学习概念、意义的阐述,及其与高职教育的密切关系,强调高职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跨学科学习之重要性,探讨了高职教师进行跨学科学习的途径。  关键词:跨学科学习 高职教师 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882(2012)02-
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教育的规模迅速扩大,我国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教育发展中管理机制尚在建设和完善过程中.因此,针对我国化工类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教育的管理机制进行了探索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882(2012)02-035-01     如何让高职市场营销专业英语的教学发挥最大效能,提高学生的专业英语英语能力?本文就此问题提出一些教改构想。  一、高职市场营销专业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  1. 学生方面   (1)高职学生的英语基础比较薄弱。由于高职院校招生
摘 要:本文结合探究教学总目标和高级中学物理实验课程设计特点,从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究动机;引导学生猜想和假设,培养学生探究思维;设计探究方案,提高学生探究能力,从而全面培养学生的物理素质。提出了若干策略和方法。   关键词:新课标 探究 实验能力 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
摘 要:课程改革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与时俱进基础教育课程的体系,它是一个自下而上,双向互动的探索过程。教师是课程改革的主体,教师的专业成长关系到课改的成败,我们要引领教师“与课改同行、与学生成长”,努力使自己的教学行为适应课改的需要。  关键词:课程改革 专业 成长  中图分类号:G62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882(2012)02-041-01     辩论的作用在于划清人们有关是非的界限,探察世道治乱的标准,判断事物同异的根据,权衡利弊得失,解决人们思想上存在的疑惑。一场辩论可以让人辩明是非,坚持真理,锻炼思维能力,增长聪明才智,增进人与人的了解,促进相互沟通。基于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