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位直肠癌腹会阴联合切除术后会阴切口愈合延迟危险因素分析

来源 :临床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sch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低位直肠癌腹会阴联合切除(APR)术后会阴切口愈合延迟的危险因素.方法 2008年7月~2020年6月行APR的低位直肠癌病人172例,根据术后会阴切口愈合情况,将其分为切口愈合延迟组(42例)和切口正常愈合组(130例).对两组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BMI)、糖尿病、美国麻醉医师协会评分、术前血红蛋白、术前血清白蛋白、新辅助放化疗、肿瘤长径、手术方式、盆底修复、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及肿瘤浸润深度等指标进行单因素分析,筛选出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再对其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BMI≥28 kg/m2、糖尿病、术前血清白蛋白<35 g/L、新辅助放化疗、未行盆底修复与APR术后会阴切口愈合延迟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新辅助放化疗是APR术后会阴切口愈合延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低位直肠癌病人经历新辅助放化疗会增加APR术后会阴切口愈合延迟的风险,术前应筛选相关高危人群,采取积极合理的治疗措施,以期减少术后会阴切口愈合延迟对病人康复的影响.
其他文献
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是全球范围内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仍处于上升趋势,最新数据显示,发病率已超过胃癌,继乳腺癌、肺癌之后位于第3位[1].肿瘤的早期筛查
2020年12月22日,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National Comprehensive Cancer Network, NCCN)在线发表了《2021.V1版NCCN临床实践指南:结肠癌/直肠癌》(以下简称新版《指南》),分别对《2020.V4版NCCN临床实践指南:结肠癌》和《2020.V6版NCCN临床实践指南:直肠癌》(以下简称旧版《指南》)作了更新。因每年的V1版为主要更新,故新版《指南》一经发布,便引起了学者们的广泛关注。
微创手术是当代外科的主流.结肠癌的腹腔镜手术已经得到广泛认可[1 -2].对于直肠癌,特别是中低位直肠癌,腹腔镜手术难度较大,其根治效果尚存在一定的争议:国际多中心ALaCaRT
目的 探讨右半结肠切除术后呼吸系统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 2012年6月~2020年5月行右半结肠切除术病人336例,根据术后是否发生呼吸系统并发症,将其分为发生呼吸系统
目的 分析新辅助放化疗(nCRT)治疗局部进展期直肠癌的远期疗效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普外科2013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局部进展期直肠癌病人的临床资料.随访病人
腹腔镜微创手术和低位直肠癌新辅助放化疗已成为直肠癌治疗的主流方式,直肠癌的治疗尤其是晚期直肠癌的治疗逐渐向微创、精准、个体化综合治疗方向发展.rn一、腹腔镜微创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