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性本科院校食品类专业实践教学内容和模式探讨

来源 :中国电力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umoo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地方性本科院校是地区产业结构调整、社会经济发展、科技创新的重要支撑和保证,主要承担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实践教学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针对目前地方性本科院校实践教学中存在的一些实际问题,探索应用型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
  关键词:地方性本科院校;食品;实践教学;模式
  作者简介:曾祥燕(1974-),男,湖南邵阳人,邵阳学院生物与化学工程系,副教授;谭建新(1966-),男,湖南邵阳人,邵阳学院生物与化学工程系,讲师。(湖南 邵阳 422000)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3年湖南省教育教学改革研究立项课题(文件号:湘教通〔2013〕223号)、邵阳学院教改项目(项目编号:2012JG16)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4)14-0185-02
  全国许多地方性师专、高专等学校陆续通过合并升格为本科院校,地方性本科院校所处的地理位置比较偏僻,位于地级市,经济不发达,教学投入相对不足,学校的硬件和软件相对较差,生源质量较差,而地方性本科院校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具有一定理论基础和很强动手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很好地把理论应用于实践,有较强的分析和解决专业问题的能力,动手能力强,敢于实践。要做到这些,就必须加强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加强实践性环节的教学。并且随着社会经济经济的发展,对人才要求的提高,对高等学校的人才培养相应地提出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提出,高等教育要深化教学改革,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加大教学投入,加强实验室、校内外实习基地等基本建设,着力培养信念执著、品德优良、知识丰富、本领过硬的高素质创新型、实用型专门人才。作为地方性高校,应明确国家人才培养的目标,实践教学应以人才培养为目的。地方性院校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应用型专门人才,是地区产业结构调整、社会经济发展、科技创新的重要支撑和保证。
  就食品类专业而言,由于地方性院校地处边远不发达地区,地方性本科院校该专业受多种条件限制,能提供好的实践机会的企业和科研单位的数量相对有限,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工程研究中心模式、企业博士后工作站模式、国家实验室模式、大学科技园区模式、校内产学研结合模式,这些模式适用处于经济发达地区的研究型大学的实践教学,在地方性高校实施效果往往不佳,探索适合应用型地方院校实践教学的新模式对丰富我国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促进应用型大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新建地方高等院校食品类专业实践教学现状
  由于现在高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学生人数增多,而现有地方高校很多是由原来的大专院校升格的本科院校,根据市场对专业的需求,必须淘汰原有的专业,开设市场需求的新专业,所以原有的实践教学模式和体系不能适用新的教学要求需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学硬件和软件难以满足现代实践教学的要求
  现代企业要求毕业的学生能马上进入工作状态,培训实践时间越短越好,要求新进的员工不仅要掌握足够的理论知识,并且要有好的动手能力,这要求学生在学校必需有足够的实践,地方高校很多是由原来的大专院校升格的本科院校,实验教学场地不够,设备陈旧,仪器急需更新,并且管理混乱。随着前几年高校扩招,学生人数多,不能保证每个学生进行单独实验,很多必做实验不得不改为演示性实验,学生动手机会少。地方性高校由于地处边远地区,一般在三四线城市,经济发展水平相当落后,高层次和年轻的人才难以留住,教师年龄结构不合理,更缺少“双师型”教师,为了使实践教学达到良好的效果,必须要拥有工程师或高级工程师职称的“双师型”教师参与。
  2.没有和企业建立稳固的实践教学基地
  企业或科研单位是学生进行校外实践的载体,是把在学校所学的理论知识直接运用于生产的场所,尤其是学生的认识实习和生产实习必须在校外进行,每个专业有相应稳定的实习单位显得相当重要,以致实习时间将近,老师才到处盲目联系,联系单位实习条件不是很好,实习效果不佳,难以达到相应的教学效果,因此建立稳固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应成为各专业的首要任务,应联系相关企业申报“省级校外基地”,进行“校企合作”。
  3.实习经费严重不足
  地方性高校不像“985”和“211”高校,办学经费相对不足,并且由于地方政府财政困难,投入较少,虽然学校想尽办法进行开源节流,但是效果不佳,在能够保证基本教学的前提下,能省则省,实习经费投入不足是目前所有地方性高校普遍存在的问题。由于地方性本科院校实验条件相对较差,校内实习一般只能进行一些验证性实验,开放性、综合性实验难以开出;而校外实习比如认识实习和生产实习,学生的实习费用仅够实习指导老师的车费和住宿费用,除此之外,还有联系企业、给企业技术人员实习的讲解等费用,所以必须加大对实践教学经费的投入。
  4.实践教学体系不够完善
  实践教学体系由教学目标体系、教学内容体系、教学条件体系三个亚体系构成,一般来说,教学目标体系、教学内容体系比较完整,教学条件体系没有一个严格的标准,很多院校的实践教学条件比较差。教学目标体系中应强调对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以适应地方高校培养应用型、复合型人才的人才培养目标。而教学内容包括校内实践教学和校外实践教学,但是缺乏一套好的评价体系,没有建立应用型人才评估体系。
  二、应用型实践教学模式构建
  1.构建科学合理的校内和校外实践教学体系与教学内容
  构建一个基础知识与专业知识、传统技术与现代技术、单项技能与综合技能有机结合的从大一到大四、从课内到课外、从校内到校外的实践教学新体系以及符合相关领域岗位人才要求的实践教学内容,形成独立实验课、课程实训、实习(认识实习、生产实习及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四模块递进式实践教学模式。建立完善的“校内实践教学评估体系”和“校外实践教学评估体系”,优化培养方案,最终形成应用型人才评价体系。
  2.加大实践教学的投入力度,改善实践教学条件
  学校不应只重视理论教学,而忽略实践教学,应投入更多的财力和人力,改善实践教学的条件和实践教学指导老师的待遇,加强实验室建设,加大实验室建设的投入力度,成立食品实训中心,减少验证性实验,增加能够开发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与动手能力的创新性实验,加大开放实验数量,调动学生利用第二课堂进行实验实训,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为了给学生提供良好的实习条件和环境,增加综合性和设计性试验的内容,承担校内和校外的科研项目,加强重点实验室建设,形成了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实验室工作要围绕重点学科建设,加大管理力度,使实验室集“实训、教学、科研”为一体,成为实用型高级技术人才能力培养的重要基地,提高新建地方性本科院校教育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
  3.以就业为导向进行实践教学内容改革
  修订和完善专业培养方案,以市场为导向,构建实践教学内容和人才培养体系。2005 年《国务院关于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提出要“严格执行就业准入制度,完善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用人单位招录职工必须严格执行“先培训、后上岗”的规定,从取得职业学校学历证书、职业资格证书和职业培训合格证书的人员中优先录用。现代企业不愿意花费太多的时间用于员工技能的培训,一般要求新员工能马上适应工作岗位,这样对高等教育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提出更高要求。对整个实践教学的计划性、科学性进行合理规划,在此基础上突出技能培训,推进考证,要求员工持证上岗。邵阳学院生物与化学工程系对食品质量与安全、食品科学与工程两专业的学生进行有目的的培训,由于现代食品企业实行准入制度,企业必须通过ISO和HACCP认证,对员工也提出相应的要求,要求有相关的工作经验,该系联系相关的企业和机构进行ISO和HACCP的培训,要求学生在毕业之前获得微生物检验证、ISO和HACCP内审员的资格证,以就业为导向,进行实践教学内容的改革。
  4.成立校外实践教学基地
  加强与校外的科研院所、政府相关部门、企业的合作,成立专职的实践教学责任机构,由“双师型”教师构成,形成专门的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实现实践教学资源的整合与共享,同时聘用科研院所和企业的技术骨干作为校外的指导老师,并给予相应的报酬,建立稳定的实践教学基地。基地以项目为载体,充分利用学校、企业两种资源,整合学校教师、企业专家两支队伍,开辟学校基础教学、企业专业教学两个课堂,兼顾学校、企业二者利益,弥补学校办学过程中的短板,双方根据项目研发、项目实施、生产管理的实际需求共同进行项目研发,共同制订教学大纲、共同编写教学资料,共同提供指导教师,在项目研发、项目实施和生产过程中培养学生,这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新模式。
  5.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实验师资队伍是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力量,必须重视教师队伍建设。每个专业的实践教学应成立专门的领导小组,组员由经验丰富的实践教学和双师型老师组成,包括校内和校外企业的技术人员组成。通过制定优惠待遇政策,引进高水平、高技术实验实训技术人才,激励广大教师和专业技术人员从事实验实训教学,鼓励理论教学人员积极参与实验教学的改革,稳定实验室教师队伍,每年定期对实验老师进行培训和学习,提高实验老师的动手能力。此外要加强对实验技术人员的管理和考核,及时调整、分流不合格人员。通过实施以上措施,建设一支由专、兼职实验教师、实验实训技术人员(含管理人员)以及技术工人组成的实验实训队伍。
  
  参考文献:
  [1]罗海玉,苏玉仓.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实践教学现状及对策[J].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0(2).
  [2]邱丽芳,李德尧,张宇驰.高等职业教育顶岗实习长效管理机制的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1,(34).
  [3]赵良忠,夏湘,黄大川.应用型高等院校食品类专业产学研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0,(12).
  [4]公维余,张有录.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应加强实践教学环节——以教育技术学专业为例[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9,(4).
  [5]武敏霞,张虹,杜建红.以“双证”为核心,改革实践教学内容[J].时代教育,2008,(1).
  [6]刘桂林,柴素芬,周立斌.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生物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J].惠州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8(4).
  [7]邹宁.地方性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
  2013,(19).
  (责任编辑:王祝萍)
其他文献
摘要:介绍了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分析了高校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环节的现状,结合盐城工学院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优化设计的具体情况,从实践教学培养目标定位、实践教学经费投入、教师工程实践能力、学生实验创新能力、毕业设计指导方式等方面探讨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环节优化改革的思路,这对地方本科高校培养应用型人才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土木工程;实践教学;优化设计  作者简介:李富荣(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