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再复:论人物性格的二重组合原理

来源 :中国社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etchina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正> 人物性格的塑造,是文学创作中的难点,也是许多文学艺术门类的价值所在。以往的文艺理论研究,一般都从塑造典型这个角度对性格塑造进行思考。最近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刘再复发表文章,从性格结构及性格组合这个角度进行研究,认为人物性格的二重组合是世界上许多伟大文学作品创造具有高级审美意义典型而取得成功的美学基础。
其他文献
本文认为:能动性即主动积极的起动力作用的活动性能;辩证唯物主义既承认物的能动性,也承认精神的相对能动性;能动性也是实践所具有的特性;作为人的实践活动,其能动性包括有物质的和精神的两个方面。本文不同意吴建国、崔绪治两同志认为"必须从实践的特性中剔除能动性"的观点。
用X52铣床铣对扁通常采用分度头和顶尖装夹零件,通过摇分度头将对扁铣出,该方法费时、费力,生产效率低,不适合于大批量生产。对于大批量生产,如果采用专用胎具装夹零件并且还要同
企业集团把横向经济联系推向了新的阶段,并给旧的工业管理体制以极大的冲击。本文对西方国家的企业集团及其它联合形态进行了分析、比较,指出:企业集团是企业联合体向纵深发展的结果,它已从合同契约式向资本联合过渡,股份制是企业集团的特征。作者并就在我国组建股份制集团的一般性问题进行了探讨。
随着社会时代的快速发展,我国的市场竞争也变得越来越激烈。在如今的电力企业发展的过程中,因为市场营销的快速发展,也面临了越来越严峻的挑战。本文通过对客户管理管理在电力营
本文对商品经济在历史上产生和存在的原因,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指导进行了再探讨。作者分析了商品经济萌芽、产生、发展和消亡的全过程,提出:人们在生产发展的一定历史阶段必然形成的劳动本质差别,是商品产生和存在的原因。本文认为,在社会主义历史发展的现阶段,商品存在的原因还继续存在,因而商品经济就是必然的,不可避免的,任何取消商品经济的尝试,都是企图超越历史必经阶段,终归是要失败的。本文提出的论点是否就算最终说明了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原因,说明了社会主义历史阶段商品经济的必然性,这是可以再讨论的。但作者在这里提
以往的学者多认为奴隶社会的礼不是法,刑才是法;或认为礼虽然具有法的属性,但礼外还有独立的法,即"刑"。本文认为,奴隶社会的"刑"仅仅是刑罚而没有法律内容;礼才是普遍适用的行为规范。作者提出:奴隶社会的礼既具备道德规范的形式,又具备法律规范的形式;既符合道德规范的结构,又符合法律规范的结构,因此,"礼"具有道德与法律的双重属性。
本文对我国国营企业股份制进行了比较全面的论述,并指出:根植于我国现实经济环境中的股份制在股份构成、收益分配、组织形式等方面都具有西方股份制所不具有的特征。只有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特定背景出发,着眼于理顺企业与国家的产权和利益关系,才能深刻把握我国股份制的运行机理,尤其是国有股股权虚置,收益优先的真实意蕴。